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看待大媽誤進博士群,討論雨滴下落問題?

這個故事原文如下:

大媽誤打誤撞加入一個博士群裡。 見到有一個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 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

群裡一下就熱鬧起來, 各種公式, 各種假設, 各種阻力, 重力, 加速度的討論, 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

這時, 大媽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群裡, 突然死一般的寂靜......

然後, 然後大媽就被踢出群了。

可以肯定的是, 這是一個假的博士群。

因為如果真的是相關專業, 不用到博士, 在本科就會被流體的張力計算以及空氣阻力計算折磨的半死不活。

“你還記得9米每秒的雨滴下落問題嗎?”如果問起水滴下落速度, 常識性的都會把問題焦點集中到水滴在什麼速度會達到重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問題上來。

接下來就是計算水滴模型與空氣阻力。 水滴根據空氣密度不同, 以及其本身成分不同都會有不同的形狀。

空氣的密度又會受到溫度高度的影響。 而空氣阻力又會受到形狀以及速度的影響……

很遺憾的是, 古今中外, 所有關於雨滴下落的問題, 都大量採用了測量值與簡單模型來計算。 得到的結果雖然已經非常精確, 如下圖, 在一定範圍內根據雨滴大小不同就可以查出達到平衡時速度為多少。 例如下大雨, 雨若為6毫米。 查表可知, 雨滴速度為9米每秒勻速下落, 砸不死人。

為什麼要說遺憾呢?因為數學和物理的限制, 使得我們無法直接計算出空氣密度、水滴形狀等等相關資料, 從而使得水滴下落速度也沒有那麼精確。

大家要說了, 下個雨計算那麼精確幹嘛?有什麼用, 勞民傷財?以下是筆者隨手翻出的關於雨滴下落的論文。

這些科學家是閑著沒事幹計算雨滴嗎?

我來換個方式解釋。如果不是計算雨滴,而是計算炸彈在什麼形狀下,怎樣投放,精度最高呢?

如果數學物理水準達到新的高度,可以從理論上解決水滴下落問題,那麼所帶來的影響如下:

炸彈、導彈不再有誤差範圍,千里之外可以精確殺傷你旁邊的敵人而不傷到你的毛髮;

槍械不再有精度限制,各種參數不再依靠測量值,而是精確理論值,步槍千米之外輕鬆開瓶蓋;

反衛星作戰只需衛星上帶把槍,可以精確計算各種攝動力,每一發子彈消滅一顆敵國衛星……

請問,這些問題,大媽能解決嗎?

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確不需要如此精度的計算測量。當然社會上也的確存在雖然學歷高,讀死書,實際並無建樹的“學者”。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科技的發展,祖國的富強,除了我們各位在普通的崗位勞動之外,還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在背後默默地奉獻,拿著糊口的錢,從事著會猝死的科研工作。不應當把他們作為消遣嘲笑的對象。

(科普性質不嚴謹,不足之處還請指出。)

這些科學家是閑著沒事幹計算雨滴嗎?

我來換個方式解釋。如果不是計算雨滴,而是計算炸彈在什麼形狀下,怎樣投放,精度最高呢?

如果數學物理水準達到新的高度,可以從理論上解決水滴下落問題,那麼所帶來的影響如下:

炸彈、導彈不再有誤差範圍,千里之外可以精確殺傷你旁邊的敵人而不傷到你的毛髮;

槍械不再有精度限制,各種參數不再依靠測量值,而是精確理論值,步槍千米之外輕鬆開瓶蓋;

反衛星作戰只需衛星上帶把槍,可以精確計算各種攝動力,每一發子彈消滅一顆敵國衛星……

請問,這些問題,大媽能解決嗎?

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確不需要如此精度的計算測量。當然社會上也的確存在雖然學歷高,讀死書,實際並無建樹的“學者”。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科技的發展,祖國的富強,除了我們各位在普通的崗位勞動之外,還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在背後默默地奉獻,拿著糊口的錢,從事著會猝死的科研工作。不應當把他們作為消遣嘲笑的對象。

(科普性質不嚴謹,不足之處還請指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