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富便捷新管道——搜尋老種子,種出老味道!

張振中 文/圖

編者按:爽滑清口的絲瓜, 味甜汁多的番茄, 甜軟黏糯的糯米……隨著人們對農產品需求的多樣化, 曾經的老口味逐漸回到人們的視野。 老口味歸來, 品種選擇、種植方式都與過去不同。 和產量高、適合大批量生產的新品種相比, 老品種的種植更多針對小眾特色市場, 唯有瞄準消費需求“精”耕, 才能打出特色牌。 在湖南瀏陽, 就有一對父子多年來搜集推廣優質特色老品種, 小編為您帶來他們的故事。

圖為於建起展示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老種子。

11月11日, 在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蘆塘村, 74歲的種地“老把式”于國林從深圳趕了回來, 中華老種子博覽園11月12日動工, 100多畝試種的蔬菜老種子已經長苗, 他親手和農民兄弟們一起將這些菜苗移栽到博覽園。

于國林從外返家, 而他的兒子于建起則從家啟程赴外, 前往貴州山區搜尋老種子, 這是他的第31次追尋老種子之旅,

目標是在博覽園開園前, 從全國搜集到近2000種老種子。

于氏父子有一個樸素的願望, 將“失傳”的老種子找回來, 在當地農民中間推廣種植, 在永安這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土壤裡, 讓老種子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父子倆的夢想:

找回失傳的老味道

“留得葫蘆子, 不怕無水瓢;一根絲瓜種, 種出一畝瓜。 ”在於建起的印象中, 他是聽著父親哼的調子長大的。 小時候, 家裡種的絲瓜顏色變為黃白色後, 父親就帶著他採收, 將種子從瓜瓤裡取出來, 留待來年栽種, 而瓜瓤則用來洗碗。

“以前一個人吃三四碗絲瓜, 如今三四個人吃一碗絲瓜。 ”長年呆在省會城市長沙的於建起感慨說, 現在很難吃到兒時的味道, 而失去的味道主要緣於失傳的老種子。

在於國林的記憶中,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 傳統品種就退出了農民的種植“舞臺”, 取而代之, 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選擇種植雜交品種。 時至今日, 在田多地廣的瀏陽市, 農民種植的老品種占比不到5%, 只有在邊遠山區和一些有老種子情結的鄉村, 還有零星面積的老品種種植。

蘆塘村就屬於後者。 雖然于國林自己對老種子愛不釋手, 但他也只能動員一些和他年齡相仿的“老把式”自耕自種, 將30多種傳統品種保留了下來, 而這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有不少品質好、有市場的老品種有待發掘、保護、推廣。 他年齡大了, 這個任務就只能交給兒子于建起。

山路遭遇塌方:

瞬息間救出一袋種子

2015年8月, 於建起第一次去了貴州省荔波縣,

一呆就是一個月。 為了搜集優質的蔬菜老品種, 他跑了30多個村莊。 聽說董蒙瑤族村寨有種植了200多年的蔬菜種子, 他馬上駕車前往, 但山路難行, 導航儀都找不到路, 他只得停車, 徒步跋涉近10裡才到達。 當地老鄉打著火把, 帶他連夜找到這位瑤民家。 於建起夜宿瑤家, 總算找尋到了高山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老種子。 為了證實品種是否優質, 第二天一早, 他就到瑤民的菜地上摘了做著吃。 “確實很好, 番茄的水分多、口感好, 做番茄炒蛋壓根兒不用再放水。 ”於建起至今還對當時的味道記憶猶新。

於建起帶著好不容易找到的種子驅車往回趕, 沒想到途中又碰上了塌方。 情急之下, 他顧不上從車裡拿行李, 抓起裝種子的口袋就往車外跳,

5秒鐘之後, 車側翻在地。 至今回憶起來, 於建起還心有餘悸。

老稻種也是於建起的搜集物件。 近兩年, 每年穀雨下穀種前, 於建起都要去全國農業文化遺產之一的湖南省新化縣紫鵲界梯田, 搜集農民種了半個世紀的老稻種。 在當地, 麻谷紅、白沙糯、魚籽糯等老稻種農民還有留種, 但紅幟黏、早蘭黏、嶽山黏、喜白黏、岩黏等老稻種則難尋蹤跡。

“魚籽糯加工成糯米, 打的糍粑能拉一隻手那麼長。 麻谷紅等紅穀用來熬粥, 味道太好了。 ”在親眼看了打糍粑、親自嘗過紅穀粥後, 於建起決定把這些優質老品種帶回村子裡, 進行展示、推廣。

雖然找回了不少老種子, 但一些珍貴的好品種目前還沒有找到。 如有一種叫“三粒村”的古老稻種, 在市場上、農民家中根本找不著。現在,於建起每到一個地方,返鄉之前都要雇一個當地農民,替他繼續尋找老種子。

種出新的希望:

市場受歡迎農民願意種

“因為自身情結,搜集保留一些老品種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將好的、有市場的推廣給農民種植,推動我們當地種植業種優種強,這才是關鍵。”為了推廣老種子種植,于建起辭去長沙年薪豐厚的工作回到了家鄉蘆塘村,發動當地農民成立了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但相當一部分農民最初並不買帳,認為比起雜交品種,傳統品種產量低,加上對種出來的蔬菜味道怎麼樣心裡沒底。

“眼見為實,說一千道一萬,還不如種給農民看。”于建起帶動合作社社員進行試種示範,今年陸續試種了黃瓜、辣椒等老品種蔬菜,結果讓社員們喜出望外。比如一種叫“五爪龍”的朝天椒,比起常規辣椒種生長週期要多一兩個月,直到10月份還在結辣椒。雖然個頭小一點,但密度大,單位面積的產量並不低,試種的10多畝辣椒打了個豐收仗。用老種子種出的黃瓜雖然比市場上的黃瓜要短一點,但個頭更粗壯,今年兩季黃瓜種下來,畝產近1萬斤,一斤賣價高達5元。採訪時,農戶熱情地遞給記者一根,黃瓜味道純正,香脆可口。

這樣的味道不僅受到市場歡迎,也讓遊客著謎。今年國慶日期間,村裡舉行了猜謎語比賽,擔心活動時間太長,讓參加比賽的小學生餓肚子,於是合作社給每個學生髮了根黃瓜吃,沒想到學生們吃完之後讚不絕口,還要求將黃瓜當作獎品發放,帶回家裡給家人吃。

看見合作社社員嘗到了甜頭,其他農戶也跟著種了起來。當地農民于春陽特意從合作社要了一些香瓜、辣椒、南瓜苗,種了一畝,發現產量、品質都比較高,於是謀劃著在村裡開辦一家農家樂,用老種子種出的蔬菜來招待遊客。

遊客喜歡吃,農民願意種,於建起更加堅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趁蘆塘村納入瀏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永安“童話灣裡”功能區,決定在灣裡屋場的田園間打造中華老種子博覽園。博覽園包含老種子科研育種、種苗提純復壯培育中心、田園私廚體驗、老種子蔬菜公園等20多個項目。

“這些種子很多是千百年以前流傳下來的。在今天推廣種植,需要進行提純,把其中品質好、有市場的留下來。”於建起說。

“讓老種子走進‘種子園’,走進田園綜合體,最終走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前來考察瀏陽田園綜合體的財政部專家對此讚不絕口,認為將老種子保護和恢復起來,為建設種業強國提供了戰略資源,對確保農產品安全起了重要作用,能讓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健康。

實習編輯:王雪兒

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在市場上、農民家中根本找不著。現在,於建起每到一個地方,返鄉之前都要雇一個當地農民,替他繼續尋找老種子。

種出新的希望:

市場受歡迎農民願意種

“因為自身情結,搜集保留一些老品種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將好的、有市場的推廣給農民種植,推動我們當地種植業種優種強,這才是關鍵。”為了推廣老種子種植,于建起辭去長沙年薪豐厚的工作回到了家鄉蘆塘村,發動當地農民成立了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但相當一部分農民最初並不買帳,認為比起雜交品種,傳統品種產量低,加上對種出來的蔬菜味道怎麼樣心裡沒底。

“眼見為實,說一千道一萬,還不如種給農民看。”于建起帶動合作社社員進行試種示範,今年陸續試種了黃瓜、辣椒等老品種蔬菜,結果讓社員們喜出望外。比如一種叫“五爪龍”的朝天椒,比起常規辣椒種生長週期要多一兩個月,直到10月份還在結辣椒。雖然個頭小一點,但密度大,單位面積的產量並不低,試種的10多畝辣椒打了個豐收仗。用老種子種出的黃瓜雖然比市場上的黃瓜要短一點,但個頭更粗壯,今年兩季黃瓜種下來,畝產近1萬斤,一斤賣價高達5元。採訪時,農戶熱情地遞給記者一根,黃瓜味道純正,香脆可口。

這樣的味道不僅受到市場歡迎,也讓遊客著謎。今年國慶日期間,村裡舉行了猜謎語比賽,擔心活動時間太長,讓參加比賽的小學生餓肚子,於是合作社給每個學生髮了根黃瓜吃,沒想到學生們吃完之後讚不絕口,還要求將黃瓜當作獎品發放,帶回家裡給家人吃。

看見合作社社員嘗到了甜頭,其他農戶也跟著種了起來。當地農民于春陽特意從合作社要了一些香瓜、辣椒、南瓜苗,種了一畝,發現產量、品質都比較高,於是謀劃著在村裡開辦一家農家樂,用老種子種出的蔬菜來招待遊客。

遊客喜歡吃,農民願意種,於建起更加堅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趁蘆塘村納入瀏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永安“童話灣裡”功能區,決定在灣裡屋場的田園間打造中華老種子博覽園。博覽園包含老種子科研育種、種苗提純復壯培育中心、田園私廚體驗、老種子蔬菜公園等20多個項目。

“這些種子很多是千百年以前流傳下來的。在今天推廣種植,需要進行提純,把其中品質好、有市場的留下來。”於建起說。

“讓老種子走進‘種子園’,走進田園綜合體,最終走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前來考察瀏陽田園綜合體的財政部專家對此讚不絕口,認為將老種子保護和恢復起來,為建設種業強國提供了戰略資源,對確保農產品安全起了重要作用,能讓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健康。

實習編輯:王雪兒

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