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冰城美髮業 興起“潮牌店”

潮牌店的裝修明顯不同于傳統美髮店。

近日, 市民張先生在一棟公寓裡看到一家美髮店, 進門卻被告知不接待。 為啥顧客上門卻往外推?記者調查發現, 哈市美髮行業正興起一種“潮牌店”, 他們有專屬的顧客群體, 與傳統美髮門店營業在鬧市街區不同, 這些店多隱身于商圈公寓、寫字樓、社區內, 除了為顧客打理頭髮, 還免費帶著會員顧客吃喝玩樂。 哈市美髮行業開始從做髮型轉向做生活圈。

K歌、直播、吃牛排

哈市仨月冒出50多家美髮潮牌店

記者在中央大街某商場5樓的一家“潮牌店”看到, 店裡的裝修風格不同于傳統的理髮門店, 反而與酒吧、KTV的風格相近。 店內的一角大型投影幕正播放著好萊塢大片, 立體、震耳的音響效果不遜色電影院裡的觀影效果, 顧客坐在椅子上一邊吃著西餐一邊觀影。 另一邊的吧台裡, 顧客邊喝著紅酒邊上網。 店裡除了美髮設備外, 還設了飲酒的吧台、用餐的大桌、K歌的音響麥克, 此外還有攝影的背景牆、燈光幕布和專門進行網路直播的工作臺。 與其說這裡是美髮店, 不如說更像一個集吃喝玩樂美於一體的俱樂部。

“潮牌店”的管家艾倫告訴記者, 去年12月下旬他的店開業了,

目前在哈市已有3家連鎖店, 店裡只接待女性會員, 以“85後”為主, 髮型走的是日韓風。 他的店裡沒有髮型範本書籍, 顧客進門後, 髮型師會根據臉型、眉形、膚色等進行風格診斷, 再用色布分析, 設計出適合顧客的色彩, 進而量身打造出專屬髮型。 店裡的髮型師和助理的培訓也跟其他店不同, 不僅要學習美髮技能, 還要學習攝影、修片、調酒、素描等多種技術。 每月8日是會員日, 店裡舉行聚會, 會員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娛樂。 除了做頭髮是收費的, 會員在店裡吃喝玩樂都是免費的。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去年年底“潮牌店”在哈市興起, 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裡, 已有50多家這樣的店面, 選址多在商圈的公寓、寫字樓、社區內, 每家店都有不同的顧客群體,

有的專為男顧客服務, 有的只接待女性, 有的只接待“85後”。

成本上漲, 經營艱難

傳統美髮店紛紛打價格戰圈顧客

在哈市, 大大小小的美髮店多達數千家, 多數都選址在繁華的街區, 近8年以來, 哈市門市的租金以每年10-15%的價格上漲, 這是美髮門店最大的負擔。 加上裝修、美髮儀器設備、人員開支, 如今投資一個面積150平方米左右的中型美髮門店費用在50萬元左右, 如果地點好些則需投資更多。 據中央大街附近一家連鎖美髮店店長介紹, 美髮從業者年齡趨於年輕化, 人員流動很快, 一些年輕的理髮師幹不過3年就跳槽以謀求更高的薪水。 費用高、缺頂樑柱、少客源使得很多美髮門店開著開著就黃了。 為了穩住手藝好、客源多的髮型師,

很多美髮店採取了入股、眾籌等方式讓員工參與到紅利分成中, 多勞多得。

與此同時, 美髮門店、連鎖店紛紛打起“價格戰”。 記者在南崗區花園街一家大型美髮店諮詢瞭解到, 該店推出年卡, 一次性充值5000元, 享受一整年無限次洗、剪、燙染、造型的服務, 還額外送價值3000元的營養頭髮的服務。 在道裡區愛建路的一家美髮連鎖店, 店家推出預存600元的“隨心剪”服務, 即一年內可享受無限次剪髮服務。 按一月理一次發的頻率, 每次50元錢享受店長、總監級別的髮型師理髮很是經濟實惠, 但仔細算一筆賬下來, 店家“圈”住了消費者一年的理髮, 也就套牢了消費者一年的染燙、營養護理等全部關於頭髮的消費, 顯然是放長線釣大魚。

一對一服務,打感情牌

部分髮型師開起私人工作室

一些有經驗的髮型師也想自己開店,在傳統美髮門店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的時候,他們另辟一條蹊徑——開私人工作室。據統計,目前哈市有美髮私人工作室300多家,大都開設在寫字樓、商圈公寓、中高檔社區內。比起傳統理髮門店,私人工作室主打感情牌、服務牌。

36歲的美髮師小波從業14年,跳了4次槽。去年他辭掉工作,在群力新區一高檔社區開了私人工作室。記者看到,工作室沒有顯眼的牌匾,面積約八九十平方米,裝修也簡單,多了一些文藝範。店裡只有小波一名髮型師和兩位助理。私人工作室不接待流動客人,美髮須提前預約。

沒有鬧市的人流,不接受“空降”顧客,私人工作室是如何維持經營的?小波告訴記者,他從業14年,累積了八九十位元穩定的客戶,這些客戶都“跟”他3年以上,最長的有11年。“我最知道他們要什麼,私人工作室主要就靠回頭客”,小波說,“每天9點開始營業,下班的時間不確定,直到最後一個預約的客人結束”。在傳統美髮店裡,剪髮的是美髮師,染髮上色的是助理,燙髮卷杠子的是另一個助理。在私人工作室,這些工作基本全由髮型師自己完成,助理只是在一旁打下手。小波告訴記者,“原來染燙的銜接是不可控的,由於技術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助理完成的染燙作品很可能跟髮型師思路不統一,弄不出最初的設計效果,在私人工作室,是一對一的,幾乎不會出現偏差”。

傳統美髮行業趨於飽和

集形象設計、休閒聚會於一體是潮流

據省美容美髮協會會長劉寶柱介紹,美髮行業的發展趨勢已經從原來的單一剪髮,發展到做頭、做造型,再到做生活圈。目前,哈市美髮行業接近飽和,美髮行業拼的不單是做頭髮的手藝,而是更加周到的人性化服務以及迎合顧客需求的能力。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傳統門店、連鎖店不得不打價格戰、推銷戰、用會員卡圈住顧客。私人工作室以淡薄的商業氣息、私隱的環境、一對一的服務,還有給顧客美甲等免費服務博得更多人的情分。而“潮牌店”則借助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吸粉”。髮型師、網紅直播,播的都是美髮、穿戴、吃喝玩樂的話題,字裡行間滲透潮牌文化,最多時數萬人線上觀看。此外,潮牌店還附加了會員娛樂聚會、豪車盛宴等完全免費的服務。於是,一群固定年齡段、有相似審美、相投志趣的顧客彙集在一個圈裡,一起美髮、一起玩,然後他們再拉各自的朋友加入到這個圈子,雪球越滾越大。即便有其他非目標顧客上門,“潮牌店”也會婉拒,保證會員消費的品質。

劉寶柱說,美髮行業還會繼續蛻變,但是追求更加細緻入微的服務是不變的主題。將來,美髮行業可能不單單是一個關於髮型的主題,或將發展成為一個集美髮、飾品穿戴、色彩搭配、文繡、微整形於一體的形象設計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將滿足人們一切關於美的設想。

一對一服務,打感情牌

部分髮型師開起私人工作室

一些有經驗的髮型師也想自己開店,在傳統美髮門店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的時候,他們另辟一條蹊徑——開私人工作室。據統計,目前哈市有美髮私人工作室300多家,大都開設在寫字樓、商圈公寓、中高檔社區內。比起傳統理髮門店,私人工作室主打感情牌、服務牌。

36歲的美髮師小波從業14年,跳了4次槽。去年他辭掉工作,在群力新區一高檔社區開了私人工作室。記者看到,工作室沒有顯眼的牌匾,面積約八九十平方米,裝修也簡單,多了一些文藝範。店裡只有小波一名髮型師和兩位助理。私人工作室不接待流動客人,美髮須提前預約。

沒有鬧市的人流,不接受“空降”顧客,私人工作室是如何維持經營的?小波告訴記者,他從業14年,累積了八九十位元穩定的客戶,這些客戶都“跟”他3年以上,最長的有11年。“我最知道他們要什麼,私人工作室主要就靠回頭客”,小波說,“每天9點開始營業,下班的時間不確定,直到最後一個預約的客人結束”。在傳統美髮店裡,剪髮的是美髮師,染髮上色的是助理,燙髮卷杠子的是另一個助理。在私人工作室,這些工作基本全由髮型師自己完成,助理只是在一旁打下手。小波告訴記者,“原來染燙的銜接是不可控的,由於技術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助理完成的染燙作品很可能跟髮型師思路不統一,弄不出最初的設計效果,在私人工作室,是一對一的,幾乎不會出現偏差”。

傳統美髮行業趨於飽和

集形象設計、休閒聚會於一體是潮流

據省美容美髮協會會長劉寶柱介紹,美髮行業的發展趨勢已經從原來的單一剪髮,發展到做頭、做造型,再到做生活圈。目前,哈市美髮行業接近飽和,美髮行業拼的不單是做頭髮的手藝,而是更加周到的人性化服務以及迎合顧客需求的能力。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傳統門店、連鎖店不得不打價格戰、推銷戰、用會員卡圈住顧客。私人工作室以淡薄的商業氣息、私隱的環境、一對一的服務,還有給顧客美甲等免費服務博得更多人的情分。而“潮牌店”則借助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吸粉”。髮型師、網紅直播,播的都是美髮、穿戴、吃喝玩樂的話題,字裡行間滲透潮牌文化,最多時數萬人線上觀看。此外,潮牌店還附加了會員娛樂聚會、豪車盛宴等完全免費的服務。於是,一群固定年齡段、有相似審美、相投志趣的顧客彙集在一個圈裡,一起美髮、一起玩,然後他們再拉各自的朋友加入到這個圈子,雪球越滾越大。即便有其他非目標顧客上門,“潮牌店”也會婉拒,保證會員消費的品質。

劉寶柱說,美髮行業還會繼續蛻變,但是追求更加細緻入微的服務是不變的主題。將來,美髮行業可能不單單是一個關於髮型的主題,或將發展成為一個集美髮、飾品穿戴、色彩搭配、文繡、微整形於一體的形象設計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將滿足人們一切關於美的設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