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現在的男女都不願意結婚了?這個節目採訪了三對男女,答案令人深思

你身邊是不是總有那麼幾個年齡不小的單身朋友抱怨:“我怎麼就是找不到物件呢?”當你想幫他做媒, 問他想找個什麼樣的時候, 他就會掏出一張單子, 上面明確標注了包括收入, 學歷, 戶口, 工作地等等一系列標準。

我想起上海的公園相親角, 每到週末, 許多未婚男女家長自發聚集此地, 舉著小牌子幫兒女物色對象。 相親角從2005年開辦至今, 已經12年, 但總是紅紅火火, 人來人往。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都結不了婚?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 截至2016年, 中國男女比例達到105.02:100。 專家估計, 到2020年, 結婚適齡期的男性,

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 有超過1000萬男性, 或將成為孤獨終老的“光棍兒”。

近日, 日本NHK公司推出了一個紀錄片《光棍兒:中國結不了婚的男人們》, 以甘肅省三位單身男性相親、找對象的事情為例子來探索, 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人結不了婚?

有一位單身男性楊先生, 是長途汽車售票員, 目前已經相親了20多次。 這次他的相親對象是個年輕的女孩。

他們相約在公園賞花。 本來兩人相談甚歡, 結束的時候, 女孩突然問楊先生:“你會給我20萬嗎?”楊先生自覺回答的很得體, 沒有明確表達給或不給, 只是在試探女孩, 看女孩究竟是把自己當做取款機, 還是真心想過日子。 不過女孩回去之後直接就把楊先生拉黑了。

把“錢”看作評判標準並不只是一兩個姑娘的想法。

老馬喜歡上了保險推銷員羅小姐, 羅小姐也知道老馬的心意, 對此她的回應是:“馬總, 你現在事業好了, 如果你能在海邊給我買套海景房, 咱們還是可以考慮的。 ”

還有一次, 羅小姐“隨口一說”要一套3萬塊的保險推銷軟體, 老馬沒有表示, 羅小姐直接甩臉就走了。

楊先生是這樣總結自己失敗的相親的:“她說要追求平淡的生活。 但是她那個平淡的生活是高物質的, 你有樓、有房、有車, 有存款, 我就可以跟你過平淡的生活。 ”

其實, 在男人們都因為“錢”而煩惱的時候, 單身“剩女”們同樣也面臨著社會挑剔的選擇標準。

金星主持的節目《中國式相親》中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幕:一位女嘉賓在上海有房有車有事業, 長得還漂亮, 男嘉賓的父母們都很滿意。 但是後來女生介紹說自己已經四十歲, 還帶著一個11歲的孩子的時候, 男方父母的表情漸漸凝重起來。

結果是沒有一對父母願意接受這個女孩。

這時, 有一位23歲的男嘉賓表示願意和女嘉賓牽手, 他的媽媽急了, 對著女孩問出了這樣一番質疑:“20歲的男士是期貨, 30歲的男人是現貨, 40歲的男人是搶手貨。 我就覺得我兒子才23歲, 在十年之後, 你有多大的把握, 你還能擁有他?”

當男嘉賓表示自己就是很喜歡女嘉賓的時候,他媽媽再一次焦躁起來:“進我們家門的兒媳婦,可要給我生兩到三個的。”

還有一次,一位男嘉賓的媽媽說:“我自己是高級營養師,所以我知道的,手冰涼的女生不能要。這種女生是宮寒,以後不好生孩子的。”

什麼時候,只有那種年輕漂亮,能生很多個孩子的女人才配擁有婚姻了?

這個社會,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選擇婚姻伴侶的時候,都是很嚴苛的。

如果是男人,你得有房有車有事業有存款,五官端正學歷好還可以另外加分。對於女人的標準則是:美而不豔,性格溫柔,學歷本科,能幹活會做飯,能生孩子,趁著二胎政策放開了最好多生幾個。

但是我們身邊能夠符合這種標準的人又有多少?想要男方年輕力壯,年薪百萬,但是財富和地位也是需要人生閱歷去慢慢積累;想要女方貌美知性,賢妻良母,這是找老婆還是找家庭保姆加生育機器?拿著這種完美標準去找物件,這是生生把結婚拖成了一件很難的事情啊。

雖然我們很不願意承認,但是拜金主義和男權主義的確是中國單身男女在結婚道路上面臨的最大問題。

當然,在一場婚姻中,堅實的物質基礎的確能夠為這個家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地基,一位知性有教養的女主人也會為這個家庭增色不少,可愛的孩子則是家庭血脈的延續,所以這些擇偶標準好像也有理有據。問題在於,千萬不能把這些要求看作是第一位和決定性的。

如果只因為一個男人沒有錢就第一時間out掉他,你就沒機會發掘他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同樣的,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女人不是那麼好看,沒有那麼年輕,甚至只是因為她手腳冰涼就覺得這女人不行,那就有可能錯過一個性格好又有教養的好伴侶。

我常常覺得,人們在選擇結婚物件的時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錢嗎?還是一個溫順的家庭保姆?都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扶持。

讓我們看看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

當年的魯迅要是參加今天的相親節目,極有可能在第一輪的時候就全場滅燈。因為他身材矮小,長相一般;家裡沒錢,房子也是借款買的;雖然在文壇享有盛譽,當時卻因支持進步學生運動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僉事之職,甚至面臨著被通緝的危險。

但年輕貌美的女學生許廣平依然奮不顧身地向這個比自己大18歲,又沒錢又不帥的男人獻上了自己的愛情,甚至在知道魯迅有一位元包辦妻子的情況下,還是願意跟他在一起。因為她崇拜魯迅的學識,魯迅也覺得許廣平能夠理解自己,慰藉自己,所以兩人就此相愛了。

時間再往前移600年,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去世。僅僅幾個月之前,他一生中最愛的人萬貴妃萬貞兒去世,經不住失去愛人的巨大悲痛,這位癡情的皇帝也隨之而去了。

按照明朝的規定,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合葬在天麓山的十三陵,但這位癡情的皇帝居然破壞祖制,在十三陵裡為愛妾修建了一座萬貴妃墓,只為倆人死後還能相依相偎,濃情蜜意。

這位萬貴妃,身材肥大,聲音粗獷,既沒有如花似玉的美貌,也沒有顯赫尊貴的身份,為什麼憲宗獨寵愛她一人?

因為在朱見深被廢掉太子之位,囚禁在西宮的時候,只有宮女萬貞兒一直在他身邊,像照顧弟弟那樣伺候他、安慰他。在朱見深處于人生最低谷,失去財富和地位,別人都避而遠之的時候,只有萬貞兒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在他身邊照顧他,這一陪,就是四十年。

這些無關乎金錢,無關乎地位,無關乎美貌的愛情,最終不照樣結出了恩愛的果實嗎?

愛情或者婚姻不是錢財兩清的交易,拿著那些條條框框去找對象的行為,就像是在求職市場上找工作,你符合我的條件,我也符合你的標準,然後雙方簽訂合約,你給我錢,我用我的美貌幫你爭面子。

張愛玲說:“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婚姻之所以是人生大事,是因為選擇的伴侶是要陪伴一生的。如果只是膚淺地以“有錢”“能生孩子”為最主要標準來選擇,實際上是一種很盲目的行為。

人真正重要的品質,責任心,事業心,教養和善良,都是藏在舉止和談吐中的,而這些品質也需要互相接觸才能慢慢瞭解。符合“標準”的婚姻固然能夠過得特別舒適,但是若兩個人性格不合,三觀不合,互相看不順眼,時間久了,這種依靠婚姻聯結起來的關係還是會分崩離析。

固然,結婚不同於戀愛,年輕情侶們能夠因為愛情而奮不顧身,但是真正要步入婚姻殿堂了,物質基礎、生兒育女、家庭背景這些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你當然可以把這些當做一項評判標準,但千萬不要被它們蒙蔽了雙眼,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內在的品格。

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還是要先擦亮眼睛,去嘗試一下,不考慮一切的外在標準,只是兩個人在一起相處,是否會感到輕鬆自在。千萬不要把自己或者他人當做一件商品去買賣,標準是能夠努力去達到的,但是緣分不是。

當男嘉賓表示自己就是很喜歡女嘉賓的時候,他媽媽再一次焦躁起來:“進我們家門的兒媳婦,可要給我生兩到三個的。”

還有一次,一位男嘉賓的媽媽說:“我自己是高級營養師,所以我知道的,手冰涼的女生不能要。這種女生是宮寒,以後不好生孩子的。”

什麼時候,只有那種年輕漂亮,能生很多個孩子的女人才配擁有婚姻了?

這個社會,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選擇婚姻伴侶的時候,都是很嚴苛的。

如果是男人,你得有房有車有事業有存款,五官端正學歷好還可以另外加分。對於女人的標準則是:美而不豔,性格溫柔,學歷本科,能幹活會做飯,能生孩子,趁著二胎政策放開了最好多生幾個。

但是我們身邊能夠符合這種標準的人又有多少?想要男方年輕力壯,年薪百萬,但是財富和地位也是需要人生閱歷去慢慢積累;想要女方貌美知性,賢妻良母,這是找老婆還是找家庭保姆加生育機器?拿著這種完美標準去找物件,這是生生把結婚拖成了一件很難的事情啊。

雖然我們很不願意承認,但是拜金主義和男權主義的確是中國單身男女在結婚道路上面臨的最大問題。

當然,在一場婚姻中,堅實的物質基礎的確能夠為這個家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地基,一位知性有教養的女主人也會為這個家庭增色不少,可愛的孩子則是家庭血脈的延續,所以這些擇偶標準好像也有理有據。問題在於,千萬不能把這些要求看作是第一位和決定性的。

如果只因為一個男人沒有錢就第一時間out掉他,你就沒機會發掘他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同樣的,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女人不是那麼好看,沒有那麼年輕,甚至只是因為她手腳冰涼就覺得這女人不行,那就有可能錯過一個性格好又有教養的好伴侶。

我常常覺得,人們在選擇結婚物件的時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錢嗎?還是一個溫順的家庭保姆?都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扶持。

讓我們看看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

當年的魯迅要是參加今天的相親節目,極有可能在第一輪的時候就全場滅燈。因為他身材矮小,長相一般;家裡沒錢,房子也是借款買的;雖然在文壇享有盛譽,當時卻因支持進步學生運動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僉事之職,甚至面臨著被通緝的危險。

但年輕貌美的女學生許廣平依然奮不顧身地向這個比自己大18歲,又沒錢又不帥的男人獻上了自己的愛情,甚至在知道魯迅有一位元包辦妻子的情況下,還是願意跟他在一起。因為她崇拜魯迅的學識,魯迅也覺得許廣平能夠理解自己,慰藉自己,所以兩人就此相愛了。

時間再往前移600年,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去世。僅僅幾個月之前,他一生中最愛的人萬貴妃萬貞兒去世,經不住失去愛人的巨大悲痛,這位癡情的皇帝也隨之而去了。

按照明朝的規定,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合葬在天麓山的十三陵,但這位癡情的皇帝居然破壞祖制,在十三陵裡為愛妾修建了一座萬貴妃墓,只為倆人死後還能相依相偎,濃情蜜意。

這位萬貴妃,身材肥大,聲音粗獷,既沒有如花似玉的美貌,也沒有顯赫尊貴的身份,為什麼憲宗獨寵愛她一人?

因為在朱見深被廢掉太子之位,囚禁在西宮的時候,只有宮女萬貞兒一直在他身邊,像照顧弟弟那樣伺候他、安慰他。在朱見深處于人生最低谷,失去財富和地位,別人都避而遠之的時候,只有萬貞兒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在他身邊照顧他,這一陪,就是四十年。

這些無關乎金錢,無關乎地位,無關乎美貌的愛情,最終不照樣結出了恩愛的果實嗎?

愛情或者婚姻不是錢財兩清的交易,拿著那些條條框框去找對象的行為,就像是在求職市場上找工作,你符合我的條件,我也符合你的標準,然後雙方簽訂合約,你給我錢,我用我的美貌幫你爭面子。

張愛玲說:“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婚姻之所以是人生大事,是因為選擇的伴侶是要陪伴一生的。如果只是膚淺地以“有錢”“能生孩子”為最主要標準來選擇,實際上是一種很盲目的行為。

人真正重要的品質,責任心,事業心,教養和善良,都是藏在舉止和談吐中的,而這些品質也需要互相接觸才能慢慢瞭解。符合“標準”的婚姻固然能夠過得特別舒適,但是若兩個人性格不合,三觀不合,互相看不順眼,時間久了,這種依靠婚姻聯結起來的關係還是會分崩離析。

固然,結婚不同於戀愛,年輕情侶們能夠因為愛情而奮不顧身,但是真正要步入婚姻殿堂了,物質基礎、生兒育女、家庭背景這些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你當然可以把這些當做一項評判標準,但千萬不要被它們蒙蔽了雙眼,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內在的品格。

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還是要先擦亮眼睛,去嘗試一下,不考慮一切的外在標準,只是兩個人在一起相處,是否會感到輕鬆自在。千萬不要把自己或者他人當做一件商品去買賣,標準是能夠努力去達到的,但是緣分不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