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徐州搶佔人工智慧“風口”

人工智慧與基因工程、納米科學被譽為21世紀三大尖端技術, 與會專家表示, 徐州發展人工智慧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創新中搶佔“風口”。

曠視科技的核心人臉識別技術 Face++ 曾被美國著名科技評論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定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 在中國科技部火炬中心“獨角獸”榜單中, 曠視排在人工智慧類首位。 今年8月, 曠視科技將資料中心落戶鼓樓區, 而接下來, 曠視科技準備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服務徐州。

曠視科技(FACE++)聯合創始人兼CTO 唐文斌:舉個例子, 我們其實在其他的城市下, 我們已經有落地這種人臉的系統, 比如說萬一老人或者小孩走丟的話, 那麼你可以通過這樣一個系統, 你就可以在10秒鐘之內, 你就可以知道他曾經在哪些地方出現過, 我們幫助過很多走失的老人又回到自己家裡, 當然另外一方面就是說, 對於人對於車輛的識別,

其實可以去幫助我們的社會去提高各種運營效率。

在徐州, 人臉識別技術、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工業機器人等智慧應用場景正呈加速度發展, 長期致力於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的張毅夫在談到徐州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時指出, 徐州應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 方能搶先機, 站高位。

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人工智慧所所長 張毅夫:因為今年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加強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 因為我也是第一次到徐州來, 因為徐工集團, 包括剛才也聽書記介紹了, 在製造業、在一些政務, 還有一些醫療、教育這些地方, 都是可以和人工智慧融合發展的, 下一步, 我覺得在人才方面, 培育一些人才, 進行一些技術創新, 但最後的人工智慧的落地, 還是要和這些具體的行業去融合, 我覺得徐州應該在這些方面發力, 把產業做實。

目前, 徐州擁有規模以上資訊產業企業400餘家, 2017年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 全市都會區網路出口頻寬達3500G,

國際互聯網資料專用通道已經開通, 華為、中科曙光、軟通動力等一批IT、ICT企業落戶, 徐州智慧資訊產業園、甲骨文人才產業基地等一大批專案建成運營。 作為本次大會的承辦方之一, 鼓樓區也在全力吸引網路經濟和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領軍企業落戶, 爭當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踐行者。

鼓樓區委常委、副區長 李強:我們下一步在人工智慧產業方面, 重要是做好“三大任務”, 在七個重點領域抓好突破, 主要是一是構建人工智慧的產業體系, 第二是形成人工智慧發展的集群, 三是形成人工智慧產業的生態, 在七個重點領域方面, 我們重點是在人工智慧結合金融, 結合智慧安防、結合醫療、結合社區建設七個方面, 重點突出人工智慧的打造。

無線徐州全媒體記者 李萍 張磊

編輯 悠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