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的通知》,

對“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通知》明確, 直轄市市轄區和副省級市、地級市均可申請創建示範區, 距離相近、產業關聯度高的城市可聯合申請創建示範區。 申請城市(群)應具備主導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配套體系相對完善, 產業創新支撐能力強、協同創新體系較為完善, 微觀政策支撐體系比較靈活、市場發展環境好等條件。

——新華社

國家航天局:我國正在論證無人值守月球科研站

近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七屆“航太技術創新國際會議”上,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 目前我國正在開展月球科研站的論證, 設想建立能源長期供給、自主運行、無人值守的月面基礎設施, 開展以機器人為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

——新華社

7歲了!世界首只克隆犬的克隆後代公之于眾

曾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犬“史努比”的韓國科學家最近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 他們在2010年與美國科學家合作, 利用5歲大“史努比”的幹細胞, 成功孕育出4只第二代克隆犬, 除其中1只出生後幾天夭折外, 另3只已7歲。 這將為科學家們比較克隆動物與提供體細胞的父輩間的健康與壽命, 提供獨特的研究機會。

——《科學報告》

混合型量子網路實現資訊可靠傳送

《自然》雜誌線上版11月22日刊登了量子通訊研究的一項里程碑式成果: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ICFO)科學家用兩種完全不同的量子節點, 建立了一種混合型量子通信網路, 並在兩個節點間成功實現了光量子通信。 新研究首次證明, 不同量子節點組成的混合型量子網路, 能像相同量子節點間一樣進行可靠的量子資訊傳送。

——《科技日報》

探索土衛二俄富翁要搶NASA“風頭”

據《新科學家》雜誌線上版近日消息稱, 在與著名科學家霍金聯手啟動1億美元的“突破攝星”計畫後, 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現將目光投向了“幾乎具備生命所需所有條件”的土衛二, 他宣佈將資助一個探索土衛二的項目, 並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到達之前深入挖掘這顆星球的秘密。

——人民網

閃電能夠引發大氣核反應

近日,科學家通過輻射探測器首次發現了決定性證據:閃電能夠引發大氣核反應,並產生放射性同位素。該發現意味著閃電終於成為人們已知的可產生同位素的自然通道,同時也為深刻理解氣象中物理學極端事件打開了一扇窗。

————《科技日報》

室內定位導航需求極大

全球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但室內卻無衛星信號。與此同時,人們有80%的時間在室內,室內定位導航需求極大。據科技行業諮詢公司IDTechEx日前預測,2024年,室內定位產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

眾所周知,高精度智慧混合定位和室內複雜空間的導航一直是國際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研究難題。

——上海科技

碳家族添新丁:我國科學家預言的T-碳問世

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構成世界最軟的礦物質石墨,也能構成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最近我國科學家又在碳原子研究上獲得突破:由中科院大學物理學院蘇剛教授等人通過理論計算預言的一種三維碳結構T-碳(T-carbon)誕生,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T-碳,從而使T-碳成為可與石墨和金剛石比肩的碳的另一種三維新結構。

——科學網

諾貝爾獎得主走“綠色通道”將獲“中國綠卡”

近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東理工客座教授伯納德·費林加與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庫爾特·維特裡希將成為首批來滬工作並擁有“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

據瞭解,今年,作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啟用。持有這一證件的外國人,在我國境內很多事務上享有“國民待遇”。而根據公安部支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新十條”,截至目前,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為30名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具了永久居留推薦函。

——上海觀察

國內最大新能源車光伏充電站落滬

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光伏超級充電站日前在上海松江正式對外運營,這也是首個實現綠色零排放的光伏充電站,預示著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全新模式。不同于傳統的電網充電模式,該充電樁把光伏發電與充電技術相結合,將太陽光直接轉化為電能,以此作為電動車的能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

——《中國環境報》

並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到達之前深入挖掘這顆星球的秘密。

——人民網

閃電能夠引發大氣核反應

近日,科學家通過輻射探測器首次發現了決定性證據:閃電能夠引發大氣核反應,並產生放射性同位素。該發現意味著閃電終於成為人們已知的可產生同位素的自然通道,同時也為深刻理解氣象中物理學極端事件打開了一扇窗。

————《科技日報》

室內定位導航需求極大

全球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但室內卻無衛星信號。與此同時,人們有80%的時間在室內,室內定位導航需求極大。據科技行業諮詢公司IDTechEx日前預測,2024年,室內定位產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

眾所周知,高精度智慧混合定位和室內複雜空間的導航一直是國際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研究難題。

——上海科技

碳家族添新丁:我國科學家預言的T-碳問世

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構成世界最軟的礦物質石墨,也能構成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最近我國科學家又在碳原子研究上獲得突破:由中科院大學物理學院蘇剛教授等人通過理論計算預言的一種三維碳結構T-碳(T-carbon)誕生,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T-碳,從而使T-碳成為可與石墨和金剛石比肩的碳的另一種三維新結構。

——科學網

諾貝爾獎得主走“綠色通道”將獲“中國綠卡”

近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東理工客座教授伯納德·費林加與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庫爾特·維特裡希將成為首批來滬工作並擁有“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

據瞭解,今年,作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啟用。持有這一證件的外國人,在我國境內很多事務上享有“國民待遇”。而根據公安部支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新十條”,截至目前,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為30名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具了永久居留推薦函。

——上海觀察

國內最大新能源車光伏充電站落滬

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光伏超級充電站日前在上海松江正式對外運營,這也是首個實現綠色零排放的光伏充電站,預示著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全新模式。不同于傳統的電網充電模式,該充電樁把光伏發電與充電技術相結合,將太陽光直接轉化為電能,以此作為電動車的能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

——《中國環境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