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用職業教育振興經濟,中國該怎麼辦?

關注“益咕嚕”一起關注孩子國際化明天

美國高端和低端的工作都很多, 但中端部分的職位不夠多。 要增加中產階級就業, 關鍵是填補技能缺口。 美國用職業教育振興經濟, 中國該怎麼辦?

美國有兩個勞動力市場, 博士的就業崗位很多, 烹飪漢堡包的工作甚至更多, 但介於兩者之間的工作不夠多。 在這個主要由消費者支出推動的經濟體, 這是個問題。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時承諾恢復這些中產階級工作。 然而, 即使美國總統能夠逆轉全球化和科技對就業的破壞, 國內的問題也仍然存在:技能缺口。

德勤(Deloitte)指出, 從現在到2025年, 美國將有350萬高薪製造業崗位需要填補。 然而, 其中將有200萬就業崗位是美國人填補不了的, 因為高中或學院沒有培養出足夠多的懂技術、善於溝通的學生。 這些缺失的員工包括知道如何使用機器人設備的製造業工人, 以及能夠駕馭各種技術、產業和地域的具有企業家意識的中層經理。

陶氏化學(Dow Chemical)首席執行官利偉誠(Andrew Liveris)和IBM的羅睿蘭(Ginni Rometty)都是特朗普的顧問, 他們正推動一個勞動力培訓計畫。 該計畫有望幫助彌補這個技能缺口, 並成為教育改革和產業政策這兩個在政治上有爭議的領域的重要杠杆。

該計畫的基石是以職業為導向的教育, 例如IBM在2011年推出6年制高中計畫, 有300家合作公司(包括SAP、GlobalFoundaries和Regeneron)與分佈在6個州的60所本地學校合作, 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 讓學生取得高中畢業文憑, 然後攻讀兩年制副學士學位。

在2008年至2016年創造的就業中, 有99%要求具備高於高中證書的學歷, 有鑑於此, 該計畫將至關重要。 2015年, 不到一半的美國年輕成人具備副學士或更高學位。

很多人為獲得成本高昂但可以說無用的學歷(例如體育行銷或企業管理等專業的學歷)而舉債。

羅睿蘭表示:“科技是貫穿未來工作的銀線。 ”

不管學習什麼科目, 學生們都必須在畢業時掌握基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技能。

伊萬卡表示:“在與羅睿蘭等私營部門領導人的合作下, 特朗普政府希望支持並擴大行業努力, 教育並培訓明日的員工。 ”

羅睿蘭表示, 未來“新領”工作將跨越以往的文科/理科與職業技能。

具備兩年專科教育、受過高級培訓的機械工人的起薪, 可能會輕鬆超過畢業於二、三流大學的四年制政治學本科畢業生。 隨著線上教育的興起, 並非所有學生都要舉債攻讀四年制的學位課程。 教育應該細分, 以適合個人的需要。

畢竟, 我們可以自己閱讀梅爾維爾的著作, 或者觀看哈佛大學(Harvard)教授通過流講座或大規模網上公開課授課的《白鯨記》(Moby Dick)。

IBM羅睿蘭表示, 所有的政治領袖都在“應對如何面向21世紀培養勞動力隊伍的問題”。

我國在2015年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 明確要求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把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 啟動智慧製造工程, 推動互聯網在製造業領域中的深化應用。

針對此戰略, 我國的職業教育應在以單一就業為導向的課程結構上, 探索滿足學生多元生涯發展需求的課程結構。 比較可行的方法是, 將學校內部同質化的課程結構調整為2+X的課程結構。 所謂2+X, 是指前2年所有學生學習共同課程, 第3年在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與指導的基礎上,

根據學生就業、升學、留學、創業等不同的生涯發展需求, 提供不同的課程模組供學生選擇。

英國在最近公佈的英國春季預算報告(UK Spring Budget)中呼籲大舉改革技術教育;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該國有7所IBM學校。

其他公司——例如西門子(Siemens)、通用電氣(GE)、寶潔(Procter & Gamble)、微軟(Microsoft)和穀歌(Google)——也有自己的類似計畫。 多數(包括IBM的計畫)不同於德國風格的職業教育, 後者讓年齡更小的學生選擇專業, 而且專業更窄。

(文章節選自網路, 內容有所刪改)

-END-

跨越24個時區, 一手國際教育資訊

益咕嚕官網:www.eguru.cn

歡迎投稿, 採用有稿酬

投稿郵箱:tougao@eguru.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