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玩遍大連丨一張張照片留存的記憶,那些年大連的時光和回味!

一個鏡頭記錄一個瞬間,

一張照片留存一段記憶,

一張泛黃的舊時老照片,

把老大連昔日的光景,

生動地再現在你我眼前。

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攝影展

展出的都是我們大連人

而且

還都是咱老大連人特別熟悉的景象

排隊買秋菜, 摸獎券, 租看小人書, 這些照片都來自《城市印記》——改革開放以來大連紀實影像作品展。 展覽展出了10位元本土攝影師的85幅作品, 這些作品都是在二三十年前拍攝的, 記錄了大連城市變遷的過程。

△薛家璽 被開發的土地 金州 1994

△薛家璽 電視進農家 金州 1978

△高威恩 吃水難(攝于大連寺兒溝地區) 1982年

△刁丕仁 在八十年代初始自行車盛行的時代,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等都是騎自行車去,到哪家,哪家門前就形成了一個很特別壯觀的停車場。瞧,這位新郎在排排前來賀喜的親朋好友的自行車前與新娘說著悄悄話。

《城市印記》策展人 李同介紹:“我們的生活場景,這裡邊有婚禮的、有購物的、也有買秋菜的。”

李同:“當時沒有汽車,都是騎自行車來參加婚禮,新郎新娘可能也是這樣。這張照片的後邊,這個大棚子就是當時我們中午要吃婚宴的做菜的地方,當時的婚禮就是如此簡陋。”

△郝華臣 東關街老房子 2003年,大連電視臺拍攝紀錄片《老宅2003》,反映了東關街36-38號老城區的四合院,普通的百姓生活。略顯滄桑、淒婉、疲憊……

△郝華臣 上世紀70年代後期,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開,這是在旅大市中山路拍攝的市民歡慶場面。

△張凱順 事小暖人心 82年春改革使街面上出現了,個體商販更難理解的是,天氣不好仍然有買客

△張凱順 送方便到廊下 拍照時間八十年代中期,地址原動物園門庭

現在的情況跟那時候相比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些社會場景甚至已經消失了

△鄒世倫 大連人民體育場 大連實德足球隊與阿聯酋艾因隊比賽現場 2003年

△鄒世倫 上世紀90年代大連商場家電銷售櫃檯

△尚占 1980,榮盛農貿市場,改革開放,放開市場經濟,給百姓首先帶來的實惠是豐富的農副產品進城上市,人們告別了沒油水、吃不飽,農副產品短缺的歷史。

△尚占 1980年代,計劃經濟時代影院門前路口的下班工人。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

現代化的文明都市里

這是對歷史的一個回望

這次參展的攝影師

大多長期工作和生活在大連

他們當年或游走於大街小巷

或參與各種不同活動

這些有意識或者無意識拍攝的影像作品

在今天看來都極為珍貴

△刁丕仁 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區,一駕驢車不按規定線路行駛,不顧後面的有軌電車,我行我素,穿行在車流之中,形成城市中一道風景線。

△王秀臣 看車人 拍攝於1984年大鋼工人文化宮門前。看車老人正在用塑膠布覆蓋自行車的車座。上個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們出行和每個家庭必備的交通工具。

△王秀臣 最後一位讀者 拍攝于1984年甘井子百貨附近。天下著小雨,擺書攤的老人在耐心等待最後一位看小人書的小朋友。那個年代在大連街頭隨處可見擺小人書的書攤,看小人書是小朋友們最渴望的業餘文化生活之一。

△王大斌 街頭冷飲攤 1983

△王大斌 星海公園 1990.7

展覽中的照片,

是不同事件、不同攝影師

以不同角度和手法對那個年代的記錄

這些照片

展示了大連這座文明城市的發展變化

這些照片讓看過的人

有對過去的回憶、懷念和反思

更對未來的感悟和奔頭兒

《城市印記》——改革開放以來大連紀實影像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8日—12月17日

展覽地點:大連美術館(西崗區勝利街35號)

開放時間:9:00am~16:30pm(16:00停止入場),週二至周日全天開放(布展期間除外),週一閉館。

△刁丕仁 在八十年代初始自行車盛行的時代,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等都是騎自行車去,到哪家,哪家門前就形成了一個很特別壯觀的停車場。瞧,這位新郎在排排前來賀喜的親朋好友的自行車前與新娘說著悄悄話。

《城市印記》策展人 李同介紹:“我們的生活場景,這裡邊有婚禮的、有購物的、也有買秋菜的。”

李同:“當時沒有汽車,都是騎自行車來參加婚禮,新郎新娘可能也是這樣。這張照片的後邊,這個大棚子就是當時我們中午要吃婚宴的做菜的地方,當時的婚禮就是如此簡陋。”

△郝華臣 東關街老房子 2003年,大連電視臺拍攝紀錄片《老宅2003》,反映了東關街36-38號老城區的四合院,普通的百姓生活。略顯滄桑、淒婉、疲憊……

△郝華臣 上世紀70年代後期,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開,這是在旅大市中山路拍攝的市民歡慶場面。

△張凱順 事小暖人心 82年春改革使街面上出現了,個體商販更難理解的是,天氣不好仍然有買客

△張凱順 送方便到廊下 拍照時間八十年代中期,地址原動物園門庭

現在的情況跟那時候相比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些社會場景甚至已經消失了

△鄒世倫 大連人民體育場 大連實德足球隊與阿聯酋艾因隊比賽現場 2003年

△鄒世倫 上世紀90年代大連商場家電銷售櫃檯

△尚占 1980,榮盛農貿市場,改革開放,放開市場經濟,給百姓首先帶來的實惠是豐富的農副產品進城上市,人們告別了沒油水、吃不飽,農副產品短缺的歷史。

△尚占 1980年代,計劃經濟時代影院門前路口的下班工人。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

現代化的文明都市里

這是對歷史的一個回望

這次參展的攝影師

大多長期工作和生活在大連

他們當年或游走於大街小巷

或參與各種不同活動

這些有意識或者無意識拍攝的影像作品

在今天看來都極為珍貴

△刁丕仁 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區,一駕驢車不按規定線路行駛,不顧後面的有軌電車,我行我素,穿行在車流之中,形成城市中一道風景線。

△王秀臣 看車人 拍攝於1984年大鋼工人文化宮門前。看車老人正在用塑膠布覆蓋自行車的車座。上個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們出行和每個家庭必備的交通工具。

△王秀臣 最後一位讀者 拍攝于1984年甘井子百貨附近。天下著小雨,擺書攤的老人在耐心等待最後一位看小人書的小朋友。那個年代在大連街頭隨處可見擺小人書的書攤,看小人書是小朋友們最渴望的業餘文化生活之一。

△王大斌 街頭冷飲攤 1983

△王大斌 星海公園 1990.7

展覽中的照片,

是不同事件、不同攝影師

以不同角度和手法對那個年代的記錄

這些照片

展示了大連這座文明城市的發展變化

這些照片讓看過的人

有對過去的回憶、懷念和反思

更對未來的感悟和奔頭兒

《城市印記》——改革開放以來大連紀實影像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8日—12月17日

展覽地點:大連美術館(西崗區勝利街35號)

開放時間:9:00am~16:30pm(16:00停止入場),週二至周日全天開放(布展期間除外),週一閉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