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義聯盟撲街,誰之過?

終於去看了期待二年之久的正聯, 宣傳後期給人的種種不祥預感誠不我欺, 果然撲街。 對片子稍有期待、略微沾一點DC粉的觀眾, 只怕都要含恨打個2星;即使是純路人客觀冷靜給分, 3星也是頂天不能再多。 算是交出了DC近年來倒數第二的答卷, 別說與《BVS》比起來差天共地, 哪怕比比《神奇女俠》也是弗如遠甚, 也就勉強能壓爛片《自殺小隊》一籌吧。

具體來說:

前20多分鐘品質其實還算線上, 背景交代與各人物的亮相還算可圈可點——雖然仍不免有些微過於直魯, 開頭配合著BGM的那段街頭MV式敘事尤其出色, 甚至多少讓人想起《守望者》開頭的經典,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6分鐘MV。 然而......That's all, nothing more,其後的剩餘100分鐘大概除了加朵的顏值, 基本已經找不到什麼亮點, 這就是所謂蓄勢而發重磅出擊的正聯首部電影, 真是讓人憂傷。 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通俗點說, too straightforward, 通篇平鋪直敘掛流水帳, 毫無起承轉合, 也不顧及任何留白與餘韻,

只求在最低限度上一句話講明發生了什麼, 而必要的藝術化表現、過渡與渲染卻一概沒有、集體缺位;偶有的幾處劇情轉折, 也都生硬突兀, 處理十分草率。 《正聯》前期預告片中出現的老爺前往冰島招募海王、老爺招募小閃等鏡頭, 看完給觀眾的印象是:這些僅僅是從電影的龐大史詩敘事中簡明扼要擷取的小片段, 是提綱和梗概, 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而看完電影大家才發現, 原來這幾片浮冰特麼就是冰山本體了, 下面呢?下面沒有了(滑稽臉)。 而稍微專業一點說......這片的最大弊病一言以概之:劇情缺乏推動力與內驅力, 形不散而神散, 和國產動畫《大魚海棠》犯了同樣的毛病。 故事上...除了小硬傷外大關節倒是都說得通,
然而, 卻沒有內在邏輯脈絡與情感脈絡去統禦和驅動, 在劇情的推進中人物是被動的、木偶式的, 於是給觀眾一種Things just happened的感覺。 除此以外, 其餘方面本片做得也很難讓觀眾滿意:反派藉口般的低劣動機、核心人物的醬油化弱智化耍寶(沒錯那邊那個老爺說你呢)、人設的粗糙、動作大場面營造的平淡馬虎以及特效部分偶見的油膩CG感, 這些, 都使本就在及格線邊緣的本片再次減分不少。 要不是演員們演技還算線上和熊熊燃燒的經費勉強hold住了場面........幾乎就是全線崩塌的結果。

影片品質如何有目共睹,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然而考慮到DC為此做出的二年蓄勢, 考慮到驚人的3億多刀成本投入, 考慮到拍攝期間或公開或私下傳出的種種事件和主客觀不利因素,

更有必要問的問題其實是:誰之過?

紮克施耐德 導演

紮導嗎?不能說紮導一點鍋都不用背。 誠然紮導因為女兒自殺的家庭原因才中途退出換將尾燈, 苛責實在太沒人性, 但畢竟導演欄掛的還是紮導的名字,

作為影片品質的第一負責人, 電影的基調在很多層面上都是由紮導所最初定下, 比如說動作場面的油畫式厚重美術風格, 一看就出自紮導的手筆。

然而, 參考一些背後資訊, 這真能怪到紮導頭上嗎?可能有些觀眾不知道, 正聯之前很多電影網站給出的參考片長其實是180多分鐘, 比上映版本長了超過三分之一;而比較預告, 至少有三成之前4版預告片中出現的場景在電影中莫名消失;又看演員, 大本的老爺在片中時胖時瘦, 據傳瘦時即為初版拍攝, 胖時則為後期補拍;再對比下拍攝前期海報與預告片的沉鬱寫實和後期海報、預告的油膩質感;最後結合電影上映前夕, 傳出的華納高層派人重新剪輯全片, CEO親自確認片長等新聞。很大可能是,紮導雖然家庭遭噩,卻仍然完成了十之八九的電影架構,只不過其工作因為某些原因主要部分都未被製片方採用,而代之以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所以,本片的失利,主要還真怪不到紮導頭上——君不見,稍微能保留紮導風格的僅僅頭20來分鐘,就足堪作為全片的亮點使餘下部分都相形失色嗎?

喬斯韋登 編劇

那麼,應該怪尾燈嗎?不容否認,尾燈對本片的呈現效果,確實需要負相當大一份責任。客觀地說,尾燈作為一個漫畫電影導演,在能力上、對漫畫的理解和還原上和紮導還是有明顯差距。主要的問題是,眼界低、格局小,腦洞多而嚴肅思慮少,美學追求上也差了一大截。就說本片吧,反派荒原狼,作為大BOSS達克賽德的叔叔和先鋒官,實際上在正聯世界觀下,其出現本應作為天啟星入侵地球的龐大戰爭的開端,是引入暴君達克賽德的過門與序幕,作為“正義方興未艾、邪惡也蠢蠢欲動”定位下的正聯首部曲反派是非常合適的......然而尾燈是怎麼去表現的呢?一個莫名冒出的舊日宿敵、一個神神叨叨念念有詞的戀物(母盒)癖、一個一根筋莫名執念就是要毀滅世界的神經病,達叔的名字甚至只是順帶提了一次........純粹就是強行拉一個敵人來打過就算的路數,整個本該隱藏在背後的龐大格局幾乎完全埋沒......好不容易有個彩蛋的機會吧,還是不引入達叔,反而把幾個反派糾集一下,兒戲般地說來我們也搞個聯盟;又比如復活超人,先不說這個劇情本身就和BVS最後的伏筆有所矛盾,尾燈還偏要在這裡把《奧創紀元》裡那種“AI到底可不可靠,我們是否應該借用對方的力量去對抗對方”這種故作高深實則沒什麼營養的腦洞向思考搬過來再用一次;再比如,在紮導初版預告片裡老爺的“I'm rich”,充其量只是個表現角色風趣,調節影片氛圍的小細節,尾燈大概是出於迎合華納“想要更歡樂的影片基調”的要求吧,硬是把這一句話拿去發揮成一個套路梗,老爺動輒就要炫個富.......不客氣地說,這些立意著實有些低劣。

但是,真的就應該由尾燈來主要責任嗎?尾燈的上述毛病大家都知道,但是......人家自己執導的電影,《複聯1》、《複聯2》,雖然也不說不上多出色,起碼沒拍成這樣啊?Age of Ultron雖然拍成了Week of Ultro,但呈現效果還是挺討喜的啊?本片尾燈的接手,很大程度上屬於臨危受命,是在紮導或因個人原因或因華納高層決策而被換將後,才接手的爛攤子,是不得不在別人既定風格限制下強行發揮。比方說前面吐槽的本片動作場面的油畫、漫畫質感,其實本身是紮導的風格,紮導自己來駕馭,結合其劇情渲染,出來的就是史詩感,而交給擅長寫實風格場面戲的尾燈來駕馭,出來的就是CG感。難聽點可以說,尾燈人純粹就是來幫忙的,戴枷而舞的結果其實也無可深責,揪來背鍋也不恰當。

凱文·特蘇哈拉(凱文·辻原) 華納娛樂CEO

所以說...其實該怪的還是萬年豬隊友——華納高層?這一次,倒是不用洗地,這個日裔老胖子可一點也不冤。華納高層特麼都坑DC多少次了?遠的不說,就說從BVS到自殺小隊,哪次不是華納高層出來外行指導內行壞事的?前有BVS被剪,後有自殺小隊劇本完工、拍攝大部分殺青後因為BVS的“差評”和對隔壁M家《死侍》的眼紅,華納CEO緊急找人改劇本重新剪片和補拍的事件。而這次,也不例外:

11月15日新聞

果然又是這丫出來搞事!不吸取《自殺小隊》被徹底拍爛的教訓,還在叫囂著什麼“更樂觀的基調”!所以,這次最可能的情況是,紮導之前親自主導的版本,因(可能)太長,因(可能)基調不夠歡樂向,因其自身家庭原因(可能)完成度不夠,出於票房和排片考慮,在這貨及其決策團隊要求下,換將尾燈重新改制了另一版本,並且在上映前夕由這貨拍板採用了尾燈版,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正義聯盟》。說實在的,紮導也有紮導的問題,視覺風格和氛圍渲染上是一把好手,但對劇本邏輯構造把握上差了一些.....這是事實.....但再怎麼樣,對影迷與DC粉來說,紮導比起上面這一介商賈來說妥妥的靠譜到不知哪裡去,還是自己人。正聯的失利,這貨不背鍋誰背鍋?電影撲街了,砍掉的60分鐘,是打算留著以後賣碟嗎?

吃我賣碟三連!

不過,發洩歸發洩,最後的最後,還是要把話說回去。華納高層誠然可憎,然而,他們的本職畢竟是賺錢,商人逐利總不是錯。對什麼樣的影片才會受市場歡迎,無論是從眼前還是從長遠看,華納CEO及其整個決策團隊,坐擁無數分析資料,其判斷總不會還不如一般影迷準確。

讓我們回望一下去年。國內電影最大爆的是哪部?《戰狼2》。遊戲最火最大爆的是哪作?《王者榮耀》。發現共同點沒?戰狼的50億票房,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影迷群體送的,反而是平時不怎麼看電影、進影院的路人所出;農藥的高額收入,也不是平時遊戲玩得多的玩家群體出的,反而是那些基本沒玩過什麼遊戲的手機上班族所給。而真正的佳作,《銀翼殺手2049》票房又有多高?《荒野之息》、《超級馬里奧:奧德賽》又賣出了多少套呢?所謂青天已死黃天當立,可以說,現在真正賺到大錢的產品,做的其實反而都不是愛好者生意,不是該領域下“玩家”的生意,而是路人生意;路人,才是市場蛋糕的最大一塊。對“hardcore”路線的拋棄,與核心玩家的漸行漸遠,從近期趨勢看,隔壁Marvel如是,現在DC也如是,只不過,暫時處於上風向的Marvel畢竟長袖善舞,隨著《銀河護衛隊1、2》和《雷神3》的推出,M家已經逐步找到了看熱鬧路人與看門道fans間的平衡,調和了堅持甚至發揚核心風格與面向乃至引領大眾之間的矛盾,DC,又什麼時候能找到自己的解決之道呢?而在marvel與DC之後,下一個犧牲的又會是誰呢?《星球大戰》還是《星際迷航》?

要問《正義聯盟》拍成這樣到底誰之過?借用約翰多恩的話來說: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你我而鳴。

CEO親自確認片長等新聞。很大可能是,紮導雖然家庭遭噩,卻仍然完成了十之八九的電影架構,只不過其工作因為某些原因主要部分都未被製片方採用,而代之以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所以,本片的失利,主要還真怪不到紮導頭上——君不見,稍微能保留紮導風格的僅僅頭20來分鐘,就足堪作為全片的亮點使餘下部分都相形失色嗎?

喬斯韋登 編劇

那麼,應該怪尾燈嗎?不容否認,尾燈對本片的呈現效果,確實需要負相當大一份責任。客觀地說,尾燈作為一個漫畫電影導演,在能力上、對漫畫的理解和還原上和紮導還是有明顯差距。主要的問題是,眼界低、格局小,腦洞多而嚴肅思慮少,美學追求上也差了一大截。就說本片吧,反派荒原狼,作為大BOSS達克賽德的叔叔和先鋒官,實際上在正聯世界觀下,其出現本應作為天啟星入侵地球的龐大戰爭的開端,是引入暴君達克賽德的過門與序幕,作為“正義方興未艾、邪惡也蠢蠢欲動”定位下的正聯首部曲反派是非常合適的......然而尾燈是怎麼去表現的呢?一個莫名冒出的舊日宿敵、一個神神叨叨念念有詞的戀物(母盒)癖、一個一根筋莫名執念就是要毀滅世界的神經病,達叔的名字甚至只是順帶提了一次........純粹就是強行拉一個敵人來打過就算的路數,整個本該隱藏在背後的龐大格局幾乎完全埋沒......好不容易有個彩蛋的機會吧,還是不引入達叔,反而把幾個反派糾集一下,兒戲般地說來我們也搞個聯盟;又比如復活超人,先不說這個劇情本身就和BVS最後的伏筆有所矛盾,尾燈還偏要在這裡把《奧創紀元》裡那種“AI到底可不可靠,我們是否應該借用對方的力量去對抗對方”這種故作高深實則沒什麼營養的腦洞向思考搬過來再用一次;再比如,在紮導初版預告片裡老爺的“I'm rich”,充其量只是個表現角色風趣,調節影片氛圍的小細節,尾燈大概是出於迎合華納“想要更歡樂的影片基調”的要求吧,硬是把這一句話拿去發揮成一個套路梗,老爺動輒就要炫個富.......不客氣地說,這些立意著實有些低劣。

但是,真的就應該由尾燈來主要責任嗎?尾燈的上述毛病大家都知道,但是......人家自己執導的電影,《複聯1》、《複聯2》,雖然也不說不上多出色,起碼沒拍成這樣啊?Age of Ultron雖然拍成了Week of Ultro,但呈現效果還是挺討喜的啊?本片尾燈的接手,很大程度上屬於臨危受命,是在紮導或因個人原因或因華納高層決策而被換將後,才接手的爛攤子,是不得不在別人既定風格限制下強行發揮。比方說前面吐槽的本片動作場面的油畫、漫畫質感,其實本身是紮導的風格,紮導自己來駕馭,結合其劇情渲染,出來的就是史詩感,而交給擅長寫實風格場面戲的尾燈來駕馭,出來的就是CG感。難聽點可以說,尾燈人純粹就是來幫忙的,戴枷而舞的結果其實也無可深責,揪來背鍋也不恰當。

凱文·特蘇哈拉(凱文·辻原) 華納娛樂CEO

所以說...其實該怪的還是萬年豬隊友——華納高層?這一次,倒是不用洗地,這個日裔老胖子可一點也不冤。華納高層特麼都坑DC多少次了?遠的不說,就說從BVS到自殺小隊,哪次不是華納高層出來外行指導內行壞事的?前有BVS被剪,後有自殺小隊劇本完工、拍攝大部分殺青後因為BVS的“差評”和對隔壁M家《死侍》的眼紅,華納CEO緊急找人改劇本重新剪片和補拍的事件。而這次,也不例外:

11月15日新聞

果然又是這丫出來搞事!不吸取《自殺小隊》被徹底拍爛的教訓,還在叫囂著什麼“更樂觀的基調”!所以,這次最可能的情況是,紮導之前親自主導的版本,因(可能)太長,因(可能)基調不夠歡樂向,因其自身家庭原因(可能)完成度不夠,出於票房和排片考慮,在這貨及其決策團隊要求下,換將尾燈重新改制了另一版本,並且在上映前夕由這貨拍板採用了尾燈版,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正義聯盟》。說實在的,紮導也有紮導的問題,視覺風格和氛圍渲染上是一把好手,但對劇本邏輯構造把握上差了一些.....這是事實.....但再怎麼樣,對影迷與DC粉來說,紮導比起上面這一介商賈來說妥妥的靠譜到不知哪裡去,還是自己人。正聯的失利,這貨不背鍋誰背鍋?電影撲街了,砍掉的60分鐘,是打算留著以後賣碟嗎?

吃我賣碟三連!

不過,發洩歸發洩,最後的最後,還是要把話說回去。華納高層誠然可憎,然而,他們的本職畢竟是賺錢,商人逐利總不是錯。對什麼樣的影片才會受市場歡迎,無論是從眼前還是從長遠看,華納CEO及其整個決策團隊,坐擁無數分析資料,其判斷總不會還不如一般影迷準確。

讓我們回望一下去年。國內電影最大爆的是哪部?《戰狼2》。遊戲最火最大爆的是哪作?《王者榮耀》。發現共同點沒?戰狼的50億票房,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影迷群體送的,反而是平時不怎麼看電影、進影院的路人所出;農藥的高額收入,也不是平時遊戲玩得多的玩家群體出的,反而是那些基本沒玩過什麼遊戲的手機上班族所給。而真正的佳作,《銀翼殺手2049》票房又有多高?《荒野之息》、《超級馬里奧:奧德賽》又賣出了多少套呢?所謂青天已死黃天當立,可以說,現在真正賺到大錢的產品,做的其實反而都不是愛好者生意,不是該領域下“玩家”的生意,而是路人生意;路人,才是市場蛋糕的最大一塊。對“hardcore”路線的拋棄,與核心玩家的漸行漸遠,從近期趨勢看,隔壁Marvel如是,現在DC也如是,只不過,暫時處於上風向的Marvel畢竟長袖善舞,隨著《銀河護衛隊1、2》和《雷神3》的推出,M家已經逐步找到了看熱鬧路人與看門道fans間的平衡,調和了堅持甚至發揚核心風格與面向乃至引領大眾之間的矛盾,DC,又什麼時候能找到自己的解決之道呢?而在marvel與DC之後,下一個犧牲的又會是誰呢?《星球大戰》還是《星際迷航》?

要問《正義聯盟》拍成這樣到底誰之過?借用約翰多恩的話來說: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你我而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