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本月起這些補貼金額上漲,對於農民來說是不是好消息!

從本月起這些補貼金額上漲, 對於農民來說是不是好消息!農村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民的生活也明顯的改變, 對農民方方面面的補貼待遇也逐步完善、優化。 為了保障農民的生活, 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 國家對以下幾個補貼也進行了調整, 本月開始各項福利也會逐漸落實到有需要的農民身上, 農民朋友應該隨時關注, 以免喪失良機。

第一, 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提高

全國至少已有上海、陝西、青海、廣東深圳(人社部統計最低工資時將廣東深圳市作為一個統計地區)、山東、甘肅、天津、江蘇、福建、湖南、內蒙古、北京、吉林、河南、山西、寧夏和湖北先後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今年4月1日, 上海市最先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月最低工資標準由2190元上調至2300元。 從11月1日開始, 湖北省也宣佈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第一檔月最低工資由1550元調整至1750元。

何為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人社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有的省份經濟發展不平衡, 最低工資標準按地區分為好幾檔, 省會城市或發達城市歸入第一檔, 後面還可能有第二檔、第三檔最低工資標準。

第二, 農村養老金上調到了每月90元

現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養老金都漲到了每月90元,

可以逐漸減輕農村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第三, 新型職業農民工資上調

新型職業農民則可以解決“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 以及“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新型職業農民具有素質高、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等特質, 以從事農業作為固定乃至終身職業, 是真正的農業繼承人。 農村土地和新型職業農民的關係, 猶如寶劍和英雄, 農村土地只有在新型職業農民的手裡, 才可以物盡其用, 產出最大效益。

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堅強支撐和不竭動力,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的根基。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需要從環境、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和扶持, 構建包括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銜接、有機聯繫的制度體系, 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包括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創業者在內的7類人群都將漲薪, 對於農民朋友來說, 要想在未來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就必須保持學習意識, 抓住機遇參加技能培訓。

第四, 農村五保戶供養費提高

農村的各項政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低保保准提高了, 城鄉醫療保障統一了, 農村五保戶的供養標準液將會獲得很大的提升, 現如今很多地方都已經出臺了最新的農村五保戶供養保准, 與以往的標準相比, 農村五保戶獲得的補助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仙桃市來說,原本農村集中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5000元,分散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3500元,而隨著新政策的開展,將會實現分散供養與集中供養同標準了,而且隨著農村五保戶不差水準的調整,五保戶的供養標準勇軍提高到了每人每年7000元,這已經能夠讓農村五保戶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了。

在發展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很多老人和小孩並不能享受家庭帶來的溫暖,他們沒有勞動能力或沒有經濟來源。國家為了保障這部分人的生活,將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沒有勞動能力、經濟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者他們的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又無相關經濟能力的人界定為五保戶,並享受農村五保戶供養待遇。

就仙桃市來說,原本農村集中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5000元,分散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3500元,而隨著新政策的開展,將會實現分散供養與集中供養同標準了,而且隨著農村五保戶不差水準的調整,五保戶的供養標準勇軍提高到了每人每年7000元,這已經能夠讓農村五保戶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了。

在發展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很多老人和小孩並不能享受家庭帶來的溫暖,他們沒有勞動能力或沒有經濟來源。國家為了保障這部分人的生活,將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沒有勞動能力、經濟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者他們的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又無相關經濟能力的人界定為五保戶,並享受農村五保戶供養待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