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高校外賣不能一禁了之

近日, 廣西某高校出臺《關於不允許一次性餐具、餐盒進入校園的通知》, 類似事件時有報導, 北京至少就有8所高校禁止外賣進入校園。 高校禁止外賣, 一紙通知未必能達到效果, 外賣送高校之所以受歡迎, 禁止效果之所以不明顯, 原因恰在於高校食堂沒有競爭而活力不足, 若粗暴叫停, 商家可能會採用隱蔽的方式繼續營業, 這樣潛在的隱患依然難以杜絕, 反而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如此做法反而折射出高校管理上的一種懶惰思維。

綜觀高校禁外賣, 理由大同小異:外賣食物品質無法保證, 且學校無法有效監管;外賣派送員絕大多數騎電動車,

在校園內常常違章行駛, 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等。 還有一個理由是, 學生宿舍門口垃圾成堆並散發異味, 所以下禁令了。 然而, 鑒於其他高校在執行這一管理制度上的諸多尷尬, 或許也得說, 此舉又可能會步前車之轍。

左一禁令右一禁令, 其實於事無補, 反而會招致學生反感和社會輿論質疑。 高校該從現實中找問題, 要把外賣滲透進來的競爭當作提升自己的動力, 不斷提高食堂菜品、口味與服務, 外賣就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相反會成為一條啟動校園食的鯰魚, 倒逼食堂不斷提高飯菜品質和用餐環境。 至於外賣產生的垃圾, 及時組織清運就可以, 何必等到發出異味。 不少事實告訴人們, 外賣送高校, 學校的一紙禁令是會碰壁的, 其他高校應反觀自身, 思考新的管理之策。 治水有條寶貴經驗, “疏”遠比“堵”有效, 解決外賣帶來的校園安全問題更應該從提升食堂飯菜品質和規範管理外賣人員進校園兩方面著手, 變堵為疏, 循序漸進。

這在高校建設越來越開放的今天, 是考驗, 是挑戰, 檢驗著高校管理層面的智慧與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