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YMG帶你乘坐“山手線”,來一次東京一日遊

JR東日本的支線「山手線」是運行于東京核心地帶的環狀鐵道, 途經東京的重要轉運點, 再經由這些轉運點向都心以外的地區擴張, 構成綿密的交通聯絡網。 本篇中YMG要帶大家來認識這條到東京自由行的旅人不可不知的路線, 以及「山手線」沿線地名小故事!

旅日記 山手線一周之旅 田端:

「山手線」最早可追溯至1885年, 當時由私人鐵道公司「日本鐵道」所建設的支線「品川線」, 一開始行走的路線是「新宿─赤羽─品川」,

1901年與另一條支線「豐島線」合稱「山手線」, 該路線名沿用至今。

直到1925年「上野—神田」路段完成, 「山手線」才真正轉變成現在的環狀線。 由於「山手線」運量之大, 被稱為JR東日本鐵道公司的「ドル箱」(ドルバコ, do-ru-ba-ko), 意即「最賺錢的支線」之一。

「山手線」是JR東日本鐵道所營運的環狀鐵路,

全長34.5公里, 共29個站, 站與站之間的執行時間間隔約2至3分鐘, 運行一周約需一個小時(夏季及冬季的執行時間略有差異)。 環狀運行的山手線, 有「內回り」(うちまわり, u-chi-ma-wa-ri)和「外回り」(そとまわり, so-to-ma-wa-ri)兩個方向, 「內回り」是「逆時針」運行, 「外回り」是「順時針」運行。

JR山手線 外環報站

山手線連接著東京大多數鐵路線

【JY01】

東京

在明治時代之前, 日本的首都一直都是「京都」。 德川幕府掌權後將勢力移轉到關東, 也就是當時的「江戶」, 不僅建了江戶城, 還進行了一連串的交通及都市建設, 「江戶」的經濟實力也逐漸超越當時日本的經濟中心「大阪」。 雖然「江戶」是實質上的政治及經濟中心,

但天皇所在的「京都」才是日本正式的首都。

東京站前

1867年的「大政奉還」,德川幕府將權力還給明治天皇,幕府統治正式劃下句點。1868年明治天皇入主江戶城(即現在的「皇居」),並將「江戶」改名為「東京」,是相對於「西京」的「京都」而得名的。「東京的表玄關」──東京車站,也變成了東京最經典的標誌,而來到這就不能不嘗嘗看各具特色的鐵路便當和東京車站限定的伴手禮喔!

【JY02】

神田

每年的初穗要奉納給「伊勢大神宮」以祈求五穀豐收、無災無息,因此這樣的稻田稱之為「神田」。在日本有很多以「神田」為名的地方,其中以東京的神田較為知名。舊時「神田地區」的範圍包含現在的神田、秋葉原、禦茶之水、水道橋等地,在這些地方仍保有跟神田相關的地名,如「內神田」、「外神田」、「神田鍛冶町」等。現在的神田車站周邊一帶還留下了一些未受天災戰火波及的老建築,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神田(神保町)古書街

【JY03】

秋葉原

1869年東京發生了大火,明治政府在被燒個精光的空地(即現在秋葉原車站附近)蓋了「秋葉神社」,供奉有「火防之神」之稱的「秋葉大権現」,因此該地後來被稱為「秋葉の原」(a-ki-ha-no-ha-ra),後來讀音多有誤傳,而變成現在的「秋葉原」(あきはばら,a-ki-ha-ba-ra),當地人暱稱為「アキバ」(a-ki-ba),縮寫字母「AKB」,超夯的日本偶像團體「AKB48」的團名也由此發展而來。現在的秋葉原則是世界知名的動漫王國,還有許多超人氣美食以及活用老橋墩的文創空間。

秋葉原電器街

【JY04】

禦徒町

江戶時代的武士有分等級,無法騎馬需徒步作戰的下級武士,稱為「徒士」(かち,ka-chi)。而保護江戶城及將軍的「徒士」,又被稱為「禦徒」(おかち,o-ka-chi)。這一帶過去有很多「禦徒」住在這裡,故被稱為「禦徒町」。「禦徒町」到「上野」中間有一條觀光客必訪的「阿美橫丁」,有許多零食、乾貨跟藥妝店。

阿美橫丁

【JY05】

上野

茂密的草地在日文當中被稱為「野原」(のはら,no-ha-ra)。以前這一帶相較於周邊的地勢來得高,且長滿了野草,因此被稱為「上野」。也有一說是該野原位于江戶的城鎮北邊,也就是「位於上方(北邊)的野原」的意思。「上野恩賜公園」有許多美術館、博物館以及上野動物園,春天時是賞櫻聖地,車站周邊的景點到處可以見到熊貓圖桉,「阿美橫丁」更是觀光客必逛的景點。

上野恩賜公園

【JY06】

鶯穀

江戶時代初期有一位貴族「公弁法親王」在寬永寺擔任住持時,因為覺得江戶的鶯鳥的啼叫不好聽又晚啼,於是命令親信尾形乾山從京都運來3,500只早啼的鶯鳥放生,故名「鶯穀」。「鶯穀」每年7月6日至7月8日會舉辦「入谷朝顏市」,「朝顏」即「牽牛花」,是日本最大的朝顏市集。從車站徒步15分可達的「合羽橋道具街」有各式各樣的料理用具,以及非常逼真的料理模型。

入谷朝顏市

【JY07】

日暮裡

這裡從室町時代開始被稱為「新堀村」(にいほりむら,ni-i-ho-ri-mu-ra),後來讀音逐漸演變成「にっぽり」(ni-po-ri),現在「日暮裡」這個漢字地名則是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暮裡」背後還有個美麗的說法,因為這裡有很多美麗的櫻花和杜鵑,因而被稱為「日暮らしの裡」,意即「適合生活的地方」,含有在這裡待上一整天也不會膩的意思。

日暮裡纖維街

日暮裡車站南口有一條「日暮裡纖維街」,長約一公里的商店街上有著數十間賣布料及鈕扣、串珠等手作配件的商店。車站西口則是很有下町風情的「穀根千」。「日暮裡」也是「日暮裡舍人線」的起點,沿途風景秀麗。

【JY08】

西日暮裡

「西日暮裡」因為日暮裡又細分為「東日暮裡」和「西日暮裡」而得名。這裡有一座信仰始於1202年的穀中總鎮守「諏方神社」,現在的建物建於1635年,八月底的諏方神社例大祭是每年的盛事,連續三天的例大祭還會有將近100間的攤販,非常熱鬧。

諏方神社

【JY09】

田端

「田端」的地名源自于江戶時代豐島郡田端村。「田」在日文指的是「水田」,「端」則是「邊緣」的意思,古時候這一帶都是田地,人們沿著田的邊緣而居,故名「田端」。「田端」雖然沒有知名的景點,但這裡有座JR東日本的「田端運転所」,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列車頭會回來這裡休息,即使不對外開放,仍可以在外面欣賞到車頭的英姿,因此「田端運転所」經常吸引許多鐵道迷造訪。

田端運転所攝影會

【JY10】

駒込

「駒」是「馬」的意思,「込」在這裡有「聚集」、「很多」的含意,日本神話中有一位人物「日本武尊」(やまとたけるのみこと),據說在東征時見到盟軍的軍隊後感到驚為天人,就說了一句「駒込みたり」,意即「有很多的馬」。「駒込」留有許多江戶時代的武家屋敷,例如以楓葉聞名的迴遊式山水庭園「六義園」,以及明治大正時期的洋風建築「舊古河庭園」。距離駒込車站約400公尺處有山手線唯一的平交道「第二中裡踏切」。「駒込」也是「染井吉野櫻」的發源地。

六義園

【JY11】

巢鴨

關於「巢鴨」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一派說法是這裡以前有長了許多水草的砂洲和沼地,因為砂洲的日文是「すが」,和巢鴨的讀音「すがも」很像。也有一派說法是過去這裡有個大池子,有鴨子在池裡築巢,故稱之「巢鴨」。不過以上說法都缺乏有力的證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巢鴨」這個地名在江戶中期之後就存在著。這裡有一條「巢鴨地藏商店街」,被稱為「老奶奶的原宿」。

巢鴨地藏商店街

【JY12】

大塚

此地因為曾經發現巨大的墳,因而被稱為「大塚」。大塚車站周邊有便利商店、超市、餐廳、商店街等,相當熱鬧。從這裡可以轉乘東京少數的路面電車「都電荒川線」,可以看到車子和電車一起在馬路上行走的畫面。

【JY13】

池袋

現在的池袋西口附近,以前有一個叫做「丸池」的池子,由於「丸池」長得像袋子的形狀,又被稱為「袋池」,後來此地才改稱「池袋」。而原本的「丸池」已被填埋,原跡的附近蓋了一座「元池袋史蹟公園」。「池袋」是東京三大副都心之一,大型複合合式商業設施「Sunshine City」,有日本第一座高樓型水族館以及體感型展望台,另外「池袋」也是購物的好去處。

Sunshine City樓頂水族館

【JY14】

目白

「目白」的由來有好幾個,有一說是三代將軍家光來此地狩獵時,相對于「目黑」這個地名,將此地命名為「目白」,另一說是江戶後期這裡出了一匹有白色尾巴的名馬,故稱此地為「目白」。另外還有個說法是德川幕府的國師「天海僧正」于江戶創立了「五色不動」,「不動」即「不動尊」,「五色」指的是不動尊的眼睛有「赤、黑、青、白、黃」五種顏色。因此「目黑不動尊」所在的地方稱為「目黑」,「目白不動尊」所在的地方稱為「目白」。

目白庭園

【JY15】

高田馬場

「高田」指的是德川家康的六子越後高田藩主松平忠輝的母親「高田君」(たかだのきみ),又稱「茶阿局」(ちゃあのつぼね)。「高田君」曾來此地遊覽、建造庭園,故此地別稱「高田」。「馬場」則是1636年三代將軍家光為了訓練馬術,而在此建造馬場。東京的私立名校「早稻田大學」就位於「高田馬場」。

早稻田大學

【JY16】

新大久保

「新大久保」這個地名是相對於「大久保」而來。「大久保」位於中央總武線上,以前是一個大窪地,被稱為「大窪村」。會使用「大久保」這個漢字地名,據說是因為戰國時期小田原北條氏的家臣「太田新六郎」有個姓「大久保」的「寄子」曾經統領此地,因「大窪」和「大久保」的讀音都是「おおくぼ」(o-ku-bo),故後來改稱為「大久保」。

新大久保站前

戰後由於「樂天」公司在新宿設立工廠,以及歌舞伎町的勞動力需求提升,有相當多來日本工作的韓國人選擇落腳「大久保」和「新大久保」,現在這一帶還有相當多的韓式料理餐廳和韓國偶像週邊商品的專賣店。「新大久保」旁有一座「皆中稻荷神社」,據說祈求財運相當靈驗。

【JY17】

新宿

「新宿」是「內藤新宿」的簡稱。由於以前交通不甚方便,德川幕府在主要交通幹道上設立「宿場」,就是類似「驛站」的概念。這裡以前是信濃高遠藩內藤家的土地,故名「內藤」,「新宿」則有「新設立的宿場」的意思,故稱為「內藤新宿」,簡稱「新宿」。

現在的「新宿」與「池袋」、「澀谷」並列東京的三大副都心,從「新宿」可以搭乘其他私鐵系統往北邊、西邊延伸,成為重要的轉運站。「新宿」周邊的超高層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精品旗艦店林立,東京都廳也設立於此,是東京繁華街的代表。另一邊還有「新宿御苑」,四季都能欣賞美麗景致。

【JY18】

代代木

「代代木」這個地名的由來,有一說是因為此地有很多村民都在種植一種叫「皂莢」的植物,如此「父傳子」、「子傳孫」,「代代」都在從事著同樣的工作,故稱「代代木」。也有一說是因為彥根藩井伊家的下屋敷(即現在明治神宮)種了一棵老樅樹。但原本的老樅樹已經枯死了,於是在同個地方又重新種植第二代的樅樹,位置在御苑東門附近。

代代木公園

說到「代代木」,很多人會想到賞櫻聖地「代代木公園」,不過離代代木公園最近的車站卻不是「代代木」,而是「原宿」。為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在代代木公園周邊蓋了代代木競技場,作為主場館之一。現在代代木公園已是居民運動休閒、散步野餐的好去處。

【JY19】

原宿

在江戶時代以前,這一帶被稱為「千駄ヶ原」(せんだがはら)。由於以前這裡曾經是鐮倉街道的「宿場」(即休息的「驛站」),故稱為「原宿」。進入江戶時代後此地蓋了很多大名的屋敷。1906年開業的原宿車站,因為古色古香的站舍,後來被選為關東百選車站之一。

竹下通

「原宿」有許多知名景點,「明治神宮」是自由行旅人必訪的經典行程,正對著原宿車站的「竹下通」,是日本青少年、青少女的流行發信地,每到假日都擠得水泄不通。「貓街」則可一路散步到「澀穀」,這裡有許多人氣的排隊庶民美食,以及男女潮牌服飾店。「原宿」、「表參道」也是松餅甜點激戰區,吸引許多海外名店進駐。

【JY20】

渋穀

這裡的地形是低谷,以前被稱為「塩穀」(しおや),後來讀音變成「しぶや」,寫成漢字就是今日的「澀穀」。又一說是在平安時代末期,此地的領主「河崎重家」因捉賊有功,於是崛川天皇賜姓「渋穀」,從此之後這個地方也改名為「渋穀」。

澀穀站前

「渋穀」是日本漢字,寫成漢語簡體字應該是「澀穀」。「澀谷」站前曾是知名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的拍攝地,是東京最有名的十字路口,吸引許多路人駐足拍照。東京最感人的忠犬「小八」在主人過世後仍每天到車站等候,這段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忠犬八公》,還設立了銅像。

【JY21】

惠比壽

1889年「日本啤酒釀造公司」在這裡建立了啤酒工廠,並以日本福神「惠比壽」為商標,於是在這裡生產的啤酒就被稱為「惠比壽啤酒」,為了啤酒的物流作業還在旁邊蓋了「惠比壽停車場」。隨著都市化進展人口愈來愈多,這裡也蓋了新車站,於是就用「惠比壽」當作站名,到了1928年「惠比壽」就變成了正式的地名。

惠比壽花園廣場

「惠比壽花園廣場」有三越百貨、購物中心、惠比壽啤酒紀念館,還有「侯布雄法式餐廳」,冬天時會有耶誕節大型點燈,是日本人的約會聖地,也是《流星花園》、《東京女子圖鑒》等日劇的拍攝地。

【JY22】

目黑

此地因為有「目黑不動尊」,故稱為「目黑」。據聞江戶時代初期「天海僧正」創立了「江戶五色不動」以祈求天下太平。「不動」是指「不動尊」,「五色」指的是不動尊的眼睛有「赤、黑、青、白、黃」五種顏色。與「目黑」很像的地名有「目白」,也是山手線上的一個站名,編號「JY14」。另一個跟「目黑」很像的地名是「中目黑」。每年櫻花季目黑川沿岸的櫻花從「中目黑」到「目黑」段最美。

目黑川

【JY23】

五反田

江戶時代這一帶都是田地,「反」是土地面積的單位,「1反」約1000平方米左右,在當時田地的面積約有「五反」之大,故已有「五反田」(ごたんだ)這樣的說法,但並不是正式的地名。1911年山手線「五反田」站開通,便以此為契機正式將此地命名為「五反田」。現在「五反田」以山手線為界,山手線以東稱為「東五反田」,以西稱為「西五反田」,辦公大樓與餐飲店林立。

五反田站前

【JY24】

大崎

日文中的「尾崎」(おさき)指的是山脈的尾端進入平原之後凸出來的部分。這一帶以前是秩父山脈(現在的琦玉縣)所延伸過來的「尾崎」(おさき),後來江戶時代開始誤傳為「大崎」(おおさき)。也有一說以前這裡是東京灣突出的巨大的海岬(日文中稱作「崎」或「岬」),所以名為「大崎」。

大崎站

【JY25】

品川

「東海道」是江戶時代的五街道之一,連接江戶到京都。而德川幕府在東海道設立了53個宿場,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最知名的畫作就是《東海道五十三次》。在53個宿場之中,「品川宿」是東海道宿場之始。命名為「品川宿」是因為這裡過去是目黑川的流域,目黑川的舊名就是「品川」。

品川王子大飯店水族館

現在的「品川」周邊有不少高級飯店,因為交通方便,是許多人住宿的首選,附近也有許多公司的總部,上班尖峰時間面無表情的上班族也成為「品川」的奇景之一。前往名古屋、大阪、京都的新幹線,以及前往成田機場的成田特快「N’EX」都會經過「品川」,車站內有許多伴手禮店和餐飲店。

【JY26】

品川新(暫定)

JR東日本鐵道於2012年宣佈要在「品川」到「田町」之間設立一個新站,位置位於都營淺草線及京急線的「泉嶽寺」附近。站舍將由擅長以自然素材融合在建築當中的日本當代建築師隈研吾所設計,並以最快2020年完工為目標。新站尚未完成,附近的居民都強烈希望能以自己的居住地為名,不過目前尚未有定論,因此JR東日本暫時將此站稱為「品川新」,編號JY26。該站也是山手線自1971年「西日暮裡」開站四十多年以來才設立的新站。

效果圖

【JY27】

田町

「田町」附近以前是廣大的田地,由於商家愈來愈多,將田地都改為「町屋」(即日式的傳統連棟建築)作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故名「田町」。「田町」到「高輪」、「品川」一帶地勢較高,以前有許多大名的屋敷,到了幕末及明治時期紛紛轉作校舍和大使館,例如日本私立名校「慶應義塾大學」的三田校區和現在的義大利大使館,都是沿用這些大名屋敷。

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

「田町」也是幕末重要的歷史舞臺,1868年3月14日明治政府派的「西鄉隆盛」和幕府派的「勝海舟」在此地完成一場大大改變日本命運的歷史會談,確立了日本史上的「江戶無血開城」,雙方在不開戰下和平轉移權力,幕府時代正式結束,而讓日本步向近代國家之路的明治時代就此展開。

【JY28】

浜松町

1696年遠江國浜松(現在的靜岡縣浜松)出身的「權兵衛」在這裡擔任事務行政職「名主」這個職位,因此將此地稱為「浜松町」。「浜松町」現在是熱鬧的商業辦公區,附近知名的景點有「增上寺」、「東京鐵塔」、「芝公園」等。

浜松町是山手線距東京塔最新的車站

【JY29】

新橋

「新橋」這個地名的由來,顧名思義就是在這個地方新建一座橋,從那時起就稱之為「新橋」。「新橋」是日本鐵道的發祥地,1872年10月14日「新橋」到「橫濱」站通車,這是日本的第一條鐵路,在東京車站開通以前,「新橋」一直扮演著重要的運輸角色。現在車站「日比穀口」的「SL廣場」還展示著「C11型」蒸汽火車頭,每天12點、15點、18點都會有火車的鳴笛聲。

新橋站前的蒸汽火車頭

【JY30】

有楽町

江戶初期時,織田信長的弟弟「織田有樂齋」在數寄屋橋禦門周邊蓋了屋敷,後來這個屋敷所在的原址被稱為「有楽ヶ原」(うらくがはら),正式以「有樂町」為地名的則是在1872年以後。明治時期西洋文化為日本帶來巨大的改變,「丸之內」、「有樂町」、「銀座」一帶,是當時西方摩登文化的代名詞,現在則是有很多百貨公司的購物聖地。

無印良品東京旗艦店就在有樂町

「山手線」最早從1885年開業至今,隨著東京這座城市不斷蛻變,經過了戰爭和天災的歷史巨變,又從興盛到衰落,然後再度重生,變成了東京最經典的風景之一。2020年的「山手線」新貌,備受各界期待。(摘自日本味道)

東京站前

1867年的「大政奉還」,德川幕府將權力還給明治天皇,幕府統治正式劃下句點。1868年明治天皇入主江戶城(即現在的「皇居」),並將「江戶」改名為「東京」,是相對於「西京」的「京都」而得名的。「東京的表玄關」──東京車站,也變成了東京最經典的標誌,而來到這就不能不嘗嘗看各具特色的鐵路便當和東京車站限定的伴手禮喔!

【JY02】

神田

每年的初穗要奉納給「伊勢大神宮」以祈求五穀豐收、無災無息,因此這樣的稻田稱之為「神田」。在日本有很多以「神田」為名的地方,其中以東京的神田較為知名。舊時「神田地區」的範圍包含現在的神田、秋葉原、禦茶之水、水道橋等地,在這些地方仍保有跟神田相關的地名,如「內神田」、「外神田」、「神田鍛冶町」等。現在的神田車站周邊一帶還留下了一些未受天災戰火波及的老建築,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神田(神保町)古書街

【JY03】

秋葉原

1869年東京發生了大火,明治政府在被燒個精光的空地(即現在秋葉原車站附近)蓋了「秋葉神社」,供奉有「火防之神」之稱的「秋葉大権現」,因此該地後來被稱為「秋葉の原」(a-ki-ha-no-ha-ra),後來讀音多有誤傳,而變成現在的「秋葉原」(あきはばら,a-ki-ha-ba-ra),當地人暱稱為「アキバ」(a-ki-ba),縮寫字母「AKB」,超夯的日本偶像團體「AKB48」的團名也由此發展而來。現在的秋葉原則是世界知名的動漫王國,還有許多超人氣美食以及活用老橋墩的文創空間。

秋葉原電器街

【JY04】

禦徒町

江戶時代的武士有分等級,無法騎馬需徒步作戰的下級武士,稱為「徒士」(かち,ka-chi)。而保護江戶城及將軍的「徒士」,又被稱為「禦徒」(おかち,o-ka-chi)。這一帶過去有很多「禦徒」住在這裡,故被稱為「禦徒町」。「禦徒町」到「上野」中間有一條觀光客必訪的「阿美橫丁」,有許多零食、乾貨跟藥妝店。

阿美橫丁

【JY05】

上野

茂密的草地在日文當中被稱為「野原」(のはら,no-ha-ra)。以前這一帶相較於周邊的地勢來得高,且長滿了野草,因此被稱為「上野」。也有一說是該野原位于江戶的城鎮北邊,也就是「位於上方(北邊)的野原」的意思。「上野恩賜公園」有許多美術館、博物館以及上野動物園,春天時是賞櫻聖地,車站周邊的景點到處可以見到熊貓圖桉,「阿美橫丁」更是觀光客必逛的景點。

上野恩賜公園

【JY06】

鶯穀

江戶時代初期有一位貴族「公弁法親王」在寬永寺擔任住持時,因為覺得江戶的鶯鳥的啼叫不好聽又晚啼,於是命令親信尾形乾山從京都運來3,500只早啼的鶯鳥放生,故名「鶯穀」。「鶯穀」每年7月6日至7月8日會舉辦「入谷朝顏市」,「朝顏」即「牽牛花」,是日本最大的朝顏市集。從車站徒步15分可達的「合羽橋道具街」有各式各樣的料理用具,以及非常逼真的料理模型。

入谷朝顏市

【JY07】

日暮裡

這裡從室町時代開始被稱為「新堀村」(にいほりむら,ni-i-ho-ri-mu-ra),後來讀音逐漸演變成「にっぽり」(ni-po-ri),現在「日暮裡」這個漢字地名則是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暮裡」背後還有個美麗的說法,因為這裡有很多美麗的櫻花和杜鵑,因而被稱為「日暮らしの裡」,意即「適合生活的地方」,含有在這裡待上一整天也不會膩的意思。

日暮裡纖維街

日暮裡車站南口有一條「日暮裡纖維街」,長約一公里的商店街上有著數十間賣布料及鈕扣、串珠等手作配件的商店。車站西口則是很有下町風情的「穀根千」。「日暮裡」也是「日暮裡舍人線」的起點,沿途風景秀麗。

【JY08】

西日暮裡

「西日暮裡」因為日暮裡又細分為「東日暮裡」和「西日暮裡」而得名。這裡有一座信仰始於1202年的穀中總鎮守「諏方神社」,現在的建物建於1635年,八月底的諏方神社例大祭是每年的盛事,連續三天的例大祭還會有將近100間的攤販,非常熱鬧。

諏方神社

【JY09】

田端

「田端」的地名源自于江戶時代豐島郡田端村。「田」在日文指的是「水田」,「端」則是「邊緣」的意思,古時候這一帶都是田地,人們沿著田的邊緣而居,故名「田端」。「田端」雖然沒有知名的景點,但這裡有座JR東日本的「田端運転所」,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列車頭會回來這裡休息,即使不對外開放,仍可以在外面欣賞到車頭的英姿,因此「田端運転所」經常吸引許多鐵道迷造訪。

田端運転所攝影會

【JY10】

駒込

「駒」是「馬」的意思,「込」在這裡有「聚集」、「很多」的含意,日本神話中有一位人物「日本武尊」(やまとたけるのみこと),據說在東征時見到盟軍的軍隊後感到驚為天人,就說了一句「駒込みたり」,意即「有很多的馬」。「駒込」留有許多江戶時代的武家屋敷,例如以楓葉聞名的迴遊式山水庭園「六義園」,以及明治大正時期的洋風建築「舊古河庭園」。距離駒込車站約400公尺處有山手線唯一的平交道「第二中裡踏切」。「駒込」也是「染井吉野櫻」的發源地。

六義園

【JY11】

巢鴨

關於「巢鴨」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一派說法是這裡以前有長了許多水草的砂洲和沼地,因為砂洲的日文是「すが」,和巢鴨的讀音「すがも」很像。也有一派說法是過去這裡有個大池子,有鴨子在池裡築巢,故稱之「巢鴨」。不過以上說法都缺乏有力的證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巢鴨」這個地名在江戶中期之後就存在著。這裡有一條「巢鴨地藏商店街」,被稱為「老奶奶的原宿」。

巢鴨地藏商店街

【JY12】

大塚

此地因為曾經發現巨大的墳,因而被稱為「大塚」。大塚車站周邊有便利商店、超市、餐廳、商店街等,相當熱鬧。從這裡可以轉乘東京少數的路面電車「都電荒川線」,可以看到車子和電車一起在馬路上行走的畫面。

【JY13】

池袋

現在的池袋西口附近,以前有一個叫做「丸池」的池子,由於「丸池」長得像袋子的形狀,又被稱為「袋池」,後來此地才改稱「池袋」。而原本的「丸池」已被填埋,原跡的附近蓋了一座「元池袋史蹟公園」。「池袋」是東京三大副都心之一,大型複合合式商業設施「Sunshine City」,有日本第一座高樓型水族館以及體感型展望台,另外「池袋」也是購物的好去處。

Sunshine City樓頂水族館

【JY14】

目白

「目白」的由來有好幾個,有一說是三代將軍家光來此地狩獵時,相對于「目黑」這個地名,將此地命名為「目白」,另一說是江戶後期這裡出了一匹有白色尾巴的名馬,故稱此地為「目白」。另外還有個說法是德川幕府的國師「天海僧正」于江戶創立了「五色不動」,「不動」即「不動尊」,「五色」指的是不動尊的眼睛有「赤、黑、青、白、黃」五種顏色。因此「目黑不動尊」所在的地方稱為「目黑」,「目白不動尊」所在的地方稱為「目白」。

目白庭園

【JY15】

高田馬場

「高田」指的是德川家康的六子越後高田藩主松平忠輝的母親「高田君」(たかだのきみ),又稱「茶阿局」(ちゃあのつぼね)。「高田君」曾來此地遊覽、建造庭園,故此地別稱「高田」。「馬場」則是1636年三代將軍家光為了訓練馬術,而在此建造馬場。東京的私立名校「早稻田大學」就位於「高田馬場」。

早稻田大學

【JY16】

新大久保

「新大久保」這個地名是相對於「大久保」而來。「大久保」位於中央總武線上,以前是一個大窪地,被稱為「大窪村」。會使用「大久保」這個漢字地名,據說是因為戰國時期小田原北條氏的家臣「太田新六郎」有個姓「大久保」的「寄子」曾經統領此地,因「大窪」和「大久保」的讀音都是「おおくぼ」(o-ku-bo),故後來改稱為「大久保」。

新大久保站前

戰後由於「樂天」公司在新宿設立工廠,以及歌舞伎町的勞動力需求提升,有相當多來日本工作的韓國人選擇落腳「大久保」和「新大久保」,現在這一帶還有相當多的韓式料理餐廳和韓國偶像週邊商品的專賣店。「新大久保」旁有一座「皆中稻荷神社」,據說祈求財運相當靈驗。

【JY17】

新宿

「新宿」是「內藤新宿」的簡稱。由於以前交通不甚方便,德川幕府在主要交通幹道上設立「宿場」,就是類似「驛站」的概念。這裡以前是信濃高遠藩內藤家的土地,故名「內藤」,「新宿」則有「新設立的宿場」的意思,故稱為「內藤新宿」,簡稱「新宿」。

現在的「新宿」與「池袋」、「澀谷」並列東京的三大副都心,從「新宿」可以搭乘其他私鐵系統往北邊、西邊延伸,成為重要的轉運站。「新宿」周邊的超高層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精品旗艦店林立,東京都廳也設立於此,是東京繁華街的代表。另一邊還有「新宿御苑」,四季都能欣賞美麗景致。

【JY18】

代代木

「代代木」這個地名的由來,有一說是因為此地有很多村民都在種植一種叫「皂莢」的植物,如此「父傳子」、「子傳孫」,「代代」都在從事著同樣的工作,故稱「代代木」。也有一說是因為彥根藩井伊家的下屋敷(即現在明治神宮)種了一棵老樅樹。但原本的老樅樹已經枯死了,於是在同個地方又重新種植第二代的樅樹,位置在御苑東門附近。

代代木公園

說到「代代木」,很多人會想到賞櫻聖地「代代木公園」,不過離代代木公園最近的車站卻不是「代代木」,而是「原宿」。為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在代代木公園周邊蓋了代代木競技場,作為主場館之一。現在代代木公園已是居民運動休閒、散步野餐的好去處。

【JY19】

原宿

在江戶時代以前,這一帶被稱為「千駄ヶ原」(せんだがはら)。由於以前這裡曾經是鐮倉街道的「宿場」(即休息的「驛站」),故稱為「原宿」。進入江戶時代後此地蓋了很多大名的屋敷。1906年開業的原宿車站,因為古色古香的站舍,後來被選為關東百選車站之一。

竹下通

「原宿」有許多知名景點,「明治神宮」是自由行旅人必訪的經典行程,正對著原宿車站的「竹下通」,是日本青少年、青少女的流行發信地,每到假日都擠得水泄不通。「貓街」則可一路散步到「澀穀」,這裡有許多人氣的排隊庶民美食,以及男女潮牌服飾店。「原宿」、「表參道」也是松餅甜點激戰區,吸引許多海外名店進駐。

【JY20】

渋穀

這裡的地形是低谷,以前被稱為「塩穀」(しおや),後來讀音變成「しぶや」,寫成漢字就是今日的「澀穀」。又一說是在平安時代末期,此地的領主「河崎重家」因捉賊有功,於是崛川天皇賜姓「渋穀」,從此之後這個地方也改名為「渋穀」。

澀穀站前

「渋穀」是日本漢字,寫成漢語簡體字應該是「澀穀」。「澀谷」站前曾是知名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的拍攝地,是東京最有名的十字路口,吸引許多路人駐足拍照。東京最感人的忠犬「小八」在主人過世後仍每天到車站等候,這段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忠犬八公》,還設立了銅像。

【JY21】

惠比壽

1889年「日本啤酒釀造公司」在這裡建立了啤酒工廠,並以日本福神「惠比壽」為商標,於是在這裡生產的啤酒就被稱為「惠比壽啤酒」,為了啤酒的物流作業還在旁邊蓋了「惠比壽停車場」。隨著都市化進展人口愈來愈多,這裡也蓋了新車站,於是就用「惠比壽」當作站名,到了1928年「惠比壽」就變成了正式的地名。

惠比壽花園廣場

「惠比壽花園廣場」有三越百貨、購物中心、惠比壽啤酒紀念館,還有「侯布雄法式餐廳」,冬天時會有耶誕節大型點燈,是日本人的約會聖地,也是《流星花園》、《東京女子圖鑒》等日劇的拍攝地。

【JY22】

目黑

此地因為有「目黑不動尊」,故稱為「目黑」。據聞江戶時代初期「天海僧正」創立了「江戶五色不動」以祈求天下太平。「不動」是指「不動尊」,「五色」指的是不動尊的眼睛有「赤、黑、青、白、黃」五種顏色。與「目黑」很像的地名有「目白」,也是山手線上的一個站名,編號「JY14」。另一個跟「目黑」很像的地名是「中目黑」。每年櫻花季目黑川沿岸的櫻花從「中目黑」到「目黑」段最美。

目黑川

【JY23】

五反田

江戶時代這一帶都是田地,「反」是土地面積的單位,「1反」約1000平方米左右,在當時田地的面積約有「五反」之大,故已有「五反田」(ごたんだ)這樣的說法,但並不是正式的地名。1911年山手線「五反田」站開通,便以此為契機正式將此地命名為「五反田」。現在「五反田」以山手線為界,山手線以東稱為「東五反田」,以西稱為「西五反田」,辦公大樓與餐飲店林立。

五反田站前

【JY24】

大崎

日文中的「尾崎」(おさき)指的是山脈的尾端進入平原之後凸出來的部分。這一帶以前是秩父山脈(現在的琦玉縣)所延伸過來的「尾崎」(おさき),後來江戶時代開始誤傳為「大崎」(おおさき)。也有一說以前這裡是東京灣突出的巨大的海岬(日文中稱作「崎」或「岬」),所以名為「大崎」。

大崎站

【JY25】

品川

「東海道」是江戶時代的五街道之一,連接江戶到京都。而德川幕府在東海道設立了53個宿場,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最知名的畫作就是《東海道五十三次》。在53個宿場之中,「品川宿」是東海道宿場之始。命名為「品川宿」是因為這裡過去是目黑川的流域,目黑川的舊名就是「品川」。

品川王子大飯店水族館

現在的「品川」周邊有不少高級飯店,因為交通方便,是許多人住宿的首選,附近也有許多公司的總部,上班尖峰時間面無表情的上班族也成為「品川」的奇景之一。前往名古屋、大阪、京都的新幹線,以及前往成田機場的成田特快「N’EX」都會經過「品川」,車站內有許多伴手禮店和餐飲店。

【JY26】

品川新(暫定)

JR東日本鐵道於2012年宣佈要在「品川」到「田町」之間設立一個新站,位置位於都營淺草線及京急線的「泉嶽寺」附近。站舍將由擅長以自然素材融合在建築當中的日本當代建築師隈研吾所設計,並以最快2020年完工為目標。新站尚未完成,附近的居民都強烈希望能以自己的居住地為名,不過目前尚未有定論,因此JR東日本暫時將此站稱為「品川新」,編號JY26。該站也是山手線自1971年「西日暮裡」開站四十多年以來才設立的新站。

效果圖

【JY27】

田町

「田町」附近以前是廣大的田地,由於商家愈來愈多,將田地都改為「町屋」(即日式的傳統連棟建築)作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故名「田町」。「田町」到「高輪」、「品川」一帶地勢較高,以前有許多大名的屋敷,到了幕末及明治時期紛紛轉作校舍和大使館,例如日本私立名校「慶應義塾大學」的三田校區和現在的義大利大使館,都是沿用這些大名屋敷。

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

「田町」也是幕末重要的歷史舞臺,1868年3月14日明治政府派的「西鄉隆盛」和幕府派的「勝海舟」在此地完成一場大大改變日本命運的歷史會談,確立了日本史上的「江戶無血開城」,雙方在不開戰下和平轉移權力,幕府時代正式結束,而讓日本步向近代國家之路的明治時代就此展開。

【JY28】

浜松町

1696年遠江國浜松(現在的靜岡縣浜松)出身的「權兵衛」在這裡擔任事務行政職「名主」這個職位,因此將此地稱為「浜松町」。「浜松町」現在是熱鬧的商業辦公區,附近知名的景點有「增上寺」、「東京鐵塔」、「芝公園」等。

浜松町是山手線距東京塔最新的車站

【JY29】

新橋

「新橋」這個地名的由來,顧名思義就是在這個地方新建一座橋,從那時起就稱之為「新橋」。「新橋」是日本鐵道的發祥地,1872年10月14日「新橋」到「橫濱」站通車,這是日本的第一條鐵路,在東京車站開通以前,「新橋」一直扮演著重要的運輸角色。現在車站「日比穀口」的「SL廣場」還展示著「C11型」蒸汽火車頭,每天12點、15點、18點都會有火車的鳴笛聲。

新橋站前的蒸汽火車頭

【JY30】

有楽町

江戶初期時,織田信長的弟弟「織田有樂齋」在數寄屋橋禦門周邊蓋了屋敷,後來這個屋敷所在的原址被稱為「有楽ヶ原」(うらくがはら),正式以「有樂町」為地名的則是在1872年以後。明治時期西洋文化為日本帶來巨大的改變,「丸之內」、「有樂町」、「銀座」一帶,是當時西方摩登文化的代名詞,現在則是有很多百貨公司的購物聖地。

無印良品東京旗艦店就在有樂町

「山手線」最早從1885年開業至今,隨著東京這座城市不斷蛻變,經過了戰爭和天災的歷史巨變,又從興盛到衰落,然後再度重生,變成了東京最經典的風景之一。2020年的「山手線」新貌,備受各界期待。(摘自日本味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