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勝利:在生活中修證,在修證中生活

作者:張勝利

中國如意寺大孫總普賢菩薩廟會敬供普賢菩薩

佛教以慈悲菩提之心度脫一切苦厄, 把極樂世界作為嚮往的人生彼岸。

“一切如夢幻泡影”、“空即是色”, 此為出世間法。 反之, 把彼岸作為現實生活實現追求的蓮座, 在現實真實的生活中完成正等正覺, 把佛教中的自我修證思想變化為指導自己生活實踐的指南, 發揮佛教在新時代的現實意義, 此為入世間法。

張勝利先生為普賢祖庭如意寺題寫

佛法具有淨化心靈, 提升道德覺悟, 慈悲人生行為, 以善良、溫和、平等之心去對待他人, 對待社會, 對待一切有情萬物, 以此美化、提升社會精神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祥和、友善之理想彼岸。 作為現實生活中修證的學佛人, 以入世間法來面對自己的修證, 決不會逃避現實社會, 現實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正能量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人生和覺悟。 覺醒人生, 奉獻人生, 回報社會, 回向有情萬物, 在奉獻、回向中達到正覺之彼岸, 完成自我修證過程。

出世間法, 難;入世間法, 更難。 各種欲望, 名、色、食、權、財等等誘惑充滿人間, 令人目不暇接。 入世間法修煉就是把這些“欲”轉化為利益眾生的思想和行為, “在心為德,

施之為行”, 只擁有慈悲之心是不夠的, 還需要在行動中落實, 踐行普賢精神, 發揚普賢精神, 努力做到德惠無遺。 欲做至此, 首先要開悟, 提升智慧, 轉識為慧, 把世間俗界的各種煩惱去掉, 這是入世間法正常思維採取的常規修證方法。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一陰一陽謂之道”, “道者反之動”, 以反面求取需要, 把煩惱、掛礙、四相轉掉, 這才是入世間法修證自我的旨圭所在。

張勝利先生書寫佛經“大華般若波羅妙法經”丈八尺作品

知識屬於大家, 智慧屬於自我。 僅僅學習, 頌讀佛經是不夠的, 那是佛學知識。 踐行、修證才是學佛。 入世間法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面對現實, 以感恩之心面對時代, 以海納百川, 心包萬虛的態度與人友善, 以立足正法, 弘揚正法, 利益眾生之心回報世人, 回報有情萬物, 以不攀緣、結善緣之心約束自我, 覺悟自我, 成就自我, 以菩提慈悲之心, 善良之心去祥和他人、社會, 以般若智慧、禪定磐石之心去面對生活的苦難, 樂觀積極的正能量心態去面對不公乃至莫名的磨難,

以期實現正等正覺。

張勝利先生作品

面對當今人類新時代, 我們每一個修證者無論採取何種方式、方法都應該在立足正法、弘揚正法、開發智慧, 提升道德, 祥和社會的前提下, 契理契機的進行, 才是修證的真諦, 佛法的真諦!

編輯:劉曉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