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不當大學老師了,你還能幹嘛?

如果當年馬雲沒有辭去大學講師的工作, 今天阿裡巴巴電商帝國可能無處可尋;如果當年俞敏洪堅持留校任教, 將不會有今天的新東方……也許是出於對理想的追逐, 也許是對當時的工作環境不滿, 還可能只是一次機緣巧合, 象牙塔中的高校教師也會走下講臺, 在全新的領域大展拳腳。

在幼稚園繼續實現教育夢想

許多老師都懷揣教書育人的夢想, 傳道授業讓他們感到無限滿足。 高校教師中有人辭去教職, 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詮釋自己的教育使命。 1985年, 因為深感臺灣的幼兒英語教育較弱, 時年37歲的馬俊顥辭去臺灣某大學英語系主任之職,

和兩個朋友創辦了臺灣第一家全英語幼稚園。

當時, 從事多年教育的馬俊顥將美國的培養理念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相結合, 總結出全英語情景教學方法:肢體語言教學、歌唱教學、故事教學等, 並經當地教育部門審批, 出版了自己的英語教材。 馬俊顥坦言, 他的精力主要是花在教育上, 沒有刻意研究幼稚園的經營。 他表示, 經營和教學應該同樣重要, 但辦幼稚園和辦工廠不一樣, 經營也應該圍繞教學進行。

馬俊顥的福祿貝爾幼稚園

輔導員化身“高知型”月嫂

2009年研究生畢業以後, 川大周嵐留校當起了一名輔導員, 後期還從事了教學工作。 但這樣一份在外人看來十分體面的工作, 她卻做得並不順意。 在她看來, 學生們都太優秀了, 雖然自己已經很努力地在鑽研, 但是還是覺得自己水準不夠, 教不了他們。 思考再三後, 她辭去了高校的教職, 轉身為一名“高知型”月嫂, 與之相匹配的是她的身價——接單價3萬元。 高額的報酬後也是高強度的工作,

一個月嫂接到的訂單, 時長一般在28天左右, 一天最多只能睡4個小時。 而說到從大學老師到月嫂的心理落差, 周嵐卻坦言, 這是一份需要愛心與專業的工作, 大學老師與月嫂, 本質無差, 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落差可言。

不滿重研輕教,

醫學教師轉投殯葬業

高校教師因為不滿學校體制, 或是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憤然離去的例子不在少數。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陳金山在高校中曾有著較高的聲望, 他在教授解剖學課餘曾翻譯過十多本醫學著作, 先後六次被醫學系學生票選為年度優良教師, 三度榮獲北醫教學創新獎。

但他因為不滿目前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現狀, 心灰意冷下跑去做殯葬業務員。 說起為何放棄教職, 陳金山表示大學為了拼排名和評比, 往往鼓勵教師搞科研, 教師沒時間創新教材和教法, 這對學生不公平。 陳金山後來轉做銷售生前契約和靈骨塔位, 並在往生者過世前提供臨終關懷、提前準備相關工作, 另在籌備告別儀式過程中充當家屬和禮儀師之間的橋樑。

由於有醫學背景, 他可以順暢地在醫生和家屬間溝通, 博士學歷和大學教師的經歷, 讓家屬對他更信賴, 這讓他感覺很快樂。

放棄終身教職投身科學

2002 年起就職于新墨西哥大學的泰潤•倫, 在2008年升任該校終身副教授。 2012年, 他放棄來之不易的終身教職轉投穀歌公司。 他的這一決定並非想賺大錢, 而是出於對科研的熱愛。 對於倫來說, 投身科學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 他希望自己能為世界做出一點積極的貢獻。 但由於近年來美國高校科研經費緊張, 實現這個目標變得越來越難。

泰潤•倫表示, 許多科研機構以及科學家都在有意回避探索性的研究, 求諸於更為安穩的路線。 多數資源都流向了已經被他人確證、保證有所回報的想法和技術,而主流之外的想法越來越難以獲得學校的支持,贏得相關機構的經費也變得愈發困難。這使得高校科研領域裡的學者視野變得越來越狹隘,對創新性的探索越來越排斥。儘管在穀歌這樣的商業巨擘裡想要有所建樹並非易事,但在當前的學術風氣下,做出點東西的可能性依舊比留在學術界高得多。出於這樣的考慮,倫毅然決然地辭去高校教職轉而投身穀歌,為他一直以來的科研夢想奮鬥。

機緣巧合,轉行做珍本收藏

有的大學教師轉行是為了實現理想,而英國一位教授則因機遇變成收藏家。裡克•傑寇斯基曾是英國華威大學英國文學系教師,進入珍本書收藏一行純屬偶然。24歲那年,傑寇斯基在朋友家裡看到一套20卷的《狄更斯全集》,猛然意識到自己雖成長於書香門第,家中卻從沒有買過成套的書。第二天他便跑到書店,花10英鎊買了一套封面精美的《狄更斯全集》。這筆錢本是要用於買一份聖誕禮物送給他的女朋友。耶誕節前夕,為了湊足買禮物的錢,拮据的傑寇斯基不情願地抱著這套書走進一家書店的古董部。令他驚愕的是,對方給出了20英鎊回收這套書,這是其購入價格的兩倍。意外地嘗到此次甜頭,傑寇斯基從此成為“販書黨”買進賣出各種書籍。不久,他乾脆辭去教職,一門心思做起珍本書生意人。

裡克•傑寇斯基

如果不當大學老師了,

您會選擇什麼工作呢?

歡迎留言哦~

主要參考文獻:

[1]遠離學術界——一個大學教授的辭職吐槽[EB/OL].譯言網,2013-01-28.

[2]荻港.傑寇斯基和他的珍本書生意[J].南方人物週刊,2011(34).

多數資源都流向了已經被他人確證、保證有所回報的想法和技術,而主流之外的想法越來越難以獲得學校的支持,贏得相關機構的經費也變得愈發困難。這使得高校科研領域裡的學者視野變得越來越狹隘,對創新性的探索越來越排斥。儘管在穀歌這樣的商業巨擘裡想要有所建樹並非易事,但在當前的學術風氣下,做出點東西的可能性依舊比留在學術界高得多。出於這樣的考慮,倫毅然決然地辭去高校教職轉而投身穀歌,為他一直以來的科研夢想奮鬥。

機緣巧合,轉行做珍本收藏

有的大學教師轉行是為了實現理想,而英國一位教授則因機遇變成收藏家。裡克•傑寇斯基曾是英國華威大學英國文學系教師,進入珍本書收藏一行純屬偶然。24歲那年,傑寇斯基在朋友家裡看到一套20卷的《狄更斯全集》,猛然意識到自己雖成長於書香門第,家中卻從沒有買過成套的書。第二天他便跑到書店,花10英鎊買了一套封面精美的《狄更斯全集》。這筆錢本是要用於買一份聖誕禮物送給他的女朋友。耶誕節前夕,為了湊足買禮物的錢,拮据的傑寇斯基不情願地抱著這套書走進一家書店的古董部。令他驚愕的是,對方給出了20英鎊回收這套書,這是其購入價格的兩倍。意外地嘗到此次甜頭,傑寇斯基從此成為“販書黨”買進賣出各種書籍。不久,他乾脆辭去教職,一門心思做起珍本書生意人。

裡克•傑寇斯基

如果不當大學老師了,

您會選擇什麼工作呢?

歡迎留言哦~

主要參考文獻:

[1]遠離學術界——一個大學教授的辭職吐槽[EB/OL].譯言網,2013-01-28.

[2]荻港.傑寇斯基和他的珍本書生意[J].南方人物週刊,2011(3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