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生只合巴黎死,死後就埋拉雪茲

行路男, 深度解剖你的旅行目的地

我一直覺得, 一座城市的魅力, 不僅在於吸引了多少活人, 還在於留下了多少死人。

死了都要愛——愛這座城市, 不離不棄。

巴黎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很多人來了就不走了, 葬在巴黎的公墓裡。 幾乎有一大半的法蘭西文明沉睡於此:王爾德, 普魯斯特, 薩特, 波伏娃……還有許許多多你愛的異邦人:蕭邦, 吉姆·莫里森, 杜拉斯……

所以, 如果你也是一個走心的人, 去巴黎旅行, 絕不能錯過公墓遊。

像我吧, 就把三大公墓(拉雪茲神父公墓、蒙馬特公墓、蒙帕納斯公墓)排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其中拉雪茲公墓又是重中之重。

那是巴黎一個冬天的下午, 我和幾個朋友來到這裡。 他們說應該帶把鏟子來, 如果覺得好, 就給自己提前備個坑……

此時此地, 我多麼期待活見鬼啊。

1. 墓地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

關於墓地, 中國人有一句至理名言:陰氣重。

作為一名中國人, 去之前還是需要做一些心理建設的, 不說恐懼, 至少會有不適, 畢竟是墓地嘛。

結果, 本來是弔唁之旅, 變成了一趟踩盤之旅。 因為去之後我發現, 這裡容積率低、綠化率高, 像個大公園, 完全沒有陰森的氛圍。

閉上眼睛, 深呼吸, 我幾乎要在這輕風鳥鳴的寧靜中, 抵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紅色外套遇見深秋金黃的楓葉, 就像番茄炒雞蛋一樣和諧。

墓主會把生前的愛好, 喜歡的物件乃至寵物放在墓地裡, 你會覺得這幫人(gui)除了不吃東西, 和生前世界是在一起的。

忠犬旺財, 汪汪。

我們從小掃墓,

一般都是上完墳立馬走。 但在這裡, 他們會選擇放一段音樂或一束花, 帶上逝者生前喜歡的東西。 我們燒紙放炮, 一般不考慮死者生前愛好, 即使帶吃的也是年年重複, 香蕉蘋果香蕉蘋果香蕉蘋果, 不會考慮那個人生前是不是喜歡吃火鍋……

以後祭我請燒一份耗兒魚,

鴛鴦鍋, 微辣。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一牆之外是住宅樓, 在陽臺上能看到整個墓園, 擱國內可能會膈應這事, 但這裡的墓景房看著卻非常和諧。

感覺上, 墓地是現實世界的鏡像。 拉雪茲神父公墓不會有三六九等的感覺, 也不是流水線制式的。 他們各有各的墓碑和喜好, 死了都選擇自由。

包括做一枚尖叫的死人骷髏的自由!就是這麼任性。

以前巴黎人可沒這麼講究,直到17、18世紀,墓地還很恐怖,人死了找塊地就草草埋了。甚至埋都不埋,就在那死著,屍體腐爛變臭,乃至變成液體……然後順著塞納河流到大海。

改變從1786年開始。巴黎市內開始禁止設墓地,政府在市外建了幾個公墓,拉雪茲公墓是其中之一。但當時離市區很遠,沒人願意去,政府就修了倆樣板間——把兩個死了100多年的人,拉封丹和莫里哀弄了過來。

莫里哀之墓,拉封丹住他隔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沒幾年就來了幾萬人。政府嘗到了甜頭,又把阿伯拉爾和愛洛伊斯的墓遷來——這對兒是法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盧梭的書信體小說《新愛洛伊斯》,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榜樣的力量再次無窮,一下子來了十萬計的(死)人。

阿伯拉爾與巴黎聖母院主教的侄女愛洛伊斯發生師生戀,被叔叔棒打鴛鴦。主教雇了一幫惡棍閹割了阿伯拉爾,二人咫尺天涯,相望終生。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拉封丹和莫里哀相當於融了筆天使投資,等阿伯拉爾和愛洛伊斯來,就直接B輪了。

再過了幾百年……這只獨角獸已經世界500強第一位了。

誰不想跟名人埋一塊兒啊?馬太效應,於是這裡成了巴黎名人最為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踩到一個。

2. 巴黎名人最紮堆的地方

雖然說沒有等級之分,還是有最受歡迎排名榜單。

排第一位的是歪果仁,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的墓。十年前看奧利佛·斯通的《The Doors》,就決定一定要來。聽說每到Jim Morrison忌日都有浩浩蕩蕩幾百歌迷,專程從美國過來,大家晚上翻牆進來,點完蠟燭輪流吸大麻,最後滿地煙屁股拼成他的歌名,《The End》。

以前他的墓上到處都是塗鴉。

現在塗鴉都沒了,Morrison的照片也沒了,還弄了一個銅牌,冰冷地寫著他的全名:James Douglas Morrison。

作為拉雪茲的顏值擔當,必須補他一張照片,

感受下,什麼是側臉仰望45度角的“shuai”~

Morrison是個美國人,因為官司被迫離開美國,來巴黎後兩年死在浴缸裡了,年華凍結在27歲,早夭讓他變成了一個奇跡。

他加入到著名的“27歲俱樂部”,一幫名人都死在這個數字上。朋友用手機現場放了他的名曲《light my fire》,還是他最有名的現場版,肯定是磕完藥唱的。《light my fire》,有評論說:第一次聽完耳朵就高潮了。

注意裡面的鍵盤手,很棒。

為了紀念莫里森,我們拿出一支煙,靜靜點著,

點完了。我們開始去找最受歡迎榜單第二名。

這大概是世界上被親吻最多的男人,

換個角度,

什麼叫,被親得體無完膚,

他是:

王爾德Oscar Wilde也被裝進了玻璃罩子裡。

但你以為這樣就可以阻擋女人吻他的熱情了嗎!

只可惜啊,他是一名同性戀。

在文學界,王爾德是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坐過兩年牢,理由是雞奸罪。

美麼?他的童話比人美多了。

木心對他評價道:“唯美到王爾德身上,就變成一種病,張愛玲也有這種病,經常犯”,“生活要保持最低限度的瀟灑,不要像王爾德那樣弄到老而丟臉,死在旅店。要自己會料理自己。思想家,第一不要瘋,藝術家,第一不要倒下去。”

王爾德晚景淒涼,你沒事可以查查,我要繼續逛墓園了。

這是作曲家羅西尼的墓,

他生前最後一句話是:“我想要好吃的糖果,我有點病,好吧,爸爸、媽媽,拜拜。”

聯繫他的形象,

這樣死,會笑場嗎……

瞭解羅西尼,也主要看作品,比如《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我也沒看過,先碼著。

Balzac巴爾扎克的墓,有點冷清。

上學的時候,必須要學《歐也妮與葛朗台》。記得老師是天津人,“爸兒咋克,森課姐似了自本組義色會裡人性的北劣”。什麼是人間喜劇?我老師就是……

詩人阿波利奈爾墓碑上刻著一句話,“生活無常但要笑著死去。”一年四季都有人為他送來鮮花。

我喜歡他的墓誌銘,“笑著死去”。

這是蕭邦,

蕭邦的香火一直很旺,因為背後有一個叫波蘭的國家挺他。憑良心說是法國成就了他,把身體留在這裡,真是有心人。他愛他的祖國,所以把心臟送回波蘭,真是跟我一樣的走心人。

繆賽的墓,

他和蕭邦最大的交集是女作家喬治桑,他們共同的情人……

喬治桑那個花心,還和繆塞的醫生有染。繆塞不哭不鬧不上吊,順手嘩啦啦寫了一個劇本《勿以愛情為戲》。名作多數誕生於失戀後的孤獨,看來失戀很必要……

居然碰到了同胞,還不少,籍貫以浙江溫州為主。

順便鞠了一躬,祝,安好。

3.杜拉斯可以一次要50個男人,薩特和波伏娃兩位同志葬到了一起

然後我逛到了蒙帕納斯公墓。

杜拉斯墓前的桶裡插著很多筆,大概讀者是希望她在陰間還筆耕不輟吧。

“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這是杜拉斯在《情人》裡寫下的動人句子。

來看看當杜拉斯老了的樣子,和她老時的情人。

男朋友年輕她27歲,叫楊,真夠young的。

有人說杜的情欲世界,是永不乾涸的河流。“我愛男人,只愛男人,可以一次有50個男人。女人若一輩子隻和一個男人做愛,那是因為她不喜歡做愛。”

這三觀太正了……主語換成你,說不想當杜拉斯都是偽君子。但講這話是有資本的,66歲時遇到39歲的楊,一直愛到死。愛的力量可以持續到最後一刻。

捫心自問,我沒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反正我看到老年的杜拉斯,愛不起來……

我在巴黎圖書館的一個攝影展裡看到的。

年輕時還差不多,

女人美一定能搞很多男人,男人帥卻不一定能搞很多女人,比如娶個老婆叫孫二娘……

另一位偉大的女人,“戰士”蘇珊·桑塔格,

去世前她把兒子叫到身邊說,“我要告訴你……”然後咽氣了。這是逼死強迫症……

波德賴爾,身邊開滿溫柔之花,

波德賴爾著名是因為《惡之花》太著名,雨果評價他說:你創造了新的戰慄。我讀了好幾首波德賴爾,沒能找到戰慄……

問題可能出在,詩沒法翻,像他的這句翻譯過來的詩,“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為你動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波德賴爾是寫順口溜的。

再像這句中文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意境怎麼翻?翻成英文再翻回來:“河的兩岸猴子叫個不停,那條小破船早TM開過去了”……

波德賴爾,放浪形骸,最後死於梅毒,也算死得其所。放浪形骸得有資本,沒資本還浪的都是變態,比如這張圖片就是博多賴爾的“資本”,

我發給一個女生評價波德賴爾的味道,她說,“內心苦悶壓抑,不安全感,對世界的信任是支離破碎的”……對啊,支離破碎,這就是詩人!

這位是司湯達,雄赳赳氣昂昂,

他在去世前說,“我受夠了所有加在我身上的痛苦,只要不是故意的,即使死在馬路上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最後真暈倒在馬路上,死得其所……

薩特和波伏娃合葬的墓,是必須要來看的,裝樣子也得來,我就是裝樣子……

因為對他們同志般的“愛情”心懷芥蒂啊,

花神咖啡館的薩特和波伏娃。

他們的觀點是:最小的束縛,最大的自由,最硬的約定,彼此最徹底的資訊同步,身體和靈魂都自由,必要的時候,還幫對方找新歡,這叫懂人性。問題是即使你想,也不敢跟對方說……

我等凡夫俗子,只配去花神咖啡館當遊客……

這是凱撒,但我知道他不是你知道的那個凱撒,

曾以為凱撒獎是為了紀念凱撒大帝。法國電影幹羅馬什麼關係?紀念第一任高盧總督?後來才知道,這個凱撒是個雕塑家……

4.小仲馬打開了茶花女的棺材……

最後是蒙馬特公墓。

海涅的墓。

印象中德國好像缺那麼點詩情畫意,哲學家一大堆,小說家一大堆,納粹一大堆……居然還有詩人,海涅就是那些獨苗之一,了不起。

這是龔古爾兄弟,

龔古爾文學獎比龔古爾兄弟的代表作出名多了。藝術上玩不過別人,就弄個獎評你們,高招。

此乃小仲馬,

他打破了我對《茶花女》裡那位公子哥的想像,死的時候這麼老了。

而不遠處真的是“茶花女”,

記得《茶花女》一書開頭,大段優美的文字用做前戲,讓我無數遐想腦補。

然後講“小仲馬”打開茶花女棺材,我以為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來了!但打開,腐敗的氣味迎面撲來,肉身都快爛成一堆骨頭了……由此記住了讀《茶花女》的那個彌漫著腐臭氣息的冬季。

墓太多數不過來……自己去看吧。

5.“組個炒墳團吧”

逛完墓地回去,朋友算了筆賬:拉雪茲公墓,8萬,永久產權,市中心。而某大城市遠郊區,中端墓坑10萬,高端30萬,埋20年又進入新一輪繳費期……

“楚方,我們組個炒墳團吧,”他很認真地說。

我說算了,別折騰人家,讓人家也死無葬身之地。你倒是可以買個自用。

而且埋在巴黎很可能給兒女省一筆。省下的錢夠他們每年組團來巴黎看我們,以後一到清明節,孩子們就這樣對話:

走,去巴黎,看楚方爸爸去……

想想,多可愛。

下方超快語速大知識量高能視頻,回顧一下

他們死後竟然做鄰居……2分鐘縱覽31位巴黎名人墓地!

包括做一枚尖叫的死人骷髏的自由!就是這麼任性。

以前巴黎人可沒這麼講究,直到17、18世紀,墓地還很恐怖,人死了找塊地就草草埋了。甚至埋都不埋,就在那死著,屍體腐爛變臭,乃至變成液體……然後順著塞納河流到大海。

改變從1786年開始。巴黎市內開始禁止設墓地,政府在市外建了幾個公墓,拉雪茲公墓是其中之一。但當時離市區很遠,沒人願意去,政府就修了倆樣板間——把兩個死了100多年的人,拉封丹和莫里哀弄了過來。

莫里哀之墓,拉封丹住他隔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沒幾年就來了幾萬人。政府嘗到了甜頭,又把阿伯拉爾和愛洛伊斯的墓遷來——這對兒是法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盧梭的書信體小說《新愛洛伊斯》,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榜樣的力量再次無窮,一下子來了十萬計的(死)人。

阿伯拉爾與巴黎聖母院主教的侄女愛洛伊斯發生師生戀,被叔叔棒打鴛鴦。主教雇了一幫惡棍閹割了阿伯拉爾,二人咫尺天涯,相望終生。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拉封丹和莫里哀相當於融了筆天使投資,等阿伯拉爾和愛洛伊斯來,就直接B輪了。

再過了幾百年……這只獨角獸已經世界500強第一位了。

誰不想跟名人埋一塊兒啊?馬太效應,於是這裡成了巴黎名人最為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踩到一個。

2. 巴黎名人最紮堆的地方

雖然說沒有等級之分,還是有最受歡迎排名榜單。

排第一位的是歪果仁,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的墓。十年前看奧利佛·斯通的《The Doors》,就決定一定要來。聽說每到Jim Morrison忌日都有浩浩蕩蕩幾百歌迷,專程從美國過來,大家晚上翻牆進來,點完蠟燭輪流吸大麻,最後滿地煙屁股拼成他的歌名,《The End》。

以前他的墓上到處都是塗鴉。

現在塗鴉都沒了,Morrison的照片也沒了,還弄了一個銅牌,冰冷地寫著他的全名:James Douglas Morrison。

作為拉雪茲的顏值擔當,必須補他一張照片,

感受下,什麼是側臉仰望45度角的“shuai”~

Morrison是個美國人,因為官司被迫離開美國,來巴黎後兩年死在浴缸裡了,年華凍結在27歲,早夭讓他變成了一個奇跡。

他加入到著名的“27歲俱樂部”,一幫名人都死在這個數字上。朋友用手機現場放了他的名曲《light my fire》,還是他最有名的現場版,肯定是磕完藥唱的。《light my fire》,有評論說:第一次聽完耳朵就高潮了。

注意裡面的鍵盤手,很棒。

為了紀念莫里森,我們拿出一支煙,靜靜點著,

點完了。我們開始去找最受歡迎榜單第二名。

這大概是世界上被親吻最多的男人,

換個角度,

什麼叫,被親得體無完膚,

他是:

王爾德Oscar Wilde也被裝進了玻璃罩子裡。

但你以為這樣就可以阻擋女人吻他的熱情了嗎!

只可惜啊,他是一名同性戀。

在文學界,王爾德是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坐過兩年牢,理由是雞奸罪。

美麼?他的童話比人美多了。

木心對他評價道:“唯美到王爾德身上,就變成一種病,張愛玲也有這種病,經常犯”,“生活要保持最低限度的瀟灑,不要像王爾德那樣弄到老而丟臉,死在旅店。要自己會料理自己。思想家,第一不要瘋,藝術家,第一不要倒下去。”

王爾德晚景淒涼,你沒事可以查查,我要繼續逛墓園了。

這是作曲家羅西尼的墓,

他生前最後一句話是:“我想要好吃的糖果,我有點病,好吧,爸爸、媽媽,拜拜。”

聯繫他的形象,

這樣死,會笑場嗎……

瞭解羅西尼,也主要看作品,比如《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我也沒看過,先碼著。

Balzac巴爾扎克的墓,有點冷清。

上學的時候,必須要學《歐也妮與葛朗台》。記得老師是天津人,“爸兒咋克,森課姐似了自本組義色會裡人性的北劣”。什麼是人間喜劇?我老師就是……

詩人阿波利奈爾墓碑上刻著一句話,“生活無常但要笑著死去。”一年四季都有人為他送來鮮花。

我喜歡他的墓誌銘,“笑著死去”。

這是蕭邦,

蕭邦的香火一直很旺,因為背後有一個叫波蘭的國家挺他。憑良心說是法國成就了他,把身體留在這裡,真是有心人。他愛他的祖國,所以把心臟送回波蘭,真是跟我一樣的走心人。

繆賽的墓,

他和蕭邦最大的交集是女作家喬治桑,他們共同的情人……

喬治桑那個花心,還和繆塞的醫生有染。繆塞不哭不鬧不上吊,順手嘩啦啦寫了一個劇本《勿以愛情為戲》。名作多數誕生於失戀後的孤獨,看來失戀很必要……

居然碰到了同胞,還不少,籍貫以浙江溫州為主。

順便鞠了一躬,祝,安好。

3.杜拉斯可以一次要50個男人,薩特和波伏娃兩位同志葬到了一起

然後我逛到了蒙帕納斯公墓。

杜拉斯墓前的桶裡插著很多筆,大概讀者是希望她在陰間還筆耕不輟吧。

“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這是杜拉斯在《情人》裡寫下的動人句子。

來看看當杜拉斯老了的樣子,和她老時的情人。

男朋友年輕她27歲,叫楊,真夠young的。

有人說杜的情欲世界,是永不乾涸的河流。“我愛男人,只愛男人,可以一次有50個男人。女人若一輩子隻和一個男人做愛,那是因為她不喜歡做愛。”

這三觀太正了……主語換成你,說不想當杜拉斯都是偽君子。但講這話是有資本的,66歲時遇到39歲的楊,一直愛到死。愛的力量可以持續到最後一刻。

捫心自問,我沒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反正我看到老年的杜拉斯,愛不起來……

我在巴黎圖書館的一個攝影展裡看到的。

年輕時還差不多,

女人美一定能搞很多男人,男人帥卻不一定能搞很多女人,比如娶個老婆叫孫二娘……

另一位偉大的女人,“戰士”蘇珊·桑塔格,

去世前她把兒子叫到身邊說,“我要告訴你……”然後咽氣了。這是逼死強迫症……

波德賴爾,身邊開滿溫柔之花,

波德賴爾著名是因為《惡之花》太著名,雨果評價他說:你創造了新的戰慄。我讀了好幾首波德賴爾,沒能找到戰慄……

問題可能出在,詩沒法翻,像他的這句翻譯過來的詩,“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為你動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波德賴爾是寫順口溜的。

再像這句中文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意境怎麼翻?翻成英文再翻回來:“河的兩岸猴子叫個不停,那條小破船早TM開過去了”……

波德賴爾,放浪形骸,最後死於梅毒,也算死得其所。放浪形骸得有資本,沒資本還浪的都是變態,比如這張圖片就是博多賴爾的“資本”,

我發給一個女生評價波德賴爾的味道,她說,“內心苦悶壓抑,不安全感,對世界的信任是支離破碎的”……對啊,支離破碎,這就是詩人!

這位是司湯達,雄赳赳氣昂昂,

他在去世前說,“我受夠了所有加在我身上的痛苦,只要不是故意的,即使死在馬路上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最後真暈倒在馬路上,死得其所……

薩特和波伏娃合葬的墓,是必須要來看的,裝樣子也得來,我就是裝樣子……

因為對他們同志般的“愛情”心懷芥蒂啊,

花神咖啡館的薩特和波伏娃。

他們的觀點是:最小的束縛,最大的自由,最硬的約定,彼此最徹底的資訊同步,身體和靈魂都自由,必要的時候,還幫對方找新歡,這叫懂人性。問題是即使你想,也不敢跟對方說……

我等凡夫俗子,只配去花神咖啡館當遊客……

這是凱撒,但我知道他不是你知道的那個凱撒,

曾以為凱撒獎是為了紀念凱撒大帝。法國電影幹羅馬什麼關係?紀念第一任高盧總督?後來才知道,這個凱撒是個雕塑家……

4.小仲馬打開了茶花女的棺材……

最後是蒙馬特公墓。

海涅的墓。

印象中德國好像缺那麼點詩情畫意,哲學家一大堆,小說家一大堆,納粹一大堆……居然還有詩人,海涅就是那些獨苗之一,了不起。

這是龔古爾兄弟,

龔古爾文學獎比龔古爾兄弟的代表作出名多了。藝術上玩不過別人,就弄個獎評你們,高招。

此乃小仲馬,

他打破了我對《茶花女》裡那位公子哥的想像,死的時候這麼老了。

而不遠處真的是“茶花女”,

記得《茶花女》一書開頭,大段優美的文字用做前戲,讓我無數遐想腦補。

然後講“小仲馬”打開茶花女棺材,我以為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來了!但打開,腐敗的氣味迎面撲來,肉身都快爛成一堆骨頭了……由此記住了讀《茶花女》的那個彌漫著腐臭氣息的冬季。

墓太多數不過來……自己去看吧。

5.“組個炒墳團吧”

逛完墓地回去,朋友算了筆賬:拉雪茲公墓,8萬,永久產權,市中心。而某大城市遠郊區,中端墓坑10萬,高端30萬,埋20年又進入新一輪繳費期……

“楚方,我們組個炒墳團吧,”他很認真地說。

我說算了,別折騰人家,讓人家也死無葬身之地。你倒是可以買個自用。

而且埋在巴黎很可能給兒女省一筆。省下的錢夠他們每年組團來巴黎看我們,以後一到清明節,孩子們就這樣對話:

走,去巴黎,看楚方爸爸去……

想想,多可愛。

下方超快語速大知識量高能視頻,回顧一下

他們死後竟然做鄰居……2分鐘縱覽31位巴黎名人墓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