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西狠抓產業扶貧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人民網南寧4月7日 記者從4月6日在南寧召開的廣西全區2017年脫貧攻堅推進大會上獲悉, 今年, 廣西將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抓緊抓實, 不斷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以確保今年全區70萬貧困人口、900個貧困村和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確保完成48.4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同時確保已摘帽的貧困村和貧困縣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貧困發生率保持在3%以下。

為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 廣西要求各地扭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 堅持因地制宜, 發揮資源優勢, 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種養業,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突出抓好鄉村旅遊、休閒農業、長壽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 探索光伏扶貧、“扶貧車間”等扶貧新模式, 力爭每個縣發展幾個特色優勢產業、每個貧困村形成1個以上主導產業, 確保戶戶有增收專案、人人有脫貧門路, 讓更多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得到實惠。 要求各地要突出特色, 精准選擇產業項目, 抓好品種品質品牌建設, 發展綠色、有機、富硒等農產品, 確保產業有效益、有競爭力, 避免出現產業同質化現象。 同時, 要大力發展電商扶貧, 增養農村電商人才, 推廣“空中農貿市場”電商扶貧模式, 説明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問題。

發展扶貧產業, 關鍵要引進龍頭企業、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

為此, 廣西要求各地要依託本地資源, 謀劃一批產業專案, 有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 引進一批有資金、有銷售網路、有技術的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發展。 要加快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 推動扶貧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 要建立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利益聯結機制, 推廣“公司+示範基地+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土地合作入股等發展模式, 讓貧困戶真正參與產業開發, 共用產業發展成果, 實現穩定增收。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助推脫貧攻堅具有重要作用。 廣西鼓勵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有意願的貧困戶吸納為社員,

並給予政策傾斜、資金支持、產業幫扶、技能培訓, 從而增強貧困戶的主體意識和“造血”功能, 大力提高脫貧攻堅的精准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 各地要引導合作社規範運作, 説明解決合作社培育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基礎設施、資金、技術、資訊、人才等方面問題, 為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扶持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 各地必須加大金融對產業扶貧的支持力度。 廣西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杆作用, 加快貧困地區信用體系、擔保體系、風險補償機制建設, 幫助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解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要切實管好用好扶貧小額貸款, 指導貧困戶將貸款用於產業發展, 做到有專案、貸到款、用得出、有成效。

要爭取國家加大對廣西扶貧再貸款的支持, 擴大地方金融機構向帶動貧困戶發展的企業、合作社發放扶貧貸款的規模。 同時, 探索開展保險支援產業扶貧的有效方式。

為推動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 廣西有關部門起草了《關於加快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 《意見》梳 理了資源開髮型、資產盤活型、產業帶動型等10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供各地根據實際選擇借鑒, 並提出了加快和支持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稅、土地、金融、科教、社會幫扶等方面政策, 特別要求縣級財政統籌中央、自治區、市縣各項資金, 確保每個貧困村有50萬元以上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 依據國家要求, 自治區相應調整了脫貧摘帽標準,

要求從2017年開始, 貧困村(含2016年摘帽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要求到2萬元以上, 到2020年達到5萬元以上。

當前, 廣西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村裡沒有村集體經濟組織, 沒有載體和抓手。 為此, 廣西要求全區5000個貧困村要統一成立村民合作社。 自治區制訂了《村民合作社管理暫行辦法》及章程(徵求意見稿), 對村民合作社的性質、設立程式、社員權利及義務、組織機構、經營管理、指導監督、法律責任等進行了明確。 廣西要求各地要結合落實中央《關於穩定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 儘快在5000個貧困村把村民合作社組建起來, 加快建立和發展集體經濟性質的村民合作社, 以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