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互動 · 心聲丨精彩紛呈的文化論壇,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心聲?

昨天

第十一屆北京安全文化論壇盛大開幕

數十位嘉賓做客論壇解讀安全領域前沿課題

一千餘位參會者來到現場

參與交流討論

如果要問小編

“論壇中最難忘的是什麼?”

那麼我要說

一定是“互動”型論壇所帶來的精彩紛呈

和參會者所道出的感言心聲

文化論壇

互動亮點

四市一省共話安全

第一分論壇邀請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河北省安全生產領域社會組織的相關負責同志, 共同就四市一省安全生產協同和工作創新融合進行了深入溝通。

高票問題集中答疑

前期通過網路投票徵集, 獲取多個關注度最高的安全問題, 在分論壇現場邀請做客專家深入解答。

微信群組搶說觀點

多個分論壇建立了自己的共用群組,

借助新媒體手段, 即時向演講嘉賓進行提問, 同時, 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VR演示增強體驗

第四分論壇專門引入VR設備, 邀請參會者體驗高空墜落和高空行走過程, 親身經歷難忘的“危險瞬間”。

有獎問答調動熱情

各分論壇均設置了有獎問答環節, 設置與論壇主題相關的小問題, 發放與安全相關的小獎品, 進一步拉近“安全”與參會者的距離, 調動大家參與論壇的積極性。

文化論壇

感言心聲

論壇心聲:嘉賓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孫昊哲

孫昊哲副校長作為此次主論壇的主持人, 一方面為幾位專家學者的演講進行銜接, 同時, 也認真聆聽了每個主題發言內容。 他認為, 以論壇的形式對安全生產有關理論、理念、經驗技術進行系統總結和歸納, 無論是對於政府監管部門還是一線安全生產工作人員、科研單位, 都非常有益。

孫校長說:“此次文化論壇參與演講的嘉賓層次高、範圍廣, 受眾面也十分廣泛。同時,論壇選取當下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探討,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安全文化論壇經過了十一屆的積累沉澱,已經成為安全政策宣講平臺、理論經驗交流平臺、技術攻關智力輸出平臺,乃至政策制定、立法諮詢平臺。”

論壇心聲:演講專家

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副研究員 朱偉

朱偉副主任是安全領域的專家,也是安全文化論壇的“老朋友”。在今年以“安全生產社會化工作積極探索”為研討主題的第一分論壇上,他做了《城市安全應急志願服務機制建設》的專題發言。

“連續8次參加這個論壇了,親歷見證了論壇的成長。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已經成為安全研究與實務部門思想融匯的品牌,能給各領域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交流平臺,對促進良好的社會安全氛圍形成有重要推動作用。” 朱偉說。

論壇心聲:分論壇主持人

中國石化報社主持人 劉行

作為此次文化論壇第四分論壇的主持人,劉行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圍繞論壇主題,他對各環節的銜接進行了精妙地策劃。在分論壇正式開始之前,工作人員特意播放了一段關於現場安全提示的音訊,提醒大家注意相關安全事項。劉行開玩笑地對現場觀眾說這也是我們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安全無小事,防微杜漸是關鍵,只有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不斷增強我們的安全意識,並將安全意識落實到實處,落實到行動,落實到細節,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才能真正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劉行說。

論壇心聲:新聞媒體

千龍網記者 秦勝南

秦勝南,千龍網記者。論壇開辦前不久,秦勝南接到採訪通知。對於這個選題,可以說是當即就激起了她的興趣。

這次論壇邀請了國內頂尖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領導,他們將圍繞安全生產領域各項制度機制進行如何深入的講解和研討?都是值得深挖的新聞內容。秦勝南說:“聽了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介紹,讓我對北京在安全生產監管方面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計畫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於媒體人來說,這次論壇是一個專業知識大普及的盛會,幫助我們進一步拓寬了視野,也值得我們深思如何將這些重要的內容傳播出去。”

論壇心聲:鄉鎮參會者

豐台區花鄉安全工作者張建軍

張建軍在豐台區花鄉從事安全管理工作。去年通過鄉里組織他參加了第十屆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得知十一屆論壇消息後,他主動報了名。

張建軍表示,在基層管安全,什麼都要管,什麼都必管,這也給基層人員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參加本次論壇,最大的收穫就是使我開拓了視野,意識比以前強了。工作中我們常說‘失職追責’,怎樣算‘失職’?如何來‘追責’?所以今天論壇我最關注的是黃毅嘉賓講到的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建設的內容,安全生產責任制能否發揮其應有作用,能否真正成為安全生產的保障,都值得我們每一個安全工作者思考。”

論壇心聲:企業參會者

中建八局基層員工 林子渝

林子渝是中建八局的一名基層員工,“安全”這個主題對她而言,再熟悉不過。在北京安全文化論壇第四分論壇上,她對“安全”的認識通過體驗“VR”(虛擬實境)技術變得更難忘。

“如同看3D-IMAX電影一樣,仿佛身臨其境,戴上VR眼鏡後,立即感覺自己站在了高高的樓頂牆頭上,腿的確有些發軟。這對於工人來說,比開十回安全會的效果都好。作為一種體驗式學習,文化論壇讓我們通過VR技術經歷工程建設中的高空墜落、高空行走、高空物體打擊等體驗,實地感知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場景,真的是更加強化了我們對安全事故的感性認識。” 林子渝說。

論壇心聲:學生參會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蒲春曉

蒲春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研二學生。邊上是他的同學、女友李佳琪。因為畢業後想從事安全類工作,所以非常關注論壇上探討的課題內容。

他感到,通過論壇中各位專家、教授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所闡述和介紹的各自的研究成果,瞭解到了最新最高端的知識和技術。“對於此次安全文化論壇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激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啟發我聯繫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自身瞭解到的安全領域知識以自己的一些經歷經驗,做了相較深入的思考,也從這種深層次的思索中,得到許多新鮮的,或者以往未曾注意和考慮的東西。這些對於往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蒲春曉說。

論壇心聲:學生參會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翁利飛

翁利飛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研一學生。今年,是他第一次參加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在論壇開始前,他表示很期待:“之前就聽老師和學長們談起過安全文化論壇,說它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對我們做安全研究很有啟發價值。這次來參加論壇,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對這次論壇有很大的期待。”

他臉上洋溢著笑容,同時手中不停翻著論壇手冊。“主論壇和分論壇設置的這些議題,我都很有興趣,論壇邀請的也都是安全生產領域的大咖們。我的同學們都來了,大家都相信通過參加這次論壇能有不小的收穫。”他說。

如果你對文化論壇的精彩內容

還意猶未盡

那麼一定要持續關注

我們近期的專題內容哦

本期編輯:楊紅

大家都在看

快為這次精彩的安全文化論壇點贊吧!

受眾面也十分廣泛。同時,論壇選取當下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探討,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安全文化論壇經過了十一屆的積累沉澱,已經成為安全政策宣講平臺、理論經驗交流平臺、技術攻關智力輸出平臺,乃至政策制定、立法諮詢平臺。”

論壇心聲:演講專家

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副研究員 朱偉

朱偉副主任是安全領域的專家,也是安全文化論壇的“老朋友”。在今年以“安全生產社會化工作積極探索”為研討主題的第一分論壇上,他做了《城市安全應急志願服務機制建設》的專題發言。

“連續8次參加這個論壇了,親歷見證了論壇的成長。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已經成為安全研究與實務部門思想融匯的品牌,能給各領域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交流平臺,對促進良好的社會安全氛圍形成有重要推動作用。” 朱偉說。

論壇心聲:分論壇主持人

中國石化報社主持人 劉行

作為此次文化論壇第四分論壇的主持人,劉行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圍繞論壇主題,他對各環節的銜接進行了精妙地策劃。在分論壇正式開始之前,工作人員特意播放了一段關於現場安全提示的音訊,提醒大家注意相關安全事項。劉行開玩笑地對現場觀眾說這也是我們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安全無小事,防微杜漸是關鍵,只有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不斷增強我們的安全意識,並將安全意識落實到實處,落實到行動,落實到細節,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才能真正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劉行說。

論壇心聲:新聞媒體

千龍網記者 秦勝南

秦勝南,千龍網記者。論壇開辦前不久,秦勝南接到採訪通知。對於這個選題,可以說是當即就激起了她的興趣。

這次論壇邀請了國內頂尖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領導,他們將圍繞安全生產領域各項制度機制進行如何深入的講解和研討?都是值得深挖的新聞內容。秦勝南說:“聽了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介紹,讓我對北京在安全生產監管方面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計畫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於媒體人來說,這次論壇是一個專業知識大普及的盛會,幫助我們進一步拓寬了視野,也值得我們深思如何將這些重要的內容傳播出去。”

論壇心聲:鄉鎮參會者

豐台區花鄉安全工作者張建軍

張建軍在豐台區花鄉從事安全管理工作。去年通過鄉里組織他參加了第十屆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得知十一屆論壇消息後,他主動報了名。

張建軍表示,在基層管安全,什麼都要管,什麼都必管,這也給基層人員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參加本次論壇,最大的收穫就是使我開拓了視野,意識比以前強了。工作中我們常說‘失職追責’,怎樣算‘失職’?如何來‘追責’?所以今天論壇我最關注的是黃毅嘉賓講到的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建設的內容,安全生產責任制能否發揮其應有作用,能否真正成為安全生產的保障,都值得我們每一個安全工作者思考。”

論壇心聲:企業參會者

中建八局基層員工 林子渝

林子渝是中建八局的一名基層員工,“安全”這個主題對她而言,再熟悉不過。在北京安全文化論壇第四分論壇上,她對“安全”的認識通過體驗“VR”(虛擬實境)技術變得更難忘。

“如同看3D-IMAX電影一樣,仿佛身臨其境,戴上VR眼鏡後,立即感覺自己站在了高高的樓頂牆頭上,腿的確有些發軟。這對於工人來說,比開十回安全會的效果都好。作為一種體驗式學習,文化論壇讓我們通過VR技術經歷工程建設中的高空墜落、高空行走、高空物體打擊等體驗,實地感知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場景,真的是更加強化了我們對安全事故的感性認識。” 林子渝說。

論壇心聲:學生參會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蒲春曉

蒲春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研二學生。邊上是他的同學、女友李佳琪。因為畢業後想從事安全類工作,所以非常關注論壇上探討的課題內容。

他感到,通過論壇中各位專家、教授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所闡述和介紹的各自的研究成果,瞭解到了最新最高端的知識和技術。“對於此次安全文化論壇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激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啟發我聯繫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自身瞭解到的安全領域知識以自己的一些經歷經驗,做了相較深入的思考,也從這種深層次的思索中,得到許多新鮮的,或者以往未曾注意和考慮的東西。這些對於往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蒲春曉說。

論壇心聲:學生參會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翁利飛

翁利飛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研一學生。今年,是他第一次參加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在論壇開始前,他表示很期待:“之前就聽老師和學長們談起過安全文化論壇,說它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對我們做安全研究很有啟發價值。這次來參加論壇,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對這次論壇有很大的期待。”

他臉上洋溢著笑容,同時手中不停翻著論壇手冊。“主論壇和分論壇設置的這些議題,我都很有興趣,論壇邀請的也都是安全生產領域的大咖們。我的同學們都來了,大家都相信通過參加這次論壇能有不小的收穫。”他說。

如果你對文化論壇的精彩內容

還意猶未盡

那麼一定要持續關注

我們近期的專題內容哦

本期編輯:楊紅

大家都在看

快為這次精彩的安全文化論壇點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