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木星沖日,是“太歲”離我們最近的時候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木星。 拍攝這張照片時, 木星距地球約6.7億千米。 木星表面的雲帶, 是因不同緯度的大氣朝著不同的方向運動造成的。

淺色區域是高氣壓的上升氣流;深色區域是低氣壓的下沉氣流。 這些由西向東或由東向西朝著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的氣流交織在一起後, 便產生了許多風暴。 “大紅斑”是其中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 直徑和地球相近。 許多較小的風暴則是白色或棕色的, 它們的存在時間相對較短。 NASA, ESA, A. Simon(GSFC)

2017年4月7日, 木星沖日。

此時, 在地球的天空中, 木星和太陽正面相對。 也就是說, 此時在太空中, 太陽、地球和木星排成了一條直線, 而地球正好夾在太陽和木星之間。

木星沖日時, 其朝向地球的半球全部處在陽光的照耀下。 而且此時也往往是它和地球距離最近的時候。 沖日的木星和地球的距離大約只有6.7億千米。 所以這個時候的木星要比平時亮很多。

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 此時是用望遠鏡觀察木星大氣層細節的最佳時機。 而對於一架在太空中飛行的望遠鏡來說, 拍攝木星無疑擁有更大的優勢。

4月3日, 哈勃太空望遠鏡在紫外、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上拍下了這張照片。 經過合成處理後, 它展現出了木星濃密大氣層的豐富特徵。 由於木星此時離我們非常之近,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張照片中分辨出的細節最小可以達到130千米。

木星表面有許多與赤道平行的色彩斑斕的雲帶。 這些雲帶之所以如此鮮明, 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結晶氨含量給雲層透明度帶來的差異。 色彩較淺的雲帶結晶氨含量要低於色彩較深的。 這種濃度的差異被時速高達650千米的強風所區隔,

它們在視覺上形成的對照因而變得更加突出。

木星表面最容易識別的特徵是那個巨大的反氣旋, 也就是所謂的“大紅斑”。 這個風暴足以容納整個地球。 據觀測, “大紅斑”正在逐年縮小, 原因未知。 而這一趨勢至少已經持續了150年。

沖日的木星會在前半夜從東南方升起(此時與其相對的太陽已落到地平線下), 後半夜在西南方落下(此時與其相對的太陽即將從地平線上升起)。 如果天氣晴朗, 不妨一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