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慶男孩罹患白血病 貴州記者向他捐獻幹細胞

正在捐獻幹細胞的小武

“生命火種”幹細胞懸液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 省醫血液科幹細胞採集室內, 31歲小武(化名)經過近4個小時的臥床等待, 通過血液分離機從身體裡採集出了200ml的幹細胞懸液, 這些象徵著“生命火種”的幹細胞懸液, 將由志願者護送到重慶, 用於挽救一名罹患白血病的14歲男孩。

“我也有個2歲的兒子, 想到在不遠的重慶, 有一個小男孩的父親因為這些幹細胞, 終於能在今天放下心睡一個好覺,

就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小武說。

小武來自貴州省某新聞媒體, 他也是我省新聞行業首個成功捐獻幹細胞的志願者。 他說, 他更願通過他的真實體驗, 打開公眾對幹細胞捐贈的種種誤解, 用科學理性的態度來看待這個能挽救他人生命的事。

就學期間:同寢室同學均成志願者

昨日上午, 記者來到了省醫血液科幹細胞採集室, 見到了正在接受採集幹細胞的小武。

“時隔這麼久, 要不是貴州骨髓庫聯繫我, 我都想不起這件事了。 ”小武說, 這麼多年來, 他早已更換了聯繫方式。 今年7月份, 骨髓庫工作人員通過他當時留的緊急連絡人欄裡的電話, 聯繫上了他的父親。

“父親當時的第一反應是,

會不會又遇上了一個新的騙局?”小武說, 不過他的父親想到事關人命, 最終交給他來判斷。

小武之後通過網路查詢, 確認了工作人員留給父親的電話號碼, 確實是中華骨髓庫貴州分庫的官方聯繫號碼, 這才放下警惕的心。

這時, 另一個問題又擺在了他的面前。 小武向記者坦陳, 早在2009年, 他就與全寢室的大學同學相約登記成了幹細胞捐獻的志願者, 但隨著自己進入社會後閱歷的豐富, 求證捐獻幹細胞的安全性, 成了他最先考慮的事。

擔心安全:多方求證後捐出幹細胞

作為記者的小武, 最先想到的求證途徑就是網路。

“我在網上查詢了關於幹細胞捐獻的一些新聞和資料, 還上了知乎和專業的醫學網站諮詢。 ”小武說,

他從事的工作與醫療無關, 所以對於幹細胞捐獻完全是個門外漢, 雖然救人是好事, 但也要對自己和家人負責, 因此對安全性的問題特別較真。

“網上的說法, 總體認為幹細胞捐獻安全可靠, 但仍有一些嚇人的負面言論,把我被嚇到了。 ”小武坦言。

等他從這些激烈的言論中冷靜下來後, 他又開始了更深的思考。

小武說, 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來說, 我國已建立了龐大的骨髓庫志願者群體, 而且志願者的數量正與日俱增, 全國成功捐獻的案例已達6000多例, 如果捐贈不安全, 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到如此規模。 另外, 犧牲正常人的健康來挽救岌岌可危的病人, 也不符合人道主義的精神。

小武說, 網上的負面言論來自網友的隨意發言,

而非新聞報導和醫學專業報告。 他發現, 專業的醫學網站和權威的社會媒體, 都沒有提及過捐獻幹細胞對捐獻者身體有害。

“這說明, 網路上的言論並沒有事實依據。 ”小武說。

家屬感恩:小男孩父親寫來感謝信

昨日11:30, 重慶來的志願者趕到病房, 帶來了受捐男孩的父親為兒子寫給小武的感謝信。

小武的妻子坐在床頭, 為小武朗讀了這封來自重慶的感謝信。

“我們雖天各一方, 卻仿佛血脈相連, 你真誠的堅持和辛苦的付出, 詮釋出一個美好的靈魂和有愛的世界……我們會把您的這份愛和善念, 用自己的方式傳遞下去, 給更多人光明和希望, 慶倖有您相援, 終身感恩。 ”

當妻子朗讀完畢, 小武笑著說:“寫得挺好的。 ”

小武表示, 幸好自己查證後又堅持了捐獻的想法, 期間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當時他的想法是,即便是會有一些小小的後遺症,若能挽救一個花季少年,也是一件好事。

“人的一生難得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我想這會是我生命中有意義的事件之一。”小武說,等會兒再發個朋友圈,給身邊的朋友普及一下幹細胞捐獻,也是挺好的。

貴州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董雋表示,無論是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或是骨髓移植,捐獻者提取部分幹細胞之後,根據機體代謝功能,也將在未來一周內,體內幹細胞會代謝到正常的水準,不會影響捐獻者的健康。

期間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當時他的想法是,即便是會有一些小小的後遺症,若能挽救一個花季少年,也是一件好事。

“人的一生難得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我想這會是我生命中有意義的事件之一。”小武說,等會兒再發個朋友圈,給身邊的朋友普及一下幹細胞捐獻,也是挺好的。

貴州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董雋表示,無論是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或是骨髓移植,捐獻者提取部分幹細胞之後,根據機體代謝功能,也將在未來一周內,體內幹細胞會代謝到正常的水準,不會影響捐獻者的健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