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濟南6歲至20歲使用方言人群比例78.6%,濟南人必須會說濟南話嗎

近日, 一份《各地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情況調查》在網路上流傳, 其中6歲—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 更是引發了各地人士的關注。 這份調查顯示, 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官話在6歲—20歲人群中的使用比例最高, 中原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粵語均超過60%, 而贛語、閩南語、閩東語、吳語使用比例最高的只有31.8%, 最低的只有2.2%。

網上流傳的調查表

在這份調查中, 濟南6歲—20歲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比例為78.6%, 這個比例僅次於西南官話、中原官話排名第三, 高於同省以青島為代表的膠遼官話。 雖然這份調查的權威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但是因為其在網路上的傳播度和影響力持續發酵, 很多濟南人也開始參與了討論。

如果大家有印象, 可能還記得數十年前“保護粵語”活動, 直到今年的年初, 影星陳小春還發佈了長文倡議“保護粵語”, 並且懟後輩“不尊重粵語”。

這次的調查顯示, 粵語在6歲—20歲人群中的使用比例為72.1%, 資料還是比較理想的, 很多人把這個“成績”歸功於曾經的“保護粵語”活動, 同時大量流行的粵語歌曲和影視作品, 也使粵語在90後人群中保持了強大持久的生命力和普及度。

調查顯示真正需要保護的方言是吳語

這份調查顯示, 真正需要“保護”的是以上海、蘇州、寧波、溫州等城市為代表的吳語, 吳語體系中的上海雖然與周邊城市形成了世界6大城市群之一, 但上海話在6歲—20歲人群中的使用比例僅有22.4%。 有人把這個原因解釋為, 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屬於同國際接軌的城市, 因為與外國人交往和溝通要用標準化、規範化的語言, 所以普通話就擔負起這個責任, 也勢必影響下一代人的語言使用習慣和傳承。

濟南、保定等城市均屬於冀魯官話。 濟南話又屬於冀魯官話中的石濟片—聊泰小片, 其中石濟片城市還有德州話;石濟片—聊泰小片的城市還有平陰話、泰安話、聊城話、萊蕪話等。 其實, 如果再一步細化, 濟南話在城區不同片區裡也會有差別,

比如以城頂、北坦為代表的“老濟南官府土話”;以北園、八裡窪為代表的“老濟南市井土話”等。 而且, 雖然同屬濟南, 可是長清話、章丘話、曆城話又完全不同於城內各區。 當然, 還有民間調侃的“濟普話”也曾經很流行, 甚至還作為沒文化、可笑和丟人的一種表現。

方言在老年人中的使用比例極高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濟南人長久以來都是以濟南話為根本的, 而且本土生活的很多人以會說濟南話為豪。 一名老濟南曾說過自己的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火車站附近有很多小旅館、黑出租(當時叫“面的”)的拉客人員, 見到走出火車站出口的人就糾纏不休, 有時能跟著走半條街。 但這種糾纏的前提是你非本地人, 標誌就是你不會說濟南話。 因此濟南人出差回來後, 會在出口處大聲用濟南話來表明“身份”, 自然就不會有人對你“跟蹤式行銷”了。

濟南話仍具有強大生命力

近30年來,濟南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文化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濟南話多數情況下只在年齡40歲以上的濟南人中流行,多數90後已是“聽得懂濟南,不會說濟南話”。這些人的父母都有過大學校園、職場、商務外出等多場合和環境下的普通話使用過程,久而久之說普通話已成為習慣,並且潛意識裡認為“說方言是沒素質的表現”,因此使自己的後代從幼稚園、中小學和家庭中一直處於普通話的環境中,即使有孩子的爺爺奶奶說上幾句濟南話,也會被父母及時制止。

曾有一名80後媽媽講述和“寶寶姥姥因說話引發的戰鬥”。這名媽媽因為“濟普話”在單位裡常受到同事善意的玩笑,因此就發誓讓孩子從小只講普通話。“但寶寶姥姥俺的親娘,一口濟南話,我說什麼不讓她帶孩子,很小就送進幼稚園。雙休日回娘家儘量不讓寶寶和她說話。她不留神守著孩子說了,我沒和她吵,也就是親娘,換成婆婆就麻煩了……”

方言和普通話中如何做出選擇?

最終的這場“因說話引發的戰鬥”中勝利方是孩子,現在只要姥姥說“咱們今天吃大北菜(白菜,濟南音“北菜”)”,孩子就會馬上糾正,“是白菜,不是北菜”;姥姥說“快點,我都等了老濕姐了。”孩子也會糾正,“是老長時間了,不是老濕姐”……弄得寶寶姥姥守著孩子的面話也不敢說了。

在這裡還要插播一個小事:我們常把生活在濟南多年、土出土長的人稱為“老濟南”,但是在許多莆田人開的民營醫院裡,如果你無意中當著莆田人說“老濟南”三個字,人家會對你側目,因為在莆田話中這三字是罵人的意思。

保護方言勢在必行

不同方言之間發音的差別就是這麼巨大。而各方言所代表的城市和地區,其生活方式、文化傳統、飲食習慣等民風民俗又是完全不同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方言之中承載的是鄉親故土,正如那首詩中所說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方言中有鄉愁、有鄉情、有鄉思……給予人們的是一種同根同鄉同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且,人們常說的“吳儂軟語”更是一種聲音的審美,如果山東快書、天津快板、河北梆子等都換成用普通話來說你不會感到彆扭嗎?就如同許多粵語歌曲轉成普通話版的,你聽著總會感覺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留住方言,留住鄉音

現在,電視臺、廣播電臺都有以濟南話為主的方言節目,雖然主持人說得有些生硬、不標準甚至成了升級版的“濟普話”。但在大力普及普通話的同時,我們還是應該保護好方言,保留少數方言節目,鼓勵孩子會說、聽得懂濟南話。千萬別在將來的一天,我們的後人也發起“保護濟南話”活動。

保護方言和推廣普通話是並行不悖的。留住方言,留住鄉音;推廣普通話,消除不同地區人群的溝通障礙……這兩件事同樣都任重道遠。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濟南話仍具有強大生命力

近30年來,濟南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文化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濟南話多數情況下只在年齡40歲以上的濟南人中流行,多數90後已是“聽得懂濟南,不會說濟南話”。這些人的父母都有過大學校園、職場、商務外出等多場合和環境下的普通話使用過程,久而久之說普通話已成為習慣,並且潛意識裡認為“說方言是沒素質的表現”,因此使自己的後代從幼稚園、中小學和家庭中一直處於普通話的環境中,即使有孩子的爺爺奶奶說上幾句濟南話,也會被父母及時制止。

曾有一名80後媽媽講述和“寶寶姥姥因說話引發的戰鬥”。這名媽媽因為“濟普話”在單位裡常受到同事善意的玩笑,因此就發誓讓孩子從小只講普通話。“但寶寶姥姥俺的親娘,一口濟南話,我說什麼不讓她帶孩子,很小就送進幼稚園。雙休日回娘家儘量不讓寶寶和她說話。她不留神守著孩子說了,我沒和她吵,也就是親娘,換成婆婆就麻煩了……”

方言和普通話中如何做出選擇?

最終的這場“因說話引發的戰鬥”中勝利方是孩子,現在只要姥姥說“咱們今天吃大北菜(白菜,濟南音“北菜”)”,孩子就會馬上糾正,“是白菜,不是北菜”;姥姥說“快點,我都等了老濕姐了。”孩子也會糾正,“是老長時間了,不是老濕姐”……弄得寶寶姥姥守著孩子的面話也不敢說了。

在這裡還要插播一個小事:我們常把生活在濟南多年、土出土長的人稱為“老濟南”,但是在許多莆田人開的民營醫院裡,如果你無意中當著莆田人說“老濟南”三個字,人家會對你側目,因為在莆田話中這三字是罵人的意思。

保護方言勢在必行

不同方言之間發音的差別就是這麼巨大。而各方言所代表的城市和地區,其生活方式、文化傳統、飲食習慣等民風民俗又是完全不同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方言之中承載的是鄉親故土,正如那首詩中所說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方言中有鄉愁、有鄉情、有鄉思……給予人們的是一種同根同鄉同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且,人們常說的“吳儂軟語”更是一種聲音的審美,如果山東快書、天津快板、河北梆子等都換成用普通話來說你不會感到彆扭嗎?就如同許多粵語歌曲轉成普通話版的,你聽著總會感覺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留住方言,留住鄉音

現在,電視臺、廣播電臺都有以濟南話為主的方言節目,雖然主持人說得有些生硬、不標準甚至成了升級版的“濟普話”。但在大力普及普通話的同時,我們還是應該保護好方言,保留少數方言節目,鼓勵孩子會說、聽得懂濟南話。千萬別在將來的一天,我們的後人也發起“保護濟南話”活動。

保護方言和推廣普通話是並行不悖的。留住方言,留住鄉音;推廣普通話,消除不同地區人群的溝通障礙……這兩件事同樣都任重道遠。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