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踏(02020)十年,還是你認識的那個安踏嗎?

最近社會負面新聞太多, 特別想分享一個身邊朋友正能量的小故事, 驅散一下心中的霧霾。 這位特別熱愛健身的朋友平時喜歡穿一個加拿大運動品牌Lululemon的健身服, 出於對產品的喜歡, 她透露自己有興趣投資Lululemon的股票, 於是上網去查找公司相關資料資訊, 意外發現Lululemon香港在招聘, 因為認可公司的產品,認可公司宣導健康生活的理念, 朋友網上申請了招聘的職位, 結果順利通過面試, 就這樣找到了和自己契合的Dream Company。

今天要說的是一家中國本土的體育用品零售企業安踏(02020), 跟Lululemon一樣也是2007年上市, 依靠中國這個巨無霸市場,

目前已經成長為中國體育零售品牌的老大, 市值960億港幣, 市值也僅次於國際運動品牌裡的老大耐克(市值968億美元)和老二愛迪達(市值435億美元)。

安踏的上市十年之路

1994年成立的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07年在香港上市, 招股價5.28港幣, 上市市值126.7億, 當年銷售收入只有29.88億人民幣, 淨利潤5.37億人民幣, 在中國有4716家安踏門店。 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 各大本土運動品牌激進擴張, 安踏也不例外, 從2008年到2010年, 安踏每年新開店鋪數量同比增長都超過兩位數, 分別為20%、16%和15%。

粗放增長的後果就是整個體育用品行業在2012年爆發了庫存危機, 由於當時整個行業都以分銷模式為主, 品牌商大量貨品都積壓在經銷商。 而安踏及時的清理庫存,

減少主品牌門店數量, 並在2015年實現了新的安踏門店增長, 並積極擴張中高端時尚運動品牌Fila門店數量, 率先走出了行業危機。 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在2014年實現了雙增長, 並且2014年-2017年連續四年都保持了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雙位數增長。

為什麼只有安踏成功了?

2017年, 安踏市值已經接近1000億港幣, 再看看它的小夥伴們, 曾經是中國本土體育品牌老大的李甯(02331)在將自己品牌定位轉型走高端路線失敗之後, 經歷幾年的虧損期, 直到2015年才扭轉虧損, 2016年淨利潤6.4億人民幣, 只有安踏利潤的四分之一。 雖然2005年就與法國高端時尚戶外品牌Aigle(就是那個著名的雨靴品牌)成立合資公司, 擁有長達50年在中國生產銷售Aigle產品的專營權, 但直到2017年, 收入來源99%還是來自核心品牌李寧,

其它品牌的運營和推廣幾乎不成功。 目前市值136億港幣。

中國動向經營Kappa主營業務不見起色, 利潤貢獻居然主要來自出售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 一個不務正業的體育零售商, 目前市值79億。

361度(01361)2017年中期報顯示, 營業額才28億人民幣, 賺3.2億, 而應收賬款和應付帳款居然都超過23億人民幣,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長達152天, 合著你賣了貨出去, 要5個月之後才能收回錢來, 感覺不太妙, 361目前市值58.9億港幣。

特步國際(01368)近五年來銷售收入和盈利一直在50億人民幣和5億人民幣的區間打轉,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超過100天, 說明這些小的三線運動品牌的生存困境, 消費升級、品牌升級跟它們似乎沒什麼關係, 再靠傳統管道粗放擴張的路又已經行不通了。

再來看看大哥安踏的發展路徑:安踏除了穩步發展大眾定位的自有品牌, 公司在2009年就頗有遠見的從百麗手中收購了在中國, 香港和澳門的Fila中國商標, 並接手了香港和澳門的10家零售店。

買下Fila中國當然是為消費升級佈局的, 自有品牌不適合走中高端市場, 這條路李寧已經走失敗了, 而安踏明智的選擇一家創立超過100年的義大利品牌, 短短幾年時間, Fila從百麗時期的60家店鋪快速擴張到近900家, 通過明星代言, 和時尚設計師吳季剛合作, 成功打開了中高端消費者市場, 目前Fila的銷售占比已經超過20%, 是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來源, 而且中高端品牌占比提升也提高了公司整體的毛利率。

Fila成功後, 公司2016年成立合資公司,

獲得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日本高端體育用品品牌Descente的獨家經營權, 產品面向中國的高端消費群體, 今年又成立合資公司獨家經營和銷售大中華地區的韓國戶外品牌Kolon Sport, 另外安踏今年還將1998年在香港成立的中高端童裝品牌Kingkow收購了。

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和收購的方式, 安踏慢慢形成了一個集運動、時尚、戶外、童裝於一體的綜合體育品牌零售商, 完成了從大眾到高端的品牌佈局。 所以10年裡, 為什麼是安踏一枝獨秀的跑出泥潭, 成就了今天的行業第一的地位, 除了快速的危機處理能力, 也跟公司前瞻的把握消費升級這一大趨勢, 積極佈局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的細分品類有關係。

關於品牌零售和投資的一點思考

從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時間裡,對於在香港上市的這些零售品牌公司而言,命運結局也大有不同,2007年曾經有一家明星鞋業零售大王上市,它叫百麗國際,上市時市值就高達650億,通過旗下十幾個品牌,在百貨零售管道快速擴張,市值曾經一度高漲到1500億港幣,而就在2017年7月,公司正式私有化退市,估值僅531億。

當時公司經營眾多女鞋品牌,但品牌之間沒有明確的定位,互相打架。靠管道擴張實現粗放的快速增長之後又由於電商興起,消費模式的轉變,而產品自身沒有升級,最後黯然落幕。

所以從巔峰到覆滅,你看到的也許只是公司財務資料的變化,其實這結果已經藏在公司的基因裡。品牌零售商如果過於看重管道,不提升產品的內質,結果就是被消費者快速拋棄。畢竟消費品不是工業品,不能單單靠提升市占率來推廣品牌。

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常常在想,除了翻來覆去的看財報,依靠資料去支援你的投資,更需要一些更強的信念支撐,比如你相信中國未來10年的發展,相信所投資行業的前景,相信自己投資的公司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畢竟只看估值,只看財務資料說服不了我現在就將一個公司20年甚至30年才能賺到的錢按現在的價格買回來。

而對於品牌零售公司來說,這個信心只能從產品上去找,否則,即便是中國未來的體育用品市場有幾萬億的規模,童裝市場幾千億的規模,都未必跟你投資的公司有半毛錢關係。

目前有一檔火了很久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讓我發現目前媽媽姐姐們心中的小男神安吉和嗯哼都在節目裡穿著Fila的童裝,這或許能成為投資安踏的一點信心吧!

免責聲明:智通財經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品牌零售和投資的一點思考

從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時間裡,對於在香港上市的這些零售品牌公司而言,命運結局也大有不同,2007年曾經有一家明星鞋業零售大王上市,它叫百麗國際,上市時市值就高達650億,通過旗下十幾個品牌,在百貨零售管道快速擴張,市值曾經一度高漲到1500億港幣,而就在2017年7月,公司正式私有化退市,估值僅531億。

當時公司經營眾多女鞋品牌,但品牌之間沒有明確的定位,互相打架。靠管道擴張實現粗放的快速增長之後又由於電商興起,消費模式的轉變,而產品自身沒有升級,最後黯然落幕。

所以從巔峰到覆滅,你看到的也許只是公司財務資料的變化,其實這結果已經藏在公司的基因裡。品牌零售商如果過於看重管道,不提升產品的內質,結果就是被消費者快速拋棄。畢竟消費品不是工業品,不能單單靠提升市占率來推廣品牌。

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常常在想,除了翻來覆去的看財報,依靠資料去支援你的投資,更需要一些更強的信念支撐,比如你相信中國未來10年的發展,相信所投資行業的前景,相信自己投資的公司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畢竟只看估值,只看財務資料說服不了我現在就將一個公司20年甚至30年才能賺到的錢按現在的價格買回來。

而對於品牌零售公司來說,這個信心只能從產品上去找,否則,即便是中國未來的體育用品市場有幾萬億的規模,童裝市場幾千億的規模,都未必跟你投資的公司有半毛錢關係。

目前有一檔火了很久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讓我發現目前媽媽姐姐們心中的小男神安吉和嗯哼都在節目裡穿著Fila的童裝,這或許能成為投資安踏的一點信心吧!

免責聲明:智通財經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