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當我們思考“吳金貴為什麼能擊敗博阿斯”:錢,還是萬能的嗎?

記者陳永報導

吳金貴, 他的上一次擔任中超球隊主教練還是2012年在山東魯能, 隨後將近5年的時間, 他一直游離於中超主流教練圈子之外。

而反觀博阿斯, 世界級名帥, 上港斥重金邀請的鎮隊之寶。

然而, 足協杯決賽, 吳金貴贏了, 博阿斯輸了, 請注意, 這不是一場定勝負, 而是兩回合的比賽, 幾乎排除了絕大多數意外因素的影響而回歸足球本身。

以此相對應的是, 上海上港, 這支三年投入60億的球隊, 至今卻難獲一冠, 本賽季更是三大皆空, 此時此刻, “錢是萬能的”這一句話, 在中國足球圈似乎也不是那麼靈驗了——這樣的結局, 有太多可以反思的東西。

就在足協杯第二回合比賽之前, 特維斯走了, 他是上海申花本賽季最重要的引援, 一度被寄予厚望, 但他走了, 甚至連比賽都沒有觀看。

沒有了特維斯這個頭號球星, 上海申花確實更加像一個團隊, 其實, 上海申花能夠獲得足協杯冠軍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但無論多少因素, 比如球員玩命、戰術執行到位、核心球員發揮出色、面對困境不驕不躁等等, 都離不開一個核心因素:團隊。

吳金貴被聚焦, 但觀察申花的比賽陣容, 分析球隊的戰術打法, 其實並沒有太多稀奇之處,

像莫雷諾在防守端的利用是比較出彩的地方, 但實際上, 以前莫雷諾同樣在防守端發揮巨大作用。

吳金貴的作用, 只不過是選擇恰當的球員, 選擇恰當的戰術, 選擇合適的說辭, 包括選擇優雅的微笑, 以此帶給球員信心, 在某種意義上, 他是申花大勢的助推者。

博阿斯不一樣, 他旗幟鮮明地告訴所有人:這是我的上港隊——他仍舊不願意選擇讓韋世豪首發, 儘管韋世豪在中超625分鐘的出場時間內打進了3個進球和3個助攻, 效率極高, 儘管韋世豪在首回合比賽表現出色, 有口皆碑, 說起來, 韋世豪推人的背後, 明顯有著被漠視而帶來的情緒。

還比如, 博阿斯他對防線的調整, 兩回合對石柯的使用, 看似是一個位置的調整, 反而影響防守體系, 包括由守轉攻的節奏。

博阿斯是自我的, 就比如他在第一回合比賽後表示:“我對這個賽季已經有了認識, 我覺得不是一場足協杯能夠決定成功和失敗的。 ”聯賽和亞冠都無緣冠軍, 上港不靠足協杯證明又靠什麼呢?

話題要轉移到上港的三線爭冠落空上面, 先說一句:博阿斯的影子映照在上港身上。 必須要說明的是, 把博阿斯當做上港的罪魁禍首也沒有必要, 他需要承擔的是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而不是全部的責任。

2017強大至此的上港, 三線沒能拿到一個冠軍, 在拋開博阿斯的責任之後, 上港急於求成的心態是必須要反思的,說起來,從2013年到2015年,三個賽季的上港走得踏踏實實,聯賽第9、聯賽第5、聯賽第2,一步一個腳印,那時候的上港,是充滿團隊意識的上港,是朝氣蓬勃的上港,是不急不躁穩紮穩打的上港。

但到了2016賽季,上港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隨後的2017賽季,上港更加瘋狂:浩克、奧斯卡的引進是兩個標誌性的事件,超級巨星的到來帶來了更強的實力,卻也帶來了更加的不均衡,不均衡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外援和本土球員的實力嚴重失衡,上港本土球員對外援的依賴性與日俱增,相應的是,一旦被遏制,上港便心浮氣躁;其二,上港前後場也呈現不均衡的狀態,過強的進攻實力壓制了對手的防線,但上港年輕的防線被迫面對對手的反擊。

問題是,上港遏制這種反擊的辦法不多,39個丟球,這個數字並不少,恒大此前6個賽季,丟球數從來沒有超過30個,當然本賽季恒大丟球42個仍舊奪冠,這實在是上港送禮,否則,如此墮落的恒大恐怕已經無緣冠軍了。

當球隊的失衡和俱樂部心態的焦躁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其實結局基本已經註定,就像聯賽中,恒大一直掉鏈子,但上港無數次機會就是超越不了,就像亞冠,在團隊的日本足球面前,上港無能力為,以至於最後到了足協杯,上港拿申花也沒辦法了。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話糙理不糙,如今的上港就是太著急了,本以為引進世界級外援,加上世界級教練,中超冠軍或者亞冠冠軍唾手可得,但最後卻連足協杯也可遇而不可求,其實,即便上港奪取足協杯又如何,遮羞布而已。

痛定思痛,上港在2018賽季應該有更加穩健的舉措,選擇一種溫和而大氣的管理風格,選擇一個溫和而大氣的主教練,營造開明而友好的對外形象,這些才是上港的關鍵,歸根結底,上港2017的失意不是因為實力,而是因為無法駕馭這種實力,更重要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無法駕馭這種實力。

但足球本身就是社會的縮影,就像是股市,在牛市開啟的時候,率先進入者賺得盆滿缽盈,而跟風者只能小賺一筆,甚至有可能被套牢而血本無歸。

如今的時代已經不是七年前了,七年前恒大可以靠金錢招攬鄭智和馮瀟霆這兩位中國足球頂級球員,從而構築強大的中後場給外援鋒線以支援,如今的上港需要付出幾倍的代價?試想一下:如果把恒大的本土中後場如鄭智、黃博文、馮瀟霆、張琳芃、李學鵬等移植到上港中後場,恐怕今年上港就是三線開花了。

而恒大的金元戰略之所以成功,除了“率先入市”時機得當,更與他們在球隊管理、後勤等諸多領域的投入密不可分——如果只是單純將資金全部傾注於引入大牌外援和世界名帥,恒大恐怕無法製造在中超的連霸局面。

對於上港而言,他們的問題絕不單單是博阿斯,或者管理的問題,而是中超大勢使然。所以,2017的上港失敗了,但只要上港持之以恆,成功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尤其是上港如今的球隊年齡結構其實非常完美,未來五年競爭力只能是有增無減。

但如果他們依舊認為如今的中超只靠揮舞鈔票便可以四方拜服,依舊認為自己無敵於天下而沒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來年恐怕是今年的重複。

上港急於求成的心態是必須要反思的,說起來,從2013年到2015年,三個賽季的上港走得踏踏實實,聯賽第9、聯賽第5、聯賽第2,一步一個腳印,那時候的上港,是充滿團隊意識的上港,是朝氣蓬勃的上港,是不急不躁穩紮穩打的上港。

但到了2016賽季,上港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隨後的2017賽季,上港更加瘋狂:浩克、奧斯卡的引進是兩個標誌性的事件,超級巨星的到來帶來了更強的實力,卻也帶來了更加的不均衡,不均衡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外援和本土球員的實力嚴重失衡,上港本土球員對外援的依賴性與日俱增,相應的是,一旦被遏制,上港便心浮氣躁;其二,上港前後場也呈現不均衡的狀態,過強的進攻實力壓制了對手的防線,但上港年輕的防線被迫面對對手的反擊。

問題是,上港遏制這種反擊的辦法不多,39個丟球,這個數字並不少,恒大此前6個賽季,丟球數從來沒有超過30個,當然本賽季恒大丟球42個仍舊奪冠,這實在是上港送禮,否則,如此墮落的恒大恐怕已經無緣冠軍了。

當球隊的失衡和俱樂部心態的焦躁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其實結局基本已經註定,就像聯賽中,恒大一直掉鏈子,但上港無數次機會就是超越不了,就像亞冠,在團隊的日本足球面前,上港無能力為,以至於最後到了足協杯,上港拿申花也沒辦法了。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話糙理不糙,如今的上港就是太著急了,本以為引進世界級外援,加上世界級教練,中超冠軍或者亞冠冠軍唾手可得,但最後卻連足協杯也可遇而不可求,其實,即便上港奪取足協杯又如何,遮羞布而已。

痛定思痛,上港在2018賽季應該有更加穩健的舉措,選擇一種溫和而大氣的管理風格,選擇一個溫和而大氣的主教練,營造開明而友好的對外形象,這些才是上港的關鍵,歸根結底,上港2017的失意不是因為實力,而是因為無法駕馭這種實力,更重要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無法駕馭這種實力。

但足球本身就是社會的縮影,就像是股市,在牛市開啟的時候,率先進入者賺得盆滿缽盈,而跟風者只能小賺一筆,甚至有可能被套牢而血本無歸。

如今的時代已經不是七年前了,七年前恒大可以靠金錢招攬鄭智和馮瀟霆這兩位中國足球頂級球員,從而構築強大的中後場給外援鋒線以支援,如今的上港需要付出幾倍的代價?試想一下:如果把恒大的本土中後場如鄭智、黃博文、馮瀟霆、張琳芃、李學鵬等移植到上港中後場,恐怕今年上港就是三線開花了。

而恒大的金元戰略之所以成功,除了“率先入市”時機得當,更與他們在球隊管理、後勤等諸多領域的投入密不可分——如果只是單純將資金全部傾注於引入大牌外援和世界名帥,恒大恐怕無法製造在中超的連霸局面。

對於上港而言,他們的問題絕不單單是博阿斯,或者管理的問題,而是中超大勢使然。所以,2017的上港失敗了,但只要上港持之以恆,成功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尤其是上港如今的球隊年齡結構其實非常完美,未來五年競爭力只能是有增無減。

但如果他們依舊認為如今的中超只靠揮舞鈔票便可以四方拜服,依舊認為自己無敵於天下而沒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來年恐怕是今年的重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