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裴鋼院士:《儒釋道:東方信仰的三塊基石》(下)

編注

本文是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前院長, 同濟大學前校長)于2017年9月29日, 在南懷瑾學術研究會主辦的“認知生命——第五屆太湖國學講壇暨南懷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講記錄稿,

經作者審定並授權本平臺發表。

因篇幅較長, 分上中下三期連載。

轉載請注明出處。

儒釋道:東方信仰的三塊基石(下)

裴鋼院士

四、古為今用

我舉幾個例子, 今天陳凱先院士講了中醫藥與生命的關係, 實際上我也參與了很多中醫藥的事情。 中醫藥的難點實際上是什麼呢?我剛才講過, 第一個是科學, 第二是哲學, 第三是信仰, 三者相輔相成構成了文化。 傳統中醫藥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成分, 有哲學成分, 中醫都是講陰陽虛實的。 中醫中藥涉及到中國文化的發展, 這是一個高度, 所以毛澤東為什麼將中藥提到這麼高?我們看中醫中藥, 我們看中華美食,

我們看京劇, 都不只是就醫、就吃、就樂而已, 我們要把這些當做文化來對待, 應該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 百花齊放、與時俱進。

第二個例子, 我和廣州的裴端卿院長都是做幹細胞的, 這篇小文是發在《Cell Research》上的。 我們想用中國的哲學來解釋, 幹細胞生物學中的細胞命運轉化的過程中, 怎麼來實現陰陽平衡,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大家都知道, 一個精子, 一個卵子, 陰陽結合的時候, 就產生一個生命, 這個結合的胚胎就會產生兩個細胞, 四個細胞, 八個細胞, 一點點最後變成動物或人, 所以我們就想詮釋這樣一個“生命之道”的概念。

第三個例子就是老年癡呆, 我們如何來面對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有一個原因是, 在孔子那個時代, 七十歲已經是很老了,

現代可以活到九十歲、一百歲, 大家經常聽說一百二十歲是上限。 如果老年癡呆沒有解決的話, 活到一百二十歲的話大多數人都可能是老年癡呆。 解決老年癡呆問題, 要古為今用、中西結合、多靶協同、防治並重, 也就是要講陰與陽、身與心、標與本等等。

五、懷念大師

“三千年讀史, 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 終歸詩酒田園。 ”據傳這是南懷瑾先生的詩, 但是有些南老師的學生說不一定是他的, 我覺得寫的非常好。 在走廊上看到許多南懷瑾先生寫的話, 我覺得非常有味道。 不管從哪個尺度上, 哪個角度上琢磨, 這兩句話很深邃。 五年前, 南先生離開的時候, 正好也是我一位導師, 他活了百歲, 正好也離開了, 時間很近。

當時我寫了幾句詩, “新竹爭春時, 老松笑看之;百年風雨後, 依然是我師。 ”這就是老師的力量。 我想南老師的力量不是拘泥於一家之說、一派之門, 而是努力融貫儒釋道三家, 真正的目的是弘揚我們的國學。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我們的軟實力在哪?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我們最強大的東西在哪?就是我們中華文化, 就是我們的國學, 而要研究好國學, 誰也不能離開儒釋道這三塊基石, 它們永遠是我們的經典, 松竹梅永遠長青。

附:互動問答

提問:剛才這首詩最後一句“依然是我師”, 松竹為什麼會有師?

裴:我只是這樣想像, 因為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師承還是很重要的。 我們講“歲寒三友”:松、竹、梅, 現在也有講“歲寒四友”:松、竹、梅、蘭。 我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進入國學這個大學堂的門, 外邊越是大千世界物欲橫流, 裡面越需要這麼一種松、竹、梅、蘭的情結。 所以我覺得他們可以作為師。 在座各位都是師, 也都是友, 南老師最大的優點就是他亦師亦友, 師友兼顧,所以他的影響力非常大。

提問:關於老年癡呆症,我們看到一些老年人,比如南老師年紀非常大,但是頭腦還是非常清楚,但是有的老年人年紀大了以後,思維就退化了,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裴:你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簡單地回答,就是三個字:不知道。大致來說,老年癡呆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壽命沒有過這麼長,如果有上帝的話,就是說上帝沒有設計這麼長。好比我們現在的汽車開十萬公里基本沒有事,各方面都挺好,但是開了十五萬公里,可能就要有一個部件損壞啦。心、肝、脾、肺、腎、腦子,反正概率上總會有一個要壞的。我和呂總(呂松濤)有一個很重要的交集就是他們綠穀全心全意在做抗老年癡呆藥物。還有一個哲學問題是,人稍微癡呆一點是不是好一點?我們總是算得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覺得年輕時就可以不要太聰明。

提問:裴老師您好,我是您的學生,同濟大學的。有個事情想向您請教一下,我們在讀書期間,國學的教育體系怎麼和大學的教育體系相契合?我們在讀書期間必須要發論文,必須要研究,有些時候好像變成了任務。

裴:你問的問題,我可以從幾個角度去回答。我上午在北師大,策劃一個項目就是研究青少年腦發育。腦發育我們都只講智力怎麼樣、分數怎麼樣,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但是沒有想為人怎麼樣、處事怎麼樣、對父母怎麼樣。我很好奇,對父母孝順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對別人發善心的生物學基礎在哪。以前作為大學校長,我經常自我解圍,說有些事到上大學的時候再抓就晚了,要從娃娃抓起,國學也應該是從娃娃抓起。儒釋道三者怎麼樣融入到我們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裡?不光是理論,而且要行動,要知行合一,實際上有些道理說得再多也沒有用。所以現在很多人辦私塾來做國學教育,有家長自己教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但是人生和人際交往這些課他沒上啊,他怎麼跟社會和他人打交道啊?什麼是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他都沒學會,就學會數理化了,怎麼辦啊?總之,我認為國學教育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應該作為全民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必要和前提條件。

(全文完)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蹟與學術研究

長期徵文及史料 郵箱:ws@nanss.org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並附上本資訊

師友兼顧,所以他的影響力非常大。

提問:關於老年癡呆症,我們看到一些老年人,比如南老師年紀非常大,但是頭腦還是非常清楚,但是有的老年人年紀大了以後,思維就退化了,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裴:你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簡單地回答,就是三個字:不知道。大致來說,老年癡呆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壽命沒有過這麼長,如果有上帝的話,就是說上帝沒有設計這麼長。好比我們現在的汽車開十萬公里基本沒有事,各方面都挺好,但是開了十五萬公里,可能就要有一個部件損壞啦。心、肝、脾、肺、腎、腦子,反正概率上總會有一個要壞的。我和呂總(呂松濤)有一個很重要的交集就是他們綠穀全心全意在做抗老年癡呆藥物。還有一個哲學問題是,人稍微癡呆一點是不是好一點?我們總是算得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覺得年輕時就可以不要太聰明。

提問:裴老師您好,我是您的學生,同濟大學的。有個事情想向您請教一下,我們在讀書期間,國學的教育體系怎麼和大學的教育體系相契合?我們在讀書期間必須要發論文,必須要研究,有些時候好像變成了任務。

裴:你問的問題,我可以從幾個角度去回答。我上午在北師大,策劃一個項目就是研究青少年腦發育。腦發育我們都只講智力怎麼樣、分數怎麼樣,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但是沒有想為人怎麼樣、處事怎麼樣、對父母怎麼樣。我很好奇,對父母孝順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對別人發善心的生物學基礎在哪。以前作為大學校長,我經常自我解圍,說有些事到上大學的時候再抓就晚了,要從娃娃抓起,國學也應該是從娃娃抓起。儒釋道三者怎麼樣融入到我們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裡?不光是理論,而且要行動,要知行合一,實際上有些道理說得再多也沒有用。所以現在很多人辦私塾來做國學教育,有家長自己教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但是人生和人際交往這些課他沒上啊,他怎麼跟社會和他人打交道啊?什麼是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他都沒學會,就學會數理化了,怎麼辦啊?總之,我認為國學教育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應該作為全民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必要和前提條件。

(全文完)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蹟與學術研究

長期徵文及史料 郵箱:ws@nanss.org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並附上本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