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殲14放大招,裝備兩台向量發動機,軍迷稱領先美軍10年

近日, 美國軍備專家指出, 隨著中國的殲10C大批裝備部隊, 按照中國一貫的“裝備一代, 研製一代, 設計一代”發展原則, 我們有理由認為中國已經開始了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 依目前來看, 殲-14戰機研製的工作應該開始了。 殲14"鷹隼是一種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優勢的戰鬥機。 飛機以重型、低成本為主導思想, 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戰效能為設計目標, 要求飛機有大推重比, 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國特色的隱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機動性。

殲14"鷹隼"是單座雙發、雙V形垂尾翼、菱形進氣道的縱向一體化三翼面的氣動佈局。 主要技術採用前掠式機翼, 翼身融合的隱身設計, 武器裝載在機身的武器 艙和推力向量控制技術。 機體的36%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 飛機總長22米, 翼展16.7米, 機高5.05米, 機翼面積65.6平方米, 最大起飛重量31噸, 該機採用安裝俄制2台AL-41推力向量發動機,

裝有推力向量噴口。

同時, 中國加大了殲-14的研製力度, 研製經費成倍增長, 而研製人員逐年增加。 因此, 該項工作可以快速發展。 但是, 相比之下, 殲-13的研製與改進工作卻受到了來自俄羅斯的抵制, 俄羅斯人依舊希望中國可以聯合研製他們的戰鬥機。

在進行了思考以後, 中國人認為, 目前依靠自身科技技術與科技實力, 難以在一個時間段內, 同時完成兩種以上現代化戰鬥機設計, 因此, 殲-13目前還是作為海外交換機型。 但中國仍以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來完成發展計畫, 即自行裝備與外銷計畫。 因此, 殲-14在中國珠海航空展覽上以比例模型以及外銷形式出現, 而中國企圖自行裝備的應屬於雙發戰鬥機。

軍事專家指出, 目前中國的軍備設計思路, 已經開始成熟。 他們不再盲目追求“超越”, 而是按照自身目前具備的能力逐步完成。 目前, 中國航空取得很大成就, 兩種新型渦扇發動機研製完成。 而下一代的改進型號, 就是十分便利的, 主要在尾部噴口的向量設計方面, 一旦中國向量噴口發動機技術完成, 那麼中國至少有一種先進戰鬥機起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