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甘肅到底有窮,看看這個就知道!

在外漂泊的老鄉們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感覺, 那就是每當有人問起你家是哪裡的的時候, 你是否因為老家的貧瘠而羞於啟齒?也許你沒有, 但是我想很多西北人, 特別是甘肅老鄉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是的, 不用刻意去掩飾, 眾所周知, 我們的老家甘肅確實貧窮落後。

但是小編想說的是, 不管我們的家鄉是窮是富, 可它永遠是我們的根, 別人可以瞧不起, 但是我們不能!俗話說:“子不嫌母醜, 狗不嫌家貧”, 又有常言道:“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西北老家, 一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不管你是多麼的落後與貧瘠,

我們依然愛你!

那麼有人就要問了, 甘肅到底有多窮呢?說真的, 我不知道, 也許天知道!不過這麼多年, 存了不少照片, 今天就展示一部分, 甘肅人都看看, 看看是不是你記憶中的甘肅, 以下圖片均為近四年拍攝

貧瘠的土地

這樣的地貌很多人一般會說是梯田, 說到梯田都會想到貴州、湖南那秀美的風光, 其實大西北黃土高原上的梯田, 同樣震撼到不行!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地貌, 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的勞動人民。 大西北的人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在田地間, 一干就是一輩子, 他們是最值得我們欽佩的人們!

站在遠遠的黃土高坡土卯之上, 放眼望去盡顯一片蒼涼 。

在這裡毛驢和架子車是農民的好幫手, 出趟遠門去縣城趕集, 我們必須依靠它們!

在西北老家, 大人們白天下地幹活, 孩子們也就跟著坐在田野中玩耍。 想必七零八零年代的老鄉對這畫面再熟悉不過。

半山腰上的居民, 早先這裡的人們都是在牆壁上直接鑿洞而居, 也可以稱作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一種原始而簡易的古老民居, 是先民穴居生活的寫照,蘭州黃河兩岸山峁溝岔間多有遺存。窯洞的最大特點是冬暖夏涼。西北的窯洞大致有三種:土窯、箍窯和磚箍窯。但有人就會問到為什麼現在在大西北看到的窯洞並不在這裡,那是因為後來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就把窯洞修建在了大原之上。早先這裡的人們居住條件很差,並不像圖中所示的四合院。

春耕之際,牲口下地幹活一幕。

春耕夏收年復一年

生活的艱難

老人在院子裡曬點自己挖來的藥材,希望在有集的時候能趕上好時節賣個好價錢!

我的甘肅老家

躺在土炕上的老人對當下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從他們的眼神裡不難看出,他們對於生活難、看病難的現實早已習以為常。唯有一點,那就是將美好的希望寄託於子孫後代的身上,希望他們終將有一天走出這荒無人煙的大山溝。

簡陋不堪的兩間圖瓦房,顫顫巍巍地矗立在大山溝邊緣之上。

吃水難,家家戶戶都一樣,背著扁擔跳著桶到遠離住所幾裡地的蓄水池跳水回家。

這裡的人們將所有希望寄託於老天爺,莊稼收成的好壞,一年的吃水等等都是依靠老天的供給。

地處大山溝,路不是柏油公路,這裡沒有公交,沒有計程車。要去趟縣城或者走回遠房親戚家,唯有靠雙腿。

上學的孩子們回到家中做飯是必做的一件事,家長們下地幹活到日落天黑才能回家,家中做飯、喂雞喂豬的家務只能落到他們的身上。這就是所謂的“窮人孩子早當家”。

院子裡隔起一個簡單的火台,就能燒水做飯,因為還有很多活兒要幹,隨便對付吃點,一頓飯就算解決了。

家家戶戶男人們愛喝的罐罐茶,冬天的早晨起來這頓茶是必備的提神醒目之物。

牲口圈裡的毛驢,它的眼神貌似也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苦。

落後的教育

這裡的孩子們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沒有精美的課外讀物,但是他們的學習並不比大城市孩子差。因為艱苦的條件讓他們更懂得珍惜,更懂得唯有努力學習才能擺脫窮困。才能走出這裡……

大山孩子們的升國旗儀式,這也是他們每週最期待的一刻。

上學放學的路上

我們的條件不允許,所以我們不得不多個孩子擠在一起。

艱苦的日子

今天的沒味——奶奶的煮洋芋

天為被地為床

冬天是我們最難熬的日子

豐收的季節

大山裡的莊稼車馬難行唯有靠人力

年邁的老人

收麥子

下地幹活

簡單的一頓午餐

還是那句話,不管我們的家鄉是窮是富,但是家鄉是我們的根,別人可以瞧不起,但是我們不能。

是先民穴居生活的寫照,蘭州黃河兩岸山峁溝岔間多有遺存。窯洞的最大特點是冬暖夏涼。西北的窯洞大致有三種:土窯、箍窯和磚箍窯。但有人就會問到為什麼現在在大西北看到的窯洞並不在這裡,那是因為後來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就把窯洞修建在了大原之上。早先這裡的人們居住條件很差,並不像圖中所示的四合院。

春耕之際,牲口下地幹活一幕。

春耕夏收年復一年

生活的艱難

老人在院子裡曬點自己挖來的藥材,希望在有集的時候能趕上好時節賣個好價錢!

我的甘肅老家

躺在土炕上的老人對當下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從他們的眼神裡不難看出,他們對於生活難、看病難的現實早已習以為常。唯有一點,那就是將美好的希望寄託於子孫後代的身上,希望他們終將有一天走出這荒無人煙的大山溝。

簡陋不堪的兩間圖瓦房,顫顫巍巍地矗立在大山溝邊緣之上。

吃水難,家家戶戶都一樣,背著扁擔跳著桶到遠離住所幾裡地的蓄水池跳水回家。

這裡的人們將所有希望寄託於老天爺,莊稼收成的好壞,一年的吃水等等都是依靠老天的供給。

地處大山溝,路不是柏油公路,這裡沒有公交,沒有計程車。要去趟縣城或者走回遠房親戚家,唯有靠雙腿。

上學的孩子們回到家中做飯是必做的一件事,家長們下地幹活到日落天黑才能回家,家中做飯、喂雞喂豬的家務只能落到他們的身上。這就是所謂的“窮人孩子早當家”。

院子裡隔起一個簡單的火台,就能燒水做飯,因為還有很多活兒要幹,隨便對付吃點,一頓飯就算解決了。

家家戶戶男人們愛喝的罐罐茶,冬天的早晨起來這頓茶是必備的提神醒目之物。

牲口圈裡的毛驢,它的眼神貌似也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苦。

落後的教育

這裡的孩子們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沒有精美的課外讀物,但是他們的學習並不比大城市孩子差。因為艱苦的條件讓他們更懂得珍惜,更懂得唯有努力學習才能擺脫窮困。才能走出這裡……

大山孩子們的升國旗儀式,這也是他們每週最期待的一刻。

上學放學的路上

我們的條件不允許,所以我們不得不多個孩子擠在一起。

艱苦的日子

今天的沒味——奶奶的煮洋芋

天為被地為床

冬天是我們最難熬的日子

豐收的季節

大山裡的莊稼車馬難行唯有靠人力

年邁的老人

收麥子

下地幹活

簡單的一頓午餐

還是那句話,不管我們的家鄉是窮是富,但是家鄉是我們的根,別人可以瞧不起,但是我們不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