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今天,宿遷上了《新華日報》頭版頭條!

全文如下

勇摘“文明桂冠” 共創美好生活

——文明城市創建看宿遷

擁抱新時代 勇擔新使命

11月17日上午,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央文明委發佈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江蘇宿遷在全國166個參創城市中測評總分排名第一, 摘奪“文明桂冠”!

“這是對宿遷工作的最高認定, 是對591萬宿遷人民的最美褒獎, 是宿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寫照。

”宿遷市委書記魏國強說, 面對起步晚 、底子薄、基礎差等諸多不利因素, 宿遷始終堅持“人民滿意、人人參與”為核心, 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讓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建言創建、融入創建、參與創建, 實現了從“追兵”到“標兵”的跨越。

奮起直追 “人民滿意”是最高目標

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對一個城市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和創建活動等諸多方面的全面檢閱。 宿遷市創文辦副主任王勝輝說, 僅測評的基本指標就多達10大類、37個子項、119個小項。 還要過城市自主申報、省級擇優推薦、中央部委審核、組織綜合測評等“八大關”, 最後嚴格依據參評城市的2015、2016、2017年三年測評總成績排名。 可謂過五關斬六將,

跑的是“馬拉松”而非“百米賽”。

既然如此之難, 為何還要去創?魏國強說, 通過創建可以最大程度地啟動社會發展的各種元素, 把創建的過程變成改善民生的過程, 在改善人居環境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從而實現更加“平衡”和“充分”的發展。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宿遷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最急需的訴求做起。 2015年以來, 宿遷每年都排出100多項文明創建辦實事專案, 用專案化推進的辦法提升落實效果, 先後改造293個老舊社區、161條背街小巷, 修繕社區道路61.97千米, 粉刷牆面131.8萬平方米, 維修新增路燈、樓道燈26042個……隨著一個個重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的快速推進, 一件件事關千家萬戶、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最後一米”問題徹底解決,

群眾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變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 了創建的“紅利”。

把人民滿意作為“最高追求”, 宿遷走出一條跨越追趕、後來居上的“創文之路”——2012年, 宿遷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江蘇省文明城市的戰略決策;2014年高分通過江蘇省文明城市測評驗收, 躋身“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5年在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名列第二, 2016年躍居第一, 至2017年正式摘下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

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徐琴研究員說, 從全省最後創成的江蘇省文明城市, 一步跨入全國文明城市並取得測評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 宿遷“創文”之路,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史上堪稱“現象級”。

後發先至 “人人參與”是力量之源

回顧宿遷“創文”歷程, 短短162字的“宿遷文明20條”的出爐, 是一個里程碑。

“欲求文明, 先要找出‘不文明’。 ”宿遷市文明辦副主任陳夫生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徵集不文明現象, 收到市民網友各類意見、建議11150條, 經多方討論後初定20條。 提交討論時, 有人提出“行文不工整、不對仗”。 例如“輕聲關門”只有4個字,“接聽尊長者電話應待對方先掛機”卻長達14個字,不像是機關正式印發的檔。最後,宿遷市委常委會一錘定音:宣導文明就要用老百姓的語言,一看就懂、易記易做。

很多市民網友看到自己發現的不文明現象,寫進了政府檔,貼上了大街小巷,真正對自己所在的城市“創文”有了“參與感”。

有了“參與感”,宿遷“創文”就不是黨委政府單方面在創,而是每一個宿遷人從我做起、身體力行去創。2016年,全省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在宿遷召開,與會人員來到宿遷市交通指揮中心隨機調取監控視頻,“宿遷車輛禮讓斑馬線”和“非機動車與行人不闖紅燈”兩項指標均達到95%以上。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涉及面廣,如果不聚集民力、發動群眾,就難以形成牢固的創建民意基礎,創建工作也難以長效推進。”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天琦認為,城市文明的關鍵是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和提高,從市民日常行為的小事、細節抓起,要讓全體市民都成為文明的使者,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力量之源。

“文明一座城,幸福千萬家”“為文明點贊”“創文明,愛宿遷”“文明宿遷,日行一善”“大手牽小手、文明齊步走”……近萬場主題活動,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參與,不斷擴大創建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度,又潛移默化地把不文明變成文明,把文明變成習慣。

宿城區馬陵社區居民許紅霞說:“政府花了很多錢,把我們家門口的馬陵河從一條臭水溝變成了景觀河,誰往河裡丟垃圾,我第一個站出來制止!”城市志願者、宿遷富邦電梯總經理王德峰說:“我們既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更是責任人。”

創建成功後,市委書記魏國強、市長王天琦向全體宿遷市民發出一封感謝信,信中深情告白:感謝你們用一言一行文明了城市。你們用根植於心的踐行,把“宿遷文明20條”變成了全國矚目的城市文明符號,用辛勞和汗水澆灌出絢麗綻放的文明之花——你們是宿遷最美的風景!

繼續前進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欣喜之餘,宿遷人已經在考慮下一個問題——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之後怎麼做?宿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正蘭說:“創建以來,宿遷一直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作為主攻方向,深耕厚培城市文明基因,著力塑造城市文明特質。對宿遷而言,文明永遠在路上。”

文明永遠在路上,是因為文明成果難得易逝。宿遷文明辦負責人表示,宿遷當務之急是把好的經驗做法、體制機制延續下來,把城市發展和百姓需求的“短板”繼續補下去。

文明永遠在路上,還因為文明成果需要流傳。徐琴說,宿遷特色在於確立了“人民滿意”的目標導向,形成了“人人參與”的實現路徑,把一個自上而下推動的活動,變成了一個黨委政府和群眾、城市和市民之間良性互動的參與性活動。

“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宿遷市委、市政府向全體市民發出新的號召:把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榮譽變成宿遷永久的底色、永遠的名片!

例如“輕聲關門”只有4個字,“接聽尊長者電話應待對方先掛機”卻長達14個字,不像是機關正式印發的檔。最後,宿遷市委常委會一錘定音:宣導文明就要用老百姓的語言,一看就懂、易記易做。

很多市民網友看到自己發現的不文明現象,寫進了政府檔,貼上了大街小巷,真正對自己所在的城市“創文”有了“參與感”。

有了“參與感”,宿遷“創文”就不是黨委政府單方面在創,而是每一個宿遷人從我做起、身體力行去創。2016年,全省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在宿遷召開,與會人員來到宿遷市交通指揮中心隨機調取監控視頻,“宿遷車輛禮讓斑馬線”和“非機動車與行人不闖紅燈”兩項指標均達到95%以上。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涉及面廣,如果不聚集民力、發動群眾,就難以形成牢固的創建民意基礎,創建工作也難以長效推進。”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天琦認為,城市文明的關鍵是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和提高,從市民日常行為的小事、細節抓起,要讓全體市民都成為文明的使者,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力量之源。

“文明一座城,幸福千萬家”“為文明點贊”“創文明,愛宿遷”“文明宿遷,日行一善”“大手牽小手、文明齊步走”……近萬場主題活動,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參與,不斷擴大創建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度,又潛移默化地把不文明變成文明,把文明變成習慣。

宿城區馬陵社區居民許紅霞說:“政府花了很多錢,把我們家門口的馬陵河從一條臭水溝變成了景觀河,誰往河裡丟垃圾,我第一個站出來制止!”城市志願者、宿遷富邦電梯總經理王德峰說:“我們既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更是責任人。”

創建成功後,市委書記魏國強、市長王天琦向全體宿遷市民發出一封感謝信,信中深情告白:感謝你們用一言一行文明了城市。你們用根植於心的踐行,把“宿遷文明20條”變成了全國矚目的城市文明符號,用辛勞和汗水澆灌出絢麗綻放的文明之花——你們是宿遷最美的風景!

繼續前進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欣喜之餘,宿遷人已經在考慮下一個問題——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之後怎麼做?宿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正蘭說:“創建以來,宿遷一直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作為主攻方向,深耕厚培城市文明基因,著力塑造城市文明特質。對宿遷而言,文明永遠在路上。”

文明永遠在路上,是因為文明成果難得易逝。宿遷文明辦負責人表示,宿遷當務之急是把好的經驗做法、體制機制延續下來,把城市發展和百姓需求的“短板”繼續補下去。

文明永遠在路上,還因為文明成果需要流傳。徐琴說,宿遷特色在於確立了“人民滿意”的目標導向,形成了“人人參與”的實現路徑,把一個自上而下推動的活動,變成了一個黨委政府和群眾、城市和市民之間良性互動的參與性活動。

“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宿遷市委、市政府向全體市民發出新的號召:把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榮譽變成宿遷永久的底色、永遠的名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