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拼命加班,老闆卻躺著賺錢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下面這個段子:

今天, 老闆來上班時開了一輛嶄新的蘭博基尼。

我說:“哇塞!老闆你這車好牛啊, 多少錢?!”

老闆微微一笑,

回答說:“年輕人, 別管這車多少錢, 如果你努力工作, 把每天都當成是自己的最後一天來幹, 力求卓越, 那麼...我明年應該還會再有一輛...”

是啊, 我們拼命工作, 而我們的老闆卻能躺著賺錢;我們為了房租熬夜加班, 而我們的老闆卻住豪宅開豪車...憑什麼啊!這個世界, 真的公平嗎?

1、如果你敢開個公司, 那你也有躺著賺錢的機會。

相信很多職場中的人, 都曾經有過這麼一個問題:我們員工拼命努力工作, 卻只能領一份死工資, 而老闆比我們輕鬆多了, 他卻拿到了最大的利潤, 憑什麼啊?!

我有位朋友, 自己開了一家公司, 幹的還算不錯, 幹了三年就買車買房了。 我問他, 當年幫別人打工和現在自己幹, 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他說:幫別人打工, 自己工作的心態是“完成工作就好”;而自己開公司, 工作的心態則是“如何做到最好”。 打工的時候, 工作出問題可以找很多理由給自己開脫, 但創業之後, 工作出問題只能自己負責。

確實如此。 工作中, 我們肯定能經常看到下面的這些理由, 而且這些理由看上去也十分充分,

無可反駁:

1、我們已經打電話跟客戶溝通好了, 客戶也挺滿意, 但是誰知道物流送得那麼慢, 這種情況被客戶投訴我們也沒辦法。

2、我們產品的設計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銷量上不去, 很大程度上還是銷售那邊不給力啊。

3、這個產品銷量之所以不好, 主要是因為前期的推廣還不夠到位, 文案有瑕疵, 預算也不夠多, 因此我們銷售這邊真的盡力了...

不可否認, 在哪個工作崗位, 都會遇到工作困難, 但員工, 都可以找出很多客觀理由證明自己“盡力”了, 以避免被老闆責備。 而老闆呢, 老闆卻是那個必須承擔所有風險, 還必須要解決所有問題, 而且還不能找任何藉口的人。

被投訴, 客服可以把責任推給物流;銷量不好,

設計可以把責任推給銷售, 而銷售, 又可以把責任推給推廣、文案...

老闆在這裡擔任什麼角色呢?其實老闆擔任的角色就是:所有搞不定的問題, 都匯總到老闆這裡, 最後由老闆來想辦法解決。 而且老闆只能默默想辦法, 所有的苦水往肚裡吞, 自己面對這一切。

所以說, 想像老闆一樣躺著賺錢, 其實也很簡單, 自己開個公司就行了。 因為這樣一來, 自己也就有了躺著賺錢的機會了。 可問題是, 我們敢開嗎?我們願意承擔這些風險嗎?

2、是老闆在剝削我們, 還是我們在剝削老闆?

在企業打工, 很多人都會把自己放在企業或老闆的對立面, 總覺得老闆在剝削自己, 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

站在員工的角度想, 確實如此。 但是如果我們站在老闆的角度想問題時, 我們就會看到一個事實, 那就是:在企業裡沒有業績、對企業沒有貢獻的員工, 其實是他們在暗地裡“剝削”著老闆。

為什麼?

因為, 21世紀, 最貴的其實不是人才, 而是庸才。 因為庸才不僅耗費大量的企業資源, 而且還做不出相應的貢獻, 甚至還會對企業造成不穩定因素。因為庸才的一些“找藉口”、“愛抱怨”的行事風格,會傳染給其他員工。這些因素,對老闆來說都是風險。

因此,對於一些庸才而言,他們做不出多少貢獻卻還能領著死工資,其實是他們在“剝削”著老闆。

老闆為什麼付給員工薪水?因為若沒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高額利潤,員工是不可能獲取豐厚的薪水的。由於員工身在公司,因此只有公司賺了錢,員工才可能獲得較好的回報。這從某種意義上講,為公司賺錢也是為員工自己加薪。

因此,對於一些沒有貢獻的員工而言,老闆給他們發工資,是在拿有貢獻的員工創造出來的利潤,來給這些沒有貢獻的員工發錢。

3、商業才是最好的慈善。

很多人也許會問一個問題,老闆那麼有錢了,給我們這些窮人發一點工資不應該嗎?有錢人多做一點慈善,多對社會做一點貢獻不應該嗎?

其實,《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商業才是最好的慈善”。

對於老闆的“剝削”,如果換個角度想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商業才是最好的慈善”。因為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是商業,讓很多窮人有了“打漁”的能力,而如果直接“給魚”,對方則永遠都不會“打漁”。

舉個例子:

但是,當一些西方國家的採礦機器進入非洲一些貧困村莊採礦時,那個地方的人卻平均每個人都能擁5美元以上的錢讓他們解決溫飽問題。為什麼?因為採礦業給他們帶來了商業,村民因此學會了打工,學會了交易,這些商業環境使他們獲得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所以說,真正的慈善其實是無法離開商業支撐的,社會上那些形式化的扶貧行善由於缺乏回饋機制,只能讓身邊極有限的人獲益。而合理的商業模式是有完整的回饋機制的,這種機制反而能長期形成良性迴圈,可持久地使千千萬萬人因此受益。因此,商業才是改善大眾生活福利的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說,在我們還沒有能力自己開一家公司躺著賺錢的時候,老闆此時的“剝削”對我們而言反而是一種“授之以漁”的方式。如果我們能認識到這種“授之以漁”對我們長期而言是有益處的,我們就不再會覺得這是“剝削”。

因為,在我們還沒有能力開公司的前提下,面對老闆的“剝削”,如果我們在“剝削”中做出業績、讓自己能力的提升,那這些能力就完完全全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誰都搶不走。而且這些東西,都會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有競爭力。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老闆對自己進行“剝削”,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懶惰找的藉口而已。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我們的現狀歸結於外部因素了。

4、世界的運轉規律是殘忍的,學會接受它。

我們拼命加班,老闆卻躺著賺錢,這真的公平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再來舉個例子。

2005年,美國發生過一次叫做“卡崔娜”的颶風災難,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規模斷電。

一商人得知後,拿出所有積蓄買了幾十台發電機,用大卡車從肯塔基拉到了密西西比,高價售賣。很快,發電機一搶而光。員警知道後,把這個人關了起來,還把剩下的發電機全部沒收。理由是:他違法了反價格欺詐條例,輕輕鬆松發國難財躺著賺錢。

而後,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人約翰·斯托塞爾(John Stossel)在他的節目中,問了幾個問題:“到底是這位輕鬆賺錢的人幫助了居民,還是把所有發電機都扣押在政府倉庫裡面的員警、政府幫助了居民?到底是誰對居民造成了傷害?”

對此,受災居民的回答是:“我們要的是發電機,我們要電,我們要食物。”

而後,節目還採訪到了三位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其中兩位經濟學家都說:“此商人這種輕鬆賺錢的方式看似不合理,但卻是增加供給的最佳手段,應當鼓勵”。第三位乾脆說:“這些輕鬆賺錢、發國難財的商人,是在救別人的命,是英雄,應該頒發獎章,而不是懲罰。”

很多時候,課本上或者社會上給我們灌輸的一些東西,願望是十分美好的,比如“富人不應該剝削窮人”,“老闆不應該總躺著賺錢”,等等。但是要知道,願望是一回事,而願望造成的結果又是另一回事。

既然我們身處市場經濟體制裡,我們就不能拿著純宗教化的價值觀或者理想主義來替代市場經濟,因為這樣可能會毀掉社會的運轉規律,導致更多人的利益受損。

我們拼命加班,老闆卻躺著賺錢,這真的合理嗎?其實是合理的,因為就像上面的這個例子,員警覺得商人是在躺著賺錢,剝削斂財;而經濟學家和當地人卻認為商人是在增加供給,拯救災民。

所以說,社會的運轉規律有時候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它可能是很殘忍的,但是它的運轉邏輯卻是合理的。

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我們要學會接受現實。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老闆的“剝削”對大多數員工而言,其實恰是給了員工鍛煉的平臺和變現的平臺。

要知道,這世界上本就沒有“打工”,因為任何“打工”,你都應該清楚你自始至終是在為自己打工。拋棄“打工思維”,為自己活。

甚至還會對企業造成不穩定因素。因為庸才的一些“找藉口”、“愛抱怨”的行事風格,會傳染給其他員工。這些因素,對老闆來說都是風險。

因此,對於一些庸才而言,他們做不出多少貢獻卻還能領著死工資,其實是他們在“剝削”著老闆。

老闆為什麼付給員工薪水?因為若沒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高額利潤,員工是不可能獲取豐厚的薪水的。由於員工身在公司,因此只有公司賺了錢,員工才可能獲得較好的回報。這從某種意義上講,為公司賺錢也是為員工自己加薪。

因此,對於一些沒有貢獻的員工而言,老闆給他們發工資,是在拿有貢獻的員工創造出來的利潤,來給這些沒有貢獻的員工發錢。

3、商業才是最好的慈善。

很多人也許會問一個問題,老闆那麼有錢了,給我們這些窮人發一點工資不應該嗎?有錢人多做一點慈善,多對社會做一點貢獻不應該嗎?

其實,《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商業才是最好的慈善”。

對於老闆的“剝削”,如果換個角度想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商業才是最好的慈善”。因為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是商業,讓很多窮人有了“打漁”的能力,而如果直接“給魚”,對方則永遠都不會“打漁”。

舉個例子:

但是,當一些西方國家的採礦機器進入非洲一些貧困村莊採礦時,那個地方的人卻平均每個人都能擁5美元以上的錢讓他們解決溫飽問題。為什麼?因為採礦業給他們帶來了商業,村民因此學會了打工,學會了交易,這些商業環境使他們獲得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所以說,真正的慈善其實是無法離開商業支撐的,社會上那些形式化的扶貧行善由於缺乏回饋機制,只能讓身邊極有限的人獲益。而合理的商業模式是有完整的回饋機制的,這種機制反而能長期形成良性迴圈,可持久地使千千萬萬人因此受益。因此,商業才是改善大眾生活福利的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說,在我們還沒有能力自己開一家公司躺著賺錢的時候,老闆此時的“剝削”對我們而言反而是一種“授之以漁”的方式。如果我們能認識到這種“授之以漁”對我們長期而言是有益處的,我們就不再會覺得這是“剝削”。

因為,在我們還沒有能力開公司的前提下,面對老闆的“剝削”,如果我們在“剝削”中做出業績、讓自己能力的提升,那這些能力就完完全全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誰都搶不走。而且這些東西,都會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有競爭力。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老闆對自己進行“剝削”,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懶惰找的藉口而已。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我們的現狀歸結於外部因素了。

4、世界的運轉規律是殘忍的,學會接受它。

我們拼命加班,老闆卻躺著賺錢,這真的公平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再來舉個例子。

2005年,美國發生過一次叫做“卡崔娜”的颶風災難,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規模斷電。

一商人得知後,拿出所有積蓄買了幾十台發電機,用大卡車從肯塔基拉到了密西西比,高價售賣。很快,發電機一搶而光。員警知道後,把這個人關了起來,還把剩下的發電機全部沒收。理由是:他違法了反價格欺詐條例,輕輕鬆松發國難財躺著賺錢。

而後,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人約翰·斯托塞爾(John Stossel)在他的節目中,問了幾個問題:“到底是這位輕鬆賺錢的人幫助了居民,還是把所有發電機都扣押在政府倉庫裡面的員警、政府幫助了居民?到底是誰對居民造成了傷害?”

對此,受災居民的回答是:“我們要的是發電機,我們要電,我們要食物。”

而後,節目還採訪到了三位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其中兩位經濟學家都說:“此商人這種輕鬆賺錢的方式看似不合理,但卻是增加供給的最佳手段,應當鼓勵”。第三位乾脆說:“這些輕鬆賺錢、發國難財的商人,是在救別人的命,是英雄,應該頒發獎章,而不是懲罰。”

很多時候,課本上或者社會上給我們灌輸的一些東西,願望是十分美好的,比如“富人不應該剝削窮人”,“老闆不應該總躺著賺錢”,等等。但是要知道,願望是一回事,而願望造成的結果又是另一回事。

既然我們身處市場經濟體制裡,我們就不能拿著純宗教化的價值觀或者理想主義來替代市場經濟,因為這樣可能會毀掉社會的運轉規律,導致更多人的利益受損。

我們拼命加班,老闆卻躺著賺錢,這真的合理嗎?其實是合理的,因為就像上面的這個例子,員警覺得商人是在躺著賺錢,剝削斂財;而經濟學家和當地人卻認為商人是在增加供給,拯救災民。

所以說,社會的運轉規律有時候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它可能是很殘忍的,但是它的運轉邏輯卻是合理的。

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我們要學會接受現實。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老闆的“剝削”對大多數員工而言,其實恰是給了員工鍛煉的平臺和變現的平臺。

要知道,這世界上本就沒有“打工”,因為任何“打工”,你都應該清楚你自始至終是在為自己打工。拋棄“打工思維”,為自己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