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功能性腸道疾病用藥一覽表,全了!

來源:賽柏藍 - 藥店經理人 特約撰稿人:高麗麗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 表現為與排便或排便習慣改變相關的腹痛或腹部不適。 腹脹、腹部膨隆和排便障礙是常見的特徵。

腸外症狀可有上消化道症狀如燒心、早飽、噁心、嘔吐等,其他系統症狀如疲乏、背痛、心悸、呼吸不暢感、尿頻、尿急、性功能障礙等。

西醫分類與藥物

①病因與發病機制:內臟高敏感性、腸道動力異常、中樞神經系統對腸道刺激的感知異常和腦-腸軸調節異常、腸道微生態失衡、精神心理因素、腸道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與腸易激綜合徵發生有關。

②西醫可分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不定型腸易激綜合征。

表1:常用西藥

分類

常用藥物

適應證

解痙劑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

匹維溴胺、奧替溴胺、西托溴銨、美貝維林、阿爾維林

適用於治療腹瀉型或痙攣性便秘的IBS患者。

多離子通道調節劑

馬來酸曲美布汀

適用於各型, 特別是混合型和不定型IBS患者。 可直接作用於細胞膜多離子通道,對平滑肌運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抗膽鹼能藥

山莨菪堿、東莨菪堿、呱吡氮平

適用於腹痛和腸鳴的患者。

促動力劑

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適用於腹脹、脹氣和便秘型IBS。

通便劑

容積性瀉劑

聚卡波非鈣、甲基纖維素、歐車前製劑

①適用於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

②容積性瀉劑可能加重腹脹和腹痛症狀;滲透性瀉劑不能改善腹痛、腹脹和總體症狀, 乳果糖可增加腹脹症狀。

③聚乙二醇可以顯著增加便秘型IBS患者自主排便頻率, 降低糞便硬度, 有效緩解患者便秘症狀, 安全性高。

④刺激性瀉劑可導致腹部絞痛,

慎用。

滲透性輕瀉劑

聚乙二醇、乳果糖等

鳥苷酸環化酶C激動劑

利那洛肽

美國FDA已批准用於便秘型IBS患者。

氯離子通道激動劑

魯比前列酮

美國FDA批准其用於18歲以上女性便秘型IBS患者。 可顯著增患者自主排便頻率和改善腹痛症狀。

止瀉劑

洛呱丁胺、複方苯乙呱啶、思密達

可用於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抗抑鬱藥

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

帕羅西汀、西酞普蘭

伴有抑鬱等心理因素的IBS患者。

抗生素類

利福昔明

治療非便秘型IBS, 可改善其總體症狀以及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內臟止痛劑

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

奧曲肽

可降低內臟敏感性。

5-HT4受體阻滯劑

替加色羅

①具有促動力和降低內臟感覺敏感性的雙重作用。

②注意可引起心血管不良反應。

5-HT3受體阻滯劑

阿洛司瓊

①用於常規治療無效的女性腹瀉型IBS患者。 可降低內臟敏感性, 顯著改善患者腹痛、腹瀉症狀。

②注意本藥有引起缺血性結腸炎的不良反應。

胃腸微生態製劑

思連康、培菲康、金雙歧、麗珠腸樂、整腸生等。

適用於伴有腸道菌群失調的IBS患者。

中醫辨證分型與藥物

①病因:IBS的發病基礎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和(或)後天失養, 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感受外邪等是主要的發病誘因。

②中醫可分為脾虛濕阻證、肝鬱脾虛證、脾腎陽虛證、脾胃濕熱證、肝鬱氣滯證、腸道燥熱證等證型。

表2:常用中成藥

常用藥物

常用量

適應證

參苓白術丸(顆粒)

丸:每次6-9g, 每日2次。

顆粒:每次3-6g, 每天3次。

健脾、益氣, 用於體倦乏力, 食少便溏。 適用於脾虛濕阻導致的泄瀉。

補脾益腸丸

每次6g, 每日3次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 適用於脾虛濕阻導致的泄瀉或脾腎兩虛型泄瀉。

人參健脾丸

每次6g, 每日2次

健脾益氣、和胃止瀉, 適用於脾虛濕阻導致的泄瀉或脾胃虛弱所致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固本益腸片

每次8片,每日3次

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用於脾虛或脾腎陽虛所致慢性泄瀉。

四神丸

每次9g,每日1-2次

適於脾腎陽虛導致的泄瀉或脾腎虛寒型泄瀉。

葛根芩連微丸

每次6g,每日2次

適用於脾胃濕熱導致的泄瀉。

香連丸

每次6g,每日2次

適用於脾胃濕熱導致的泄瀉。

補中益氣顆粒(丸)

顆粒:每次3g,每日2-3次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

肉蔻四神丸

每次1袋,每日2次

溫中散寒、補脾止瀉,用於大便失調,黎明泄瀉,腸瀉腹痛,不思飲食,面黃體瘦,腰酸腿軟。

參倍固腸膠囊

每次1.8-2.7g(4-6粒),每日3次

固腸止瀉、健脾溫腎,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慢性腹瀉、腹痛、肢體倦怠、神疲懶言、形寒肢寒、食少、腰膝酸軟;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見上述證候者。

楓蓼腸胃康顆粒

每次8g,每日3次

清熱除濕化滯,用於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

痛瀉寧顆粒

每次5g,每日3次

柔肝緩急、疏肝行氣、理脾運濕,用於肝氣犯脾所致腹痛、腹瀉、腹脹、腹部不適等症;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見上述證候者。

固腸止瀉丸

每次4g,每日3次

調和肝脾、澀腸止痛,用於肝脾不和所致瀉痢腹痛。

麻仁丸(軟膠囊)

丸:每次6-9g,每日2次

潤腸通便,適用於腸道燥熱導致的便秘。

麻仁潤腸丸

每次6g,每日3次

潤腸通便,適用于陰虛腸胃燥熱型便秘或腸胃積熱所致胸腹脹滿、大便秘結。

四磨湯口服液

每次10mL,每日3次

適用于肝鬱氣滯導致的便秘。

便秘通

每次1支,每天2次

適用於脾腎虛弱型便秘。

六味能消膠囊

每次2粒,每天2-3次

適用於氣滯腸燥型便秘。

清腸通便膠囊

每次0.6-1.2g,每日2-3次

清熱通便、行氣止痛,用於熱結氣滯所致大便秘結。

滋陰潤腸口服液

每次10-20mL,每日2次

養陰清熱、潤腸通便,用於陰虛內熱所致大便幹結、排便不暢、口乾舌燥、舌紅少津等。

芪蓉潤腸口服液

每次20mL,每日3次

益氣養陰、健脾滋腎、潤腸通便,用於氣陰兩虛、脾腎不足、大腸失於濡潤而致的虛證便秘。

附子理中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

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所致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烏梅丸

每次2丸,每天2-3次

適用於寒熱夾雜,腹瀉便秘交替型腸易激綜合征。

其他療法

如針灸、中醫按摩、藥浴、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等。

參考文獻:

1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J].中醫雜誌,2017,58(18):1615-1620

2中國腸易激綜合征專家共識意見(2015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誌,2016,36(5):299-306

3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0,25(7):1062-1064

4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1,31(5):587-589

5 2009 WGO全球指南:腸易激綜合征(中文版).杜穎譯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固本益腸片

每次8片,每日3次

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用於脾虛或脾腎陽虛所致慢性泄瀉。

四神丸

每次9g,每日1-2次

適於脾腎陽虛導致的泄瀉或脾腎虛寒型泄瀉。

葛根芩連微丸

每次6g,每日2次

適用於脾胃濕熱導致的泄瀉。

香連丸

每次6g,每日2次

適用於脾胃濕熱導致的泄瀉。

補中益氣顆粒(丸)

顆粒:每次3g,每日2-3次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

肉蔻四神丸

每次1袋,每日2次

溫中散寒、補脾止瀉,用於大便失調,黎明泄瀉,腸瀉腹痛,不思飲食,面黃體瘦,腰酸腿軟。

參倍固腸膠囊

每次1.8-2.7g(4-6粒),每日3次

固腸止瀉、健脾溫腎,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慢性腹瀉、腹痛、肢體倦怠、神疲懶言、形寒肢寒、食少、腰膝酸軟;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見上述證候者。

楓蓼腸胃康顆粒

每次8g,每日3次

清熱除濕化滯,用於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

痛瀉寧顆粒

每次5g,每日3次

柔肝緩急、疏肝行氣、理脾運濕,用於肝氣犯脾所致腹痛、腹瀉、腹脹、腹部不適等症;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見上述證候者。

固腸止瀉丸

每次4g,每日3次

調和肝脾、澀腸止痛,用於肝脾不和所致瀉痢腹痛。

麻仁丸(軟膠囊)

丸:每次6-9g,每日2次

潤腸通便,適用於腸道燥熱導致的便秘。

麻仁潤腸丸

每次6g,每日3次

潤腸通便,適用于陰虛腸胃燥熱型便秘或腸胃積熱所致胸腹脹滿、大便秘結。

四磨湯口服液

每次10mL,每日3次

適用于肝鬱氣滯導致的便秘。

便秘通

每次1支,每天2次

適用於脾腎虛弱型便秘。

六味能消膠囊

每次2粒,每天2-3次

適用於氣滯腸燥型便秘。

清腸通便膠囊

每次0.6-1.2g,每日2-3次

清熱通便、行氣止痛,用於熱結氣滯所致大便秘結。

滋陰潤腸口服液

每次10-20mL,每日2次

養陰清熱、潤腸通便,用於陰虛內熱所致大便幹結、排便不暢、口乾舌燥、舌紅少津等。

芪蓉潤腸口服液

每次20mL,每日3次

益氣養陰、健脾滋腎、潤腸通便,用於氣陰兩虛、脾腎不足、大腸失於濡潤而致的虛證便秘。

附子理中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

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所致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烏梅丸

每次2丸,每天2-3次

適用於寒熱夾雜,腹瀉便秘交替型腸易激綜合征。

其他療法

如針灸、中醫按摩、藥浴、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等。

參考文獻:

1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J].中醫雜誌,2017,58(18):1615-1620

2中國腸易激綜合征專家共識意見(2015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誌,2016,36(5):299-306

3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0,25(7):1062-1064

4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1,31(5):587-589

5 2009 WGO全球指南:腸易激綜合征(中文版).杜穎譯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