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透露一個什麼重要信號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全新表述。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央正式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4年之後, 十九大報告中“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提出, 意味著“全面依法治國”有了新的任務, 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頂層設計: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十九大報告提出,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中央領導小組的成立, 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

歷來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 往往某一領域的改革和發展進入到關鍵階段, 中央領導小組的成立有利於總攬全域, 統一部署, 從最高層統一配置和整合各種資源, 特別是打破各種利益的束縛和羈絆, 解決改革和發展中的難題, 為改革和發展突破瓶頸, 鋪平道路。

十九大報告指出,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就必須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 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 維護憲法權威。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規範國家權力運行, 預防權力腐敗, 將國家權力納入法治軌道, 是最終實現法治的關鍵。 近年來, 我國反腐敗工作取得的偉大成就, 國家權力運行的規範程度不斷提高, 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決反腐敗的決心和努力。

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 能否做到依法執政是一個關係到全面依法治國成敗的關鍵問題。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先進的社會主義國家政黨, 具有高度的自覺性, 始終堅持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並提出要實現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 要做到依法執政、實現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 就需要中央堅定決心, 監督落實。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作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頂層設計, 意義十分重大。 領導小組的成立, 一方面可發揮對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統攬全域, 協調各方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不斷攻堅克難, 為“法治中國”的全面建成鋪平道路。

全面推進:法律運行過程的全覆蓋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必須堅持厲行法治, 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環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不留任何死角, 實現了法律運行過程的全覆蓋。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 如何通過科學立法回應時代命題, 引領國家發展?習近平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講話中, 提出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及時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 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抓緊制訂、及時修改。

依法行政的核心內涵是嚴格執法。 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党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 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 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 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 堅決懲治腐敗現象, 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法治政府是嚴格執法的政府, 是有效執法的政府。

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各種糾紛解決機制中, 司法裁判更應當強調其受法律的拘束。

與其他糾紛解決方式相比, 司法裁判更強調“公平正義”。 在司法裁判之中, 裁判者必須服從於法律, 嚴格依據法律來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十九大報告還指出,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法律至上能夠形成一種平等理念的傳播, 從而形成人人守法的文化, 使法律深入人心, 走入人民群眾, 並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這才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要義所在。 我們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 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 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 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實現全民守法, 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能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立體構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實現良法善治的基礎,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內涵。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的制度建設和理論意義,也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建設法治國家是終極目標,建設法治政府是關鍵環節,建設法治社會是基本需求。

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過程中,法治國家主要是解決執政黨依法執政的問題;法治政府主要是解決政府與市場,社會組織行為的法治化問題;而法治社會主要是在組織與公民、政府之間的權力進行明確劃分的情況下,實現社會管理體制現代化的問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十九大報告從國家、政府和社會三個層面進行立體構建,既強調自上而下又重視自下而上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打造互相配合、良性互動的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結構。與國外的法治發展相比較,我國“法治中國”的建設方案即有借鑒又有創新。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同時也能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法治提供 “中國方案”。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邵競 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立體構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實現良法善治的基礎,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內涵。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的制度建設和理論意義,也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建設法治國家是終極目標,建設法治政府是關鍵環節,建設法治社會是基本需求。

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過程中,法治國家主要是解決執政黨依法執政的問題;法治政府主要是解決政府與市場,社會組織行為的法治化問題;而法治社會主要是在組織與公民、政府之間的權力進行明確劃分的情況下,實現社會管理體制現代化的問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十九大報告從國家、政府和社會三個層面進行立體構建,既強調自上而下又重視自下而上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打造互相配合、良性互動的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結構。與國外的法治發展相比較,我國“法治中國”的建設方案即有借鑒又有創新。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同時也能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法治提供 “中國方案”。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邵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