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人們願意在“黑色星期五”排隊等待?給你一個心理學解釋

等待, 通常讓人覺得痛苦, 無論在郵局、售票亭還是飯店門口。 但在美國的“黑色星期五”, 那卻是另一種體驗。 在一些“百思買”商場外, 隊伍裡第一的位置通常數周前就被一頂帳篷佔據;沃爾瑪超市的顧客會事先列印好店內地圖, 並在目的地區域上畫好圈圈;有的地方, 若是有人伺機插隊, 一定會激起排隊人群的集體憤怒。 《紐約時報》評論稱, 討價還價和吹噓商品都充滿不確定, “黑色星期五”把原本糟糕的排隊經歷變成了一場冒險。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學術圈裡的“排隊博士”理查·拉爾森說:“這些長隊與我們日復一日在自動取款機前或地鐵裡遇到的煩人景象完全不同。

”他說, 自己永遠不會在“黑色星期五”排隊, 但從某種另類的角度看, 零售盛宴上的排隊習慣“仍有意義”。 每年一次的排隊“令人振奮”, “這可能也是你願意講給孫子們聽的故事”。 不過, 也有評論指出, 排隊盛況在向人們展示“黑色星期五”吸引力的同時, 也讓人感到困惑。 排隊是一項對耐心、個人空間、公平和理性原則的考驗, 尤其是在“黑色星期五”, 人潮可能呈現排山倒海之勢。 儘管如此, 還是會有成群結隊的購物者, 在日出之前開始等待, 甚至不惜在前一天晚上露宿街頭。 人們為什麼願意等待?美國匹茲堡大學行銷學教授傑佛瑞·英曼說, 許多家庭把這幾個小時的排隊體驗視為一種親密的儀式和珍貴的傳統。
“這並不是一件煩人的事, 其中也有一層競爭意味, 人流向前推進, 你必須做好起跑姿態, 因為商場裡只有數量有限的大屏電視等著你。 ” 過去幾十年裡, 心理學家一直嘗試探索排隊背後的奧秘。 所謂的“排隊理論”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排隊時會比結伴排隊更焦慮, 為什麼在多條隊伍中“選錯”的感覺會比站在單一隊伍裡移動緩慢更讓人惱火, 以及怎樣的音樂和氣味能改善排隊的體驗等。 有觀點認為, “黑色星期五”的購物活動為排隊創造了獨特氛圍。 首先, 預定的開放時間意味著隊伍開始移動的時間是可以預測的。 這一方面能緩解等待的焦慮, 另一方面, 也可能導致顧客們在臨近活動開場時會顯得格外興奮和不安。
拉爾森說, 這種“我就要買到了”的“饑渴”氣氛就像新款iPhone上市或者著名歌手的演唱會門票開售時的場景, 它很有可能放大興奮感, 讓等待顯得更短暫。 折扣商品的有限供應, 也能激發相同心態——人們有時候反而會被長隊吸引, 並在最終買到商品時享受更大的成就感。 不過, 隊伍裡的迫切心情有時也會演變成暴力。 2008年的“黑色星期五”, 超過2000名顧客在位於長島的沃爾瑪超市外等待。 在開門時間淩晨5點前幾分鐘, 人們開始敲打、擠推玻璃門。 結果, 門被砸得粉碎, 購物者蜂擁而入, 一名34歲的沃爾瑪員工在人群踩踏中遇難。 其次, 人們對等待的接受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 與期待獲得的某件商品的“感知價值”成正比。
拉爾森說, 即使他們並不知道這條隊伍是買什麼的, 熱烈的場面會讓他們斷定, 最終到手的東西具有非凡的價值。 (欄目主編:楊立群;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楊立群 圖片編輯:雍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