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48所大學,中國這十二所大學理所當然入選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簡稱APRU)成立於1997年, 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南加州大學四所大學校長共同發起的環太平洋地區各國頂級研究型大學的聯合學術組織,

其宗旨是為成員大學建立交流與共同發展的平臺。

APRU對於其成員大學的要求包括:學術優異、重視研究、全球視野和創新動力。 聯盟成員必須為本國居於領先地位的大學, 教育品質優異, 以發展研究為學校宗旨, 具有強烈的國際化和創新的取向。 截至2017年10月, APRU共有48所成員大學, 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 APRU的中國大陸成員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港臺地區成員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臺灣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英文:Peking University), 簡稱北大, 誕生於1898年, 初名京師大學堂, 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 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

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行使教育部職能, 統管全國教育。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 簡稱清華, 誕生於1911年, 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 初稱“清華學堂”, 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 學校南遷長沙, 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 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 簡稱“復旦”, 位於中國上海,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

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 入選雙一流、“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 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 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孫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多次變遷,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南京大學是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計畫”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于“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也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上最偉大的人,並確立“求是”校訓和《浙江大學校歌》。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國科大",中國科學技術最高學府,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創建於1978年,是經國務院批准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340餘位兩院院士、566位千人計畫入選者、2212位百人計畫入選者、6100名博士生導師、3900余名碩士生導師,4個國家實驗室、3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8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為港大(HKU),是一所位處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註冊成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機構。建校初期,香港大學規模極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開學,到1916年12月舉行首次畢業典禮,僅有23名畢業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大學一度處於癱瘓狀態,1941年教學全面中止;1948年4月9日複校後,秩序重建與結構轉型並舉,學校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書院聯邦制大學建制,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亞洲首家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創始成員、英聯邦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資訊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資訊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並在這些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香港科大(HKUST),為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EARU)成員、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成員、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成員,是一所以商科、工科為優勢的國際性研究型大學。

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台大,成立於1928年,是坐落於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其前身為日本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這是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蔣介石政府遷往臺灣後,台大取代了當時尚未在台複校的中央大學,成為了臺灣教育部門資助經費最多的一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長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風著稱,其教授、學生與校友皆對當代臺灣歷史的發展有著莫大影響,校園亦為多次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的策源地。其大批畢業生擔任了臺灣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其中就包括知名校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清大、NTHU,是臺灣地區一所研究型大學,原建於中國大陸北京市,現校址位於臺灣新竹市,與國立交通大學以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學校象徵為紫荊,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吉祥物為中國大熊貓。清華大學前身可追溯至1909年以庚子賠款為基金成立於北京清華園的遊美學務處,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以其所在地為名,更名為清華學校。清華一度為中國為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而後為國家重要的綜合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幾經更迭,自兩岸分治後,於1956年繼國立政治大學之後,國立清華大學正式在台複校。由於在台複校規模遠小於北京原校,始終無法獲得較多經費,因此國立清華大學一度曾議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併,後因交通大學反對而無果。今日的國立清華大學,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成員,並與同為在台複校的政治大學、交通大學為臺灣知名院校之一。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孫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多次變遷,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南京大學是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計畫”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于“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也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上最偉大的人,並確立“求是”校訓和《浙江大學校歌》。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國科大",中國科學技術最高學府,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創建於1978年,是經國務院批准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340餘位兩院院士、566位千人計畫入選者、2212位百人計畫入選者、6100名博士生導師、3900余名碩士生導師,4個國家實驗室、3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8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為港大(HKU),是一所位處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註冊成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機構。建校初期,香港大學規模極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開學,到1916年12月舉行首次畢業典禮,僅有23名畢業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大學一度處於癱瘓狀態,1941年教學全面中止;1948年4月9日複校後,秩序重建與結構轉型並舉,學校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書院聯邦制大學建制,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亞洲首家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創始成員、英聯邦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資訊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資訊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並在這些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香港科大(HKUST),為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EARU)成員、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成員、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成員,是一所以商科、工科為優勢的國際性研究型大學。

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台大,成立於1928年,是坐落於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其前身為日本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這是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蔣介石政府遷往臺灣後,台大取代了當時尚未在台複校的中央大學,成為了臺灣教育部門資助經費最多的一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長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風著稱,其教授、學生與校友皆對當代臺灣歷史的發展有著莫大影響,校園亦為多次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的策源地。其大批畢業生擔任了臺灣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其中就包括知名校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清大、NTHU,是臺灣地區一所研究型大學,原建於中國大陸北京市,現校址位於臺灣新竹市,與國立交通大學以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學校象徵為紫荊,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吉祥物為中國大熊貓。清華大學前身可追溯至1909年以庚子賠款為基金成立於北京清華園的遊美學務處,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以其所在地為名,更名為清華學校。清華一度為中國為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而後為國家重要的綜合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幾經更迭,自兩岸分治後,於1956年繼國立政治大學之後,國立清華大學正式在台複校。由於在台複校規模遠小於北京原校,始終無法獲得較多經費,因此國立清華大學一度曾議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併,後因交通大學反對而無果。今日的國立清華大學,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成員,並與同為在台複校的政治大學、交通大學為臺灣知名院校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