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武12團初夏之旅 (二)尋幽大九湖

第1天 2016-05-09

開篇語: 上次的《神武12團初夏之旅(一)探秘神農架》 , 已發到朋友圈, 得到團長、賀六哥、孫老大、東風哥等等各位哥哥、兄弟的表揚, 甚受鼓舞, 所以加快遊記進程。 現在續寫遊記第二部, 神農架、武當山12友人團的初夏之旅, (二)尋幽大九湖”。 為了體現遊記的完整性, 先接上“探秘神農架”的行程。

第一站:官門山景區

官門山景區集生態、動植物、人文、科考等於一體, 是神農架的生態大觀園。

山水相映, 環谷幽深, 地質遺跡富集。 最大的亮點是領略神農架"物種基因庫"最佳場所。

住宿木魚鎮兩天。 木魚鎮得名於木魚村六社有一個形似木魚的石包,

因其夜晚會發出和尚敲木魚的聲音, 木魚鎮建鎮時由此而得名。 木魚鎮地處華中第一峰--神農頂南部山麓, 平均海拔1200米, 鎮內有神農頂、神農壇、天生橋、香溪源等著名旅遊景點, 是湖北"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節點和遊客集散地, 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核心板塊, 是神農架旅遊接待服務中心, 林區對外開放的"視窗"。

木魚鎮先後被授予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榮譽稱號。 哼, 有點名不符實了吧!

第2天 2016-05-10

上午行程: 觀賞大龍潭景區, 與金絲猴來個親密接觸。 大龍潭因其入口處有高山龍潭而得名, 海拔2150 米。 大龍潭是神農頂景區一線串珠線上的一顆科考明珠,

是穿越神農架大峽谷—無人區陰峪河的必經之路。

樹間松蘿攀掛, 藤葛纏生;身邊溪水相伴, 潭瀑相連。

大龍潭是國寶金絲猴等多種保護動物的主要活動區

下午行程: 天生橋景區、神農祭壇。 天生橋, 飛瀑自峭壁傾盆而下, 似銀河瀉地, 玉珠飛濺, 展出萬種風情;天潭地潭, 清澈見底, 潭中奇石千姿百態, 結伴成群的魚兒自由穿梭, 令您心曠神怡。

天生橋山岩疊嶂, 長滿野花綠樹, 因遍生蘭草, 幽香四溢。

從岩石上流下的飛瀑, 急奔而下, 如花飛濺, 如鼓似筍, 交融兩岸的鳥語聲, 宛如一部峽谷奏鳴曲。

第3天 2016-05-11

上午行程:神農頂景區。 遊覽神農谷、神農頂、瞭望塔、板壁岩等景點。 神農頂景區, 氣溫偏涼而且多雨,

海拔每上升100米, 季節相差3-4天。 "山腳盛夏山頂春, 山麓豔秋山頂冰, 赤橙黃綠看不夠, 春夏秋冬最難分"是神農頂風景區氣候的真實寫照。 由於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乾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 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 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

神農穀, 又名"風景埡"、“巴東埡”, 有"神農第一頂"之譽。

去神農架旅遊, 不難發現神農架叫“坪”和“埡”的地方特別多。 顧名思義, 坪指山間的平地, 埡指兩山的狹窄地方。 如我們明天要去的太子埡。 到神農架旅遊的人一定會去神農第一景“風景埡”去看看。 因為遊人常說:不到風景埡, 枉到神農架。

置身埡口, 手撫欄杆遠眺, 環顧四周, 千峰競峭, 萬嶂爭拔, 龍騰蛟升, 沖霄淩漢。

用“峰奇穀秀”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遠山如黛,群山蒼茫, 好一幅絕美的天然風景畫。 風景埡無愧於神農架第一美景。

前邊的行程已續上。 與上一篇以探秘為主的遊記相比, 此篇遊記的前三天簡要行程, 視角完全不同, 圖片也不重樣, 可以做為一篇全新的遊記來看。 下午目標:大九湖。

從板壁岩出發, 直奔大九湖

大酒壺位於神農架景區酒壺坪, 就在遊客集散中心的大門口, 每次出行都會和它碰面。 一路上, 導遊不停的說大九湖、濕地公園, 開始以為是路上遇到的“大酒壺”呢, 心說還“大濕壺”呢, 不如“大夜壺”、“大尿壺”得了! 我聽著怎麼這麼土氣的名字, 估計景色也好不了哪去!

酒壺坪雕塑, “好景不怕路遙遠, 一壺濁酒喜相逢。

”正體現了神農架人的民風淳樸。

中午到達大九湖坪圲鎮, 在這吃飯歇腳, 安排住處了! 坪圲古鎮, 也是安置大九湖裡移民出來而建設的新鎮, 按照“川陝驛站、鹽道水街”的定位, 以“鹽道”、“兵戎”和“水街”文化為重要建設元素。 我們到達的坪圲鎮, 絲毫不見古鎮風韻, 而是客棧林立, 商業氛圍還不濃重, 只是在群山秀峰之中, 倒透出靈秀之氣!

古鎮早已不在, 現在是客棧、酒店一條街了, 且不發達!

為了配合坪圲古鎮的說法, 用360相機拍張街景。

我們今天就住宿這裡了。 離開木魚鎮那家潮濕的酒店, 心情也好了很多! 給我們12團安排的住處是眾福客棧, 吃飯就在樓下, 主人是朋友小張的親戚, 環境條件不錯, 支持一下啦! 可惜客房已滿, 我和呂總、孫老大、小東哥只好另尋住處了。 這裡每家酒店都陽光明媚的,房間裡春風和煦,不過小東哥給我找的房間,也太讓人意外了吧! 嘿嘿,有點過...... 晚上曬圖,大家看......

神武12團下榻的客棧,用360相機體現出古樸感!

午餐在客棧一樓。 這幾天,天天走,到飯點就餓了,每頓飯都得喝點,孫老大的口頭語就是:該吃吃,該喝喝,管你家幾口人? 一路上,吃的菜,大都是臘肉,青菜也都是炒臘肉。 小馬哥不滿了:TMD,這肉不好好吃,非得炒臘肉,吃鮮肉不行嗎?你說這不是有病嗎?

這頓午餐,神農架生態酒改紅瓶的了

午餐後,回房間稍事休息,2點啟程大九湖。 到了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才真正感覺到了一種神奇的美! 只是手中的Iphone和自己的攝影技術,無法記錄下她的美巧,借用幾張網上的照片,讓大家和12團的哥兒們,感受和回憶下,我們的眼睛曾經被感動過的影像。

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深藏著這樣的處女平地極為少見。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渝鄂交界處,是華中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濕地。 這裡群山環繞,一條小溪串著九個湖泊,大九湖由此而得名。

這裡安靜悠閒,如世外桃源般。去之前,聽說大九湖很美,但並未料到她能如此觸及我們的內心。

大九湖並非是湖,原是一片亞高山濕地,這裡的海拔有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有17平方公的平川,是華中地區最完好的一片山澗盆地,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典型高山濕地地區,因此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並被稱為湖北的“呼倫貝爾 ”、“神農江南”。

行走在這裡,會忘記喧囂,恍若隔世。高山峽谷間會有如此柔美的山水 你不用去西藏了,這裡也是天堂。

樹林的斑瀾寧靜,湖水的波光瀲灩,大山的神秘靜謐~~~

如果說多年以前,大九湖還是少數驢友的尋幽探奇之地,旅遊經濟大潮已經將這個蒼茫群山之巔的濕地、田園席捲到全國旅遊愛好者眼前。 只是很好奇這一片水園澤國,靜謐、空曠而悠遠,是一個值得尋訪幽婉的地方,於是我們神武12團,來了.....

我們乘坐這輛小火車,進入大九湖濕地公園。

這裡原來是一個高山湖泊,人是無法進入的,深深的沼澤足可以把人吞沒。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為開發利用大九湖,發展畜牧業,修建了一條蜿蜒曲折的人工河,把四處漫溢的湖水都彙集起來,形成一條河,叫黑水河,沼澤地逐漸控幹,露出了湖底子,形成了今天的牧場。

草原牧場,草豐羊肥、山青水綠、藍天白雲,這裡的羊都是幸福滴!

小火車一路行來,我們都沒有停留,一直到5號湖,我們才下了車,開始啟程尋幽之行。

棧道邊美景連連看

偶有小景 依然讓人眼前一亮

讓人想起了詩經中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小馬哥在青山秀水之畔靜思,是沉醉美景、還是思念伊人......

鑲嵌在群山之巔的明珠——大九湖

觀景台

觀景臺上觀群山秀水,更增一絲情懷。

抬頭間,似壁紙、似掛曆般。

大九湖的泥炭蘚沼澤,對涵養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淨化水質具有重要意義。

負氧離子含量高,空氣清新。

棧道幽雅,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

大九湖自然風光怡人,傳說遺址眾多,主要有:洗馬池、薛剛反周(武則天國號)的十字型大小、娘娘墳、卸甲套等遺址和古跡。 沒想到如今安靜悠閒如世外桃源般的大九湖,卻也有過烽火連天,號角激蕩的歲月,只不過旌旗湮沒,風煙散盡,留下些神話般的傳說罷了。

旌旗湮沒,風煙散盡,留下的是歲月滄桑。

去霧氣氤氳,廣闊的草甸和沼澤!來了一片雲。

小崔鍋有要起飛的趕腳拉

沿著棧道走去,可謂一步一景。

五月對於大九湖是個好季節,在明淨的陽光下草色新綠帶著金黃,山色還在枯與綠的過度,不至於夏天那般單調濃郁的綠,雖然比不過秋天的繽紛,亦是成年的水彩畫,有一種懷舊的味道。

走過獅子包,都是這樣的景色啦!明如鏡的湖泊映著藍天,歐式,藏式、疆式,只能說是九湖式的色彩。

沿著這條向上盤曲的小路,就是這裡最高的觀景台了。

12團中,能在觀景臺上俯瞰大九湖的,只有我和王行、小崔鍋三人而已。牛B地哈哈哈...因為他倆也是我帶上來的,哈哈哈哈,累點也值了!

我常常夢想, 去一個水天一色的地方, 那裡有詩的優雅與浩蕩。 清澈的天, 溫柔的雲, 五彩的光, 交織在大地靜謐的目光中, 灩灩的蕩漾。 我低頭, 俯身, 想讀懂那透明的思量, 卻看見 透過藍天的影子, 在水底搖晃。

天高雲淡,田園還是天堂!

漢江源(落水孔): 大九湖盆地低窪部位,有47處神奇的落水孔,形成落水孔群。整個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彙聚於此,通過落水孔和地下暗河流入堵河,即為堵河源頭。 如無此孔,大九湖將是一片汪洋。 一汪澄澈而碧綠的秀水,彙聚到漢江支流堵河,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流往北京、天津,現在北京人、天津人每喝的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水來自大九湖濕地。 可以講,大九湖,我們北京人的母親河!

落水孔,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進口,形態似漏斗。

大九湖的海棠樹正是盛開的時候,路邊比比皆是,這位“花中神仙”綻放出像雪花一樣的花朵,香氣撲鼻,獨佔春風。不由人想起唐人“四海應無蜀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的詩句。一樹千花在春風中搖曳,好似一媚弱的村姑,向你投來深情的一瞥,給你醉人的溫暖。

山光水色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畫面,美得讓你屏住呼吸,停下匆匆的步履。

路邊木牌,有一首蘇軾詩《海棠》,把遊人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只是略顯幽寂。

小橋、棧道、流水、山花和小樹,線條非常舒展的遠山和近處如鏡的湖水,相得益彰!

幸福就如這些花兒,再小也有自己的一片藍天和陽光!

多想停下來,再一次,再一次的停下來,在遙遠的地方,總有那麼一束燦爛的小花,永遠開放在靈魂的濕地! 此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神農架不到大九湖,那就是一次不完整的旅行!!

去大九湖看雲,看天,發呆,還能幹什麼呢,什麼都不用幹。

觀山君見大家高興,就瞎編了一個小故事,給大家解悶逗趣: 從9號湖返回的小火車上,團長與財務總監正在大聲討論著下次出行,如何採納、落實孫老大關於豐富行程的提議。 二人在車廂內談笑風生、肆無忌憚,說到某些細節時,兩人邪惡的大聲笑起來,全然不顧火車上其他乘客的感受。 這時一位大媽對旁邊的大姐輕聲說:人不可貌相,看著挺斯文的,沒想到思想有問題。 姐大聲說:也沒什麼奇怪的啊,這年頭,流氓就是多!

小火車上,大家談笑風生。

回到坪圲鎮,晚餐已準備好了,很豐盛,享用了地道的當地農家菜,這也是這幾天來吃的最舒服的一頓飯了。 入夜,小鎮也是紅燈高掛。 這裡夜晚也很熱鬧,絲毫沒有城市的豪華與奢靡。 只是晚上11點前,要趕回客棧“汪家三千金酒店”,不然人家關門,再好的房間也回不去了! 帶朋友們看看我的房間,是不是有點過了!!

我和老大、呂總等四人,入住“汪家三千金酒店”

這就是我一個大老爺們的房間嗎?老闆娘你是不是搞錯了?我只說要個條件好通風好的房間......

這是不是也太過了呀!還圓床、霓虹燈什麼的,一個人,這、這、這、怎麼睡覺啊?

第4天 2016-05-12

第四天上午的行程是:神農架原始森林。 然後啟程十堰市武當山。 上午目標:太子埡景區。 太子埡據說是整個神農頂景區目前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海拔2600米,屬亞高山暗針葉林帶。 太子埡是原始森林與高山草甸構成的平面和立體風景。綠意深濃的原始森林與山花爛漫的淺綠高山草甸間,蜂蝶起舞,梅花鹿與錦雞間或隱現,令人有登臨阿爾卑斯山之感。。

“太子埡”:因為唐中宗李顯曾遊歷此處,由此得名。 說到李顯真沒有多少印象,但如果說他就是當年被母后武則天貶為廬陵王達14年之久,最終還是回京當上了皇帝的那位,也許就印象深刻了。 “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懸石鏡厭山精。”是唐中宗李顯遊歷現太子埡時所作。

太子埡的景區入口處,可見一處景觀——三省台。 它以其一眼望三省的獨特位置而得名,又取其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 可能因“三省台”的緣故,不少遊記都把“太子埡”的“埡”誤傳為界限的意思。 其實不然,觀山君特意查了字典,所謂“埡”—是指兩山之間的狹窄地方,非界限也。如太子埡、風景埡(神農穀)等。

攬鄂、渝、陝三地之交界。

三省台前,雲騰霧起時山影恍惚,宛若仙境,雲消霧散後,平眺千里,攬鄂、陝、渝三地之交界,觀巫山接天之壯闊。 台下,土家村落,炊煙嫋嫋,田園風光嵌於山巒之色,美不勝收。

太子埡——一片寂靜的原始森林,這是團隊遊客和景區環保車不會到達的景區,除了自駕游的遊客,像我們這樣“自由行”的散客不多。 今天上午,茫茫空曠的森林,好像只有我們哥幾個,這也就成為我們“神武12友人團”的包場了。哈哈,享受到如此高貴的待遇也是個意外啦!! 全程步行下來大約60-70分鐘,有種在自家後花園嬉戲的感覺。

清涼的空氣,讓我們閉上眼睛大口呼吸吧!

“鳥鳴杉幽”,景點名字雅致得很嘞! 沿著游道漫步原始森林,以參天的巴山冷杉的和蔥蘢箭竹為主,還有高山草甸,四時美景各異,杜鵑芳菲,海棠嬌豔...開滿整片整片山坡,其間,小鳥啾啾,時有各種野生穿梭其間,是步行探幽的好去處。

冷杉參天,幽林鳥鳴。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微風青谷中享受寧靜與自然。 漫步冷杉林間,陰涼幽靜讓皮膚在潮濕的水霧中得到滋潤,陽光從林隙間熙熙撒下,感到幽靜溫暖。 沐浴陽光,微風拂面,狠狠地做著深呼吸,讓清新濕潤的新鮮空氣,給自己的肺做個SPA。

鳥鳴杉幽

景點名為:山花映日 杜鵑又名“映山紅”,有“花中西施”之美譽,漫山杜鵑,姹紫嫣紅。 白居易有詩為贊: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太子埡綿延10多公里的杜鵑花海蔚為壯觀,堪稱一大奇觀。

明豔孤賞,杜鵑花海蔚為壯觀。

高山杜鵑林,適應能力強,耐寒耐熱,四季常綠,被稱為:綠色世界裡的皇族。

已是五月天,花枝初開來,寂寞開無主!

“海棠藏嬌”,此景點依依如有意,脈脈不得語,“且教桃李鬧春風”。

雲岫穀風情

走在森林裡面,四周靜寂無聲,顯得空曠而虛無,超然世外。 塵世的紛擾與嘈雜,早已在無限空靈中消散的無影無蹤。 每當輕風吹過,仿佛有心靈的回聲自遙遠的天際傳來,亦真亦幻,宛如天籟。 這一刻,我們惟有放輕腳步,聆聽自然與遠古的悄然對話,感受天人合一的極致與和諧......

走過這條碎石鋪就的山路,就會看到一個提示牌,只是不太溫馨而已。

如果一兩個人游走在太子埡,看到這樣的“溫馨提示”,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哈哈,好在我們是12友人團!但心裡仍然有點發毛......

到了白雲灣,感覺就好多了,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豁然開朗!

初夏時分的白雲灣,可以坐在軟綿綿的草甸上,仰望藍天白雲,聆聽陣陣林濤,別有一番情趣。

山坡上的草棚,有個迷人的名字:雲舍。

太子埡是一片廣闊的原始森林,遊客通過木質人行棧道,可以深入森林的邊緣行走,一路上綠色不斷,不論是參山大樹,還是倒伏的枯木,都體現了自然之美。 在幽靜和祥和中感覺似乎真的遠離了塵世。

“千手觀音”,是挺形象的,這些樹枝全都橫向長,而且橫得很整齊!

棧道旁邊是著名的箭竹群,呈大片叢生,竹高1.5米至3米。簇簇相生,支支相連,葉葉相交,雨後長勢更旺盛!所以景點名曰:“沐雨新竹”。

這兩棵樹名為“生死不離”,上邊長到一起了,纏繞不清,相擁而長。

平兄走在太子橋上,也是氣宇軒昂、氣度非凡,頗有皇家風範。

我們沿著清泉逆流而上,溪水一會潺潺流淌,一會嘩嘩奔騰而下,晶瑩剔透,特別冷豔。 今天陽光燦爛,可一走到“白練界青”,只覺一陣涼氣撲面而來,古木蒼翠肅穆。 潺潺溪水將青山分隔開,白練界青,取唐代徐凝詩“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之意。

“白練界青”,雲深不知處,感覺看不到盡頭似的。

太子埡的美,在她的生命力與多元:色彩的豐富、樹葉的濕潤、山巒的棱角、山脈的綿延、溪流的潺潺聲響、飛瀑的磅礴,使其大氣中不失精緻,勃勃生機中不失厚重。 在這片廣闊的原始森林裡遊走,這個初夏也算是賞心悅目地過了一回!

石鬆,長在石頭上的松樹,也是一景。

石鬆下的溪水,怎麼形容呢:清澈、清冽、清甜!

在石鬆,朋友小張說,這溪水即甜又涼,是最最乾淨的了。 呂總不甘寂寞,跳下小橋,走到水邊,要接一瓶水嘗嘗。 水邊石頭青苔太厚,腳下一滑,撲通一聲,掉下水裡。好在水淺,但也被涼水激了下。 小橋上的觀山君,正拿著手機準備拍照,被眼前的變故愣在那裡,沒有拍下精彩瞬間。 橋上的眾友也大叫可惜,紛紛勸道:呂總,再濕一回,讓我們拍張照吧! 孫老大說了:火大沒濕柴。反正濕了,就滿足大家一下唄。 呂總自嘲道:水大了,濕鞋濕褲不濕身啦!

呂總感慨:這水,真涼啊!

再往前走,就是景點“臨台聽溪”了。 嘿嘿,太子埡的景點名稱,都是“調調”十足,假文藝的我,喜歡!! 置身於此,靜下心來,輕閉雙眼,聆聽溪水清澈的聲音,感受大自然和諧的氣息。

頗有“空山新雨後,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石上情”,這裡的樹和石頭都有不解之緣。

太子埡古老的、謎一樣的原始森林,既保留了明顯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跡,又具有濃厚的山林地域風貌。 兩公里的路程,大約一小時走完。 一路欣賞美景,拍照遊覽,呼吸清新空氣,輕鬆舒適,美不勝收。 太子埡原始森林之旅,也就結束了,還有種意猶未盡的趕腳泥!

12友人團的哥兒們,稍事休憩,準備出發了!

因路途較長,車裡還要拉著行李,小張怕我們車裡人多,不舒服,特意又叫了輛小車隨行。 我和六哥為了抽煙方便,和東風哥一起,都上了小車。

這裡是返回路過的地方,陰峪河大峽谷,天空太美,景色太美,我忍不住叫司機停下車。

陰峪河大峽谷是華中地區切割最深的峽谷之一,也是神農架保護區核心地帶。 穀長50多公里,穀底最深海拔600米,切割深度約1700米,地質複雜、地貌險峻,植被至今保持著原始洪荒的狀態。 這條峽谷山高谷深,高差懸殊,區域性小氣候尤其明顯,從高山到谷底呈現完全不同的季節景象。

陰峪河大峽谷是一條橫截面呈V字型的河谷,是神農架的無人區之一,現已成為科考、探險必選的穿越路線。

峽谷森林密佈,風光獨特駭異。

在陰峪河大峽谷的觀景台,稍作停留,馬上趕路。 今天的行程是:神農架—房縣—十堰。 目的地:武當山。

下午的行程,都是山路,也是一路美景相隨。

神農架之旅,就在依依不捨間結束了! 神農架的風景,獨具魅力,像一樽陳年老酒,香漂萬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馳。 神農架的風景,每一處都是經典,不論什麼天氣、什麼心情,來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就會和雲雨後的天空一樣燦爛! 神農架的美,只有身入其中、穿越其間,才能體會得到。 神農架,再會!

在駛離神農架的山路上,面對群山峻嶺,再拍一張吧!

幾個小時的山路,最讓我和六哥鬧心的是那個小司機,一路狂奔,總感覺不踏實。 說了他幾次,不要拐彎加油,不要離前邊的車太近,安全第一,可那小子仿佛聽不進去,就是不見改觀。還洋洋得意地說,他路線熟,比平時他開車慢多了。 午餐在房縣。 吃飯前,我對小司機說:“我們用你的車,是不是給你錢?給你錢了,你就得聽我的,知道嗎? ” 那小子悻悻地點點頭。

餐廳裡掛著的一塊匾,也不知和他們有沒有關係?

在十堰地區,民間素有自釀酒的習俗,十堰米酒中又以房縣黃酒為上品。 唐中宗李顯封此酒為“皇封禦酒”,故房縣黃酒又稱“皇酒”。

這就是傳說中的房縣黃酒,每人都嘗嘗,就當飲料喝了。

還有一杯乳白的,當地飲品,記不住名字了,說是挺有營養的。

午餐後,繼續上路,奔向十堰、武當山。

《神武12團初夏之旅 (二)尋幽大九湖》也就完成了! 寫遊記其實也挺累的,要整理圖片,分類保管,還要梳理篩選可用的照片,在網上查相關資料,記錄美情美景,編寫趣聞逸事,撰寫旅行心得。 當一篇遊記展現眼前時,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而且樂在其中!尤其是得到朋友圈的點贊,團友們的表揚時,一切辛苦都值了! 《神武12團初夏之旅》“之(三)問道武當山”、“之(四)怡情吉慶街”,又擺在眼前了,繼續努力! 加油,觀山君!

旅行感悟: 站在高樓的窗前,望著窗外點點星光,馬路上車流如織,車燈猶如潺潺的河流。 在閃爍的燈影中回望來處,記憶如同穿行在一個時光隧道裡,在現實與夢境中頻繁切換。 時而清晰,時而迷幻。 時常會感覺,我的感官生命早已游離在有形的軀體,伴隨著躍動的靈魂,留在了神農架茫茫林海的最深處......

這裡每家酒店都陽光明媚的,房間裡春風和煦,不過小東哥給我找的房間,也太讓人意外了吧! 嘿嘿,有點過...... 晚上曬圖,大家看......

神武12團下榻的客棧,用360相機體現出古樸感!

午餐在客棧一樓。 這幾天,天天走,到飯點就餓了,每頓飯都得喝點,孫老大的口頭語就是:該吃吃,該喝喝,管你家幾口人? 一路上,吃的菜,大都是臘肉,青菜也都是炒臘肉。 小馬哥不滿了:TMD,這肉不好好吃,非得炒臘肉,吃鮮肉不行嗎?你說這不是有病嗎?

這頓午餐,神農架生態酒改紅瓶的了

午餐後,回房間稍事休息,2點啟程大九湖。 到了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才真正感覺到了一種神奇的美! 只是手中的Iphone和自己的攝影技術,無法記錄下她的美巧,借用幾張網上的照片,讓大家和12團的哥兒們,感受和回憶下,我們的眼睛曾經被感動過的影像。

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深藏著這樣的處女平地極為少見。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渝鄂交界處,是華中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濕地。 這裡群山環繞,一條小溪串著九個湖泊,大九湖由此而得名。

這裡安靜悠閒,如世外桃源般。去之前,聽說大九湖很美,但並未料到她能如此觸及我們的內心。

大九湖並非是湖,原是一片亞高山濕地,這裡的海拔有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有17平方公的平川,是華中地區最完好的一片山澗盆地,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典型高山濕地地區,因此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並被稱為湖北的“呼倫貝爾 ”、“神農江南”。

行走在這裡,會忘記喧囂,恍若隔世。高山峽谷間會有如此柔美的山水 你不用去西藏了,這裡也是天堂。

樹林的斑瀾寧靜,湖水的波光瀲灩,大山的神秘靜謐~~~

如果說多年以前,大九湖還是少數驢友的尋幽探奇之地,旅遊經濟大潮已經將這個蒼茫群山之巔的濕地、田園席捲到全國旅遊愛好者眼前。 只是很好奇這一片水園澤國,靜謐、空曠而悠遠,是一個值得尋訪幽婉的地方,於是我們神武12團,來了.....

我們乘坐這輛小火車,進入大九湖濕地公園。

這裡原來是一個高山湖泊,人是無法進入的,深深的沼澤足可以把人吞沒。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為開發利用大九湖,發展畜牧業,修建了一條蜿蜒曲折的人工河,把四處漫溢的湖水都彙集起來,形成一條河,叫黑水河,沼澤地逐漸控幹,露出了湖底子,形成了今天的牧場。

草原牧場,草豐羊肥、山青水綠、藍天白雲,這裡的羊都是幸福滴!

小火車一路行來,我們都沒有停留,一直到5號湖,我們才下了車,開始啟程尋幽之行。

棧道邊美景連連看

偶有小景 依然讓人眼前一亮

讓人想起了詩經中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小馬哥在青山秀水之畔靜思,是沉醉美景、還是思念伊人......

鑲嵌在群山之巔的明珠——大九湖

觀景台

觀景臺上觀群山秀水,更增一絲情懷。

抬頭間,似壁紙、似掛曆般。

大九湖的泥炭蘚沼澤,對涵養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淨化水質具有重要意義。

負氧離子含量高,空氣清新。

棧道幽雅,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

大九湖自然風光怡人,傳說遺址眾多,主要有:洗馬池、薛剛反周(武則天國號)的十字型大小、娘娘墳、卸甲套等遺址和古跡。 沒想到如今安靜悠閒如世外桃源般的大九湖,卻也有過烽火連天,號角激蕩的歲月,只不過旌旗湮沒,風煙散盡,留下些神話般的傳說罷了。

旌旗湮沒,風煙散盡,留下的是歲月滄桑。

去霧氣氤氳,廣闊的草甸和沼澤!來了一片雲。

小崔鍋有要起飛的趕腳拉

沿著棧道走去,可謂一步一景。

五月對於大九湖是個好季節,在明淨的陽光下草色新綠帶著金黃,山色還在枯與綠的過度,不至於夏天那般單調濃郁的綠,雖然比不過秋天的繽紛,亦是成年的水彩畫,有一種懷舊的味道。

走過獅子包,都是這樣的景色啦!明如鏡的湖泊映著藍天,歐式,藏式、疆式,只能說是九湖式的色彩。

沿著這條向上盤曲的小路,就是這裡最高的觀景台了。

12團中,能在觀景臺上俯瞰大九湖的,只有我和王行、小崔鍋三人而已。牛B地哈哈哈...因為他倆也是我帶上來的,哈哈哈哈,累點也值了!

我常常夢想, 去一個水天一色的地方, 那裡有詩的優雅與浩蕩。 清澈的天, 溫柔的雲, 五彩的光, 交織在大地靜謐的目光中, 灩灩的蕩漾。 我低頭, 俯身, 想讀懂那透明的思量, 卻看見 透過藍天的影子, 在水底搖晃。

天高雲淡,田園還是天堂!

漢江源(落水孔): 大九湖盆地低窪部位,有47處神奇的落水孔,形成落水孔群。整個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彙聚於此,通過落水孔和地下暗河流入堵河,即為堵河源頭。 如無此孔,大九湖將是一片汪洋。 一汪澄澈而碧綠的秀水,彙聚到漢江支流堵河,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流往北京、天津,現在北京人、天津人每喝的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水來自大九湖濕地。 可以講,大九湖,我們北京人的母親河!

落水孔,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進口,形態似漏斗。

大九湖的海棠樹正是盛開的時候,路邊比比皆是,這位“花中神仙”綻放出像雪花一樣的花朵,香氣撲鼻,獨佔春風。不由人想起唐人“四海應無蜀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的詩句。一樹千花在春風中搖曳,好似一媚弱的村姑,向你投來深情的一瞥,給你醉人的溫暖。

山光水色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畫面,美得讓你屏住呼吸,停下匆匆的步履。

路邊木牌,有一首蘇軾詩《海棠》,把遊人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只是略顯幽寂。

小橋、棧道、流水、山花和小樹,線條非常舒展的遠山和近處如鏡的湖水,相得益彰!

幸福就如這些花兒,再小也有自己的一片藍天和陽光!

多想停下來,再一次,再一次的停下來,在遙遠的地方,總有那麼一束燦爛的小花,永遠開放在靈魂的濕地! 此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神農架不到大九湖,那就是一次不完整的旅行!!

去大九湖看雲,看天,發呆,還能幹什麼呢,什麼都不用幹。

觀山君見大家高興,就瞎編了一個小故事,給大家解悶逗趣: 從9號湖返回的小火車上,團長與財務總監正在大聲討論著下次出行,如何採納、落實孫老大關於豐富行程的提議。 二人在車廂內談笑風生、肆無忌憚,說到某些細節時,兩人邪惡的大聲笑起來,全然不顧火車上其他乘客的感受。 這時一位大媽對旁邊的大姐輕聲說:人不可貌相,看著挺斯文的,沒想到思想有問題。 姐大聲說:也沒什麼奇怪的啊,這年頭,流氓就是多!

小火車上,大家談笑風生。

回到坪圲鎮,晚餐已準備好了,很豐盛,享用了地道的當地農家菜,這也是這幾天來吃的最舒服的一頓飯了。 入夜,小鎮也是紅燈高掛。 這裡夜晚也很熱鬧,絲毫沒有城市的豪華與奢靡。 只是晚上11點前,要趕回客棧“汪家三千金酒店”,不然人家關門,再好的房間也回不去了! 帶朋友們看看我的房間,是不是有點過了!!

我和老大、呂總等四人,入住“汪家三千金酒店”

這就是我一個大老爺們的房間嗎?老闆娘你是不是搞錯了?我只說要個條件好通風好的房間......

這是不是也太過了呀!還圓床、霓虹燈什麼的,一個人,這、這、這、怎麼睡覺啊?

第4天 2016-05-12

第四天上午的行程是:神農架原始森林。 然後啟程十堰市武當山。 上午目標:太子埡景區。 太子埡據說是整個神農頂景區目前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海拔2600米,屬亞高山暗針葉林帶。 太子埡是原始森林與高山草甸構成的平面和立體風景。綠意深濃的原始森林與山花爛漫的淺綠高山草甸間,蜂蝶起舞,梅花鹿與錦雞間或隱現,令人有登臨阿爾卑斯山之感。。

“太子埡”:因為唐中宗李顯曾遊歷此處,由此得名。 說到李顯真沒有多少印象,但如果說他就是當年被母后武則天貶為廬陵王達14年之久,最終還是回京當上了皇帝的那位,也許就印象深刻了。 “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懸石鏡厭山精。”是唐中宗李顯遊歷現太子埡時所作。

太子埡的景區入口處,可見一處景觀——三省台。 它以其一眼望三省的獨特位置而得名,又取其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 可能因“三省台”的緣故,不少遊記都把“太子埡”的“埡”誤傳為界限的意思。 其實不然,觀山君特意查了字典,所謂“埡”—是指兩山之間的狹窄地方,非界限也。如太子埡、風景埡(神農穀)等。

攬鄂、渝、陝三地之交界。

三省台前,雲騰霧起時山影恍惚,宛若仙境,雲消霧散後,平眺千里,攬鄂、陝、渝三地之交界,觀巫山接天之壯闊。 台下,土家村落,炊煙嫋嫋,田園風光嵌於山巒之色,美不勝收。

太子埡——一片寂靜的原始森林,這是團隊遊客和景區環保車不會到達的景區,除了自駕游的遊客,像我們這樣“自由行”的散客不多。 今天上午,茫茫空曠的森林,好像只有我們哥幾個,這也就成為我們“神武12友人團”的包場了。哈哈,享受到如此高貴的待遇也是個意外啦!! 全程步行下來大約60-70分鐘,有種在自家後花園嬉戲的感覺。

清涼的空氣,讓我們閉上眼睛大口呼吸吧!

“鳥鳴杉幽”,景點名字雅致得很嘞! 沿著游道漫步原始森林,以參天的巴山冷杉的和蔥蘢箭竹為主,還有高山草甸,四時美景各異,杜鵑芳菲,海棠嬌豔...開滿整片整片山坡,其間,小鳥啾啾,時有各種野生穿梭其間,是步行探幽的好去處。

冷杉參天,幽林鳥鳴。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微風青谷中享受寧靜與自然。 漫步冷杉林間,陰涼幽靜讓皮膚在潮濕的水霧中得到滋潤,陽光從林隙間熙熙撒下,感到幽靜溫暖。 沐浴陽光,微風拂面,狠狠地做著深呼吸,讓清新濕潤的新鮮空氣,給自己的肺做個SPA。

鳥鳴杉幽

景點名為:山花映日 杜鵑又名“映山紅”,有“花中西施”之美譽,漫山杜鵑,姹紫嫣紅。 白居易有詩為贊: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太子埡綿延10多公里的杜鵑花海蔚為壯觀,堪稱一大奇觀。

明豔孤賞,杜鵑花海蔚為壯觀。

高山杜鵑林,適應能力強,耐寒耐熱,四季常綠,被稱為:綠色世界裡的皇族。

已是五月天,花枝初開來,寂寞開無主!

“海棠藏嬌”,此景點依依如有意,脈脈不得語,“且教桃李鬧春風”。

雲岫穀風情

走在森林裡面,四周靜寂無聲,顯得空曠而虛無,超然世外。 塵世的紛擾與嘈雜,早已在無限空靈中消散的無影無蹤。 每當輕風吹過,仿佛有心靈的回聲自遙遠的天際傳來,亦真亦幻,宛如天籟。 這一刻,我們惟有放輕腳步,聆聽自然與遠古的悄然對話,感受天人合一的極致與和諧......

走過這條碎石鋪就的山路,就會看到一個提示牌,只是不太溫馨而已。

如果一兩個人游走在太子埡,看到這樣的“溫馨提示”,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哈哈,好在我們是12友人團!但心裡仍然有點發毛......

到了白雲灣,感覺就好多了,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豁然開朗!

初夏時分的白雲灣,可以坐在軟綿綿的草甸上,仰望藍天白雲,聆聽陣陣林濤,別有一番情趣。

山坡上的草棚,有個迷人的名字:雲舍。

太子埡是一片廣闊的原始森林,遊客通過木質人行棧道,可以深入森林的邊緣行走,一路上綠色不斷,不論是參山大樹,還是倒伏的枯木,都體現了自然之美。 在幽靜和祥和中感覺似乎真的遠離了塵世。

“千手觀音”,是挺形象的,這些樹枝全都橫向長,而且橫得很整齊!

棧道旁邊是著名的箭竹群,呈大片叢生,竹高1.5米至3米。簇簇相生,支支相連,葉葉相交,雨後長勢更旺盛!所以景點名曰:“沐雨新竹”。

這兩棵樹名為“生死不離”,上邊長到一起了,纏繞不清,相擁而長。

平兄走在太子橋上,也是氣宇軒昂、氣度非凡,頗有皇家風範。

我們沿著清泉逆流而上,溪水一會潺潺流淌,一會嘩嘩奔騰而下,晶瑩剔透,特別冷豔。 今天陽光燦爛,可一走到“白練界青”,只覺一陣涼氣撲面而來,古木蒼翠肅穆。 潺潺溪水將青山分隔開,白練界青,取唐代徐凝詩“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之意。

“白練界青”,雲深不知處,感覺看不到盡頭似的。

太子埡的美,在她的生命力與多元:色彩的豐富、樹葉的濕潤、山巒的棱角、山脈的綿延、溪流的潺潺聲響、飛瀑的磅礴,使其大氣中不失精緻,勃勃生機中不失厚重。 在這片廣闊的原始森林裡遊走,這個初夏也算是賞心悅目地過了一回!

石鬆,長在石頭上的松樹,也是一景。

石鬆下的溪水,怎麼形容呢:清澈、清冽、清甜!

在石鬆,朋友小張說,這溪水即甜又涼,是最最乾淨的了。 呂總不甘寂寞,跳下小橋,走到水邊,要接一瓶水嘗嘗。 水邊石頭青苔太厚,腳下一滑,撲通一聲,掉下水裡。好在水淺,但也被涼水激了下。 小橋上的觀山君,正拿著手機準備拍照,被眼前的變故愣在那裡,沒有拍下精彩瞬間。 橋上的眾友也大叫可惜,紛紛勸道:呂總,再濕一回,讓我們拍張照吧! 孫老大說了:火大沒濕柴。反正濕了,就滿足大家一下唄。 呂總自嘲道:水大了,濕鞋濕褲不濕身啦!

呂總感慨:這水,真涼啊!

再往前走,就是景點“臨台聽溪”了。 嘿嘿,太子埡的景點名稱,都是“調調”十足,假文藝的我,喜歡!! 置身於此,靜下心來,輕閉雙眼,聆聽溪水清澈的聲音,感受大自然和諧的氣息。

頗有“空山新雨後,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石上情”,這裡的樹和石頭都有不解之緣。

太子埡古老的、謎一樣的原始森林,既保留了明顯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跡,又具有濃厚的山林地域風貌。 兩公里的路程,大約一小時走完。 一路欣賞美景,拍照遊覽,呼吸清新空氣,輕鬆舒適,美不勝收。 太子埡原始森林之旅,也就結束了,還有種意猶未盡的趕腳泥!

12友人團的哥兒們,稍事休憩,準備出發了!

因路途較長,車裡還要拉著行李,小張怕我們車裡人多,不舒服,特意又叫了輛小車隨行。 我和六哥為了抽煙方便,和東風哥一起,都上了小車。

這裡是返回路過的地方,陰峪河大峽谷,天空太美,景色太美,我忍不住叫司機停下車。

陰峪河大峽谷是華中地區切割最深的峽谷之一,也是神農架保護區核心地帶。 穀長50多公里,穀底最深海拔600米,切割深度約1700米,地質複雜、地貌險峻,植被至今保持著原始洪荒的狀態。 這條峽谷山高谷深,高差懸殊,區域性小氣候尤其明顯,從高山到谷底呈現完全不同的季節景象。

陰峪河大峽谷是一條橫截面呈V字型的河谷,是神農架的無人區之一,現已成為科考、探險必選的穿越路線。

峽谷森林密佈,風光獨特駭異。

在陰峪河大峽谷的觀景台,稍作停留,馬上趕路。 今天的行程是:神農架—房縣—十堰。 目的地:武當山。

下午的行程,都是山路,也是一路美景相隨。

神農架之旅,就在依依不捨間結束了! 神農架的風景,獨具魅力,像一樽陳年老酒,香漂萬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馳。 神農架的風景,每一處都是經典,不論什麼天氣、什麼心情,來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就會和雲雨後的天空一樣燦爛! 神農架的美,只有身入其中、穿越其間,才能體會得到。 神農架,再會!

在駛離神農架的山路上,面對群山峻嶺,再拍一張吧!

幾個小時的山路,最讓我和六哥鬧心的是那個小司機,一路狂奔,總感覺不踏實。 說了他幾次,不要拐彎加油,不要離前邊的車太近,安全第一,可那小子仿佛聽不進去,就是不見改觀。還洋洋得意地說,他路線熟,比平時他開車慢多了。 午餐在房縣。 吃飯前,我對小司機說:“我們用你的車,是不是給你錢?給你錢了,你就得聽我的,知道嗎? ” 那小子悻悻地點點頭。

餐廳裡掛著的一塊匾,也不知和他們有沒有關係?

在十堰地區,民間素有自釀酒的習俗,十堰米酒中又以房縣黃酒為上品。 唐中宗李顯封此酒為“皇封禦酒”,故房縣黃酒又稱“皇酒”。

這就是傳說中的房縣黃酒,每人都嘗嘗,就當飲料喝了。

還有一杯乳白的,當地飲品,記不住名字了,說是挺有營養的。

午餐後,繼續上路,奔向十堰、武當山。

《神武12團初夏之旅 (二)尋幽大九湖》也就完成了! 寫遊記其實也挺累的,要整理圖片,分類保管,還要梳理篩選可用的照片,在網上查相關資料,記錄美情美景,編寫趣聞逸事,撰寫旅行心得。 當一篇遊記展現眼前時,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而且樂在其中!尤其是得到朋友圈的點贊,團友們的表揚時,一切辛苦都值了! 《神武12團初夏之旅》“之(三)問道武當山”、“之(四)怡情吉慶街”,又擺在眼前了,繼續努力! 加油,觀山君!

旅行感悟: 站在高樓的窗前,望著窗外點點星光,馬路上車流如織,車燈猶如潺潺的河流。 在閃爍的燈影中回望來處,記憶如同穿行在一個時光隧道裡,在現實與夢境中頻繁切換。 時而清晰,時而迷幻。 時常會感覺,我的感官生命早已游離在有形的軀體,伴隨著躍動的靈魂,留在了神農架茫茫林海的最深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