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省,最美的8個村子,你有去過幾個?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湖南省入選“2017最美古村落”的8村子, 有你熟悉或是去過的村子嗎?你覺得它們美嗎?

永州零陵區富家橋鎮幹岩頭村

幹岩頭村坐落在三面青山的環抱之中, 村後的群山疊綠鋪翠, 一座座山巒連綿起伏, 形狀極像鋸子, 整個村子就像坐落在一把太師椅上, 周崇傅用了四句話來形容幹岩頭的地形與地勢:"左邊青石掛板, 右邊雙鳳朝陽;門前二龍相匯, 屋後鋸子朝天"。

境內有保存較完好的6個明清古建築院落, 其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是清同治年間任翰林院編修的周崇傅所建。 另外, 周家大院建築裝飾的雕繪技藝, 無不讓人歎為觀止。

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

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位於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 村前古驛道, 湘南與粵貴的交通要道,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12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 千年文化, 道德傳承, 民俗風情, 獨特深厚, 這是湖南省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村落之一。

記錄著歷史文化摩崖碑林, 完好保存明清時期200多棟居民古樓。 “北有張古英, 南有上甘棠”, 上甘棠, 一抹濃墨, 經品味, 能細酌, 善存留, 一覽無遺的純情風貌與亦不可一概而論的真實。

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 歷經80餘年陸續建成, 是目前祁陽乃至永州年代久遠、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古民居。 大院原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書屋組成。 現存的李家大院僅指上、下院和李氏宗祠。

整個上下院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 有遊亭、巷道或階簷相通。 由房屋48棟組成, 全院大部分房屋為直向排列, 以高大的象牙山為襯托, 山上綠樹成蔭、蒼翠欲滴, 因此, 從外院角度看到的全是翹角屋垛, 給人以展翅欲飛的動感。

雙牌縣理家坪鄉坦田村

一處保存了上千年的古民居群落,坦田村環境風貌完整,古老的民居建築群具有原真性,村民的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延續不斷。是解讀中國傳統鄉村的活化石,是湖南瀟湘流域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文化古村。

坦田村歷史遺跡眾多,後龍山下古荊棘圍子,村前青石古驛道,兩座古石拱橋,古老的門樓、大堂屋、何氏宗祠以及古老居宅、古老家譜,滲透著坦田村人一脈相承濃郁的儒家倫理道德神韻和獨樹一幟的湖湘文化氣息。

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

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落始建於清代,距今有300多年歷史。晚清時期,這些殷實大戶從寶慶等地請來了能工巧匠,對村落進行整體規劃,修建了具有防火、防盜和防匪的美妙絕倫的民居建築。至今保存有耕讀所、蘭陵別墅和十多幢深宅大院。

整個古村修建有兩丈多高的風火牆和閘子門。古村院內為木質四合院樓房架構,結構緊湊,鱗次櫛比,地面用青石板鋪地,院中建有古井。院落大門的門框材質極為講究,均採用當地特產的玉竹石材料雕刻而成。

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

古代是一個渡口,後來,因村寨三面環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師椅,把村子擁抱,於是更名為高椅村。高椅居民群落以五通廟為中心,按梅花狀向外輻射,大小縱橫的巷道形成交通網絡。

一色的青磚封火高牆,兩端成梯狀的翹角馬頭高聳,夾峙著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小巷,縱橫交錯,曲折幽深。每家每戶獨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與鄰家戶戶相通,是典型的明代江南營造法式,同時又具有濃郁的沅湘特色兼侗家風格。

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板梁古村蘊藏著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築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整個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嶺平展延伸,依山就勢,規模非常宏大,村前視野開闊,小河繞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驛道穿村而過,石板路連通大街小巷。古村內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

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先祖深知耕讀的重要性,告誡後人要“耕讀為本,以儉樸為榮,興書香門第,繼百忍家風,尚禮儀而四鄰和好,愛勞動而百業興隆”,並留下“興門第不如興學第,振書聲然後振家聲”的祖訓族規。

村中大部分人都能吟詩作對,張谷英村也被譽為“書香門第,禮儀之鄉”。“磚連磚成牆,瓦連瓦成房”這句在張谷英村世代流傳的俗語,傳承著與家人、族人、外人的和睦之道。

雙牌縣理家坪鄉坦田村

一處保存了上千年的古民居群落,坦田村環境風貌完整,古老的民居建築群具有原真性,村民的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延續不斷。是解讀中國傳統鄉村的活化石,是湖南瀟湘流域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文化古村。

坦田村歷史遺跡眾多,後龍山下古荊棘圍子,村前青石古驛道,兩座古石拱橋,古老的門樓、大堂屋、何氏宗祠以及古老居宅、古老家譜,滲透著坦田村人一脈相承濃郁的儒家倫理道德神韻和獨樹一幟的湖湘文化氣息。

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

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落始建於清代,距今有300多年歷史。晚清時期,這些殷實大戶從寶慶等地請來了能工巧匠,對村落進行整體規劃,修建了具有防火、防盜和防匪的美妙絕倫的民居建築。至今保存有耕讀所、蘭陵別墅和十多幢深宅大院。

整個古村修建有兩丈多高的風火牆和閘子門。古村院內為木質四合院樓房架構,結構緊湊,鱗次櫛比,地面用青石板鋪地,院中建有古井。院落大門的門框材質極為講究,均採用當地特產的玉竹石材料雕刻而成。

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

古代是一個渡口,後來,因村寨三面環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師椅,把村子擁抱,於是更名為高椅村。高椅居民群落以五通廟為中心,按梅花狀向外輻射,大小縱橫的巷道形成交通網絡。

一色的青磚封火高牆,兩端成梯狀的翹角馬頭高聳,夾峙著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小巷,縱橫交錯,曲折幽深。每家每戶獨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與鄰家戶戶相通,是典型的明代江南營造法式,同時又具有濃郁的沅湘特色兼侗家風格。

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板梁古村蘊藏著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築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整個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嶺平展延伸,依山就勢,規模非常宏大,村前視野開闊,小河繞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驛道穿村而過,石板路連通大街小巷。古村內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

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先祖深知耕讀的重要性,告誡後人要“耕讀為本,以儉樸為榮,興書香門第,繼百忍家風,尚禮儀而四鄰和好,愛勞動而百業興隆”,並留下“興門第不如興學第,振書聲然後振家聲”的祖訓族規。

村中大部分人都能吟詩作對,張谷英村也被譽為“書香門第,禮儀之鄉”。“磚連磚成牆,瓦連瓦成房”這句在張谷英村世代流傳的俗語,傳承著與家人、族人、外人的和睦之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