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專家:通過國家貿易,消費國的產品相關污染也會轉移至出口國

傳統觀點認為, 空氣污染主要影響本地的空氣品質, 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污染物會通過大氣輸送對下游地區造成影響, 污染物排放的責任也應由本地承擔。 但近年來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聯合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對此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研究人員認為,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通過國際貿易, 一個國家消費的產品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 與生產相關的污染也從消費國轉移到了出口國。 同時, 由於大氣輸送的作用, 這些污染物又有一部分從出口國轉移到了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對各地的空氣品質和人群健康產生影響。

因此, 大氣污染的源頭與影響是個複雜的全球性問題, 需要我們用新的視角來看待和解決。

國際貿易導致PM2.5跨界污染

3月30日, 由清華大學地學系張強課題組、環境學院賀克斌課題組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林金泰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團隊, 在《自然》期刊發表了題為《全球大氣污染輸送和國際貿易的跨界健康影響》的論文。 該研究將全球劃分為13個區域, 通過耦合排放清單模型、投入產出模型、大氣化學模型和健康效應模型, 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貿易活動中隱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 與PM2.5相關的室外空氣污染導致全球每年300多萬人過早死亡。 “PM2.5污染的產生與各類消費產品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切相關。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長聘副教授林金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此次研究發現, 與國際貿易相關的PM2.5跨界污染要遠高於與大氣輸送相關的跨界污染。 2007年國際貿易隱含的PM2.5跨界污染造成全球每年約76萬人過早死亡, 約占全球由於PM2.5污染造成的過早死亡總人數的22%。

研究發現, 國際貿易活動使中國、印度、東南亞、東歐等地區的PM2.5污染暴露和過早死亡人數增加, 與此同時美國、西歐、日本等地區的過早死亡人數減少, 這表明污染通過國際貿易從發達地區轉移到了發展中地區。

從產品消費的角度

其實, 關於國際貿易對全球化大氣污染的影響問題, 由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共同領導的國際團隊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究,

並於2014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首篇論文, 此後又完成了國際貿易對全球氣溶膠輻射強迫影響等一系列研究, 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技術》等國際期刊上。

“產品生產和消費及其相關的交通運輸、電力生產等經濟活動, 導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這是造成目前區域大氣複合污染及全球污染傳輸的主要原因。 ”林金泰介紹說, 因此, 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其他國家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本國空氣品質的影響, “比如, 美國就特別關注源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大氣污染物的跨太平洋傳輸, 並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此前研究工作的視角都是從產品生產的角度,

認為只要產品生產是在某個國家進行, 相應的污染物排放就屬於該國家的排放, 而不考慮該產品是否在該國家消費”。

但事實上, 通過國際貿易, 一個國家消費的產品可以從其它國家進口, 因此產品的產地及相應的污染物排放地區也從消費國轉移到了出口國, 從而改變了全球污染物排放的空間分佈。 國際貿易對全球和區域大氣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 但當時這方面的研究卻幾乎是空白的。 於是, 林金泰等研究人員開始著手進行嘗試。

林金泰等人的研究從產品消費的角度, 借鑒經濟學研究中的投入—產出分析方法, 計算了2000~2009年間與中國的國際貿易相關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活動,

包括產品生產、交通運輸、電力生產等導致的污染物排放。 研究發現,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 生產了大量產品滿足國外消費, 同時也承受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2006年中國東部地區近地面大氣中有23%~34%的硫酸鹽顆粒物、10%~23%的黑碳及12%~23%的一氧化碳是來自與出口產品生產相關的經濟活動。

這些經濟活動在中國造成大氣污染的同時, 部分污染物又會通過大氣輸送的方式轉移到美國西部等下游地區, 從而影響美國的空氣品質。 研究資料表明, 2006年, 美國西部地區近地面大氣中的硫酸鹽顆粒物和臭氧分別有3%~10%和0.5%~1.5%, 與中國出口的相關排放及傳輸有關。

“污染問題是一盤棋”

這種將污染“外包”的模式此前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但主要是在碳排放領域。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越來越多地把碳排放‘外包’給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2014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就在其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如此寫道。報告同時指出,本世紀頭十年間,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年均增長2.2%,此前30年的年均增速僅為1.3%。大部分溫室氣體的增長是因為燃燒化石燃料用於發電,而且大部分發電量都輸送給了為歐美消費者製造產品的工廠。“越來越多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來源於跨境貿易產品的製造。”

前幾年也有報導稱,中國的霧霾飄過太平洋,抵達美國西海岸。一些人批評中國造成污染,也有人在反思,美國的消費主義應該在其中擔負怎樣的責任。法新社就曾報導稱,美國的消費者應該對來自中國的空氣污染負一定責任,因為中國排放的許多污染物是由於製造用於出口的電視機、玩具、手機和其他產品而產生的。

對此,林金泰強調,他們研究的初衷和目標不是要從道義上指責發達國家或回擊外界對中國排汙的指責。“而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換一個視角觀察全球污染傳輸問題,讓大家意識到,對大氣污染源和治理責任的判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也是我們推廣全球化大氣污染的理念的原因。污染問題是一盤棋,不能簡單地說中國是污染源還是美國是污染源。大氣污染能夠通過貿易活動和大氣活動進行轉移,這兩個影響因素又相互作用,造成非常複雜的影響機制,讓局地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影響。我們對中美兩國之間的污染轉移的研究,先期工作就是要把這個問題拋出來,以待後期不斷深入。”林金泰說。

在林金泰看來,污染排放嚴重的地區,一定是要減排的,不能將責任完全歸因於國際貿易。同時,發達國家也要認識到,本國的空氣品質變好了並不是完全靠自己,而是很大一部分因為把污染轉移了。“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再去探討如何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如果發達國家能通過技術支持等形式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大氣環境,實際上也是在幫助自己。”林金泰說道。

由中美之間的大氣污染傳輸研究延伸開來,林金泰認為,國內各個地區的大氣污染也是一樣,甚至每個個體的行為也是如此。

“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能源來源不是完全清潔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不管你是否願意,個人的消費行為或多或少都對環境污染‘貢獻’了一部分。沒有人是完全的環境污染受害者,也沒有人是完全的加害者。”林金泰表示,“當然,從平等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消費的權利,有些消費也是必須的。但我們提倡可持續性的消費,一方面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另一方面對於必須進行的消費,儘量在經濟允許條件下購買一些環境友好型的產品。”

(原標題為《漂洋過海“輸”污染》)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越來越多地把碳排放‘外包’給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2014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就在其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如此寫道。報告同時指出,本世紀頭十年間,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年均增長2.2%,此前30年的年均增速僅為1.3%。大部分溫室氣體的增長是因為燃燒化石燃料用於發電,而且大部分發電量都輸送給了為歐美消費者製造產品的工廠。“越來越多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來源於跨境貿易產品的製造。”

前幾年也有報導稱,中國的霧霾飄過太平洋,抵達美國西海岸。一些人批評中國造成污染,也有人在反思,美國的消費主義應該在其中擔負怎樣的責任。法新社就曾報導稱,美國的消費者應該對來自中國的空氣污染負一定責任,因為中國排放的許多污染物是由於製造用於出口的電視機、玩具、手機和其他產品而產生的。

對此,林金泰強調,他們研究的初衷和目標不是要從道義上指責發達國家或回擊外界對中國排汙的指責。“而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換一個視角觀察全球污染傳輸問題,讓大家意識到,對大氣污染源和治理責任的判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也是我們推廣全球化大氣污染的理念的原因。污染問題是一盤棋,不能簡單地說中國是污染源還是美國是污染源。大氣污染能夠通過貿易活動和大氣活動進行轉移,這兩個影響因素又相互作用,造成非常複雜的影響機制,讓局地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影響。我們對中美兩國之間的污染轉移的研究,先期工作就是要把這個問題拋出來,以待後期不斷深入。”林金泰說。

在林金泰看來,污染排放嚴重的地區,一定是要減排的,不能將責任完全歸因於國際貿易。同時,發達國家也要認識到,本國的空氣品質變好了並不是完全靠自己,而是很大一部分因為把污染轉移了。“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再去探討如何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如果發達國家能通過技術支持等形式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大氣環境,實際上也是在幫助自己。”林金泰說道。

由中美之間的大氣污染傳輸研究延伸開來,林金泰認為,國內各個地區的大氣污染也是一樣,甚至每個個體的行為也是如此。

“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能源來源不是完全清潔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不管你是否願意,個人的消費行為或多或少都對環境污染‘貢獻’了一部分。沒有人是完全的環境污染受害者,也沒有人是完全的加害者。”林金泰表示,“當然,從平等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消費的權利,有些消費也是必須的。但我們提倡可持續性的消費,一方面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另一方面對於必須進行的消費,儘量在經濟允許條件下購買一些環境友好型的產品。”

(原標題為《漂洋過海“輸”污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