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填詞先從平韻起,說說十六令、南歌子、漁歌子的寫法

很多人一看到近體詩詞, 就免不了要看看它們是否符合平仄格律, 雖然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 但也怪不得人家, 因為寫詩填詞講究的是平仄格律。

很多人說詩易寫, 詞難填, 說的就是平仄格律方面的問題。 詩的平仄格律就那麼幾種形式, 很容易記下來。 但詞就不同了, 有多少詞牌, 就有多詞譜, 要記下來確實有點難度。 而詞的平仄的變化更是複雜多變, 讓人記不勝記。

因此有人提出填詞先從平韻起, 說的就是先易後難。 先攻下容易的平韻詞格, 再去考慮複雜一點的仄韻詞格。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三種平韻詞格的寫法。

​第一種:十六字令

這是平韻詞格中字數最少的詞牌, 又名《蒼梧謠》《歸字謠》。 全詞十六字, 三平韻, 很容易學會。 詞格為:平(韻)/中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其中"天、眠、娟”三字同為平聲押韻。 又如張孝祥的《十六字令》:“歸!獵獵西風卷繡旗。 攔教住, 重舉送行杯。 ”其中"歸、旗、杯”三字同為平聲押韻。

​第二種:南歌子

這也是平韻詞格中字數較少的詞牌, 又名《南柯子》《風蝶令》, 本是唐教坊曲, 後周邦彥將其歸入仙呂宮調。 全詞二十六字, 也是三平韻。 習慣上首兩句要形成對仗。 宋時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 我們把它叫作變調。 詞格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如張泌的《南歌子》:“柳色遮樓暗, 桐花落砌香。 畫堂開處晚風涼, 高卷水晶簾額襯斜陽。

”詞的開頭兩句是對仗, “香、涼、陽"押平聲同部韻。

​宋人呂本中的《南歌子·旅思》採用的是變調:“驛路侵斜月, 溪橋度曉霜。 短籬殘菊一枝黃, 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原無夢, 寒更每自長。 只言江左好風光, 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詞的上下片開頭兩句都是對仗,

且上下片用韻處都系平聲同部韻, 沒有換韻。

​第三種:漁歌子

又名《漁父》, 原為唐教坊曲, 後經周邦彥改造, 歸入黃鐘宮調。 全詞二十七字, 四平韻, 中間三言兩句, 習慣上使用對仗。 詞格為:中仄平平仄仄平(韻)/中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詞中“飛、肥、衣、歸"押平聲同部韻,第三四句形成對仗。這是一種很合規矩的寫法。

​以上我所提到的三種詞格,在填詞這一方面,應當說是最容易的。如果實在記不下來,建議喜歡填詞的朋友把示例記下來,在填詞時按照示例中每個字的平仄去用字,也許是比較實用的方法。

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詞中“飛、肥、衣、歸"押平聲同部韻,第三四句形成對仗。這是一種很合規矩的寫法。

​以上我所提到的三種詞格,在填詞這一方面,應當說是最容易的。如果實在記不下來,建議喜歡填詞的朋友把示例記下來,在填詞時按照示例中每個字的平仄去用字,也許是比較實用的方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