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張力:全面開啟新時代教育現代化新征程

作者: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張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是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置於首位,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明確了總體方向,並對教育服務“五位元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認識、加深理解。

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明確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先後實現了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小康的目標,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事業發揮了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品質和水準顯著提高,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教育公平保障水準穩步提升。

2016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7.4%;九年義務教育在城鄉全面普及,鞏固率為93.4%;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學率達到87.5%;高等教育總規模近37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42.7%。 目前我國教育總規模居世界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資源開發狀況處於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總體上看,教育支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闡釋:“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這一重要論述的歷史淵源,可以回溯到改革開放之初,縱貫近40年奮鬥歷程。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度看教育,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才資源巨大優勢。 黨的十四大報告第一次指出,“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準,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此後的黨代會報告和中央全會文件多次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中優先發展教育,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確定“提高教育現代化水準”的重要要求。 可以說,我們黨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教育事業的定位,就是始終要求現代化建設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同時要求教育自身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

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用以體現“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核心理念和宏大背景,非常振奮人心。 我們體會到,正是由於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歷史性判斷,才充分顯示出我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總方位、加快教育現代化的總方向、建設教育強國的總要求,這三者將是融為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需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內涵出發,在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在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形成更大合力。

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原來設想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的目標提早到2035年,並對本世紀中葉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更高目標。 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就要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依歸,教育優先發展地位更要牢固樹立,教育現代化更要超前實現,教育強國建設分階段目標任務也將儘快確立。 與此相關,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在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統領,瞄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方面邁開新的步伐。 這些都進一步體現了我們党在“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等目標任務方面的繼承與創新,在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價值基點等方面的頂層決策,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將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這些都進一步體現了我們党在“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等目標任務方面的繼承與創新,在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價值基點等方面的頂層決策,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將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