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國暨地方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工作交流會綜述

人民政協報記者 汪俞佳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管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

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開幕會上的講話字句鏗鏘,言猶在耳。

一個月後,11月16日至17日,全國暨地方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工作交流會在貴州貴陽召開。

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飆出席會議並講話。 他強調,要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大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面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提出的關於人民政協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論斷、新任務、新舉措,推動政協民宗委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全國政協民宗委主任朱維群主持會議,並結合十二屆全國政協民宗委五年工作作題為《總結經驗,研究規律,提高政協民宗委履職水準》的報告。 他表示,在政協民宗委工作中,要始終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致力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來自全國政協民宗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市政協民宗委負責人100余人相聚一堂,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和中央關於民族宗教工作的會議精神,交流本屆政協民宗委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人民政協民族宗教工作規律。 大家一致認為,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會議精神的時刻召開這樣一次會議,十分及時,非常必要,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和領會十九大精神,為做好今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交往交流交融為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計出力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朱維群在交流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發展方向,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交融不是取消民族差異,而是各民族在自覺、自願、自主的基礎上,優點長處共用、取長補短。

近年來,為增進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加快建成小康社會,各地政協民宗委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 吉林圍繞邊境地區鄉村發展情況開展歷時近四個月的調研,直接推動有關政策出臺;河南圍繞“利用國家扶貧優惠政策,發展貧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建言,助推民族聚居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疆積極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民族地區近些年發展速度很快,但由於自然、歷史等多方面原因,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問題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仍然較低,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生態制約仍然明顯。

為此,各級政協民宗委一直十分關注,積極獻計出力。

記者瞭解到,本屆全國政協民宗委37個專題調研中,超過一半的主題放在民族地區發展和民生改善上。 “扶貧脫貧是全黨全國關注的重大問題,我們從民族地區扶貧這個角度切入,就烏蒙山片區發展與扶貧攻堅、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准扶貧、民族地區貧困人口易地搬遷等問題開展調研,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工作成效。 ”朱維群如是說。

包蟲病是西部農牧區一種常見病,受威脅人口達5000萬。 這個問題既屬於地方常見病防治問題,也折射出民族地區醫療衛生發展滯後、影響到扶貧脫貧工作的社會問題。

根據俞正聲主席批示精神,全國政協民宗委赴青海、四川等地開展調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國家出臺《全國包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下一階段的防控目標、防治策略和技術措施。 可以說,政協民宗委的加入,從特定角度起到了有力促進作用。

全國政協民宗委的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肯定。 交流會上,地方政協民宗委有關負責人也主動分享各地在加快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所做的探索與實踐。 廣西推動解決民族地區貧困山區高速公路通行費偏高的問題,僅河池市至都安縣段高速公路收費每年就減少1500萬餘元。 湖南積極爭取湘西州吉首市享受國家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政策,當年度就爭取到專項支持資金1700萬元,同等享受扶貧片區政策。天津推動將全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和53個少數民族村全部列為幫扶物件,設立少數民族鄉村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回顧過去幾年的工作,與會代表感觸良多。大家紛紛表示,民族工作的關鍵是團結,民族地區的重點是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主要在民族地區。要繼續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建真言、謀良策。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工作是一項特殊的群眾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強。如何協調關係增進宗教和諧,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的重點。

全國政協民宗委2014年、2015年赴陝西、四川、山西、湖南持續開展調研,就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正確引領教義教規闡釋、正確處理國法與教規關係、遏制極端思想和抵禦境外滲透、不斷豐富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時代內涵等提出建議。

“我們在調研基礎上提出簡化宗教場所建設審批程式、開辦網上辦理業務、成立網上‘宗情’監控站等建議,兩年來,我省宗教場所建設行政審批網上辦結率100%,整治過的宗教違規違法案件中反彈率始終控制在千分之五的水準以下。”黑龍江省政協民宗委負責人的發言得到與會者贊許。

“我們開展了懇談走訪活動,舉辦了首次省政協藏傳佛教界委員專題培訓學習班,召開了首次全省藏區州、縣兩級政協主席和藏傳佛教界政協委員座談會,大大增強了廣大藏傳佛教界人士的民族自豪感和‘五個認同’意識。”四川省政協民宗委專職副主任華瑞康傑的發言引發與會者對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思考。隨後,山西、山東、江西、重慶、武漢等多地政協民宗委負責人也就大力培養愛國宗教人士、加強團結聯誼、發揮宗教積極作用等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各地在這方面的調研都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如何充分發揮政協優勢,做好“中國化”“相適應”這篇大文章?與會者表示,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深化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通過持續深入的調查和研討,推動各宗教更好地與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參與協商民主實踐加強履職能力建設

十二屆全國政協努力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從全國到地方政協民宗委,也從未停止思索和實踐。

從實踐來看,各級政協民宗委按照人民政協推進協商民主的總體要求,積極參與和承辦諮政協商座談會、專題協商會、界別協商會、對口協商會以及雙周協商、月協商、季協商等多種形式的協商議政活動。為進一步提高調研品質和履職實效,確保建言立論落到實處,各地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為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貢獻民宗委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上海積極借助外力,將本市民族宗教領域專家納入調研團隊,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議政建言水準;甘肅在調研中注重加強與有關方面溝通協商,提高建言獻策的針對性和採納率;哈爾濱積極開展網上協商議政,向委員及時推送政協重要活動等相關資訊,説明委員熟悉政協工作,暢通民主管道,提高建言水準。

近年來,人民政協不斷加強民主監督工作。全國政協民宗委曾在《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一年、五年、十年的幾個節點,就《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開展長期跟蹤調研,今年又就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貫徹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性調研。這種長期關注、督促落實的工作方式既務實又很有成效,突出體現了政協組織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很多地方政協民宗委也通過多種形式的民主監督,推動民族宗教方面有關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

民族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與會者一致認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多宗教國家,民族宗教工作牽涉面廣、政治性強、敏感度高。民宗委作為人民政協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專門機構,需要在工作方法上潤物無聲,在主動作為時擲地有聲,在平和實踐中行穩致遠。

近年來,全國政協民宗委幾乎每年都會選取一個主題召開全國性交流會,這種“以會代訓”的方式,已經成為全國政協和地方政協民宗委溝通聯繫、開展工作的有效抓手。“這次會議既是學習十九大精神、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集中學習會,又是總結經驗、研究問題、探索規律的交流研討會,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部署政協民宗委工作的一次動員會。”閉幕會上,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王正福認為此次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交流會記者都會看到一番場景,與會代表會上熱烈討論、凝聚共識,會後自發聚在一起研讀檔、互相啟發,今年也不例外。正如海南省政協民宗委主任李運才所言,“交流會這個大平臺非常及時有效,把政協民宗委工作者真正擰到一起,許多困惑和問題也在交流探討中得到解決。”

有實踐、有經驗、有思考、有建議,兩天的交流會在互學互鑒中圓滿結束。站在新起點,帶著新使命,與會代表信心滿滿踏上新征程。

湖南積極爭取湘西州吉首市享受國家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政策,當年度就爭取到專項支持資金1700萬元,同等享受扶貧片區政策。天津推動將全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和53個少數民族村全部列為幫扶物件,設立少數民族鄉村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回顧過去幾年的工作,與會代表感觸良多。大家紛紛表示,民族工作的關鍵是團結,民族地區的重點是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主要在民族地區。要繼續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建真言、謀良策。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工作是一項特殊的群眾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強。如何協調關係增進宗教和諧,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的重點。

全國政協民宗委2014年、2015年赴陝西、四川、山西、湖南持續開展調研,就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正確引領教義教規闡釋、正確處理國法與教規關係、遏制極端思想和抵禦境外滲透、不斷豐富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時代內涵等提出建議。

“我們在調研基礎上提出簡化宗教場所建設審批程式、開辦網上辦理業務、成立網上‘宗情’監控站等建議,兩年來,我省宗教場所建設行政審批網上辦結率100%,整治過的宗教違規違法案件中反彈率始終控制在千分之五的水準以下。”黑龍江省政協民宗委負責人的發言得到與會者贊許。

“我們開展了懇談走訪活動,舉辦了首次省政協藏傳佛教界委員專題培訓學習班,召開了首次全省藏區州、縣兩級政協主席和藏傳佛教界政協委員座談會,大大增強了廣大藏傳佛教界人士的民族自豪感和‘五個認同’意識。”四川省政協民宗委專職副主任華瑞康傑的發言引發與會者對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思考。隨後,山西、山東、江西、重慶、武漢等多地政協民宗委負責人也就大力培養愛國宗教人士、加強團結聯誼、發揮宗教積極作用等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各地在這方面的調研都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如何充分發揮政協優勢,做好“中國化”“相適應”這篇大文章?與會者表示,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深化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通過持續深入的調查和研討,推動各宗教更好地與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參與協商民主實踐加強履職能力建設

十二屆全國政協努力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從全國到地方政協民宗委,也從未停止思索和實踐。

從實踐來看,各級政協民宗委按照人民政協推進協商民主的總體要求,積極參與和承辦諮政協商座談會、專題協商會、界別協商會、對口協商會以及雙周協商、月協商、季協商等多種形式的協商議政活動。為進一步提高調研品質和履職實效,確保建言立論落到實處,各地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為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貢獻民宗委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上海積極借助外力,將本市民族宗教領域專家納入調研團隊,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議政建言水準;甘肅在調研中注重加強與有關方面溝通協商,提高建言獻策的針對性和採納率;哈爾濱積極開展網上協商議政,向委員及時推送政協重要活動等相關資訊,説明委員熟悉政協工作,暢通民主管道,提高建言水準。

近年來,人民政協不斷加強民主監督工作。全國政協民宗委曾在《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一年、五年、十年的幾個節點,就《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開展長期跟蹤調研,今年又就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貫徹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性調研。這種長期關注、督促落實的工作方式既務實又很有成效,突出體現了政協組織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很多地方政協民宗委也通過多種形式的民主監督,推動民族宗教方面有關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

民族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與會者一致認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多宗教國家,民族宗教工作牽涉面廣、政治性強、敏感度高。民宗委作為人民政協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專門機構,需要在工作方法上潤物無聲,在主動作為時擲地有聲,在平和實踐中行穩致遠。

近年來,全國政協民宗委幾乎每年都會選取一個主題召開全國性交流會,這種“以會代訓”的方式,已經成為全國政協和地方政協民宗委溝通聯繫、開展工作的有效抓手。“這次會議既是學習十九大精神、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集中學習會,又是總結經驗、研究問題、探索規律的交流研討會,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部署政協民宗委工作的一次動員會。”閉幕會上,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王正福認為此次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交流會記者都會看到一番場景,與會代表會上熱烈討論、凝聚共識,會後自發聚在一起研讀檔、互相啟發,今年也不例外。正如海南省政協民宗委主任李運才所言,“交流會這個大平臺非常及時有效,把政協民宗委工作者真正擰到一起,許多困惑和問題也在交流探討中得到解決。”

有實踐、有經驗、有思考、有建議,兩天的交流會在互學互鑒中圓滿結束。站在新起點,帶著新使命,與會代表信心滿滿踏上新征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