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代瓷器各時期的主要特徵

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 因政治安定, 經濟繁榮, 皇帝重視, 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 皇帝的愛好與提倡, 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 裝飾精細華美, 成就不凡, 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光耀燦爛的一頁。

順冶經歷17年。

清順治 青花“加官進爵”圖盤

順治時期所燒制的瓷器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不被人們重視與認識, 歷史上文獻記載也不多。 故這一時期的無款瓷器常被籠統地稱為“明末清初”瓷, 或者把明末崇禎青花瓷歸為順治青花, 或者將順治青花瓷中質地細膩、青花發色翠藍的“上品器”歸為康熙時期。

康熙經歷了61年。

清康熙 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

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鎮瓷器的重點之一。 無論從造型, 品種, 釉色彩繪諸方面, 康熙制瓷都具有較高水準。 從造型看, 挺撥硬朗, 雄奇魁偉者頗多。 尤其是大件琢器, 小件作品中, 細巧秀麗者也不在小數。 康熙官窯瓷的主要特色在於顏色釉方面。 康熙早期以此為主。 康熙晚期創燒了琺瑯彩和粉彩。 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 其中以“翠毛色”和“寶石藍”為最隹。

雍正經歷13年。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松竹梅紋瓶

雍正時期被認為是清季盛世之一, 其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 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 總體風格輕巧俊秀, 精雅圓瑩。 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 大肆盛行, 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 成為釉上彩的主流。 雍正粉彩不僅白地彩繪, 還有各種色地彩繪,

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乾隆經歷61年。

清乾隆 粉彩開光鏤空花卉紋燈罩

乾隆朝是瓷器燒造的集大成時期, 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 這一朝的官窯瓷以豐富, 多彩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而著稱於世。 由於乾隆元年至二十年,

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與能工巧匠。 乾隆早期官窯瓷的燒造與雍正朝官窯的燒造水準幾乎不相上下, 如果不施款, 很難區分前後。 從品種看, 除了琺瑯彩是官窯在宮廷加工燒制外, 其佘品種也有仿製。 當時有所謂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種, 實即是民窯所燒的上等瓷器, 這類作品不斷在當地燒制。 從整體看, 他們的製作水準在官, 民窯之間, 是乾隆民窯的代表作品。

鴉片戰爭之後, 戰亂很多、政局動盪、外資入侵、市場縮小, 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推殘。 延續500多年的禦器廠也隨著清祚的傾圯而壽終正寢。

嘉慶經歷24年。

清嘉慶 粉彩籟瓜紋碗

景德鎮制瓷已明顯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來的嘉慶官窯傳世品數量相對減少,而且製作品質不十分高。嘉慶朝早期官窯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慶四年,乾隆“駕崩”。一切才從頭開始。這是一種傳說,嘉慶朝品種比前朝大大減少,各種品種風格基本與乾隆朝瓷器相似,創新之作極少。

道光經歷30年。

清道光 珊瑚紅地白梅花紋蓋碗

在清代景德鎮瓷業歷史上,道光朝經歷了不少波折。無論是瓷器造型還是釉彩方面和製作方面,都有一種不盡人意的草率作風。不過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道光官窯依然有著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慶和以後幾朝的作品綜合比較,仍相當出色。不少作品甚至遠勝過嘉慶朝瓷器。道光官窯分兩種類型,一種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種是“慎德堂制”款器。從制作品看,彩瓷品質高於顏色釉瓷器。這是因為顏色釉在嘉慶朝已趨衰落,此時已回天無力。而彩瓷則如終是乾,嘉以來主流產品。從工藝看彩瓷屬於低溫繪彩,相對易製作。因而理當然地優於顏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繪畫等方面依然保存著前朝風格。有些作品可與乾隆瓷並駕齊驅。從整體看,“慎德堂制”款器製作品質普通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窯款似乎更值得後人珍視。

咸豐經歷10年。

清咸豐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景德鎮陷入戰亂。咸豐初年,太平軍在長江江西的廣泛活動,使禦窯場燒造的部分瓷器無法運出江西。咸豐五年,太平軍石達開等在江西與清軍作戰。景德鎮禦窯廠在戰亂中被迫停燒。傳世的為咸豐景德鎮官窯瓷應為咸豐五年前燒造。這一階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與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經歷了13年。

清同治 粉彩歲朝嬰戲果盤

經歷了咸豐朝激烈的戰亂之後,至同冶五年。景德鎮禦窯廠終於恢復了燒造。由於連年戰事。當地窯業元氣大傷。景德鎮禦窯廠官窯瓷器的燒造僅僅為勉強應付朝廷的一種公務。至於同冶民窯瓷,更是粗製濫造。僅僅維持著商品瓷的燒造品質。由於本朝官窯恢復於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斷,傳世同冶官窯瓷均為五年後產品。從咸豐五年至同冶五年,共曆十年,經過這十年停燒,景德鎮官窯瓷的製作風格起了較明顯的變化,最突出的變化是同冶官窯瓷與以後的光緒,宣統瓷有許多相似之處,與道光,咸豐瓷共同越來越少。有明顯的近代瓷特徵。無論是青花,顏色釉,彩瓷看均與光緒,宣統瓷器接近。許多作品如不施款,難區分¨同¨,¨光¨。同冶朝民窯瓷器中,無款器佔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幾乎都為圖章款。許多款識上未書¨大清¨二字。有的寫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寫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為這類缺朝號者是同光間作品,同治朝品種藍本與前朝相同。但品質繼續下降。近代瓷特徵明顯。

光緒經歷34年。

清光緒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奓鬥

光緒朝距今僅100年多,光緒末年距今不足百年。這一時期燒造的瓷器數量很大,傳世品也極為豐富,品種也十分豐富。其間有許多書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寢宮“儲秀宮”和“大雅齋”款的作品。由於光緒朝距今較近,傳世瓷器的品種,數量均十分豐富,可以認為與傳世的歷朝歷代官窯瓷相比。傳世光緒官窯瓷器的數量可能最多。從製作的品質看,比同冶官窯瓷器略勝一籌。光緒朝景德鎮民窯業是異常活躍。在一種崇古,仿古之風影響下,當地民窯中大量出現了仿明永樂,宣德,成化及後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後至嘉慶,道光等朝官窯瓷。許多仿品的亂真程度相當高。光緒朝瓷器與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為主流。

宣統經歷了4年。

清宣統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

宣統朝距現代僅一步之遙。本朝燒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種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顏色釉器等。從傳世品看。宣統官窯瓷燒造品質均較高,不管品種,樣式,釉彩皆仿前朝。與光緒器基本相似,但同類作品製作比光緒器精細。宣統民窯瓷器在傳世中出現較小,這並不是燒造少,本朝燒造僅3年。但距今時間近,損毀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許多器物存世,由於許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鑒定中可能被劃歸光緒或民國。宣統朝瓷器無特別創新,但彩瓷新品種淺絳粉彩在光緒流行後,此時仍繼續發展,還燒造了停燒已久的琺瑯彩瓷器。

清嘉慶 粉彩籟瓜紋碗

景德鎮制瓷已明顯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來的嘉慶官窯傳世品數量相對減少,而且製作品質不十分高。嘉慶朝早期官窯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慶四年,乾隆“駕崩”。一切才從頭開始。這是一種傳說,嘉慶朝品種比前朝大大減少,各種品種風格基本與乾隆朝瓷器相似,創新之作極少。

道光經歷30年。

清道光 珊瑚紅地白梅花紋蓋碗

在清代景德鎮瓷業歷史上,道光朝經歷了不少波折。無論是瓷器造型還是釉彩方面和製作方面,都有一種不盡人意的草率作風。不過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道光官窯依然有著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慶和以後幾朝的作品綜合比較,仍相當出色。不少作品甚至遠勝過嘉慶朝瓷器。道光官窯分兩種類型,一種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種是“慎德堂制”款器。從制作品看,彩瓷品質高於顏色釉瓷器。這是因為顏色釉在嘉慶朝已趨衰落,此時已回天無力。而彩瓷則如終是乾,嘉以來主流產品。從工藝看彩瓷屬於低溫繪彩,相對易製作。因而理當然地優於顏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繪畫等方面依然保存著前朝風格。有些作品可與乾隆瓷並駕齊驅。從整體看,“慎德堂制”款器製作品質普通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窯款似乎更值得後人珍視。

咸豐經歷10年。

清咸豐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景德鎮陷入戰亂。咸豐初年,太平軍在長江江西的廣泛活動,使禦窯場燒造的部分瓷器無法運出江西。咸豐五年,太平軍石達開等在江西與清軍作戰。景德鎮禦窯廠在戰亂中被迫停燒。傳世的為咸豐景德鎮官窯瓷應為咸豐五年前燒造。這一階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與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經歷了13年。

清同治 粉彩歲朝嬰戲果盤

經歷了咸豐朝激烈的戰亂之後,至同冶五年。景德鎮禦窯廠終於恢復了燒造。由於連年戰事。當地窯業元氣大傷。景德鎮禦窯廠官窯瓷器的燒造僅僅為勉強應付朝廷的一種公務。至於同冶民窯瓷,更是粗製濫造。僅僅維持著商品瓷的燒造品質。由於本朝官窯恢復於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斷,傳世同冶官窯瓷均為五年後產品。從咸豐五年至同冶五年,共曆十年,經過這十年停燒,景德鎮官窯瓷的製作風格起了較明顯的變化,最突出的變化是同冶官窯瓷與以後的光緒,宣統瓷有許多相似之處,與道光,咸豐瓷共同越來越少。有明顯的近代瓷特徵。無論是青花,顏色釉,彩瓷看均與光緒,宣統瓷器接近。許多作品如不施款,難區分¨同¨,¨光¨。同冶朝民窯瓷器中,無款器佔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幾乎都為圖章款。許多款識上未書¨大清¨二字。有的寫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寫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為這類缺朝號者是同光間作品,同治朝品種藍本與前朝相同。但品質繼續下降。近代瓷特徵明顯。

光緒經歷34年。

清光緒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奓鬥

光緒朝距今僅100年多,光緒末年距今不足百年。這一時期燒造的瓷器數量很大,傳世品也極為豐富,品種也十分豐富。其間有許多書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寢宮“儲秀宮”和“大雅齋”款的作品。由於光緒朝距今較近,傳世瓷器的品種,數量均十分豐富,可以認為與傳世的歷朝歷代官窯瓷相比。傳世光緒官窯瓷器的數量可能最多。從製作的品質看,比同冶官窯瓷器略勝一籌。光緒朝景德鎮民窯業是異常活躍。在一種崇古,仿古之風影響下,當地民窯中大量出現了仿明永樂,宣德,成化及後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後至嘉慶,道光等朝官窯瓷。許多仿品的亂真程度相當高。光緒朝瓷器與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為主流。

宣統經歷了4年。

清宣統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

宣統朝距現代僅一步之遙。本朝燒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種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顏色釉器等。從傳世品看。宣統官窯瓷燒造品質均較高,不管品種,樣式,釉彩皆仿前朝。與光緒器基本相似,但同類作品製作比光緒器精細。宣統民窯瓷器在傳世中出現較小,這並不是燒造少,本朝燒造僅3年。但距今時間近,損毀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許多器物存世,由於許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鑒定中可能被劃歸光緒或民國。宣統朝瓷器無特別創新,但彩瓷新品種淺絳粉彩在光緒流行後,此時仍繼續發展,還燒造了停燒已久的琺瑯彩瓷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