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感恩祈福觀盛會 石蟆鎮2017年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將隆重舉行

11月27日至12月3日, 重慶江津區石蟆鎮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將隆重舉行, 預計自重慶、四川和貴州的5萬群眾將先後聚集在石蟆鎮中心文化廣場上, 緬懷治水先賢李冰, 感恩惜福, 祈求風調雨順事業興盛。

清源宮祈福廟會的前世今生

每年舉行四次廟會, 分別是“上九會”、“清醮會”、“川主會”、“燈杆會”。 四次廟會遠近群眾紛紛前來趕會, 熱鬧非凡, 商賈們也趁機出售農具、土特產品等, 猶如今天的物資交流會。

1.上九會。 上九會的遊街過程中, 組織者會安排舞獅、舞龍等隊伍敲鑼打鼓的到各幫會、重要機構、鄉紳門口表演拜年,

收取紅包。

2.清醮會。 “醮”實為一種禱神的祭禮。 石蟆清源宮清醮會舉行的時間一般為七天。 包括各類醮祭活動, 如普渡亡靈、遣送瘟神、放生、漂放蓮燈等活動。 打醮期間, 也要表演喜劇。 一般在醮儀正式開始前一夜演起, 直至醮儀結束, 而且一般都是通宵達旦。

3.川主會。 石蟆清源宮川主會按慣例要抬李冰塑像出遊, 神像旁有“陰差”等護送。 在出遊過程中人們表演龍燈、獅燈等傳統藝術, 清源宮內也有戲班演戲酬神。

4.燈杆會。 燈杆會其實是燈會的一種, 川東地區人民豪邁熱情, 喜好氣勢磅礴, 認為燈掛得越高, 就越能接近上天, 人們的美好心願就越能讓上天知曉。

“清源宮廟會”的主要內容為祭奠緬懷蜀郡郡守李冰。 按慣例, 活動期間要抬著李冰塑像出遊,

並舉行取水、求福、祭拜等民俗活動, 以此表達對李冰的懷念之情, 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在此期間, 還將舉辦大型燈會和民間戲劇演出。

這項渝西、川南、黔北地區群眾的重要習俗, 在民間一直比較盛行, 成為影響渝西、川南、黔北地區的重要傳統民俗活動。 歷年廟會期間慕名而來祈福觀典的遊客近10萬人次, 素有民謠歌曰:“每當會事, 來者千千, 去者萬萬, 江津一半, 合江一半, 人聲鼎沸, 香火不斷……”。

自2014年12月重慶三環高速公路江永段正式開通, 石蟆作為特色邊貿鎮的的區位優勢逐漸凸顯, 有著川黔的廣大發展腹地, 實現了江津自駕40分鐘的快捷出行, 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石蟆鎮民俗氛圍濃郁的清源宮廟會活動愈發引人關注,

慕名而來的遊客與日俱增。 為規範這項群眾喜愛的傳統民俗活動流程, 發展和弘揚一批瀕臨失傳的民俗表演絕活兒, 引導當地群眾緬懷治水先賢, 祈願風調雨順, 以此弘揚感恩惜福、惜水愛水的優良習俗, 清源宮管理委員會在充分尊重風土民俗的前提下, 按照慣例主辦第三屆清源宮廟會文化節。

本屆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從11月27日開始預熱, 各地架香會開始入駐, 清源宮500年的古劇台將陸續開始多場次的川劇表演。 正式的開幕式將在12月2日正式舉行, 來自渝川黔等地的10餘個架香會香客們將抬著貢品、手捧香燭、28位“武士”護行, 民樂隊、秧歌隊、舞獅隊等也將隨行表演, 在數百名香客和遊客的簇擁下,

隊伍將從清源宮沿中心商業街巡遊來到文化廣場。

兩項“非遺”表演再現風土民俗

石蟆鎮目前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有兩個, 這兩項文化遺產在渝川黔地區均享有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項是石蟆清源宮祈福廟會, 它主要傳遞的是石蟆百姓感恩惜福和祈求風調雨順的樸素願望;還有一項是傳統綜合性表演藝術——“石蟆百戲伎藝”, 它們內涵豐富, 底蘊深遠, 都將在本次文化節集中表演和展示。

12月2日下午, 清源宮將舉行祈福點燈和非物質文化——“石蟆百戲伎藝”表演, 其內容包括打錢槍、蓮花鬧、舞龍舞獅、翻五台、猴子爬杆等多項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特色伎藝。 整個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將持續到12月3日。

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將對石蟆鎮兩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展示, 重現其本真和原味。

上演的“猴子爬杆”、“高空舞獅”、“打錢槍”、“蓮花鬧”、“舞龍舞獅”、“唱川戲”等一項項鄉土味十足的民俗絕活兒, 讓每一位欣賞的遊客都恍若回到孩提時代, “記住鄉愁”, 回味鄉村味道。

“猴子爬杆”是石蟆傳統百戲技藝之一, 最受群眾喜歡。 據載, 這項絕活源起唐宋, 民間藝人受猴子爬杆玩耍形態啟發而模擬表演。 表演時, 表演者妝成猴王扮相, 在上下竹竿間展現絕活兒, 並在竹竿頂端完成“滑樁、左右鼇魚、猛虎下山”等30個多個高難度表演動作。 整個表演動作驚險, 幽默滑稽, 堪稱巴渝一絕。

同樣源于唐宋同為石蟆傳統百戲技藝的“高空舞獅”同樣精彩紛呈。 表演時,“獅子”在最頂上進行表演,最高難度的動作是“獅子踩鬥”,精彩絕倫,虎虎生風。驚險動作牽人心弦,圍觀者無不拍手叫絕。整套表演融民間器樂、民間說唱、戲曲音樂、曲藝雜耍等民俗技藝於一體。

此外,點燈祈福儀式也獨具觀賞性。儀式在“清源宮”大院舉行,先豎起一根高大木竿,木竿上掛著燈盞,一般取八八之意掛六十四盞,頂部最大的一盞燈稱為“玉皇燈”。樸實的民眾認為燈掛得越高,就越能接近自然及上天,人們的美好心願就越能讓上天知曉,當地稱之為“飲福”。當閃爍的紅燈升到竿頂之時,群眾競相觀看,歡聲雷動,川劇鑼鼓嗩呐等也隨之齊鳴,一派熱鬧喜慶的景像,將整個廟會盛況推向高潮,以此表達對清源宮的崇敬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本次活動力求還原非遺原真魅力,將非遺文化保護與發展地方經濟相結合,同時,希望清源宮感恩惜福的文化傳統得到繼承和發揚。

充分利用大眾文化豐富廟會活動

此次廟會文化節在延續前兩屆傳統儀式、傳統伎藝表演的基礎上,有了新內容,創新融入橄欖採摘、中壩島鄉村旅遊體驗活動,並邀請重慶電視臺《凡人有樂-挑戰30秒》和國家C級搏擊賽事《<拳匠>之決戰蟆城拳王爭霸賽》來到石蟆,營造聲勢吸引客源,打造形式新穎、層層嵌套的綜合廟會文化節。

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清源宮廟會文化節一直以來有著穩定的受眾和定期舉辦的傳統,但現在石蟆人民也因為傳統文化局部喪失和傳人繼承人無以為繼等發展困境而憂心忡忡。如何永續傳承這種感恩文化、惜福文化,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優秀文化品質,成為清源宮廟會發展的關鍵。

石蟆鎮嘗試引進大眾文化來帶動傳統精英文化的發展傳承,邀請重慶電視臺《凡人有樂-挑戰30秒》加入本次開幕盛典,該節目將穿插于廟會文化節開幕式全程,為祈福廟會積聚人氣;聯合石蟆籍鄉賢、江津區武術協會副主席楊勇,引進了國家C級職業搏擊賽事《<拳匠>之決戰蟆城拳王爭霸賽》,用優秀的武術文化傳承競技體育精神,來自中國、俄羅斯、泰國等18名拳手將分組對抗,世界拳王康恩、自由搏擊國家隊教練張祖才將應邀出席。比賽將於12月2日下午3點在石蟆中心文化廣場正式開賽,屆時將有相關媒體通過20餘家網路平臺面向全國觀眾直播。節目和賽事的成功舉辦也能極大地提高石蟆鎮的知名度,促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特色富硒旅遊農產品集中推廣銷售。

“江津糧倉”特色農產品展銷

作為特色農業邊貿鎮的石蟆,有著來自渝川黔的廣大消費者市場。被命名為“重慶市橄欖之鄉”、“中國優質橄欖基地(鄉)鎮”的石蟆鎮,6萬畝優質橄欖年產量超過2000噸;全鎮中稻—再生稻6萬畝,建成富硒大米加工廠2個,年生產能力超過5000噸,物產種類繁多、綠色健康,主產糧食、生豬、橄欖、蠶桑、甘蔗等,素有“江津糧倉”之稱。

據中國科學院權威檢測,石蟆鎮90%以上的土壤硒元素含量在中高以上,尤其適合發展富硒農業。現成功註冊“石蟆硒”農副產品10餘種,大米、葛粉、紅糖、家禽、蛋類等各種富硒產品市場回饋良好。該鎮政府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模式,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更多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林牧漁業穩步增長,特色富硒產業正從規範化走向專業化,“石蟆硒”品牌影響力持續壯大。

石蟆鎮2017年第三屆清源宮廟會文化節是該鎮‘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為了能最大限度服務於各類有著不同遊覽需求的遊客群體,該鎮活動策劃有機囊括了架香駐會、排街巡遊、開幕匯演、祈福點燈、非遺表演、拳王爭霸賽、特色富硒農產品展銷、橄欖採摘、中壩島鄉村旅遊等九項特色活動。

今年的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在充分發掘展示石蟆鎮鄉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力求進一步推進川渝黔文化交流和傳承,展現石蟆新形象、新風貌。

表演時,“獅子”在最頂上進行表演,最高難度的動作是“獅子踩鬥”,精彩絕倫,虎虎生風。驚險動作牽人心弦,圍觀者無不拍手叫絕。整套表演融民間器樂、民間說唱、戲曲音樂、曲藝雜耍等民俗技藝於一體。

此外,點燈祈福儀式也獨具觀賞性。儀式在“清源宮”大院舉行,先豎起一根高大木竿,木竿上掛著燈盞,一般取八八之意掛六十四盞,頂部最大的一盞燈稱為“玉皇燈”。樸實的民眾認為燈掛得越高,就越能接近自然及上天,人們的美好心願就越能讓上天知曉,當地稱之為“飲福”。當閃爍的紅燈升到竿頂之時,群眾競相觀看,歡聲雷動,川劇鑼鼓嗩呐等也隨之齊鳴,一派熱鬧喜慶的景像,將整個廟會盛況推向高潮,以此表達對清源宮的崇敬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本次活動力求還原非遺原真魅力,將非遺文化保護與發展地方經濟相結合,同時,希望清源宮感恩惜福的文化傳統得到繼承和發揚。

充分利用大眾文化豐富廟會活動

此次廟會文化節在延續前兩屆傳統儀式、傳統伎藝表演的基礎上,有了新內容,創新融入橄欖採摘、中壩島鄉村旅遊體驗活動,並邀請重慶電視臺《凡人有樂-挑戰30秒》和國家C級搏擊賽事《<拳匠>之決戰蟆城拳王爭霸賽》來到石蟆,營造聲勢吸引客源,打造形式新穎、層層嵌套的綜合廟會文化節。

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清源宮廟會文化節一直以來有著穩定的受眾和定期舉辦的傳統,但現在石蟆人民也因為傳統文化局部喪失和傳人繼承人無以為繼等發展困境而憂心忡忡。如何永續傳承這種感恩文化、惜福文化,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優秀文化品質,成為清源宮廟會發展的關鍵。

石蟆鎮嘗試引進大眾文化來帶動傳統精英文化的發展傳承,邀請重慶電視臺《凡人有樂-挑戰30秒》加入本次開幕盛典,該節目將穿插于廟會文化節開幕式全程,為祈福廟會積聚人氣;聯合石蟆籍鄉賢、江津區武術協會副主席楊勇,引進了國家C級職業搏擊賽事《<拳匠>之決戰蟆城拳王爭霸賽》,用優秀的武術文化傳承競技體育精神,來自中國、俄羅斯、泰國等18名拳手將分組對抗,世界拳王康恩、自由搏擊國家隊教練張祖才將應邀出席。比賽將於12月2日下午3點在石蟆中心文化廣場正式開賽,屆時將有相關媒體通過20餘家網路平臺面向全國觀眾直播。節目和賽事的成功舉辦也能極大地提高石蟆鎮的知名度,促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特色富硒旅遊農產品集中推廣銷售。

“江津糧倉”特色農產品展銷

作為特色農業邊貿鎮的石蟆,有著來自渝川黔的廣大消費者市場。被命名為“重慶市橄欖之鄉”、“中國優質橄欖基地(鄉)鎮”的石蟆鎮,6萬畝優質橄欖年產量超過2000噸;全鎮中稻—再生稻6萬畝,建成富硒大米加工廠2個,年生產能力超過5000噸,物產種類繁多、綠色健康,主產糧食、生豬、橄欖、蠶桑、甘蔗等,素有“江津糧倉”之稱。

據中國科學院權威檢測,石蟆鎮90%以上的土壤硒元素含量在中高以上,尤其適合發展富硒農業。現成功註冊“石蟆硒”農副產品10餘種,大米、葛粉、紅糖、家禽、蛋類等各種富硒產品市場回饋良好。該鎮政府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模式,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更多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林牧漁業穩步增長,特色富硒產業正從規範化走向專業化,“石蟆硒”品牌影響力持續壯大。

石蟆鎮2017年第三屆清源宮廟會文化節是該鎮‘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為了能最大限度服務於各類有著不同遊覽需求的遊客群體,該鎮活動策劃有機囊括了架香駐會、排街巡遊、開幕匯演、祈福點燈、非遺表演、拳王爭霸賽、特色富硒農產品展銷、橄欖採摘、中壩島鄉村旅遊等九項特色活動。

今年的清源宮廟會文化節在充分發掘展示石蟆鎮鄉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力求進一步推進川渝黔文化交流和傳承,展現石蟆新形象、新風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