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豐收畫卷添底色——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掠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玫玨 李傲 袁長煥 通訊員 王紀文 張曉滿

今年又是一個糧食豐收年!目前, 全國秋收秋種接近尾聲, 糧食生產穩中調優。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 截至11月13日, 全國94.8%秋糧已收穫, 預計全年糧食產量將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

作為農民的“貼心人”和農業的“守護者”, 氣象部門提前籌畫部署、上下聯動, 全力保障秋收秋種工作順利進行。 同時, 在為農服務領域開拓創新, 精細化、格點化預報等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應用於服務中, 提高了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定量化水準和科技含量。

“天公不作美” 氣象成秋雨中的搶收“指揮棒”

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工作於今年9月12日啟動以來, 國家氣象中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發佈《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以及針對初霜凍、連陰雨、寒露風、颱風等災害性天氣製作有關氣象服務產品共300多期, 並深入受災地區調研災害影響, 準確分析了今年秋季罕見連陰雨天氣過程對秋收秋種的影響。

今年, 華西秋雨較常年偏強, 多地降雨量、降雨天數達歷史同期最高, 為湖北、重慶、陝西等多地秋收秋種工作造成重要影響。

“這雨下得太愁人, 眼看著就要有收成, 要是爛在地裡太讓人心疼了。 ”9月下旬以來, 湖北省連續出現陰雨天氣, 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毛崗村支書張正良曾一度為此發愁。

滾動發佈的天氣預報成為農機調度、農民收割的“指揮棒”。

僅一個月, 毛崗村的水稻已經收割完畢, 綠油油的油菜苗覆蓋了整片田地。 “如果沒有準確的預報做指導, 這些稻穀今年很有可能就收不上來了。 ”張正良說。

“天公不作美”, 氣象資訊傳遞更要及時。 湖北省農機局工程師陳鵬宇介紹, 根據準確、及時的氣象資訊, 省農機局科學調配糧食烘乾設備和播種機械等作業機具, 投入各類農業機械80余萬台(套)用於搶收搶種, 盡最大限度減少降雨影響。

直通式氣象服務助力良田豐收

今年, 中國氣象局與農業部繼續加強合作, 98.2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享受“點對點”的直通式氣象服務, 智慧農業氣象終端註冊使用者近240萬。

每逢遇上好天氣,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萬安村農戶吳錦生就會在家門口曬稻子。 吳錦生今年種了20多畝水稻, 因為播種較早, 提前進入了收割期。 一收到預報天氣晴好的氣象短信, 他就立即請來收割隊收割水稻, 接著便著手晾曬。

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奔田間地頭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全面鋪開——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更加“個性化”, 服務語言成為了最親切的“鄉音”, 服務提供方式從“普髮型”向“直通式”轉變。

水稻是合肥的主要農作物, 當地早、中、晚稻播種面積達500多萬畝, 收割季節從7月持續到11月。 合肥市氣象局通過“惠農氣象”APP鋤禾社區、合肥直通式氣象服務QQ群、微信群等平臺第一時間向農戶發佈最新氣象資訊和農事建議。 農氣專家也與農戶成為了 “網友”,

在網路社區和群內交流互動, 利用雷達圖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精准氣象服務。

越來越智慧 “坐在炕頭測棚溫”

在黑龍江富錦市的現代農業萬畝水田展示區, 沉甸甸的稻穗上綴著飽滿的稻粒, 風拂過時卷起層層稻浪。 各類現代化的氣象監測設備如忠誠的衛士一般, 錯落有致地矗立田間, 守候著這片水稻田。

“這些監測儀器就好比農民種田的‘順風耳’和‘千里眼’。 ”富錦市氣象局局長孫勝陽介紹。 例如, 沃度監測系統可監測水稻的呼吸強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濃度, 用於選擇適合本地生態系統的水稻品種;太陽分光輻射儀可即時監測紫外線強度, 為預測氣候變化對水稻生長影響提供可靠依據。

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

大棚種植戶馬福林坐在家裡的炕頭上就能監測大棚內的氣溫。 近年來, 當地氣象部門“三農”專案、“兩個體系”建設為基層氣象事業注入能量, 黑山縣先後建成了玉米、果林種植小氣候觀測站, 極大地豐富了氣候資料庫,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服務產品更準確也更有指導意義。

小氣候觀測站建成後, 馬福林不用出門就能從掛在牆上的顯示幕看到棚內的溫度、濕度資料。 “有了小氣候觀測站的幫忙, 管理可真方便及時。 ”馬福林自豪地說, 由於種植管理方式先進, 秋收作物品質高, 銷路自然也好。

谷熟稻香時, 氣象部門在豐收的畫卷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袤的大地上, 燃燒著喜悅, 也播下新時代的希望。

責任編輯:安焱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