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心!癌症可能會遺傳!家裡親人患這些癌,你就要當心了

↑↑↑點擊藍字“蘇州健康”, 關注衛生計生權威資訊

我們為什麼會患癌症呢?

不僅僅是飲食、環境因素,

還和我們的基因遺傳有很大的關係。

2003年著名演員梅豔芳因宮頸癌醫治無效病逝, 梅豔芳姐姐、哥哥都是因癌症離世。

宋美齡一家, 父親死于胃癌, 母親和她大姐、弟弟也死于癌症, 二姐宋慶齡也因白血病(血癌)去世。 宋美齡本人也曾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

2013年, 58歲的女排名將陳招娣因直腸癌轉移肝癌晚期逝世, 陳招娣的父母、2個姐姐以及弟弟均患類似病症身故。

再比如拿破崙一家, 其父、祖父、3個姐妹和4個兄弟, 以及拿破崙本人都死於胃癌。

注意, 這些癌症可能會遺傳!

甲狀腺癌

多於3例遺傳概率超9成

臨床中發現, 如果家族中一級親屬(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 那麼這個家族具有遺傳性的概率會超過94%。

所以, 如果家中有2-3個患過甲狀腺癌的親屬, 建議及早進行預防和基因篩查。

腸癌

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很多腸癌患者都是從腸道息肉開始的, 最終演變成大腸癌。 但你不知道的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我們最終看到的結果就是家族性的大腸癌。

對此, 專家建議, 如果家中有親屬患有大腸癌, 最好在每年體檢時加上結腸鏡檢查。

胃癌

10%的胃癌都是遺傳

腫瘤專家介紹, 在所有的胃癌患者中,

有5%~10%是屬於遺傳性胃癌, 也就是父母的基因遺傳給自己的。 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數遺傳彌漫型胃癌, 因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

如果你自己是高風險人群, 建議每年體檢時加上胃鏡檢查。

乳腺癌

近親患乳腺癌風險增3倍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如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 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3倍;如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 則患病率將增加7倍。

專家提醒,如果家族中有多名年齡較小(低於50歲)就發生乳腺癌的患者,那麼很可能是家族乳腺癌基因,你很可能就是高危人群。

肺癌

家人患肺癌+吸煙,風險高14倍

肺癌流行病學報告顯示,一個人的近親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煙,則其患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學者調查證明,在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達58.3%。

因此,高危人群預防肺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煙,並且遠離二手煙。

肝癌

明顯的特徵就是家族史

肝癌也是具有遺傳性的,這已經被醫學界認可,並從基因水準證實。肝癌遺傳易感性最明顯的臨床特徵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個家族的數代中,有多個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幾率高於普通家族。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無論身體好壞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肝臟檢查,如肝功能全項、B超等。

如何辨別癌症徵兆?

1

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體重是健康“風向標”,其突然減輕是機體出現慢性消耗的表現,可伴隨貧血、乏力、發熱等。如果飲食運動均未改變,但體重在一兩個月內下降10%左右,伴有厭食、腹瀉、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幾種癌症。不過,導致體重驟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請醫生進行綜合判斷。

2

長期便秘、腹瀉,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警惕結腸癌、直腸癌。

大便形態、顏色以及排便規律的變化,是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現。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腹鳴或隱隱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需及時就診。不過,便血是臨床上較複雜的一種症狀,痔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但性狀、顏色不同,若只發現便中帶血不必過於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即可。

3

乳腺不規則腫塊或乳頭血性溢液,警惕乳腺癌。

80%的初診乳腺癌患者,是因無意中摸到乳腺腫塊而就診。腫塊多為單發,以無痛性腫塊居多,少數伴有隱痛或刺痛,邊緣不規則、表面不光滑,若還伴有乳腺皮膚的“酒窩樣”或“橘皮樣”改變,建議就醫。非妊娠期女性乳頭流出膿液、漿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症或乳腺癌表現,需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4

陰道莫名出血,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婦科檢查,或用力排便後有少量陰道出血,呈淡紅色或褐色,屬“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信號。陰道出血一般先少後多,或時多時少,病情發展到中期,出血會明顯增多。此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堅持4~6個月複查。絕經期後有不規律陰道出血或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5

淋巴結腫塊,警惕淋巴瘤。淋巴結是免疫器官,出現腫大一般與各類炎症有關。

但若出現腫塊,則可能是淋巴瘤、愛滋病、淋巴結核等嚴重疾病的徵兆。若淋巴結腫大時間較短,摸起來比較柔軟,自覺疼痛或壓痛,一般屬於良性;若頸部、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長時間不消,堅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無疼痛或壓痛,且逐漸增大,則要警惕腫瘤的可能。

6

消化不良、吞咽困難,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上述兩大症狀在生活中極為常見,誘因很多,但如果出現長時間不明原因的持續消化不良,需考慮胃癌的可能。長期吞咽困難,進食時出現胸骨後疼痛、食管異物感,不進食也會感到食管壁有菜葉、碎片或米粒貼附,吞咽下食物後會感到食物下行緩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內,應儘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鏡檢查。

專家提醒,如果家族中有多名年齡較小(低於50歲)就發生乳腺癌的患者,那麼很可能是家族乳腺癌基因,你很可能就是高危人群。

肺癌

家人患肺癌+吸煙,風險高14倍

肺癌流行病學報告顯示,一個人的近親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煙,則其患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學者調查證明,在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達58.3%。

因此,高危人群預防肺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煙,並且遠離二手煙。

肝癌

明顯的特徵就是家族史

肝癌也是具有遺傳性的,這已經被醫學界認可,並從基因水準證實。肝癌遺傳易感性最明顯的臨床特徵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個家族的數代中,有多個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幾率高於普通家族。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無論身體好壞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肝臟檢查,如肝功能全項、B超等。

如何辨別癌症徵兆?

1

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體重是健康“風向標”,其突然減輕是機體出現慢性消耗的表現,可伴隨貧血、乏力、發熱等。如果飲食運動均未改變,但體重在一兩個月內下降10%左右,伴有厭食、腹瀉、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幾種癌症。不過,導致體重驟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請醫生進行綜合判斷。

2

長期便秘、腹瀉,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警惕結腸癌、直腸癌。

大便形態、顏色以及排便規律的變化,是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現。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腹鳴或隱隱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需及時就診。不過,便血是臨床上較複雜的一種症狀,痔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但性狀、顏色不同,若只發現便中帶血不必過於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即可。

3

乳腺不規則腫塊或乳頭血性溢液,警惕乳腺癌。

80%的初診乳腺癌患者,是因無意中摸到乳腺腫塊而就診。腫塊多為單發,以無痛性腫塊居多,少數伴有隱痛或刺痛,邊緣不規則、表面不光滑,若還伴有乳腺皮膚的“酒窩樣”或“橘皮樣”改變,建議就醫。非妊娠期女性乳頭流出膿液、漿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症或乳腺癌表現,需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4

陰道莫名出血,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婦科檢查,或用力排便後有少量陰道出血,呈淡紅色或褐色,屬“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信號。陰道出血一般先少後多,或時多時少,病情發展到中期,出血會明顯增多。此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堅持4~6個月複查。絕經期後有不規律陰道出血或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5

淋巴結腫塊,警惕淋巴瘤。淋巴結是免疫器官,出現腫大一般與各類炎症有關。

但若出現腫塊,則可能是淋巴瘤、愛滋病、淋巴結核等嚴重疾病的徵兆。若淋巴結腫大時間較短,摸起來比較柔軟,自覺疼痛或壓痛,一般屬於良性;若頸部、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長時間不消,堅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無疼痛或壓痛,且逐漸增大,則要警惕腫瘤的可能。

6

消化不良、吞咽困難,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上述兩大症狀在生活中極為常見,誘因很多,但如果出現長時間不明原因的持續消化不良,需考慮胃癌的可能。長期吞咽困難,進食時出現胸骨後疼痛、食管異物感,不進食也會感到食管壁有菜葉、碎片或米粒貼附,吞咽下食物後會感到食物下行緩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內,應儘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鏡檢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