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同濟馬丁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中國宮頸癌防治做出原創性貢獻

馬丁。 資料圖片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27日訊(記者劉睿徹 通訊員童萱)27日,中國工程院公佈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同濟醫院馬丁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這是繼裘法祖、陳孝平教授後,湖北省第三位醫科院士。


醫學家不能僅僅憑靠熱情和激情治病救人,要從病人的困苦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中國醫學家一定要根據中國人的問題,堅持獨立且深入的思考,去推動世界醫學的發展。 這是馬丁教授作為醫學科學家最質樸的心願和理想。

“一上手術臺就是昏天黑地一整天,手機不接,飯也顧不上吃。 ”馬丁教授私下裡,最愛“手術匠”的封號。 “年輕醫生需要我一個一個地帶出來,偷不得懶。 ”寇里統計顯示,最多的時候,馬丁教授一周做過27台手術。 熟悉他的人知道,要找馬丁教授,只能在快下班時間,去他辦公室蹲守。

馬丁出生于雲南昆明的醫學世家,父親是原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名醫,兒時慈父遠近聞名的好口碑和言傳身教激發了他們兄弟姐妹學醫的興趣,6個孩子中3個都選擇了學醫。

高考剛恢復那年,馬丁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同濟醫科大學,子承父業、治病救人的初衷激勵著他一生不斷地學習。

1990年馬丁博士畢業後,選擇了去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腫瘤轉移領域的博士後研究,研究主要方向仍然是宮頸癌、卵巢癌等腫瘤轉移機制。

他的研究工作成績斐然,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並於1995年獲聘西南醫學中心副教授,成為當時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馬丁仍不忘他出國的初心。 “不在臨床中應用的科研沒有意義”,胸懷報國之志的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於不惑之年返回江城。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全球資料顯示,其死亡率逐漸上升為婦科腫瘤首位。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近50萬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13.5萬人,約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發病率明顯上升且趨向於年輕化。

中國人口基數大,國外的宮頸癌疫苗,價格不菲,如果在國內全面推廣,將付出是巨額的經濟成本。 馬丁提出精准篩查宮頸癌易感人群的概念。 即找出人群中更容易受宮頸癌侵害的人,精准防治。

他帶領團隊努力工作,日日夜夜,孜孜以求。 為捕捉中國人群的宮頸癌遺傳易感性基因,他聯合浙江、上海、湖南等地數十家醫療機構收集樣本,3年內檢測16484個中國漢族樣本,發現了中國人11個全新的宮頸癌遺傳易感變異位點,同時又在全國收集宮頸癌家系進行檢測分析,首次在中國漢族人群中證實了宮頸癌遺傳易感性,闡明HPV病毒感染只是宮頸癌發生的外因,真正發病取決於內在的遺傳特徵。

馬丁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爐,取得國際宮頸疾病系統研究的重大階段性成果。 目前,馬丁教授和其團隊在全國多個宮頸癌高發區建立研究基地,通過多中心、大樣本驗證和長期隨訪,促進宮頸癌早期預警、早期精准篩查和早期無創治療的方案完善,這些工作對中國宮頸癌的風險預測和預防、篩查易感高危人群,個體化治療、新藥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馬丁教授的研究團隊對卵巢癌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貢獻,初步發現了腫瘤原發與轉移的機制,找到了癌變細胞許多特異的“靶點”等。 更欣喜的是,馬丁教授團隊專為腫瘤微小轉移灶而研發的製劑已進入臨床Ⅲ期實驗。

連結:馬丁院士簡介

馬丁教授是婦產科學界首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0年)和“973腫瘤侵襲轉移”專案首席科學家(2002年),擔任同濟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20年。 現任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兼婦兒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腫瘤侵襲與轉移重點實驗室主任。

馬丁教授30多年來堅持醫療一線工作,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實踐經驗,擅長婦科腫瘤及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施行婦產科手術逾萬台,精於婦科手術、腔鏡及機器人手術。 同時注重臨床實踐中重大難題的系統研究,在婦科惡性腫瘤防治和遏制腫瘤轉移臨床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貢獻:

1)合理應用先期化療並通過改進手術方式縮減對女性生育器官功能的損傷,使保留婦科惡性腫瘤年輕患者生育功能成為可能;

2) 發現中國人宮頸癌易感高危基因和HPV致癌病毒整合位元點,建立宮頸癌預警模型和早期預治新策略,提高我國宮頸癌防治水準;

3) 發現和確定腫瘤轉移特異性靶向分子和靶向肽,並適時將創新成果臨床轉化應用,腫瘤轉移靶向標記肽TMTP1已用於臨床診斷, ADV-TK拮抗腫瘤轉移製劑(國家I類新藥)已進入臨床III期試驗。

目前負責主編我國婦科惡性腫瘤診療指南,主編國家醫學生八年制規劃教材《婦產科學》和英文版《婦產科學》。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86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J Clin Invest、J Exp Med和J Nat Can Inst為代表的SCI雜誌發表論文163餘篇,總影響因數612.7分,總計被他人引用4262次,被Lancet等國際期刊他引2630次。帶領同濟醫院婦產科兩度獲國家重點學科,2010年獲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4年獲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個人獲獎

2004年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0年“吳階平-保羅·楊森獎”

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2015年國家衛計委、健康報評選“生命英雄——科技之星”榮譽稱號

2016年武漢市衛計委、武漢晚報評選“我心目中的好醫生”榮譽稱號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科技獲獎

2002年 腫瘤轉移分子機制及其靶向逆轉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7年 婦科腫瘤耐藥機制研究及靶向逆轉,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09年 宮頸癌發病分子機制及靶向防治策略研究,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0年 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徵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2年 腫瘤轉移的分子靶向治療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腫瘤轉移分子靶向治療推廣應用,湖北省成果推廣一等獎

(未標注均為第一完成人)

【編輯李露】

同時注重臨床實踐中重大難題的系統研究,在婦科惡性腫瘤防治和遏制腫瘤轉移臨床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貢獻:

1)合理應用先期化療並通過改進手術方式縮減對女性生育器官功能的損傷,使保留婦科惡性腫瘤年輕患者生育功能成為可能;

2) 發現中國人宮頸癌易感高危基因和HPV致癌病毒整合位元點,建立宮頸癌預警模型和早期預治新策略,提高我國宮頸癌防治水準;

3) 發現和確定腫瘤轉移特異性靶向分子和靶向肽,並適時將創新成果臨床轉化應用,腫瘤轉移靶向標記肽TMTP1已用於臨床診斷, ADV-TK拮抗腫瘤轉移製劑(國家I類新藥)已進入臨床III期試驗。

目前負責主編我國婦科惡性腫瘤診療指南,主編國家醫學生八年制規劃教材《婦產科學》和英文版《婦產科學》。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86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J Clin Invest、J Exp Med和J Nat Can Inst為代表的SCI雜誌發表論文163餘篇,總影響因數612.7分,總計被他人引用4262次,被Lancet等國際期刊他引2630次。帶領同濟醫院婦產科兩度獲國家重點學科,2010年獲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4年獲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個人獲獎

2004年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0年“吳階平-保羅·楊森獎”

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2015年國家衛計委、健康報評選“生命英雄——科技之星”榮譽稱號

2016年武漢市衛計委、武漢晚報評選“我心目中的好醫生”榮譽稱號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科技獲獎

2002年 腫瘤轉移分子機制及其靶向逆轉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7年 婦科腫瘤耐藥機制研究及靶向逆轉,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09年 宮頸癌發病分子機制及靶向防治策略研究,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0年 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徵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2年 腫瘤轉移的分子靶向治療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腫瘤轉移分子靶向治療推廣應用,湖北省成果推廣一等獎

(未標注均為第一完成人)

【編輯李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