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理工大學張聯盟當選新院士,系材料學科首席教授

張聯盟。 資料圖片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27日訊(記者明淩翔 通訊員鄒星)27日,中國工程院網站公佈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博導,特種功能材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聯盟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聯盟教授1955年1月生於湖北天門,1978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複合材料專業,1986年獲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日本東北大學材料物性學工學博士學位。 據瞭解,他是功能梯度材料領域的國內外著名專家、主要學術帶頭人,主持並高品質完成了包括我國首個“863”高技術項目在內的數十項梯度材料的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專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室。

三十年來,張聯盟率領團隊致力於梯度材料的功能創新與設計、製備技術創新與工程化應用,不斷將具有熱應力緩和功能、准等熵載入功能、能量傳遞與調控功能以及原位防/隔熱功能的梯度材料新結構、新技術運用於多個高新技術領域。

據瞭解,張聯盟提出了研製波阻抗梯度材料(梯度飛片)的思想和方法;建立了梯度飛片撞擊次級飛片的動態載入效應(包括次級飛片的溫升、速度、姿態、穩定性等)與梯度飛片的組成、結構梯度分佈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其優化設計方法;創建了“異相顆粒可控共沉降”、“物理約束超臨界微發泡”、“超薄焊接與微區梯度精控”、“非均相薄帶的流延成型與整體緻密化”以及“梯度剪裁與模組裝配集成”等系列梯度材料製備新技術及其成套裝備;研製出可以實現超高速驅動、准等熵載入、太帕量級壓力的高精度平面載入以及複雜加、卸載效應的系列梯度飛片材料,建成了我國唯一的梯度飛片材料的生產、供貨基地;為建立我國相關工程領域提供了關鍵材料與支撐技術。

同時,他還提出集粘彈性損耗、多相異質介面摩擦損耗、壓電轉換損耗於一體的阻尼材料的“多重能量耗散”創新思路,突破了僅靠“降低模量、增加形變”來提高材料阻尼減振性能的傳統模式;發明了複合阻尼材料新體系及其拓溫、拓頻關鍵技術;設計出具有阻尼/模量梯度效應的材料新結構;建立了阻尼材料及其構件的“真空壓力灌注、旋轉充填、分次固化”的梯度構築工藝與技術;研製出在寬溫域、寬頻域內兼具高模量、高損耗因數的系列阻尼材料及其典型產品,實現了批量生產、供貨等。

據悉,張聯盟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3年)、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發表SCI收錄論文近260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此外,他一貫宣導研教合一、親身厲行教學改革,以排名第一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2005年),並被授予國家高校教學名師(2008年)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2年)。

【編輯李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