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叢書編輯心得

■李雙北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是一項針對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學術研究及成長歷程的資料搶救工程, 旨在通過實物採集、口述訪談、錄音錄影等方法, 把反映老科學家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係等各方面的資料保存下來, 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長規律, 宣傳優秀科技人物, 提供資料和原始素材。 採集工程叢書是根據這些學術成長資料而撰寫的學術傳記, 從書中我們可以感悟到老一輩科學家在開創祖國科技事業道路上的艱難與夢想。

作為一名初涉出版行業的新人,

我十分有幸參與到採集工程叢書的編輯出版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有幾點感受較深。

溝通的藝術

作為編輯, 與作者以及圖書出版各個環節工作人員的溝通必不可少, 其中與作者的溝通更是貫穿了圖書出版的整個過程:從前期調研到選題策劃, 從書稿撰寫到編輯加工, 從版面設計到推廣銷售……與作者的良好溝通對於一本書的順利出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採取合理的溝通方式、良好的溝通態度、適當的溝通頻率等, 能夠大大提高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效率, 從而保證圖書品質, 提高出版效率。 在溝通方式上, 借助目前發達的網路和通信技術, 可以非常方便地聯繫到作者, 便於隨時討論圖書出版中的具體細節問題。

在溝通態度上, 作為編輯應做到真誠相待和尊重理解, 對於作品給出客觀的建議和評價, 不主觀臆斷。 在溝通頻率上, 編輯要把握好尺度, 既要與作者保持一定的聯繫, 方便及時溝通, 又要避免過於頻繁地打擾作者, 以免影響作者的工作生活而造成反感。

一位有責任心的作者是一本書成功的基礎。 採集工程叢書擁有優秀的作者群體, 他們大多來自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 具有較高的語言文字水準和相關專業背景, 加之採集工程自立項以來秉持的高標準、高要求, 使叢書的稿件具有較高的品質。

涉密問題的處理

採集工程叢書涵蓋了我國科技發展歷史進程的各個行業領域, 其中自然免不了涉及需要保密的軍事國防等國家安全資訊和尖端科技成果,

因此, 在編校過程中需要尤其注意對於涉密問題的處理。

以《誓言無聲鑄重器:黃旭華傳》為例。 黃旭華是我國著名船舶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 參與並領導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工作, 先後出任第一代核潛艇副總設計師、第二任總設計師。 由於嚴格的保密制度, 黃旭華在研製核潛艇期間一直隱姓埋名, 甚至淡化了與家人的聯繫, 淡泊名利幾十年。 《誓言無聲鑄重器:黃旭華傳》的撰寫, 免不了涉及這些保密問題。 如何既恰到好處地解開讀者心中的謎團, 又保證國家秘密不被洩露?這是本書出版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黃旭華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專案成立伊始就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 同時, 採集小組在資料採集的過程中需有保密人員監督。 本書書稿在撰寫過程中嚴格遵守有關部門的保密要求, 簽署並執行保密協定。 在採集過程中, 許多極其珍貴的、反映黃旭華院士最核心學術貢獻的設計圖紙、計算材料、試驗記錄、工作手冊、工作筆記、技術照片、內部資料等由於高度涉密, 無法與讀者見面;書中所展示的部分內容, 也是經過了脫密處理, 才得以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

學術與科普的權衡

以傳記叢書的形式把採集工程的成果展現給社會公眾, 是採集工程的目標之一, 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待。 如果說採集工程叢書是關於科學家的學術傳記,

那麼如何把這些專業的學術內容讓缺少專業知識的普通人也能夠讀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如我參與的《在斷了A弦的琴上奏出多複變最強音:陸啟鏗傳》一書, 傳主陸啟鏗是華羅庚歸國後的第一批親傳弟子, 是我國培養的國際一流數學家, 在多複變和數學物理領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開創性的工作, 取得了國際矚目的成就, 因此, 傳記內容自然免不了數學專業的詞彙、定理、公式、證明過程等。 在編輯加工過程中, 儘量以通俗的語言對專業術語進行解釋, 避免內容過於學術而失去可讀性, 同時對於重要的證明過程予以保留。 此外, 採用公式與說明相結合、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等方法, 力求圖書真實性、專業性、可讀性的有機統一, 避免內容過於枯燥沉悶,又立體化地刻畫了人物。

在參與採集工程叢書的編輯加工過程中,我的個人編輯能力得以提升,積累了寶貴的編輯經驗,成為個人編輯工作中的重要成長經歷。希望這套叢書能夠得到讀者的喜愛,希望採集工程能夠得到更廣泛地關注和支援,也希望採集工程的成果會以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中國科學報》 (2017-11-27 第8版 印刻)

避免內容過於枯燥沉悶,又立體化地刻畫了人物。

在參與採集工程叢書的編輯加工過程中,我的個人編輯能力得以提升,積累了寶貴的編輯經驗,成為個人編輯工作中的重要成長經歷。希望這套叢書能夠得到讀者的喜愛,希望採集工程能夠得到更廣泛地關注和支援,也希望採集工程的成果會以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中國科學報》 (2017-11-27 第8版 印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