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見的消化不良等疾病,不需要打針吃藥幾塊錢買根艾條解決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率在不斷上升, 且常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嚴重影響了患病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用艾灸調理的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 常見有兩種:一種是餐後不適綜合征;另一種為上腹痛綜合征。 常見表現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 、食欲缺乏、噁心、嘔吐等上腹不適症狀, 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 症狀可持續反復發作。

在中醫裡面, 消化不良多歸屬於“胃脘痛”、“痞滿”的範疇, 病位定在脾、胃, 其病因病機, 古今醫家均有論述。 主要由於飲食不節, 損傷脾胃, 即《內經》所謂“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或憂思傷脾, 惱怒傷肝, 肝木乘土, 或中氣不足, 外邪內侵等, 使脾失健運, 胃失和降, 導致中焦氣機不暢。 脾胃升降失常, 胃腸運動功能紊亂而發病,

其病位在胃, 涉及肝脾二髒。

李東垣創立了脾胃內傷理論, 認為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勞逸過度、精神刺激等均可內傷脾胃, 脾胃損傷, 升降失常, 氣機不暢, 而生滿悶之病。 如他在《脾胃論》中說:“濁氣在陽, 亂於胸中, 則生滿閉塞。 ”中焦氣機失常, 是發病的中心環節。

消化不良要艾灸哪些穴位?

在以下穴位艾灸, 對脾胃損傷導致的消化不良會有較好的效果。

脾俞

在脊柱區, 第11胸椎棘突下, 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取其補脾作用, 固護補益脾胃。

胃俞

在脊柱區, 第12胸椎棘突下, 後正中線旁開1.5寸。 用意同脾俞。

中脘穴

為任脈穴 ,在臍上4寸。 有“溫胃止嘔, 散寒止痛, 和胃健脾, 通降腑氣”的功效。 適用於脾胃虛弱體質, 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等。

上脘穴

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上5寸。 主治胃痛, 呃逆, 嘔吐, 反胃, 以及急、慢性胃炎等。

天樞穴

在腹部, 橫平臍, 前正中線旁開兩寸。 天樞是大腸的募穴, 臟腑之氣彙聚於胸腹部的腧穴, 稱為“募穴”有聚集、匯合之意。 天樞對於胃腸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神闕穴

在臍中央。 此處是禁止針刺的, 多用艾炷隔鹽灸法或艾條懸起灸, 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 治療虛寒性疾病和消化系統疾患, 可用艾灸神闕。

年輕體胖者腹部及背部穴位灸40分鐘左右, 老年人及形體消瘦者灸20~30分鐘左右。 前後交替每日一次, 兩周為一個療程, 兩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消化不良的病位在胃, 與肝脾密切相關。 脾主運化, 胃主受納, 共主飲食水穀的運化與輸布。 肝主疏泄, 肝氣鬱滯, 則疏泄失常, 同時也會致脾胃中焦氣機紊亂, 使胃氣不降。 因此, 在治療時應以調理臟腑氣機為中心, 健脾和胃, 疏肝理氣是治療原則。

今天介紹的方法中,取胃之募穴中院,同時亦是八會穴之腑會、任脈與足陽明胃經交會穴,是治療胃部疾病的要穴;天樞為大腸募穴,可調中焦脾胃氣機,降逆止嘔,配合脾俞、胃俞,以理氣和胃,疏肝理氣。神闕穴屬任脈,與沖脈相交會、與督脈相表裡。任脈與督脈分別總司陽脈與陰脈,內聯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可調理五臟六腑和一身上下之氣血陰陽。艾灸療法操作方便,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且復發率較低。

今天介紹的方法中,取胃之募穴中院,同時亦是八會穴之腑會、任脈與足陽明胃經交會穴,是治療胃部疾病的要穴;天樞為大腸募穴,可調中焦脾胃氣機,降逆止嘔,配合脾俞、胃俞,以理氣和胃,疏肝理氣。神闕穴屬任脈,與沖脈相交會、與督脈相表裡。任脈與督脈分別總司陽脈與陰脈,內聯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可調理五臟六腑和一身上下之氣血陰陽。艾灸療法操作方便,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且復發率較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