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故宮與房山大石窩合建漢白玉研究基地——單霽翔為基地授牌 曾贊榮出席簽約儀式

為促進漢白玉石材產業與傳統歷史文化有機結合, 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植入文化元素, 全力打造漢白玉文化的專家智庫、理論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高地, 11月26日, 故宮博物院與大石窩鎮簽署協定, 合作建立漢白玉研究基地。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簽約儀式並為故宮漢白玉研究基地授牌, 區委書記曾贊榮, 區政協原主席唐淑榮, 副區長齊文東出席簽約儀式。

故宮博物院占地約106公頃, 負責保護維修的古建築9371間, 古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 既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 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群。

其宮殿群所用漢白玉皆出自大石窩鎮, 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反映了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最高成就, 並在1987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石窩鎮歷史悠久, 文化燦爛, 文物資源十分豐富, 有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跨越近萬年的鎮江營遺址文化;有舉世聞名、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延續1400多年的雲居寺石經文化。 特別是漢白玉文化, 有上千年的開採加工歷史, 故宮的“雲龍階石”、天安門前金水橋、頤和園、天壇、盧溝橋、明十三陵、人民大會堂抱柱石、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毛主席紀念堂和毛主席坐像, 以及近年落成的中華世紀壇題字碑等宏偉工程所用漢白玉石料都取自大石窩, 在民間有“先有大石窩,

後有北京城”之說。

本次故宮博物院與大石窩鎮簽署協議, 將合作共建漢白玉研究基地。 今後, 雙方將從文化、人才、產品、市場、品牌等方面開展合作。 文化合作方面, 將積極組織漢白玉文化研討、漢白玉文化節等活動, 在與潮流融合的同時, 繼承與發展漢白玉文化, 提升漢白玉文化層次, 盡全力讓漢白玉傳統文化活起來, 讓漢白玉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中。 人才合作方面, 將傳承雕刻技藝, 培養專業人才, 進一步提升人才素質。 通過定期舉行人才交流或技術交流活動, 對漢白玉文化、雕刻工藝、管理經驗等方面進行研討, 實現人才優勢互補。 產品合作方面, 將合作開發具有代表性的旅遊紀念品, 並進行系列分類, 借助故宮旅遊市場,

提升漢白玉旅遊產品的認知度及市場競爭力、影響力。 市場合作方面, 將以“故宮基石文明探尋”為主線, 設立旅遊線路, 為旅遊者全方位展現漢白玉文化。 品牌合作方面, 將充分挖掘漢白玉文化資源, 積極培育漢白玉文化產業, 在漢白玉資源開發轉型過程中, 加強市場行銷與品牌化建設, 塑造“漢白玉文化休閒”品牌, 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發展。

大石窩鎮與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框架協定, 對挖掘漢白玉歷史文化內涵、傳承華夏人類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 著力構建長效合作機制, 在漢白玉保護利用、開展學術交流等方面加強探索, 在文化傳播、打造文化品牌、放大文化效應等方面緊密對接,

在開發文化產業、豐富文化產品、發展文博事業等方面深度合作, 實現“互利雙贏”,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再創新成績。

簽約儀式後, 單霽翔為與會人員作了題為《匠者仁心——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忠實守望者》的報告。 他從讓遊客坐下來、讓大殿亮起來、讓買票不再人山人海以及細緻的文物修復、拿走更多“觀眾止步”的牌子、增加公眾互動等方面, 介紹了近年來故宮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 他認為, 只有通過可持續的規劃, 才能真正讓文物健康地融入百姓生活, 讓文物健康地活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