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空谷幽蘭》:在鐘南山做一名隱士是種怎麼樣的體驗?

【 空谷幽蘭】

作者: [美] 比爾·波特 著 / [美] 史蒂芬·R·詹森 攝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譯者: 明潔

出版年: 2009-3

頁數: 292

定價: 29.80

裝幀: 精裝

叢書: 新經典文庫

自從畢業以來, 越來越討厭和長輩親戚們見面, 他們沒別的話和你說, 除了結婚、生子、一個月掙多少錢;回家的時候陪家人看個電視劇, 古裝戲還好, 現代戲更是來來回回就離不開這幾個話題。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中國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 難道就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嗎?當然不是的, 只是整個社會在塑造一種虛假的氛圍, 好像所有人都在過著同一種生活似的, 大概這就是“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可實際上, 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 都有著許許多多的人在探索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兢兢業業、努力工作;有的人小富即安, 容易滿足;有的人在世界流浪;有的人在聲色場裡醉生夢死……

在眾多的生活裡, 最令我著迷與好奇的是隱士的生活, 從中國有歷史開始, 就有了隱士的傳說。 在《高士傳》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堯想要把天下禪讓給一位著名的隱士許由, 可清高的許由不但沒有接受, 反倒認為堯的話玷污了自己的耳朵, 於是去河邊洗耳朵。

而比較為人所熟知的一個隱士當然就是“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瞭, 他因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辭官歸隱田園, 可一心歸隱、不慕名利的他卻還是因為幾篇詩文而流傳千古。

其他諸如梅妻鶴子的林逋、商山四皓也都有故事或者詩文流傳後世。 他們就像是武俠小說裡的世外高人, 他們有著一身的絕世武功卻遠離功名利祿隱居深山, 可即使他們隱居的再深, 仍然藏不住盛名。

以上所說的自然是“著名”的隱士, 而有更多隱跡于山野中的人一輩子都不會被人所知曉。 他們可能只存在於山腳下村落裡的老人的故事中。

有人可能會覺得, 這些隱士的故事多半是穿鑿附會的傳說, 即使有, 也只存在於古代。 而在現代, 是不可能還有所謂的隱士的。

然而有一本書卻告訴我們, 隱士還在。 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 依然有人在深山裡過著清貧卻快樂的生活, 在追求精神世界的終極大道。 這本書就是美國作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

《空谷幽蘭》一書主要就是記述了比爾·波特從20世紀末開始在終南山尋找隱士的故事, 以及他以一個美國人的角度對中國隱士文化的看法與評價。

比爾·波特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時因為一些機緣巧合而開始學習中文, 並從此對神秘的中國文化產生興趣以至於癡迷。 他甚至在1972年遠赴臺灣的一所寺廟進行多年的修行。

精通漢學的外國人並不少,為什麼獨獨他會對這種特別的隱士文化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這當然和他本人的性格分不開,就像他在序裡說的那樣:

我總是被孤獨吸引。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就很喜歡獨處,那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跟其他人在一起,而是因為我發現獨處有如此多的快樂。……只有當我們獨處時,我們才會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與萬物同在。

而隱士正是一種孤獨的文化,只有更深切地瞭解孤獨、接近孤獨,才能明白“隱士”這群人。

比爾·波特對比了美國和中國的“隱士”現象發現,美國的那些喜歡自個兒待著的人,往往都有點神經質。可在中國,隱士往往是有智慧有氣節道德的社會精英,他們是精神覺醒的博士,他們是他見過的最幸福、最和善的人。

因為要成為隱士,首先要成為“士”才可以,否則就只是山裡的白毛女或者神農架的野人。

比爾·波特曾經在一位居士的帶領下,來到了福建太姥山的一個山洞前,洞裡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和尚。這個老和尚因為一個夢而在1939年搬進了這個山洞,從此再也沒有下過山。他的弟子和當地村民定期會給他帶上來麵粉、油、鹽等必需品,以及每五年提供一條新毯子和一套新衣服。老和尚甚至不知道“毛主席”是誰,真可謂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了。

最終,由於資金的限制,比爾·波特把他考察的地點放在了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的西安終南山,因為這裡是隱士的天堂。

在我還在西安讀書時就聽過許多關於終南山的傳說,我的學校就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的大學城之中,向西走就可以走到佛教八宗之一的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就是王維《過香積寺》裡的那座寺廟。而向南走,就到了綿延千里的終南山。

傳說終南山是天下靈氣薈萃之地,佛道兩教都以此為聖地,更有“天下修道,終南為冠”之言。終南山上的隱士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山中有許許多多的道教隱士、佛教隱士以及知識份子隱士,著名的搖滾歌手鄭鈞也曾經在終南山上體驗了一把隱居的生活。

而《空谷幽蘭》正是通過尋訪中國現代隱士,把這種已經被忘記的隱士文化與故事重新帶回到我們的視野中。讓我們知道確實有這樣的一群人,在過著這樣的一種生活,說不上高低俗雅,只是眾多生活中的一種而已。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文|胡椒粉

編輯|花樹為

野馬青年 ∣ 探索自己 探索世界

精通漢學的外國人並不少,為什麼獨獨他會對這種特別的隱士文化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這當然和他本人的性格分不開,就像他在序裡說的那樣:

我總是被孤獨吸引。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就很喜歡獨處,那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跟其他人在一起,而是因為我發現獨處有如此多的快樂。……只有當我們獨處時,我們才會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與萬物同在。

而隱士正是一種孤獨的文化,只有更深切地瞭解孤獨、接近孤獨,才能明白“隱士”這群人。

比爾·波特對比了美國和中國的“隱士”現象發現,美國的那些喜歡自個兒待著的人,往往都有點神經質。可在中國,隱士往往是有智慧有氣節道德的社會精英,他們是精神覺醒的博士,他們是他見過的最幸福、最和善的人。

因為要成為隱士,首先要成為“士”才可以,否則就只是山裡的白毛女或者神農架的野人。

比爾·波特曾經在一位居士的帶領下,來到了福建太姥山的一個山洞前,洞裡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和尚。這個老和尚因為一個夢而在1939年搬進了這個山洞,從此再也沒有下過山。他的弟子和當地村民定期會給他帶上來麵粉、油、鹽等必需品,以及每五年提供一條新毯子和一套新衣服。老和尚甚至不知道“毛主席”是誰,真可謂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了。

最終,由於資金的限制,比爾·波特把他考察的地點放在了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的西安終南山,因為這裡是隱士的天堂。

在我還在西安讀書時就聽過許多關於終南山的傳說,我的學校就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的大學城之中,向西走就可以走到佛教八宗之一的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就是王維《過香積寺》裡的那座寺廟。而向南走,就到了綿延千里的終南山。

傳說終南山是天下靈氣薈萃之地,佛道兩教都以此為聖地,更有“天下修道,終南為冠”之言。終南山上的隱士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山中有許許多多的道教隱士、佛教隱士以及知識份子隱士,著名的搖滾歌手鄭鈞也曾經在終南山上體驗了一把隱居的生活。

而《空谷幽蘭》正是通過尋訪中國現代隱士,把這種已經被忘記的隱士文化與故事重新帶回到我們的視野中。讓我們知道確實有這樣的一群人,在過著這樣的一種生活,說不上高低俗雅,只是眾多生活中的一種而已。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文|胡椒粉

編輯|花樹為

野馬青年 ∣ 探索自己 探索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