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密納發的貓頭鷹直到傍晚才起飛——送給初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

學期初, 班上的一位學生來辦公室找我談心, 談到課餘時間的安排, 我建議他盡可能多讀書, 便順手上網將學校開辦的人文經典閱讀網站介紹給他,

帶著他流覽了一遍推薦書目, 學生很有意思地問了一句:“老師, 這上面的書你看過多少?”是啊, 平時經常會給學生推薦這個網站, 竟也沒有細數過自己看過裡面多少內容, 於是邊看邊對學生說了一些書名, 後來發現竟大多是哲學類和馬原理方面的書籍, 《愛彌兒》《理想國》《沉思錄》《純粹理性批判》《資本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等, 這令我不由懷念起求學階段的經歷, 而此刻, 我最想講一講我的本科專業, 哲學。

是的, 哲學。 2004 年秋天, 我成為了哲學系的一名新生, 眾人眼中這晦澀難懂的學科並非我的最初志願, 剛從高中“解放”出來的我, 立馬又跌入各種不確定的不安中。 依稀記得開學後的一段時間, 我和曾當輔導員時帶過的經專業調劑後入學的一部分學生一樣, 對未來充滿迷茫, 我的學生和我說得最多的是:“老師, 現在這個專業我不感興趣。 ”現在想來, 他們至少能夠對“不感興趣的專業”有所認識, 而那時剛入學的我對什麼是哲學、哲學有何用、如何學哲學完全一頭霧水,

更談不上興趣, 深深的“迷惘”與本能的“抗拒”是當時面對自己專業的真實狀態。

01 無法改變事實, 那就改變自己

系主任給我們新生開會, 邀請了老生代表分享經驗, 畢業校友回校訪談, 專業教師介紹專業課程內容, 現在想來目的無非是穩定我們的專業思想。 快結束時, 一位老師和我們開玩笑:“04 級班上多數是女生, 有一句話這樣說: ‘女人學哲學, 對於哲學和女人都是一種傷害。 ’”說完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轉而又嚴肅起來:“既然無法改變, 就努力適應並嫺熟駕馭, 若干年後, 你將感懷這四年”。

四年的朝夕相處, 我漸漸感受到了哲學的深廣與親切, 時間也幫助我印證了“存在即合理”。 每一門學科的存在, 都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

我們所學的點點滴滴, 也都是前輩艱辛探索而得的智慧, 與其在自己臆想的世界裡與學業“對抗”, 不如試著走近, 去瞭解一下另一番廣闊天地。 現在要是有人問我四年學到了什麼, 誠然, 我並沒有學到很多讓我“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實用技能, 但我從各種哲學理論裡學到了積極行動、深沉反思、融入現世的人生態度, 而這些也讓我體味到一個彌足珍貴的真理:生活是豐滿的, 生命是可貴的, 用寬廣的視野、博大的心胸體認自己的生命存在, 用理性的擇取、積極的行為描繪自己的人生圖式, 終會找尋到心靈的安寧棲宿。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經過高考的煉獄,

為的就是來大學“修煉”“大學之道”。 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是一個方面, 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大學裡接觸和掌握, 如人際交往技巧、堅韌不拔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等, 某種程度來說, 後者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若干年後的今天, 我確實很感懷那美好的四年, 當然, 我和我們班的女同學也並沒有被哲學傷害。

02 一次遊戲:“哲”, 動口、動手又動心

猶記《哲學概論》第一課, 老師帶我們玩了回拆字遊戲。 他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下“哲”字, 微笑著說道: “何為‘哲’?‘哲’, 口、手、斤也。 不僅要動口、動手, 也要‘斤斤計較’地動心。 ”對“哲”字的新解, 告訴了我“行動力”的重要性。

“拿一次獎學金、參加一個社團、上一次舞臺”是我入學初始對自己的樸實許諾。 “哲”字所言敦促我積極行動起來:我成了圖書館的常客,享受捧書閱讀與思考的靜好,四年的獎學金大滿貫與保送直研是對我持之以恆的最大肯定;通過勤懇、創新工作,我擔任學生會部門的負責人與研究生階段研究生會負責人,對待職責更是兢兢業業;為了彌補高中階段沒有時間上臺的遺憾,我參加辯論社團,克服當時算不上外向的性格,勤奮練習走上了辯論賽的舞臺。

一年多前的畢業季,我帶的第一屆學生面臨畢業,在接觸中發現許多同學回首在指縫間溜走的四年青春,“感慨良多,悔不當初”:忽視牢固掌握專業知識、難以一以貫之地學習英語,缺乏勇氣談一場戀愛,享受“宅”生活而忽略鍛煉身體,沒有珍惜與室友相處的時光,放棄進入社團鍛煉能力的機會,諸如此類。記得學校社團也曾開展 “大學期間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和“大學期間我最後悔的一件事”的尋訪活動,戲劇性地發現同學們最想做的那件事往往會成為最後沒完成的那件後悔事。克雷洛夫曾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的確如此,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夢想,但若沒有“行動力”的“空想”,“夢想”再絢爛也只會暗淡為“幻想”。青春夢想的種子用行動的汗水澆灌才能綻放出明麗的花朵,“哲”字蘊含的不正是這種智慧麼?此刻朝氣蓬勃的你們,也正需要用積極的“行動力”追尋自己的生命價值。

03 一個比喻:“密納發的貓頭鷹直到傍晚才起飛”

“密納發的貓頭鷹直到傍晚才起飛”是黑格爾對哲學的經典比喻。密納發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棲落在她身邊的貓頭鷹則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徵。黑格爾以此說明哲學是一種反思活動,一種理性的沉思。

人為何能成為高於原始動物性的“人”?因為人會思考,會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所身處的世界與環境、自己的行為趨向與生活方式進行判斷、擇取、調整,使人生的價值最大化。哲學是強調理性“反思”的學問,這種學科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學習需要思考,課堂中的一個個疑問、書本上的一條條批註,沙龍時的一次次探討,撰文時的一遍遍修改,沉思讓學習趣味橫生、深入洞徹。

生活需要思考,衝突與矛盾的調解、友情與愛情的保養、健康與奮鬥的關係、生活模式與目標的定位,沉思讓生活更加有序潤順、醇厚生動。

工作需要思考,選擇何種職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怎樣平衡工作與興趣,沉思讓工作成為個性表達與價值存在的依託。直到現在,我依舊堅持每天花幾分鐘回想當日何事給予了自己啟迪,若認為重要的就記錄下來,這些零散駁雜的筆記,既是我的回憶,更構成了我對生活的理解和選擇。

作為“人”,生活與價值要靠自己尋找,未來與人生要憑自己勾畫,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你抉擇,以他的見解指揮、搶奪你的人生,定位你的價值。如果你認識到這些,就會發現“反思”的彌足珍貴,人因為會自我思考所以成就了獨一無二的自己,若失去獨立反思的能力,人生的不可把握感就會攫住你的內心,讓你彷徨孤獨、不知所措,困惑迷惘於自己到底該去往何處。

04 一句箴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例。”

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康得敬畏著“頭上浩瀚的星空”與 “心中的道德律例”,而這句名言也是我深深銘記在心田的。浩瀚的星空意味著自然的廣博,面對萬物與其生髮的自然,自大的傲慢顯得無知、狂妄,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行有所知,而身處人世,我們更要積極地適應社會,遵循“心中的道德律例”,熱情地擁抱生活。

有生命意識的我們常會思考: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意味著什麼,人應當怎樣活著?特別在現代社會,在這個充滿壓力和誘惑的時代,理想實現的路途中充滿著艱辛與荊棘,每個人都會面臨許多困擾,命運也許還會給你沉重的打擊,這些或許都會讓你感到生活的彷徨,讓你不禁懷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康得的話正是提醒我們,生命價值

在於活在當下,積極融入現世。

參加工作後,記憶猶新的是第一年當輔導員所帶年級新生自導自演的迎新晚會,面對在極短時間內籌備編排出的精彩晚會,我在當天的工作日記中寫下:“現場氣氛活躍,90 後的朝氣盡顯,少數民族姑娘是天生的舞蹈家,舞姿嫺熟柔美,小品、鋼琴小提琴合奏、男女美聲合唱,活力十足的韻律操,無不展現著同學們的創造力。雖然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員,但在舞臺上你們就是最棒的。人文會因有你們這些新星的加入而愈加璀璨。”那一晚,我被同學們的多樣才藝、新奇想法、積極態度以及對校園生活的熱愛深深感染。

身處大學校園的你們,正是大膽做夢和努力追夢的時候,熱情、信心、陽光,青春不正應該這樣麼?或許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有挫折、有委屈、有種種不如意,但更會收穫磨煉的快樂和成長的滿足。相信微笑著面對的生活,也終會向你報以善意的回應並且露出她溫暖的笑容。

05 學點哲學

時光如水,想起曾經的校園青蔥歲月,回味與“哲學”的邂逅,我很慶倖當時的自己能夠鼓起勇氣走近哲學、探索哲學。面對自己的專業,許多同學也許和我一樣有過迷惘和抗拒,但即使是意外的相遇,何嘗不能擁有一個美麗的結局?於我而言,哲學這一源于希臘文“愛慕智慧”的詞彙實則蘊含著無限深廣,飽含著對不能肯定之物的思考,以及與科學一樣訴諸人類的理性。當我們面對人生的不確定,當猶疑滋生出痛苦與惶惑,你會發現,哲學以其睿智之言告訴你生活的信念、處世的態度、行動的方法,帶你發現這世界的廣大、理性的可貴、生活的價值,讓自己不安的心靈獲得平和與棲息。

親愛的同學們:

你是否已習慣了行色匆匆?

你是否曾經真正思考過滄海一粟?

你是否曾經由衷驚歎那浩瀚宇宙、璀璨星空?

讓我們學著為生命駐足,讓明睿之思滋潤心田,等候靈魂的腳步,期許內心的豐蘊。

本文節選自《寶哥說思政》。

ISBN 978-7-01-018210-0 作者:唐忠寶 秦永和 著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定價:32.00元

推薦:

1. 全國首檔思政類校園文化脫口秀,讓學生自發搶票去聽的思政課。

2. 高品位的思考,負責任的觀點,有態度的評論,把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完美融合,使思政教育變得更有趣豐富。

《寶哥說》是江南大學學工部和《寶哥說》輔導員工作室共同舉辦的全國首檔思政類大型校園文化活動,已在江南大學舉辦9期,期期搶票,期期爆滿!這可是一節需要搶票的“思修課”!《寶哥說》圍繞時事政治、社會熱點、人文哲思等方面進行講演,一直堅持生動獨特的“脫口秀”風格,在談笑間講述中分享見解、交流思想、表達感悟。除了現場的精彩講演,場下依靠《寶哥說BAO》微信公眾號開展系列活動,豐富和活躍同學的網路文化生活,《寶哥說》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平臺,也是網路思政教育陣地,更是廣大師生喜愛的校園文化產品,為師生學習生活增添了更為明亮的色彩。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寶哥說》開始陸續走進兄弟高校,目前已前往中國藥科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將如期赴約。

內容簡介:

《寶哥說思政》深度挖掘時事政治熱點資源,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系列教育,普及人文、歷史、哲學、藝術等知識,解讀國家大政方針與時事政策,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傳播校園正能量。該書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觀點深刻,將博雅教育、“三觀”教育、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旨在構建校園思想引領、服務青年的創新型教育陣地,是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寶哥說》這一校園思政課的創新嘗試先後經《光明日報》、新華社評論、《工人日報》等媒體報導。

作者簡介:

唐忠寶,男,1983年10月出生,河北秦皇島人,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先後在《求是》《中央黨校學報》《科學社會主義》《雲南社會科學》《學術論壇》《學習時報》等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獲2012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專案《馬克思對虛無主義的克服及重大意義研究》、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專案《價值虛無主義思潮的哲學透視》等5項省部、地市及校級課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項,參與十余項國家、教育部課題。

秦永和,男,1979年4月出生,江蘇揚州人。曾任江南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分管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任學校党辦副主任、統戰部副部長。

權威媒體宣傳報導:

光明日報:《江南大學:脫口秀讓思政課不再沉悶》:“不一樣的思政課”,而自開講以來,這個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學生困惑,幫助青年成長為宗旨的思政脫口秀就場場一票難求。

新華日報:《理論社團信仰的力量有多大》:定位準確,形式新穎,將“一板一眼的教育講座”變為現場體驗和參與感極強的思想party。

江蘇教育:《寶哥說》深度挖掘時事政治熱點資源,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系列教育,普及人文、歷史、哲學、藝術等知識,解讀國家大政方針與時事政策,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傳播校園正能量。與此同時,緊密結合大學生學習習慣、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方面,開展“好習慣,‘裝’出來”,“人生路,莫‘慌’、‘張’”等為主題的現場講座。《寶哥說》還組織“歷史事件圖畫作品展”“紅色觀影”“讀書交流會”和“主題沙龍”等線下活動,構建專題理論學習系統。

“哲”字所言敦促我積極行動起來:我成了圖書館的常客,享受捧書閱讀與思考的靜好,四年的獎學金大滿貫與保送直研是對我持之以恆的最大肯定;通過勤懇、創新工作,我擔任學生會部門的負責人與研究生階段研究生會負責人,對待職責更是兢兢業業;為了彌補高中階段沒有時間上臺的遺憾,我參加辯論社團,克服當時算不上外向的性格,勤奮練習走上了辯論賽的舞臺。

一年多前的畢業季,我帶的第一屆學生面臨畢業,在接觸中發現許多同學回首在指縫間溜走的四年青春,“感慨良多,悔不當初”:忽視牢固掌握專業知識、難以一以貫之地學習英語,缺乏勇氣談一場戀愛,享受“宅”生活而忽略鍛煉身體,沒有珍惜與室友相處的時光,放棄進入社團鍛煉能力的機會,諸如此類。記得學校社團也曾開展 “大學期間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和“大學期間我最後悔的一件事”的尋訪活動,戲劇性地發現同學們最想做的那件事往往會成為最後沒完成的那件後悔事。克雷洛夫曾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的確如此,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夢想,但若沒有“行動力”的“空想”,“夢想”再絢爛也只會暗淡為“幻想”。青春夢想的種子用行動的汗水澆灌才能綻放出明麗的花朵,“哲”字蘊含的不正是這種智慧麼?此刻朝氣蓬勃的你們,也正需要用積極的“行動力”追尋自己的生命價值。

03 一個比喻:“密納發的貓頭鷹直到傍晚才起飛”

“密納發的貓頭鷹直到傍晚才起飛”是黑格爾對哲學的經典比喻。密納發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棲落在她身邊的貓頭鷹則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徵。黑格爾以此說明哲學是一種反思活動,一種理性的沉思。

人為何能成為高於原始動物性的“人”?因為人會思考,會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所身處的世界與環境、自己的行為趨向與生活方式進行判斷、擇取、調整,使人生的價值最大化。哲學是強調理性“反思”的學問,這種學科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學習需要思考,課堂中的一個個疑問、書本上的一條條批註,沙龍時的一次次探討,撰文時的一遍遍修改,沉思讓學習趣味橫生、深入洞徹。

生活需要思考,衝突與矛盾的調解、友情與愛情的保養、健康與奮鬥的關係、生活模式與目標的定位,沉思讓生活更加有序潤順、醇厚生動。

工作需要思考,選擇何種職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怎樣平衡工作與興趣,沉思讓工作成為個性表達與價值存在的依託。直到現在,我依舊堅持每天花幾分鐘回想當日何事給予了自己啟迪,若認為重要的就記錄下來,這些零散駁雜的筆記,既是我的回憶,更構成了我對生活的理解和選擇。

作為“人”,生活與價值要靠自己尋找,未來與人生要憑自己勾畫,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你抉擇,以他的見解指揮、搶奪你的人生,定位你的價值。如果你認識到這些,就會發現“反思”的彌足珍貴,人因為會自我思考所以成就了獨一無二的自己,若失去獨立反思的能力,人生的不可把握感就會攫住你的內心,讓你彷徨孤獨、不知所措,困惑迷惘於自己到底該去往何處。

04 一句箴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例。”

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康得敬畏著“頭上浩瀚的星空”與 “心中的道德律例”,而這句名言也是我深深銘記在心田的。浩瀚的星空意味著自然的廣博,面對萬物與其生髮的自然,自大的傲慢顯得無知、狂妄,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行有所知,而身處人世,我們更要積極地適應社會,遵循“心中的道德律例”,熱情地擁抱生活。

有生命意識的我們常會思考: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意味著什麼,人應當怎樣活著?特別在現代社會,在這個充滿壓力和誘惑的時代,理想實現的路途中充滿著艱辛與荊棘,每個人都會面臨許多困擾,命運也許還會給你沉重的打擊,這些或許都會讓你感到生活的彷徨,讓你不禁懷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康得的話正是提醒我們,生命價值

在於活在當下,積極融入現世。

參加工作後,記憶猶新的是第一年當輔導員所帶年級新生自導自演的迎新晚會,面對在極短時間內籌備編排出的精彩晚會,我在當天的工作日記中寫下:“現場氣氛活躍,90 後的朝氣盡顯,少數民族姑娘是天生的舞蹈家,舞姿嫺熟柔美,小品、鋼琴小提琴合奏、男女美聲合唱,活力十足的韻律操,無不展現著同學們的創造力。雖然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員,但在舞臺上你們就是最棒的。人文會因有你們這些新星的加入而愈加璀璨。”那一晚,我被同學們的多樣才藝、新奇想法、積極態度以及對校園生活的熱愛深深感染。

身處大學校園的你們,正是大膽做夢和努力追夢的時候,熱情、信心、陽光,青春不正應該這樣麼?或許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有挫折、有委屈、有種種不如意,但更會收穫磨煉的快樂和成長的滿足。相信微笑著面對的生活,也終會向你報以善意的回應並且露出她溫暖的笑容。

05 學點哲學

時光如水,想起曾經的校園青蔥歲月,回味與“哲學”的邂逅,我很慶倖當時的自己能夠鼓起勇氣走近哲學、探索哲學。面對自己的專業,許多同學也許和我一樣有過迷惘和抗拒,但即使是意外的相遇,何嘗不能擁有一個美麗的結局?於我而言,哲學這一源于希臘文“愛慕智慧”的詞彙實則蘊含著無限深廣,飽含著對不能肯定之物的思考,以及與科學一樣訴諸人類的理性。當我們面對人生的不確定,當猶疑滋生出痛苦與惶惑,你會發現,哲學以其睿智之言告訴你生活的信念、處世的態度、行動的方法,帶你發現這世界的廣大、理性的可貴、生活的價值,讓自己不安的心靈獲得平和與棲息。

親愛的同學們:

你是否已習慣了行色匆匆?

你是否曾經真正思考過滄海一粟?

你是否曾經由衷驚歎那浩瀚宇宙、璀璨星空?

讓我們學著為生命駐足,讓明睿之思滋潤心田,等候靈魂的腳步,期許內心的豐蘊。

本文節選自《寶哥說思政》。

ISBN 978-7-01-018210-0 作者:唐忠寶 秦永和 著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定價:32.00元

推薦:

1. 全國首檔思政類校園文化脫口秀,讓學生自發搶票去聽的思政課。

2. 高品位的思考,負責任的觀點,有態度的評論,把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完美融合,使思政教育變得更有趣豐富。

《寶哥說》是江南大學學工部和《寶哥說》輔導員工作室共同舉辦的全國首檔思政類大型校園文化活動,已在江南大學舉辦9期,期期搶票,期期爆滿!這可是一節需要搶票的“思修課”!《寶哥說》圍繞時事政治、社會熱點、人文哲思等方面進行講演,一直堅持生動獨特的“脫口秀”風格,在談笑間講述中分享見解、交流思想、表達感悟。除了現場的精彩講演,場下依靠《寶哥說BAO》微信公眾號開展系列活動,豐富和活躍同學的網路文化生活,《寶哥說》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平臺,也是網路思政教育陣地,更是廣大師生喜愛的校園文化產品,為師生學習生活增添了更為明亮的色彩。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寶哥說》開始陸續走進兄弟高校,目前已前往中國藥科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將如期赴約。

內容簡介:

《寶哥說思政》深度挖掘時事政治熱點資源,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系列教育,普及人文、歷史、哲學、藝術等知識,解讀國家大政方針與時事政策,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傳播校園正能量。該書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觀點深刻,將博雅教育、“三觀”教育、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旨在構建校園思想引領、服務青年的創新型教育陣地,是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寶哥說》這一校園思政課的創新嘗試先後經《光明日報》、新華社評論、《工人日報》等媒體報導。

作者簡介:

唐忠寶,男,1983年10月出生,河北秦皇島人,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先後在《求是》《中央黨校學報》《科學社會主義》《雲南社會科學》《學術論壇》《學習時報》等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獲2012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專案《馬克思對虛無主義的克服及重大意義研究》、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專案《價值虛無主義思潮的哲學透視》等5項省部、地市及校級課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項,參與十余項國家、教育部課題。

秦永和,男,1979年4月出生,江蘇揚州人。曾任江南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分管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任學校党辦副主任、統戰部副部長。

權威媒體宣傳報導:

光明日報:《江南大學:脫口秀讓思政課不再沉悶》:“不一樣的思政課”,而自開講以來,這個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學生困惑,幫助青年成長為宗旨的思政脫口秀就場場一票難求。

新華日報:《理論社團信仰的力量有多大》:定位準確,形式新穎,將“一板一眼的教育講座”變為現場體驗和參與感極強的思想party。

江蘇教育:《寶哥說》深度挖掘時事政治熱點資源,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系列教育,普及人文、歷史、哲學、藝術等知識,解讀國家大政方針與時事政策,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傳播校園正能量。與此同時,緊密結合大學生學習習慣、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方面,開展“好習慣,‘裝’出來”,“人生路,莫‘慌’、‘張’”等為主題的現場講座。《寶哥說》還組織“歷史事件圖畫作品展”“紅色觀影”“讀書交流會”和“主題沙龍”等線下活動,構建專題理論學習系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