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利他,竟然是事業和人生成功的終極規律

一、泛思想時代, 關注對的和必然性很重要

現代企業人士動輒談創新, 談企業核心價值觀, 會舉出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予以印證自己的觀點,

可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從寬泛、自由、民主的學術探討氛圍來說, 沒什麼不好, 但真理卻是唯一的。

我個人不論是探究學問還是在外授課, 喜歡強調必然性, 今日這篇文章也不例外。 個人認為, 現代這個一切都高速的時代, 觀念大爆炸的時代, 幾乎都是可能性、或然率的思想, 本質都是人造概念人造思想, 階段性局部真理, 說白了就是瞎子摸象, 都對卻都不對, 更多是浪費時間和誤導讀者。

好比說創新這個概念, 上至國家領導, 中至學者專家, 下至企業管理人士, 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 成為一種潮流, 好像只要創新企業就一定會成功。 你如果去查看一些統計資料會發現,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失敗企業均是創新創死的。

其實根本不在於創不創新, 而在於怎麼創。 雖說思路決定出路, 但怎樣的思路才是正確的更為關鍵。 雖說企業梳理核心價值觀很重要, 但怎樣的價值觀才是對的更為重要。 泛思想時代, 關注對的和必然性很重要, 因為對的必然是真實的, 必然性則是真理所在。

我今日要談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必然性:利他, 即利益他人, 是所有成功現象後面的終極規律, 是決定性的, 是思路正確的必然所在。

這個觀點其實並不鮮見, 利他思想, 中西文化其實都在踐履。 只是絕大部分人因著眼於眼前、局部的階段性利益, 必然形成短見、斷見, 前些年才會產生市場惡俗的成功學, 複製某些死的觀念, 為了欲望不擇手段。

如把成功概念打開,

放到整個人類的歷史和文明上衡量, 你很容易發現, 其實除了宗教, 人類的歷史、人類的文化、人類的學問本質均是傳承成功經驗的, 成功的歷史人物最易千古留名。 人類的科學、人類的技術本質都是追求成功的工具, 它們催生了一代代精英人士、成功人士。 在這些個性化的成功案例背後, 人類智慧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 均有足夠洞察, 比如:

民間的捨得觀, 捨得捨得, 捨不得就得不到。 舍是什麼?就是利益他人, 利益社會, 利益環境等等。 只有利益了他人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佛教的佈施觀, 佈施首先就是施捨, 具體又細分為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 從用物質財富利益他人, 到用技術方法幫到別人, 到以智慧助人開啟心智,

利他是有層次逐漸升級的, 同時對應了相應的福報和功德。

命理學的福報觀, 造下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利益了他人和社會, 就為自己的生命培植了福報, 留下了善緣、助緣、貴人, 就能改命轉運, 得福慧圓滿人生。

西方宗教的善人觀, 宣導愛和戒惡的價值觀。 引導社會愛人, 利益他人, 死後好人上天堂, 壞人下地獄。 文明社會追求的公益事業均是宣導利益社會利益他人。 另外, 儒家的大同社會、馬列的共產主義、西方的烏托邦社會構想的主旨幾乎都一致。 什麼是大同, 什麼是共產主義, 什麼是烏托邦?資源財產共用, 消滅剝削, 消滅私有制, 消滅階級按需分配, 人與人平等, 安居樂業, 這難道不是利益所有人的思想嗎!

二、商業社會經營理論的本質即是利他

商業社會的市場經濟歷來被文化界描述為爾虞我詐, 為私利不擇手段的印象, 而且市場經濟最大的特徵就是私有制和競爭。 好像跟利他觀念扯不上任何關係, 甚至完全逆反。 我不否認這個現實, 但即使從“果位”上看, 凡事也要一分為二, 才不至於偏頗。

總體來論,凡是能在頻繁動盪、險惡的市場環境中突破出來,常立於不敗之地的社會精英人士,必然須具足夠頭腦,否則,即使爆發了一下也會很快敗落。什麼是頭腦?頭腦跟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心智相關。

一個能打開心智的人,其視野高度、胸懷格局、氣質氣魄定然要超越常人,如何是唯利是圖人士能具備的呢!一味自私者必然是短視利益、急功近利、斤斤計較、胸懷狹小,助緣會越來越少,路會越走越窄,要成功或維續成功很難。

再從“因位”上看,對應的就是獲得成功的過程。這個過程恰恰是利他的,哪怕是權宜、權謀、策略、玩心機,也必須保證過程是利益他人利益社會的才能成功。只是越是玩心機,越無真心,一是成功很難,二是即使發起來了一下,敗落起來也非常快。

另外,市場的目的在交換產品,本質在交易價值。產品都須具利益社會功用,利益他人需求,所謂使用價值即是利益他人的價值。產品品質越好,越利益社會需求,功用越大,價值就越大。所以,雖然從人性最終目標來說,都是為自己的利益,但從過程來說,市場是為利他而建立的,產品是為利他而生產的,品質是為利他而保證的。

再從行銷概念來說,不論是戰略還是行銷策略、促銷謀略,價格領導是個永恆的主題。如何平價、低價,如何讓利給消費者而產生聚眾效應就是商家常用的行銷策略、促銷手段了,也是很多著名企業發家和大成就的贏利模式、成功模式,其本質就是更多地利他。

比如,曾經多次排在世界五百強首位的沃爾瑪,其創始人山姆大叔最早創業動機來源於什麼呢?他發現美國當時的百貨商場毛利都44%左右,他思量盤算,如果我只要22%毛利,肯定會更被市場接納,果如其然,就因他發現了利他的機會便成就了他的事業。

國內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同類版本。在電商起來之前,家電業老大的國美電器曾在短短三年左右,從一個幾百多平米的小家電商迅速膨脹成全國家電成終端之王。究竟是什麼讓國美迅速發家崛起的呢?從業界給它的外號就可察見端倪,它業內號稱“價格屠夫”,什麼是價格屠夫?打折促銷最狠,說白了就是因為找到了一個長期利他的方式方法,便成就了它的成功贏利模式。

還有一個互聯網時代最具口碑的例子,那就是奇虎360。作為殺毒軟體,當時銷售的還有瑞星、金山、卡巴斯基等國內國外幾大品牌,那時360市場份額每年有大概兩個億人民幣的收入。而作為分水嶺的是,360的老總周鴻禕當時在戰略層面作了一個決策,放掉當時兩個億人民幣的收入,免費給市場使用,從而迅速躍升為一家獨大,成就了安全系統全球最大平臺,2015年美國納斯達克市值近80億美元(近500億人民幣)。

讓利利他成為奇虎360最成功的市場戰略思路。以至後來的滴滴打車模式,以及移動互聯時代很多燒錢聚眾模式,均是對讓利聚眾模式的發展。這種“利他”思維與西方一貫的“價值最大化”思維相比,極具顛覆性,所以理論界又稱之為顛覆式創新和開放式創新。

哪裡開放?根本是心態要能打開。如果周鴻禕一味迷戀著對那兩個億的佔有和執著,是不可能形成顛覆式的戰略思考的。捨不得兩個億,就無法將產品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平臺,產品思維與平臺思維存在本質差別。從國學大智慧來論,通道明理最關鍵,周鴻禕正因想明白了互聯網思維的聚眾效應和贏家通吃效應,明瞭了以“小失”換“大得”的價值策略,從而腦洞打開,心智成就心量,最終成就大福報。

再看看服務領域及最新理念,西方管理學大師預測說:“再過些年,行銷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有服務。”換言之,未來服務即是行銷。什麼是服務,為誰服務?為客戶為他人服務,本質還是利他。只是未來的服務還有一個標準和標準升級的問題,換句話說,利他是在不斷升級標準的,怎樣最利他是未來行銷思維的趨勢性思考。

客戶關係管理CRM理論自然成為必然。其核心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換句話說就是在提醒企業在制定服務政策、行銷策略時,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不要自以為是,要懂得換位思考。現代的經管理論其實已經在將外在的利他方式、外在的利他產品上升到利他的內在心智層面了。從國學大智慧來論,這其實就是中庸、中道、善心、愛心、慈心理念了。善心生陽氣、正氣呢,具正氣的企業,其凝聚力、戰鬥力、生氣、運氣及精氣神會完全不同。

所以說,商業社會不論怎麼發展,終究不會違背人道,商道即人道。西方理論再怎麼先進始終在向人性人道回歸,在向國學智慧回歸,因為國學大智慧的根本恰恰是根源於對人性的洞察和對治。

三、利他價值觀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什麼是價值觀?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概念有點抽象,從而不自覺地抵觸或忽視它,說明這是很多人的思維盲點,也恰恰反映了一個人的心智水準。坦率地說,價值觀非常重要,可直接洞察到一個人未來的功名成就。

其實一個人的觀念非常多,世界觀、宇宙觀、人生觀、事業觀、愛情觀、權力觀、好惡觀、審美觀等等,為什麼非要強調價值觀呢?

一是因為世道的一切事物均是以價值進行衡量,追逐價值是世道活動中蘊含的根本動力;二是評判價值大小的標準每個人均不相同,價值觀實際就是一個人評估價值的自我標準;三是一個人持怎樣的價值標準是思維過程中價值評估、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最關鍵要素,其決定思維出的思路是否正確,是否是對的。

價值觀從性質上說,世道主要的不外乎三類:利他、為我、以利他來為我(即捨得)。這三類價值觀會體現出人性截然不同的氣魄、心胸、格局、視野和修養。

一心“為我”者,做人必然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短視利益、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損人利己、缺乏抱負,必然過於依賴技術或術數,必然沒有足夠視野和戰略眼光,必然難以承擔責任和擔當,必然善緣善助越來越少,必然業債惡債越來越多,即使先天有點福運也必然快速敗落。如于社會中如是為人,其結果可想而知了,怎麼可能事業真正成功呢。

真心“利他”者,必然視他人如自己,必然會為他人考慮,必然善心、善言、善行,必然誠信、和氣,必然心性純淨、清明,必然具德性、德行、人品,必然能開啟心智、視野,必然具心量、胸懷,必然能容人、容事,必然廣結善緣、善助和貴人,必然能和合、共贏、福報。如于社會中如是為人,知命改運,成就人生事業大福報就是必然,自古高僧大德、古聖先賢均是自此中出。

“以利他來為我”者,即以舍為得者,多心機、心計、謀略、策略,以小價值換取大價值,自然也會應合一定格局、胸懷、氣魄、氣勢、素養、修養,但終究用心不純,承受能力必然有限。終究是玩弄聰明,玩弄道理,玩弄真心,玩弄慈悲,玩弄誠信,玩弄權宜,玩弄方便,玩弄福報,玩弄所謂的智慧。偽飾的終究虛假,所謂日久見人心,心術敗時,福報即損。雖能於階段性上獲取些小利益,終究是難以長久,正如古聖所雲:“不合道必不能久”。自古及今世道成功人士均是如是用心,故興衰榮辱、潮漲潮落、成成敗敗、來來往往就是必然。

或許會有人認為,利他理念作為人生追求的境界可矣,從具體做事,每日的生意或企業經營來論不太現實。這類觀念的人必然理、事難以圓融,知、行難以合一,人格容易分裂,福報也非常有限,終究是不明真理所致。

一般人都知道,思路決定出路。只是一般人不再深究下去,不明白怎樣的思路才真正決定出路,其實,必須是對的、正確的思路,只有正確的才是最大價值的。那怎樣來保證其正確性呢?

我們知道,思路源自思維,是想出來的,思維不過是個處理資訊的過程,核心是價值評估、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我們依據什麼標準什麼尺度來進行價值評估、價值判斷呢?作為價值評判標準的其實就是我們各自的價值觀,亦謂之自我價值觀。它就象一把衡量價值的尺子,只是每個人這把尺子的刻度不同。

一個人的價值觀如果出了問題,他思考得到的想法、思想、理念、見地必然要出偏差。思想、理念都錯了,指導出來的做人做事思路和過程如何又能做對呢。“利他”價值觀會使得自己衡量價值的尺子非常中正,如果“為我”,必然會分別於自己與他人的利益得失,肯定會向自己這邊偏斜,心必然會歪。因此,得到的價值判斷、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必然出問題。

在企業層面就會表現在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的薪酬機制、激勵機制、發展戰略、行銷策略、管理措施、服務理念、企業精神等等之上。如:捨不得給團隊,捨不得為客戶,捨不得分給合作夥伴,捨不得培養發展後勁,捨不得在戰略上足夠的成本投入等等。在商業層面自然容易變得為急功近利而爾虞我詐,不誠信、沒有信義,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等等,這樣如何能做大做強呢?!

反之,必然能成大事。正如前些天看到的一篇探究華為與廣東溫氏集團成功共性問題的文章,就是最好印證。華為2015年全年增長35.3%,銷售收入3900億元人民幣。溫氏集團2015年營收達到480億,全年增長35%以上,淨利潤近80億,淨利潤增長110~135%。

兩個企業始終踐履的核心價值觀驚人一致,華為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溫氏是“齊創共用”;華為採用的是全員分紅持股計畫,溫氏則是全員持股計畫。人作為企業最核心資源均受到特別重視,捨得給予。

你看,客戶是人,員工是人,領導是人,股東是人,合作夥伴是人,競爭對手是人,企業對人、我關係的處理至關重要,說白了就是均衡利益的問題。對人的態度、對人的方式、對人的溝通、對人的理解、對人心的洞察,可以說涵蓋了所有的經管學問和智慧,無不與價值相關。

華為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是通過利益共贏機制和合在一起的,按任正非的說法“利出一孔”才能“力出一孔”。客戶代表的是客體,奮鬥者是主體,這裡“中心”與“本”已無有差別。套用時髦的概念就是,客戶主權化向客戶員工化轉化。華為核心價值觀傳達的其實是主、客合一的經營哲學。潛意識裡打造的是一個具華為精氣神特質的,大寫的人。

溫氏的“齊創共用”理念及全員持股機制,將那些合作夥伴養殖專業戶與員工統一起來,形成一個信念、利益共同體,蘊含的也是“合一”的思路。作為一家現代農牧企業集團,在企業發展史上兩次幾乎滅頂的禽流感危機中的擔當,最能反映企業核心利他價值觀的堅守意義。一次是1997~1998年,禽流感賠了兩個多億,公司差點倒閉;第二次是2004~2005年禽流感H7N9賠了36億給養雞農戶,承擔了自己該擔當的社會責任,才有了以後合作上的同心同德和高速發展。

四、為什麼越真心利他,事業必定會越大?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現代富豪整體年輕化了,特別是互聯網行業。就說BAT三大巨頭的創始人,馬雲現在才五十多一點,馬化騰、李彥宏好像還未到五十,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了現代財富的高效累積效應?

如果深入探究,你會發現最終還是人性的本質規律決定的。從根本上說,任何企業都必須有產品,不論是實物的還是虛擬的,不論是技術、文化還是服務、資訊,都可以是產品。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就是商品的屬性,成為商品的目的是交易,表層交易的是內容、形態、形式,內在交易的其實是價值。也就是說,任何產品都必須具價值,確切地說必須具使用價值,更確切地說是利於他人使用的價值,簡稱就是“利他價值”。

“利他價值”是商業、企業運營的根本屬性。產品利益他人的廣度、深度,比如使用功能、技術、品質;利益他人範圍,即受益群體,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商圈大小;利益他人的速度、時效,就是企業對環境與市場的應變效率,這首先決定于資訊傳達的速度。這幾個方面構成了企業利他的時空效應,包括宏觀和微觀,利他時空宏觀層面越大,商圈就越大,微觀層面越微細,就是現代企業的微創新、微經營、微服務等等。

現代互聯網企業之所以容易實現財富短時期內的巨大累積,根本原因就在這裡。還有就是她們經營的產品多是人性中的根本需求,是必須的需求,我專門寫過一篇《從馬斯洛人性需求論看未來企業大成功的必然性》文章,讀者可以搜閱,比如騰訊的QQ、微信均是社交需求最為依賴的溝通工具。另外,產品資訊最利於網路傳播是必要條件,其資訊可以迅速覆蓋到全國甚至全球,所以財富累積的基數就大速度就快。

以上是商業社會企業做大做強內蘊的“利他”規律。而對於個人來說,事業成就又蘊含了怎樣的利他法則呢?有人說:“我一無所有,自己都沒有,如何能利益別人?”其實並非如此,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絕大多數均是從無到有,年輕時孜然一身,怎麼起家的?這裡恰恰含有成功的要道。

首先要自知,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此之前,我們首先得弄清楚,我們有什麼,我們可以用什麼資源去利益他人利益社會?很多成功人士後來寫傳記時多總結為勤奮、努力,有頭腦,抓住了機遇。其實這是表層的概念,真實原理是什麼呢?深入分析下就會恍然大悟。

比如說,勤奮、努力是為誰呢?人性普遍沒那麼高尚,最終動機肯定是為自己。但過程卻必須是為別人為市場做事,自己事業還沒立起來時就必須為別人打工。首先必須利益他人,獲得他人的認可自己才會有財物和機遇的回報,獲得社會的認可才會有口碑和影響力的回報。越利他,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回報就越大。

明白這些道理,怎麼在利他的過程中培育自己的機遇,就是成就事業的頭腦了。越早明白,越早悟到,人生就越會順利越早成功。

所以,當一個青年人事業開始起步時,首先就得想想清楚:“我有什麼,有哪些資源,怎麼可以利益到他人,幫到他人?”很多人說:“我剛進入社會一窮二白,哪有什麼資源?”不,你有的,所有年輕人都有,你有生命,有時間,有精力,有真心!這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先天資本,你只要願意付出,真心付出,就會換來無量無窮的回報。

越真心付出,越真心利他,其做人做事必然認真、用心,有責任心和愛心,心量格局、頭腦心智、人品氣質自然成就,所有有智慧的,大成功的精英人士,這都是共性。

當然,我們還有個性、脾氣、心態、對人的態度,還有知識、思想、價值觀等等,關鍵是怎麼使用這些資源?不妨主動思考思考:怎樣的個性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怎樣的心態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對他人怎樣的態度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同和好感?如何運用和擴充自己的知識去為社會和企業服務?如何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和完善自己的思想等等。如能舍掉自己的脾氣,舍掉傲慢,舍掉自負,舍掉自我,那自然會謙恭有素養,贏得很多口碑,自然會明理開智。

五、企業失敗或事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企業失敗或事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業界和學者們多在術的層面尋找原因,方法啊技術啊管理啊,行銷啊客服啊服務啊,理論理念一套套的,其實根本的就三點:不懂利他、不願利他、不會利他。

“不懂利他”是不明白利他與事業成就的深妙原理,缺乏商道人道智慧;“不願利他”是人性“為我”|的慣性業力使然,以致核心價值觀難以改變;“不會利他”是不知如何利他,不明方法,思路打不開。

做企業的人都知道,幾乎所有過程都會遇到障礙,一帆風順的時候極少,過程都需要去克服。絕大部分時候,大家都是憑著自己以往的經驗,或玩點人性中的小聰明、心機謀略,或是技巧、技能等公關手段都能過去。但當遇到生死劫決定命運成敗時,這些經驗就未必靠得住了。

如對易經原理或傳統文化的命理學理解的人都知道,轉運的最根本方法是利他,民間意謂之捨得。捨不得就得不到,此時舍出去最為關鍵。舍出利益就能贏得市場贏得客戶;舍出財物就能廣交朋友;舍出錢財就能聚集人才;舍出局限的小我心態就能化敵為友,或成為合作夥伴;舍出真心就能打開思路打開心智,成就人生智慧。

技術、技巧、工具、謀略為什麼不能保證事業或企業的大成功?有個道理得明白,不明白心智是不可能真正開的,未來福報也必然非常有限。那就是生命的根本規律,也正是佛學揭示的因果律。

一是世間萬事萬物均有前因後果,這造就了我們世界的時空特性,學問上的邏輯規律,生活中的過程、秩序,及萬事萬物內蘊的道理原理;二是因果律印證了生命本質上的平等性,我們世人都不自覺地希望環境圍繞自己變,所有的不善、不德、不道其實均是以自我為中心緣故。所以國學核心學問才會有易經、中醫的陰陽平衡、道家的太極原理、佛家的中觀正見、平等性智、儒家的中庸之道等大智慧揭示;三是對因果律的洞察其實就是直接洞察真相真理,必然通道明理,直接成就一個人的學問和智慧,而不用學很多概念化的知識。從宇宙學上說,即是對時間維度的超越,也就是社會中說的預測性、前瞻性。

從生命長河來論,人、我關係本質是非常平等的。沒有說世界都必須以你為中心,只有你可損害別人,別人就不能損害你。真實真相是什麼呢?你為了自己的利益損了環境,損了社會損了他人,時空上這個事件點的資訊就會顯露出來了,就會造成自我時空上的扭曲變形,這也是佛家說的“欠下了業緣業債”在禪定境界的印證。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所有“為我”均首先是心的分別,所有生命之所以會相處在我們所謂的一個共同宇宙中,是因各自時空因共業而疊加所致(這個原理我在《不得不說的宇宙真相生命真實》中有較為詳細闡釋)。“為我”會造成疊加交互時空的扭曲,所以說,凡是為了自己,心必不善,自己時空首先就先變形扭曲了,扭曲變形越大未來恢復之力量就越大。如進一步觸動了其他生命之心之時空,那果報的力量就更大了。所以,不要以為佛學說的業債是虛無的概念,不是的,所有生命生靈均是共一顆真心,真心之心地承載了所有生靈業性之時空,這都是可以在禪定中實證的。

因此,所有策略、謀略、心機、心竅、心術等等,因內心深藏“為我”之心,最後都必然在扭曲變形的時空恢復平衡時得到相應果報,雖能以“舍”的心念擴充生命時空而取得一時之利,實難長久。而“利他”在時空印證上的意義,實際是自我之心逐漸放掉,小我的時空逐漸擴大,心量逐漸擴大,趨於真心。真心無量,可以承載和包容其它一切生靈的時空,能承載多少就有多大福報。其它生命均能感受和受益到真心的光和能。各類生命將不自覺地因受益而依附、回歸,被真心的光芒牽引而真心,真心無我,共贏共產,共同形成慈悲國土,無量功德。

所以說,“利他”之心擴充了生命的時空,對應了其心量,其大小和對其它生命時空的承載決定了未來福報的大小,福報的大小決定了事業成就的大小。

六、生命中什麼職業、事業最具功德,哪些較損福報?

移動互聯的商業時代,這個命題現在提出來猶顯重要。一是現代人為了賺錢幾乎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而且特別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和今生,不管環境和未來,更別說來世了。人欲被以科技的方式迅速放大,整個社會風氣頹敗,甚至笑貧不笑娼。二是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人類產業正逐步智慧化,整個世界越來越被少數的技術主義精英人士操控著,社會虛擬化、娛樂化、遊戲化、性欲化、殺伐化趨勢嚴重。三是人類文明整體被概念和符號綁架,正在向佛學說的業識態回歸,即由純陽時代開啟過渡到陰陽時代,現正邁向純陰性的鬼智鬼竅時代,人類自以為聰明地為自己的宿命研究出無量殺器,最終的終結者或許還是人類自己。

或許有人會以為這是危言聳聽,現代有什麼無量殺器呢,有的,比如:

環境安全對應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空氣資源的污染已經全球化,溫室效應正危及地球整體生存環境;食品安全對應的各類化肥、農藥殘留,對應的化學添加劑等製品的毒害,以及無法預測未來結果的轉基因作物的氾濫,正在製造對生命病態化趨勢的各類疑難雜症。

醫藥安全對應的西醫局限性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理論,各類粗暴式切割療法,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泛用,各類提純藥物深遠的毒副作用,及各類輻射性檢測治療設備對人體的傷害正在演化成對生命的程式化、合理化、合法化傷害或消滅。而更為可怕的是,未來生物基因克隆技術的濫用。各類利益集團為了滿足各自私欲,從克隆器官、克隆低等生命、克隆高等生物正在向克隆人進發,未來整個社會人倫體系正面臨全面崩潰的境地。人類不再是大自然的精 靈,不明覺悟的終極意義,墮落成可以按肉塊斤兩交易的行屍走肉。屆時,天發殺機地發殺機就是必然,因為人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國家安全對應的各類先進武器系統就更不用說了,所有尖端的武器裝備最終都是圍繞對生命全方位、系統、精准、毀滅性的殺戮目標。特別是核武器、生化武器、無人智慧型武器、超音速武器、鐳射武器、未來的太空武器等等。各國花費鉅資豢養了大量專門研究如何殺生害命的專家,其實也是高級幕後兇手,殺戮競爭已經從粗獷的海陸空升級到太空、深海、深入地面的精准屠殺。為了人性貪婪的欲望,以安全的名義,人類大量耗費地球近三分之一的資源,為自己地球人準備好了可以N多次毀滅性的屠殺武器。

我們再來看看當前主導一切的資訊科技,將一切按專業分散的尖端技術進行高效系統地集成,逐步從自動化、智慧化、大腦化、人化演進,正在製造出各類功用和形態的聽話的智慧人。聽誰的話?最終是聽人欲的話,“為我”的話。其智慧化趨勢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什麼呢?為了高效地控制世界,而深層次動機還是自我欲望的滿足和膨脹。當智慧人被輸入的自我程式發生自組織壇變,“為我”的人格被激發出來,與自然人類搶奪地球資源的戰爭就將爆發,電影中未來的人、機大戰必將成為現實。

這些所有危機的源頭在哪?人心!

人心壞了,人心不覺悟覺醒,不明生命的真義,不明什麼當為什麼不當為,沒有敬畏,一味地滿足人性之欲,放大人性之欲,激發人性之欲,就是當前危機趨勢的根源。

在一個正高效連通的時代,傳播什麼,生產什麼就是關鍵,內容為王即是必然。從精神食糧來說,一是學習,二是娛樂。

人類目前的學習內容多是概念化的、專業化的、碎片化的知識,能直接洞開心智成就智慧的極少,完全依賴學員在概念性知識學習中的自然領悟自然融通能力。知識、能力和智慧存在本質差別,對應的學習效果有漸悟和頓悟之別。教育的深層問題是高效領悟和融會貫通的問題,因為只有領悟了、貫通了才能真正學以致用,學以大用。

漸悟是在知識和能力層面,頓悟對應的正是智慧層面。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學問體系正是基於頓悟的原理和方法,以心智源頭為根本,以思維學為橋樑直接問疑解惑,直接開啟心智成就智慧,“融通智慧學APP”就是這樣的一個心智平臺,亦是一個大道大學問覺悟平臺。

娛樂內容則越來越依賴影視、動漫、遊戲等體驗式的外在感官內容,用聲、光、機、電、磁等科技功能將聲、色刺激發揮到極致,將人性、人欲內蘊的陰暗資訊激發出來,使之迷信、迷戀、迷惑,以轉化成需求,轉化成市場。這其實就是現代商業的主流,始終是為滿足佛學唯識學說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感受(這六識均源自“我識”,“我識”佛學裡也叫根本識),無量損德。

反之,如能不隨俗流,幫助世道眾生覺醒覺悟,使之知而不迷,明而不惑,以利於世道人心之覺悟,必有益於當代價值觀重建,精神重塑,這是最深層次的利他,最智慧的利他,無量功德。該功德如轉化成福報,累世累劫無量福報。

因此,這個時代擇業很重要,立心立命更關鍵。

首先,直接殺生害命的工作儘量不要去從事,特別是屠夫職業;其次,以殺生害命為商業利益的職業如畜牧、養殖、葷食餐館等產業亦很損福報,亦儘量避開;再次,製造殺生害命機器、設備、武器等產業的也具損德之嫌,儘量不要從事。有些人說,眾生要吃肉,我不殺別人也要殺啊,我也是滿足眾生需求啊。似乎有點道理,其實不然,要知道啊,凡是墮落到三惡道的生靈根本原因是不覺悟而造成有生之世迷執各類外相,迷執對應的根本結果就是愚癡。愚癡者沒有大道理可講,他只認一個死理,哪些傷了害了他,最嗔恨誰,其次恨誰等等,依次報怨,就是通常說的因果報應。

另外,更為損德者是誤人慧命的人,如:打著傳播佛法旗號,打著宗教教化旗號,或世道教育道貌岸然地以師自尊,傳播的卻是偏見、短見、斷見、我見的學問,與真實真相不符,因果最為可怕。南懷瑾老先生也說過:“殺一條命,未來最多賠他一條命,要是誤人慧命,多少世都還不盡”,這是對的。

因為你如果傳播錯了一個觀念,假設別人相信你而接納了該思想,你想想啊,每人都有親朋好友、子孫後代,必然不自覺地受到影響,那一代代往下傳,貽害無窮,無數生靈覺悟的機緣就給框死了,必然斷生命慧命,斷佛法脈。現在末法時期,這個最為普遍,很多宗教師傅、現代很多專家學者、教育培訓界的很多講師,不明所以信口開河,為追逐利益胡編瞎造地出書,以至歪門邪道、旁門左道倡行,禍亂世道人心。所以,入此行者千萬小心,用心一定要正,沒有把握者不要亂說輕傳。

還有的就是那些文化產業,特別是演藝領域的從業者,特別是投資的製片人、導演、編劇、主要演員,為了快速出名不惜色情色相,一味激發人性陰暗部分,沒有正心觀照,必然亂人心性,極損陰德,未來多世或子孫後代多墮落風塵,所迷所害之命不盡,果報難出。即使報盡出來,複又入愚癡畜生道受報,非常可怕。

這些也包括那些遊戲、動漫設計者,那些網路寫手及其投資該類產業者,為追逐利益,色情、淫欲、殺戮、血腥、恐怖、驚險、殘暴、變態等陰性資訊充斥其中,研究挖掘出人性的弱點,使閱者玩者們迷失迷戀,不能自拔,極損人心智。捫心自問,你設計的、寫的這些東西希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天天迷戀其上,如自己不願,為何又去迷害他人小孩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損不損德將心比心就知道了。雖得一時之利,未來果報必墮落三惡道,還有多報在子孫後代,即使入人道亦多呈愚癡弱智、智障、精神病、暴斃、橫死等等惡報。

所以,擇業千萬小心,特別是自己的兒孫,要多給他們講明這些道理,以上均是生命的真實原理,真實不虛,傳播即是功德,切莫以迷信概念誹謗之!

才不至於偏頗。

總體來論,凡是能在頻繁動盪、險惡的市場環境中突破出來,常立於不敗之地的社會精英人士,必然須具足夠頭腦,否則,即使爆發了一下也會很快敗落。什麼是頭腦?頭腦跟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心智相關。

一個能打開心智的人,其視野高度、胸懷格局、氣質氣魄定然要超越常人,如何是唯利是圖人士能具備的呢!一味自私者必然是短視利益、急功近利、斤斤計較、胸懷狹小,助緣會越來越少,路會越走越窄,要成功或維續成功很難。

再從“因位”上看,對應的就是獲得成功的過程。這個過程恰恰是利他的,哪怕是權宜、權謀、策略、玩心機,也必須保證過程是利益他人利益社會的才能成功。只是越是玩心機,越無真心,一是成功很難,二是即使發起來了一下,敗落起來也非常快。

另外,市場的目的在交換產品,本質在交易價值。產品都須具利益社會功用,利益他人需求,所謂使用價值即是利益他人的價值。產品品質越好,越利益社會需求,功用越大,價值就越大。所以,雖然從人性最終目標來說,都是為自己的利益,但從過程來說,市場是為利他而建立的,產品是為利他而生產的,品質是為利他而保證的。

再從行銷概念來說,不論是戰略還是行銷策略、促銷謀略,價格領導是個永恆的主題。如何平價、低價,如何讓利給消費者而產生聚眾效應就是商家常用的行銷策略、促銷手段了,也是很多著名企業發家和大成就的贏利模式、成功模式,其本質就是更多地利他。

比如,曾經多次排在世界五百強首位的沃爾瑪,其創始人山姆大叔最早創業動機來源於什麼呢?他發現美國當時的百貨商場毛利都44%左右,他思量盤算,如果我只要22%毛利,肯定會更被市場接納,果如其然,就因他發現了利他的機會便成就了他的事業。

國內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同類版本。在電商起來之前,家電業老大的國美電器曾在短短三年左右,從一個幾百多平米的小家電商迅速膨脹成全國家電成終端之王。究竟是什麼讓國美迅速發家崛起的呢?從業界給它的外號就可察見端倪,它業內號稱“價格屠夫”,什麼是價格屠夫?打折促銷最狠,說白了就是因為找到了一個長期利他的方式方法,便成就了它的成功贏利模式。

還有一個互聯網時代最具口碑的例子,那就是奇虎360。作為殺毒軟體,當時銷售的還有瑞星、金山、卡巴斯基等國內國外幾大品牌,那時360市場份額每年有大概兩個億人民幣的收入。而作為分水嶺的是,360的老總周鴻禕當時在戰略層面作了一個決策,放掉當時兩個億人民幣的收入,免費給市場使用,從而迅速躍升為一家獨大,成就了安全系統全球最大平臺,2015年美國納斯達克市值近80億美元(近500億人民幣)。

讓利利他成為奇虎360最成功的市場戰略思路。以至後來的滴滴打車模式,以及移動互聯時代很多燒錢聚眾模式,均是對讓利聚眾模式的發展。這種“利他”思維與西方一貫的“價值最大化”思維相比,極具顛覆性,所以理論界又稱之為顛覆式創新和開放式創新。

哪裡開放?根本是心態要能打開。如果周鴻禕一味迷戀著對那兩個億的佔有和執著,是不可能形成顛覆式的戰略思考的。捨不得兩個億,就無法將產品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平臺,產品思維與平臺思維存在本質差別。從國學大智慧來論,通道明理最關鍵,周鴻禕正因想明白了互聯網思維的聚眾效應和贏家通吃效應,明瞭了以“小失”換“大得”的價值策略,從而腦洞打開,心智成就心量,最終成就大福報。

再看看服務領域及最新理念,西方管理學大師預測說:“再過些年,行銷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有服務。”換言之,未來服務即是行銷。什麼是服務,為誰服務?為客戶為他人服務,本質還是利他。只是未來的服務還有一個標準和標準升級的問題,換句話說,利他是在不斷升級標準的,怎樣最利他是未來行銷思維的趨勢性思考。

客戶關係管理CRM理論自然成為必然。其核心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換句話說就是在提醒企業在制定服務政策、行銷策略時,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不要自以為是,要懂得換位思考。現代的經管理論其實已經在將外在的利他方式、外在的利他產品上升到利他的內在心智層面了。從國學大智慧來論,這其實就是中庸、中道、善心、愛心、慈心理念了。善心生陽氣、正氣呢,具正氣的企業,其凝聚力、戰鬥力、生氣、運氣及精氣神會完全不同。

所以說,商業社會不論怎麼發展,終究不會違背人道,商道即人道。西方理論再怎麼先進始終在向人性人道回歸,在向國學智慧回歸,因為國學大智慧的根本恰恰是根源於對人性的洞察和對治。

三、利他價值觀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什麼是價值觀?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概念有點抽象,從而不自覺地抵觸或忽視它,說明這是很多人的思維盲點,也恰恰反映了一個人的心智水準。坦率地說,價值觀非常重要,可直接洞察到一個人未來的功名成就。

其實一個人的觀念非常多,世界觀、宇宙觀、人生觀、事業觀、愛情觀、權力觀、好惡觀、審美觀等等,為什麼非要強調價值觀呢?

一是因為世道的一切事物均是以價值進行衡量,追逐價值是世道活動中蘊含的根本動力;二是評判價值大小的標準每個人均不相同,價值觀實際就是一個人評估價值的自我標準;三是一個人持怎樣的價值標準是思維過程中價值評估、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最關鍵要素,其決定思維出的思路是否正確,是否是對的。

價值觀從性質上說,世道主要的不外乎三類:利他、為我、以利他來為我(即捨得)。這三類價值觀會體現出人性截然不同的氣魄、心胸、格局、視野和修養。

一心“為我”者,做人必然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短視利益、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損人利己、缺乏抱負,必然過於依賴技術或術數,必然沒有足夠視野和戰略眼光,必然難以承擔責任和擔當,必然善緣善助越來越少,必然業債惡債越來越多,即使先天有點福運也必然快速敗落。如于社會中如是為人,其結果可想而知了,怎麼可能事業真正成功呢。

真心“利他”者,必然視他人如自己,必然會為他人考慮,必然善心、善言、善行,必然誠信、和氣,必然心性純淨、清明,必然具德性、德行、人品,必然能開啟心智、視野,必然具心量、胸懷,必然能容人、容事,必然廣結善緣、善助和貴人,必然能和合、共贏、福報。如于社會中如是為人,知命改運,成就人生事業大福報就是必然,自古高僧大德、古聖先賢均是自此中出。

“以利他來為我”者,即以舍為得者,多心機、心計、謀略、策略,以小價值換取大價值,自然也會應合一定格局、胸懷、氣魄、氣勢、素養、修養,但終究用心不純,承受能力必然有限。終究是玩弄聰明,玩弄道理,玩弄真心,玩弄慈悲,玩弄誠信,玩弄權宜,玩弄方便,玩弄福報,玩弄所謂的智慧。偽飾的終究虛假,所謂日久見人心,心術敗時,福報即損。雖能於階段性上獲取些小利益,終究是難以長久,正如古聖所雲:“不合道必不能久”。自古及今世道成功人士均是如是用心,故興衰榮辱、潮漲潮落、成成敗敗、來來往往就是必然。

或許會有人認為,利他理念作為人生追求的境界可矣,從具體做事,每日的生意或企業經營來論不太現實。這類觀念的人必然理、事難以圓融,知、行難以合一,人格容易分裂,福報也非常有限,終究是不明真理所致。

一般人都知道,思路決定出路。只是一般人不再深究下去,不明白怎樣的思路才真正決定出路,其實,必須是對的、正確的思路,只有正確的才是最大價值的。那怎樣來保證其正確性呢?

我們知道,思路源自思維,是想出來的,思維不過是個處理資訊的過程,核心是價值評估、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我們依據什麼標準什麼尺度來進行價值評估、價值判斷呢?作為價值評判標準的其實就是我們各自的價值觀,亦謂之自我價值觀。它就象一把衡量價值的尺子,只是每個人這把尺子的刻度不同。

一個人的價值觀如果出了問題,他思考得到的想法、思想、理念、見地必然要出偏差。思想、理念都錯了,指導出來的做人做事思路和過程如何又能做對呢。“利他”價值觀會使得自己衡量價值的尺子非常中正,如果“為我”,必然會分別於自己與他人的利益得失,肯定會向自己這邊偏斜,心必然會歪。因此,得到的價值判斷、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必然出問題。

在企業層面就會表現在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的薪酬機制、激勵機制、發展戰略、行銷策略、管理措施、服務理念、企業精神等等之上。如:捨不得給團隊,捨不得為客戶,捨不得分給合作夥伴,捨不得培養發展後勁,捨不得在戰略上足夠的成本投入等等。在商業層面自然容易變得為急功近利而爾虞我詐,不誠信、沒有信義,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等等,這樣如何能做大做強呢?!

反之,必然能成大事。正如前些天看到的一篇探究華為與廣東溫氏集團成功共性問題的文章,就是最好印證。華為2015年全年增長35.3%,銷售收入3900億元人民幣。溫氏集團2015年營收達到480億,全年增長35%以上,淨利潤近80億,淨利潤增長110~135%。

兩個企業始終踐履的核心價值觀驚人一致,華為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溫氏是“齊創共用”;華為採用的是全員分紅持股計畫,溫氏則是全員持股計畫。人作為企業最核心資源均受到特別重視,捨得給予。

你看,客戶是人,員工是人,領導是人,股東是人,合作夥伴是人,競爭對手是人,企業對人、我關係的處理至關重要,說白了就是均衡利益的問題。對人的態度、對人的方式、對人的溝通、對人的理解、對人心的洞察,可以說涵蓋了所有的經管學問和智慧,無不與價值相關。

華為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是通過利益共贏機制和合在一起的,按任正非的說法“利出一孔”才能“力出一孔”。客戶代表的是客體,奮鬥者是主體,這裡“中心”與“本”已無有差別。套用時髦的概念就是,客戶主權化向客戶員工化轉化。華為核心價值觀傳達的其實是主、客合一的經營哲學。潛意識裡打造的是一個具華為精氣神特質的,大寫的人。

溫氏的“齊創共用”理念及全員持股機制,將那些合作夥伴養殖專業戶與員工統一起來,形成一個信念、利益共同體,蘊含的也是“合一”的思路。作為一家現代農牧企業集團,在企業發展史上兩次幾乎滅頂的禽流感危機中的擔當,最能反映企業核心利他價值觀的堅守意義。一次是1997~1998年,禽流感賠了兩個多億,公司差點倒閉;第二次是2004~2005年禽流感H7N9賠了36億給養雞農戶,承擔了自己該擔當的社會責任,才有了以後合作上的同心同德和高速發展。

四、為什麼越真心利他,事業必定會越大?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現代富豪整體年輕化了,特別是互聯網行業。就說BAT三大巨頭的創始人,馬雲現在才五十多一點,馬化騰、李彥宏好像還未到五十,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了現代財富的高效累積效應?

如果深入探究,你會發現最終還是人性的本質規律決定的。從根本上說,任何企業都必須有產品,不論是實物的還是虛擬的,不論是技術、文化還是服務、資訊,都可以是產品。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就是商品的屬性,成為商品的目的是交易,表層交易的是內容、形態、形式,內在交易的其實是價值。也就是說,任何產品都必須具價值,確切地說必須具使用價值,更確切地說是利於他人使用的價值,簡稱就是“利他價值”。

“利他價值”是商業、企業運營的根本屬性。產品利益他人的廣度、深度,比如使用功能、技術、品質;利益他人範圍,即受益群體,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商圈大小;利益他人的速度、時效,就是企業對環境與市場的應變效率,這首先決定于資訊傳達的速度。這幾個方面構成了企業利他的時空效應,包括宏觀和微觀,利他時空宏觀層面越大,商圈就越大,微觀層面越微細,就是現代企業的微創新、微經營、微服務等等。

現代互聯網企業之所以容易實現財富短時期內的巨大累積,根本原因就在這裡。還有就是她們經營的產品多是人性中的根本需求,是必須的需求,我專門寫過一篇《從馬斯洛人性需求論看未來企業大成功的必然性》文章,讀者可以搜閱,比如騰訊的QQ、微信均是社交需求最為依賴的溝通工具。另外,產品資訊最利於網路傳播是必要條件,其資訊可以迅速覆蓋到全國甚至全球,所以財富累積的基數就大速度就快。

以上是商業社會企業做大做強內蘊的“利他”規律。而對於個人來說,事業成就又蘊含了怎樣的利他法則呢?有人說:“我一無所有,自己都沒有,如何能利益別人?”其實並非如此,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絕大多數均是從無到有,年輕時孜然一身,怎麼起家的?這裡恰恰含有成功的要道。

首先要自知,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此之前,我們首先得弄清楚,我們有什麼,我們可以用什麼資源去利益他人利益社會?很多成功人士後來寫傳記時多總結為勤奮、努力,有頭腦,抓住了機遇。其實這是表層的概念,真實原理是什麼呢?深入分析下就會恍然大悟。

比如說,勤奮、努力是為誰呢?人性普遍沒那麼高尚,最終動機肯定是為自己。但過程卻必須是為別人為市場做事,自己事業還沒立起來時就必須為別人打工。首先必須利益他人,獲得他人的認可自己才會有財物和機遇的回報,獲得社會的認可才會有口碑和影響力的回報。越利他,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回報就越大。

明白這些道理,怎麼在利他的過程中培育自己的機遇,就是成就事業的頭腦了。越早明白,越早悟到,人生就越會順利越早成功。

所以,當一個青年人事業開始起步時,首先就得想想清楚:“我有什麼,有哪些資源,怎麼可以利益到他人,幫到他人?”很多人說:“我剛進入社會一窮二白,哪有什麼資源?”不,你有的,所有年輕人都有,你有生命,有時間,有精力,有真心!這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先天資本,你只要願意付出,真心付出,就會換來無量無窮的回報。

越真心付出,越真心利他,其做人做事必然認真、用心,有責任心和愛心,心量格局、頭腦心智、人品氣質自然成就,所有有智慧的,大成功的精英人士,這都是共性。

當然,我們還有個性、脾氣、心態、對人的態度,還有知識、思想、價值觀等等,關鍵是怎麼使用這些資源?不妨主動思考思考:怎樣的個性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怎樣的心態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對他人怎樣的態度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同和好感?如何運用和擴充自己的知識去為社會和企業服務?如何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和完善自己的思想等等。如能舍掉自己的脾氣,舍掉傲慢,舍掉自負,舍掉自我,那自然會謙恭有素養,贏得很多口碑,自然會明理開智。

五、企業失敗或事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企業失敗或事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業界和學者們多在術的層面尋找原因,方法啊技術啊管理啊,行銷啊客服啊服務啊,理論理念一套套的,其實根本的就三點:不懂利他、不願利他、不會利他。

“不懂利他”是不明白利他與事業成就的深妙原理,缺乏商道人道智慧;“不願利他”是人性“為我”|的慣性業力使然,以致核心價值觀難以改變;“不會利他”是不知如何利他,不明方法,思路打不開。

做企業的人都知道,幾乎所有過程都會遇到障礙,一帆風順的時候極少,過程都需要去克服。絕大部分時候,大家都是憑著自己以往的經驗,或玩點人性中的小聰明、心機謀略,或是技巧、技能等公關手段都能過去。但當遇到生死劫決定命運成敗時,這些經驗就未必靠得住了。

如對易經原理或傳統文化的命理學理解的人都知道,轉運的最根本方法是利他,民間意謂之捨得。捨不得就得不到,此時舍出去最為關鍵。舍出利益就能贏得市場贏得客戶;舍出財物就能廣交朋友;舍出錢財就能聚集人才;舍出局限的小我心態就能化敵為友,或成為合作夥伴;舍出真心就能打開思路打開心智,成就人生智慧。

技術、技巧、工具、謀略為什麼不能保證事業或企業的大成功?有個道理得明白,不明白心智是不可能真正開的,未來福報也必然非常有限。那就是生命的根本規律,也正是佛學揭示的因果律。

一是世間萬事萬物均有前因後果,這造就了我們世界的時空特性,學問上的邏輯規律,生活中的過程、秩序,及萬事萬物內蘊的道理原理;二是因果律印證了生命本質上的平等性,我們世人都不自覺地希望環境圍繞自己變,所有的不善、不德、不道其實均是以自我為中心緣故。所以國學核心學問才會有易經、中醫的陰陽平衡、道家的太極原理、佛家的中觀正見、平等性智、儒家的中庸之道等大智慧揭示;三是對因果律的洞察其實就是直接洞察真相真理,必然通道明理,直接成就一個人的學問和智慧,而不用學很多概念化的知識。從宇宙學上說,即是對時間維度的超越,也就是社會中說的預測性、前瞻性。

從生命長河來論,人、我關係本質是非常平等的。沒有說世界都必須以你為中心,只有你可損害別人,別人就不能損害你。真實真相是什麼呢?你為了自己的利益損了環境,損了社會損了他人,時空上這個事件點的資訊就會顯露出來了,就會造成自我時空上的扭曲變形,這也是佛家說的“欠下了業緣業債”在禪定境界的印證。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所有“為我”均首先是心的分別,所有生命之所以會相處在我們所謂的一個共同宇宙中,是因各自時空因共業而疊加所致(這個原理我在《不得不說的宇宙真相生命真實》中有較為詳細闡釋)。“為我”會造成疊加交互時空的扭曲,所以說,凡是為了自己,心必不善,自己時空首先就先變形扭曲了,扭曲變形越大未來恢復之力量就越大。如進一步觸動了其他生命之心之時空,那果報的力量就更大了。所以,不要以為佛學說的業債是虛無的概念,不是的,所有生命生靈均是共一顆真心,真心之心地承載了所有生靈業性之時空,這都是可以在禪定中實證的。

因此,所有策略、謀略、心機、心竅、心術等等,因內心深藏“為我”之心,最後都必然在扭曲變形的時空恢復平衡時得到相應果報,雖能以“舍”的心念擴充生命時空而取得一時之利,實難長久。而“利他”在時空印證上的意義,實際是自我之心逐漸放掉,小我的時空逐漸擴大,心量逐漸擴大,趨於真心。真心無量,可以承載和包容其它一切生靈的時空,能承載多少就有多大福報。其它生命均能感受和受益到真心的光和能。各類生命將不自覺地因受益而依附、回歸,被真心的光芒牽引而真心,真心無我,共贏共產,共同形成慈悲國土,無量功德。

所以說,“利他”之心擴充了生命的時空,對應了其心量,其大小和對其它生命時空的承載決定了未來福報的大小,福報的大小決定了事業成就的大小。

六、生命中什麼職業、事業最具功德,哪些較損福報?

移動互聯的商業時代,這個命題現在提出來猶顯重要。一是現代人為了賺錢幾乎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而且特別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和今生,不管環境和未來,更別說來世了。人欲被以科技的方式迅速放大,整個社會風氣頹敗,甚至笑貧不笑娼。二是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人類產業正逐步智慧化,整個世界越來越被少數的技術主義精英人士操控著,社會虛擬化、娛樂化、遊戲化、性欲化、殺伐化趨勢嚴重。三是人類文明整體被概念和符號綁架,正在向佛學說的業識態回歸,即由純陽時代開啟過渡到陰陽時代,現正邁向純陰性的鬼智鬼竅時代,人類自以為聰明地為自己的宿命研究出無量殺器,最終的終結者或許還是人類自己。

或許有人會以為這是危言聳聽,現代有什麼無量殺器呢,有的,比如:

環境安全對應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空氣資源的污染已經全球化,溫室效應正危及地球整體生存環境;食品安全對應的各類化肥、農藥殘留,對應的化學添加劑等製品的毒害,以及無法預測未來結果的轉基因作物的氾濫,正在製造對生命病態化趨勢的各類疑難雜症。

醫藥安全對應的西醫局限性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理論,各類粗暴式切割療法,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泛用,各類提純藥物深遠的毒副作用,及各類輻射性檢測治療設備對人體的傷害正在演化成對生命的程式化、合理化、合法化傷害或消滅。而更為可怕的是,未來生物基因克隆技術的濫用。各類利益集團為了滿足各自私欲,從克隆器官、克隆低等生命、克隆高等生物正在向克隆人進發,未來整個社會人倫體系正面臨全面崩潰的境地。人類不再是大自然的精 靈,不明覺悟的終極意義,墮落成可以按肉塊斤兩交易的行屍走肉。屆時,天發殺機地發殺機就是必然,因為人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國家安全對應的各類先進武器系統就更不用說了,所有尖端的武器裝備最終都是圍繞對生命全方位、系統、精准、毀滅性的殺戮目標。特別是核武器、生化武器、無人智慧型武器、超音速武器、鐳射武器、未來的太空武器等等。各國花費鉅資豢養了大量專門研究如何殺生害命的專家,其實也是高級幕後兇手,殺戮競爭已經從粗獷的海陸空升級到太空、深海、深入地面的精准屠殺。為了人性貪婪的欲望,以安全的名義,人類大量耗費地球近三分之一的資源,為自己地球人準備好了可以N多次毀滅性的屠殺武器。

我們再來看看當前主導一切的資訊科技,將一切按專業分散的尖端技術進行高效系統地集成,逐步從自動化、智慧化、大腦化、人化演進,正在製造出各類功用和形態的聽話的智慧人。聽誰的話?最終是聽人欲的話,“為我”的話。其智慧化趨勢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什麼呢?為了高效地控制世界,而深層次動機還是自我欲望的滿足和膨脹。當智慧人被輸入的自我程式發生自組織壇變,“為我”的人格被激發出來,與自然人類搶奪地球資源的戰爭就將爆發,電影中未來的人、機大戰必將成為現實。

這些所有危機的源頭在哪?人心!

人心壞了,人心不覺悟覺醒,不明生命的真義,不明什麼當為什麼不當為,沒有敬畏,一味地滿足人性之欲,放大人性之欲,激發人性之欲,就是當前危機趨勢的根源。

在一個正高效連通的時代,傳播什麼,生產什麼就是關鍵,內容為王即是必然。從精神食糧來說,一是學習,二是娛樂。

人類目前的學習內容多是概念化的、專業化的、碎片化的知識,能直接洞開心智成就智慧的極少,完全依賴學員在概念性知識學習中的自然領悟自然融通能力。知識、能力和智慧存在本質差別,對應的學習效果有漸悟和頓悟之別。教育的深層問題是高效領悟和融會貫通的問題,因為只有領悟了、貫通了才能真正學以致用,學以大用。

漸悟是在知識和能力層面,頓悟對應的正是智慧層面。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學問體系正是基於頓悟的原理和方法,以心智源頭為根本,以思維學為橋樑直接問疑解惑,直接開啟心智成就智慧,“融通智慧學APP”就是這樣的一個心智平臺,亦是一個大道大學問覺悟平臺。

娛樂內容則越來越依賴影視、動漫、遊戲等體驗式的外在感官內容,用聲、光、機、電、磁等科技功能將聲、色刺激發揮到極致,將人性、人欲內蘊的陰暗資訊激發出來,使之迷信、迷戀、迷惑,以轉化成需求,轉化成市場。這其實就是現代商業的主流,始終是為滿足佛學唯識學說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感受(這六識均源自“我識”,“我識”佛學裡也叫根本識),無量損德。

反之,如能不隨俗流,幫助世道眾生覺醒覺悟,使之知而不迷,明而不惑,以利於世道人心之覺悟,必有益於當代價值觀重建,精神重塑,這是最深層次的利他,最智慧的利他,無量功德。該功德如轉化成福報,累世累劫無量福報。

因此,這個時代擇業很重要,立心立命更關鍵。

首先,直接殺生害命的工作儘量不要去從事,特別是屠夫職業;其次,以殺生害命為商業利益的職業如畜牧、養殖、葷食餐館等產業亦很損福報,亦儘量避開;再次,製造殺生害命機器、設備、武器等產業的也具損德之嫌,儘量不要從事。有些人說,眾生要吃肉,我不殺別人也要殺啊,我也是滿足眾生需求啊。似乎有點道理,其實不然,要知道啊,凡是墮落到三惡道的生靈根本原因是不覺悟而造成有生之世迷執各類外相,迷執對應的根本結果就是愚癡。愚癡者沒有大道理可講,他只認一個死理,哪些傷了害了他,最嗔恨誰,其次恨誰等等,依次報怨,就是通常說的因果報應。

另外,更為損德者是誤人慧命的人,如:打著傳播佛法旗號,打著宗教教化旗號,或世道教育道貌岸然地以師自尊,傳播的卻是偏見、短見、斷見、我見的學問,與真實真相不符,因果最為可怕。南懷瑾老先生也說過:“殺一條命,未來最多賠他一條命,要是誤人慧命,多少世都還不盡”,這是對的。

因為你如果傳播錯了一個觀念,假設別人相信你而接納了該思想,你想想啊,每人都有親朋好友、子孫後代,必然不自覺地受到影響,那一代代往下傳,貽害無窮,無數生靈覺悟的機緣就給框死了,必然斷生命慧命,斷佛法脈。現在末法時期,這個最為普遍,很多宗教師傅、現代很多專家學者、教育培訓界的很多講師,不明所以信口開河,為追逐利益胡編瞎造地出書,以至歪門邪道、旁門左道倡行,禍亂世道人心。所以,入此行者千萬小心,用心一定要正,沒有把握者不要亂說輕傳。

還有的就是那些文化產業,特別是演藝領域的從業者,特別是投資的製片人、導演、編劇、主要演員,為了快速出名不惜色情色相,一味激發人性陰暗部分,沒有正心觀照,必然亂人心性,極損陰德,未來多世或子孫後代多墮落風塵,所迷所害之命不盡,果報難出。即使報盡出來,複又入愚癡畜生道受報,非常可怕。

這些也包括那些遊戲、動漫設計者,那些網路寫手及其投資該類產業者,為追逐利益,色情、淫欲、殺戮、血腥、恐怖、驚險、殘暴、變態等陰性資訊充斥其中,研究挖掘出人性的弱點,使閱者玩者們迷失迷戀,不能自拔,極損人心智。捫心自問,你設計的、寫的這些東西希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天天迷戀其上,如自己不願,為何又去迷害他人小孩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損不損德將心比心就知道了。雖得一時之利,未來果報必墮落三惡道,還有多報在子孫後代,即使入人道亦多呈愚癡弱智、智障、精神病、暴斃、橫死等等惡報。

所以,擇業千萬小心,特別是自己的兒孫,要多給他們講明這些道理,以上均是生命的真實原理,真實不虛,傳播即是功德,切莫以迷信概念誹謗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