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笑笑小仙:是什麼,推動了中國O2O的發展?

有時候, 只是投身于最新的消費者互聯網熱潮還不夠。

上月末, 中國搜尋引擎百度(Baidu)領教了這一點, 其對所謂“線上到下”(online to offline, 縮寫為O2O)加大投資的努力反而拖累了股價。

O2O的支持者表示, 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這種模式格外具有吸引力。 當地媒體津津樂道地吹噓著月收入數倍於中值工資的美甲師, 以及突然間變得炙手可熱的導遊。

因此, 投資者的戒心可以理解。 消費者互聯網的一些舊類別正在坍塌, 而人們尚不完全清楚將會湧現哪些持久的全新商業模式——更不必說哪一個會摘得桂冠了。

O2O、互聯網+、按需經濟、全棧(full stack)創業——這些半生不熟的行話被套用於新的模式,

從一個角度表明了定義上的模糊。 這也為大肆炒作留下了空間。

在眾多被推廣的O2O服務中, 最有效的一類似乎是把線上使用者介面與互聯網尚未深度接觸的某項服務或產品聯繫在一起的服務。

矽谷風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稱之為“全棧創業”, 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集成度更高的商務模式。

在這個新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公司有多種形態, 但它們在總體上都有兩個目標。 一是批量接收網上訂單, 使其在與實體零售商或服務提供者談判時具有較大議價能力。 可以聚集大量用戶(轉向移動app的行為加快了這一趨勢)的占主導地位的數位平臺, 是這一現象背後的主要力量。

一些專業化app已經占得先機, 可以憑藉自身力量打造平臺。 Uber和空中食宿(Airbnb)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 其他很多app很可能被吸引到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周邊軌道上, 後者具備支援app運營的電子商務實力。

這就指向了O2O企業第二個共同目標:它們希望提供端到端服務,

從受理訂單, 到安排服務和處理付款。 提供電子錢包既是整個鏈條的一個關鍵環節, 本身也可能是一個獲得高盈利的機會。

懸在此類企業頭上的一個問題是:它們能否把利潤率較高的網上盈利留給自己, 而將業務中比較平凡的“線下”部分推給別人?在美國, 這種模式因為一些法律問題而面臨威脅, 癥結是:按需公司賴以維持低成本的獨立承包人是否應該被界定為“雇員”?

然而, 還有一個更大的課題是, 長期而言這些新公司抵禦競爭的實力如何?眼下, 隨著企業競相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服務以拉攏使用者, 海量資金被用於搶佔地盤。 在牛市期間——用戶量(而不是利潤)才是關鍵——投入的資金非常龐大。

一旦塵埃落定, 與最多顧客簽約的公司將處在支配地位。 進入障礙和用戶的轉換成本將使這類公司有條件提高價格。 但這仍只是一個理論。 那些沒能擠入主要平臺行列的公司, 將面臨更不確定的未來。

這就解釋了百度的投資者近來緊張的原因, 但該公司沒什麼選擇餘地。 PC端的線上市場增速不斷放緩, 而現有的盈利模式——比如百度搜尋引擎上基於線索的廣告——面臨著智慧手機崛起的威脅。

這是一場由恐懼和貪婪驅使的互聯網狂潮。

編輯:笑笑小仙

校正:北京雨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